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僧眼看台湾(宝岛佛教六十日参学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体恒法师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初来乍到

圣严长老是心灵环保的提倡者,主张环保应从人的内心做起,只有心灵清净了,只有内心深处具有环保的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环保,才有可能落实环保。因此,法鼓山非常重视环保节约的工作。

初下飞机,甫一乍到,就体验到了法鼓山的节约风格:安排给我们住的房间,除了床褥衣柜之外,提供的生活用品只有一个小桶、一只小盆和盆中的两条毛巾、一管牙膏、一根牙刷、一只杯子;想擦手,没有找到卫生纸,于是到卫生间去“借用”,谁知到了卫生间,马桶旁边的卫生纸边写着“请节约用纸”,这似一道命令让我不敢造次,抽了一截够用两次,也就不敢再抽了;想喝水,房间里连一个杯子也没有,先用刷牙的杯子喝了一次,刷牙过后,只好再“借用”开水间里置放给义工用的杯子;打开电脑写日记,可是又没有桌子、椅子,只好放电脑在自己的腿上,坐在床上敲字。

如此这般,习惯了大陆寺院里万事俱备的生活,一时还真感觉到别扭。可是,当我看到雄伟的殿堂,拔地而起的高楼,和气清净的僧团,热情、大方、礼貌的接待人员,再想起平日翻阅的法鼓山的种种书籍,顿时释然。法鼓山并不小气,法鼓山也非不热情,他们节省了该节省的资源,他们舍弃了该舍去的繁琐,并将时间、金钱都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如果没有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或许就没有法鼓山今日的辉煌。虽然有些许的不方便之处,可是成就的是更多的众生,做的是更大的事业!

无论任何人,要提倡何种建议,要建立哪种理念,自己不躬身实践是不行的。因为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让别人敬服。圣严长老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法鼓山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所以,他们才有今日的一切。当我要做事的时候,必须牢记这个无声的教导!

2007年10月17日星期三

校长与校长的课

早餐过后,在吕居士的带领下,我们去拜见法鼓山佛教研修学院的校长惠敏法师。惠敏法师1954出生,1979年就已经出家了。不过,他看起来像三十多岁,显得很年轻。法师毕业于台北医学院药学系,出家后留学日本,还获得了东京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现在是法鼓佛教研修学院的校长、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的教授、中华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电子佛典会的主任委员。法师很优秀,著述丰富,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戒律与禅法》、《莲风小语》、《禅定与生活》、《心与大脑的相对论》等。这次我们所选的四门主修课中,他的就占了两门。

下午我们听的第一次课就是他讲的,内容是《大悲咒研修》。法师为人十分谦虚和气,虽然学问渊深、年长德耆,可是一点儿谱都不摆,丝毫没有大法师的架子。上午与他交流了好长时间,他还带着我们参观了研修学院的主体大楼。法师让人感觉很舒心,也使人愿意与他在一起。

他讲课幽默风趣。所谓“大悲咒研修”实际就是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将《大悲咒》的梵文、汉文、英文翻译进行对照比较,同时列出现代汉语的意思,从而透析《大悲咒》的本意。照理说,这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可是法师的PPT(幻灯片)文件图文并茂、五彩缤纷,讲解时则声情并茂、兴致盎然,加上法师对寺院唱念的通达,时不时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结,因此听起来如沐春风。

下午的两节课,我感觉眨眼间就过去了。下课了,我们还在继续讨论。结果,我们因此而连晚饭都耽误了,真可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了。

2007年10月18日星期四

大气又细致的法鼓山

中午,我与宏度法师一起围绕法鼓山走了一圈,感受了一下法鼓山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寺院建设的成就。

我们感觉,圣严长老真是很有眼光,法鼓山绝对是个好地方,后靠山,前面海,左右两溪相围绕,这里建寺是再好不过。对于寺院的建设,我们觉得一是大气、恢弘,二是细心、精致,三是多元并存。大气与恢弘体现在寺院的整体布局与外观设置,寺院整体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外观褐红色,房檐直线下行,柱子青灰色大理石,这无不使殿堂显得稳重、厚重,给人一种万年不坏的安全感。细致体现在寺院建筑的每一个角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匠心独特、用心良苦。多元并存是指寺院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得非常好,比如大雄宝殿的外观用褐红色,用歇山式,用石头与砖瓦,是中国古典传统式建筑的特征;而内部则是用大理石铺地,用现代的装修材料装饰,中间不用柱子,佛座后移,留出大量活动空间,殿堂前半部设有一个夹层作为观礼台,像教堂中的唱礼处一样,这都是现代与西方的特色。

寺院建筑群中大雄宝殿在正中间,左右两侧是斋堂、禅堂与僧寮,而稍高处则是图书馆与教学楼,可谓佛在中间,僧在两边,法在高处,佛法僧三宝具足。就僧寮而言,男寮在左边,女寮在右边,各比大殿低一截,这又彰显了佛陀的尊贵,可谓处理得当。P1-4

目录

初来乍到

校长与校长的课

大气又细致的法鼓山

念院训的早课

拜见圣严长老

岂能不奋起直追?

德国老师的佛学课

准军事化生活

不与凡同的老先生

我们同病相怜

大仙寺里“回娘家”

特立独行的和尚

一片神奇的山水

阿里山上《神木颂》

冰心玉壶净良老

雨中法鼓赋

不练不知道

受戒归来时

要进禅堂了

此非人间地

干净地难扫

八式动禅

非常地羡慕你们

台湾的素餐馆

一样的陋习

我的同学们

鹫山朝礼

华梵大学不简单

放生新形式

遭遇国际化的困窘

佛学与世学

不只是一本书

有容乃大

诚信的佛具店

他们不容易

我们很轻松

海会云来集

如是佛事

台湾朋友看大陆

我们的地球兄弟

不一样的收获

传说中的昭慧法师

海上的雾

法鼓山的威仪

感冒不感冒

中港大排(溪)奠亡魂

无聊的民粹主义

可爱的“胡人”

率直的黄绎勋老师

恶鬼罗刹

台湾书店的大陆书

不朽的典范,玄奘大学

高雄不眠夜

隋唐风度

两岸教育的困境

“拜谒”印顺长老

护法干城

小寺院的大历史

大道无形

别盛那么多

雷音寻幽

佛寺里的各路神仙

学历不能太低

本来面目

殷切叮咛

法鼓山的水陆法会

特殊弘法

买票的娃娃

台湾农村扫描

感恩与寄望

从环保看改革

法鼓山的路

“傻傻”的李志夫先生

别了,法鼓山

黑水湾

不再畏惧

颜色形成之谜

天下慈济

最佳寺院“扩建”法

佛光掠影

台湾佛教的几个基本特征

僧眼看两岸

序言

2007年10月16日,我有幸被选为“首届大陆佛教青年法师赴台进修团”的四名成员之一,赴台湾法鼓山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修与交流活动。

“首届大陆佛教青年法师赴台进修团”是受法鼓山圣严长老邀请,由台湾“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支持,由国台办、国宗局批准,中国佛教协会选派、组团,至“法鼓山佛教研修学院”以交流、进修为主的一个佛教青年僧人团队。此团是目前为止,大陆佛教界第一次向台湾正式派出的进修团体,也是五十年来大陆佛教界居台时间最长的一个团体。

“法鼓山佛教研修学院”的前身为“中华佛学研究所”,它是由圣严长老于2007年4月8日成立的第一所纳入台湾高等教育体系的宗教研修学院,其目的在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科技整合能力与新型弘法能力的佛教人才。到达法鼓山后,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周到的照顾,圣严长老更是多次带疾会见进修团成员。

两个月短暂的台湾生活,我们除了选修法鼓山佛教研修学院的多门课程,全面参与法鼓山僧团的修学生活外,也对法鼓山僧伽大学的本科学生做了数场讲座。同时,还利用空闲时间参访了台湾的一些大学、佛学院与“古寺名山”。

交流学习之际,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台湾的民众,听到他们的声音,从而对台湾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了更多的感悟,同时对台湾佛教有了更深的了解。期间的见闻感想可谓丰富良多,更有莫大的收获。

也正是这些急于和大家分享见闻感受的心情,让自己在忙碌课业、外出参学后,不敢懈怠,用心记下生活中的瞬间与点滴,于是便有了大家手中的这本《宝岛佛教六十日参学记》。

《参学记》的内容,除了个人的学修情况,还包括台湾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感情感悟却是至真至纯。笔墨有限,不能将台湾社会方方面面囊括其中,但就个人能力而言,已是尽心为之。

佛法认为,语言文字不过是名言假相,戏言而已。不过,戏言也有戏言的妙用!

期望借此《参学记》,能将自己的经历留下,为当代台湾佛教多留一份传世资料,毕竟它们都是最真实的一手材料。

近三十年来,台湾佛教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飞跃。目前他们在不少方面走在了大陆的前面,期望通过自己见闻的感受,能为大陆佛教的发展带来些许可资借鉴的经验。

两岸虽然血脉相承、文化同源,可是目前去一趟台湾,真是困难重重,远比出国更难。长期的分离,造成了两岸深深的隔膜,就未来的统合而言,这是个令人忧心的现状。也期望通过这个《参学记》,能为两岸的和平与交流带来一些契机——哪怕如毫发般微细。

若如此,就不枉它名为《参学记》!略述因缘如上,权且为序。

人常说,爱之愈切,责之以深,正因为对养育了自己的这一方乡土、对给予自己法身慧命的中国佛教有着太深厚的感情,不忍她们有丝毫的瑕疵,所以《参学记》中会出现个别对大陆佛教或某些社会现象的批评之语,这一点读者诸君须注意。当然,我的言语也可能会有错误与不足,若如此,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位大陆青年佛子的台湾游学笔记,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台湾的一切。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他对台湾佛教教育、慈善、建筑、历史……的记录,它们最大程度地向我们展示了台湾佛教在净化人心、培养人才、慈善救助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内容充满个人的思考,有极强的现场感。

相信,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其他宗教徒;无论是寻求心灵慰籍者,还是探索事业发展者;无论是文化热爱者,还是关注两岸和平者,都可以于其中有所发现,而且,更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莫大的借鉴作用。

走进本书,一定会给你一个想不到的台湾形象!

编辑推荐

作者体恒法师现任中国佛学院讲师,是大陆首次正式委派赴台考察的青年僧人,法师以生动的笔墨描述了他所看到的台湾。

在台湾大选进行之际,法师用佛家的智慧,以充满现场感的笔墨,娓娓道来,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他对台湾佛教教育、弘法、慈善、建筑、历史等现实记录,书中插有一百多幅精美的最新照片,最大程度地展示了台湾佛教在净化人心、培养人才、慈善救助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本书一定会给读者一个想不到的台湾形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