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中国最早的微博平台是2007年4月上线的叽歪,随后饭否、做啥、腾讯滔滔和Plurk等类微博网站纷纷上线。直至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也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新浪微博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各路英豪,成为微博中的翘楚,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互联网世界,成为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伴随着新浪微博的快速发展,搜狐微博、人民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纷纷上线,一场微博争夺战随之打响。大批名人志士被各大网站招揽至麾下,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树立个人品牌和网络号召力。同样,微博作为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根明星,从默默无闻到新的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竟然被无数屌丝疯狂追随。2009年7月中旬开始,国内大批老牌微博产品受制于其他微博平台的快速发展而停止运营。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微博产品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像叽歪、Follow5、9911,以及2009年8月开放的新浪微博,其中Follow 5在2009年7月19日孙楠大连演唱会上首次亮相,是国内第一次将微博直播引入大型演艺活动的微博平台,这与Twitter当年的崛起和发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2010年,国内微博产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各微博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以迎接微博兴起的大潮。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该报告还指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增至36.2%,较2010年增加1.9%。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从2010年底至今,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5.5%上升到34%。
2012年,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中指出,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工具,其传播和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很显著,各类虚假信息迅速泛滥。同时,中国微博发展快,用户增长迅速,自然也容易滋生一些新的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和有关微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积极开启微博,开启了中国新媒体政治和社会治理新时代。
2012年2月28日,新浪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大关,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日活跃用户比例为9%。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表示,2011年,新浪微博用户总量、每日发博量、日活跃用户总数等同比上一年增长了约300%。他表示,2012年新浪将继续向微博投资约1.6亿美元,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用户关系和门户的领先地位来提升中国的数字媒体用户体验。“希望通过进一步投资,建立更为强大的微博社交媒体平台,并围绕这一平台产生一个强大的微博生态系统,以在长期获得更大的回报。”新浪微博得益于抢占了先机,而且在整体的战略执行上也比较彻底,所以获得了微博的领导地位。仅仅两年时间,新浪微博就为新浪创造了几十亿美金的价值。
而另一个微博巨头是腾讯微博,也呈现出发展迅猛的态势,借力于腾讯所拥有的近5亿QQ注册用户、2亿左右的活跃用户。腾讯微博借助其产品的巨大粘性,迅速发展其微博注册会员。这部分人群很容易受潮流趋势的影响而开通腾讯微博。同时,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可以通过腾讯微博与QQ好友和腾讯微博上的其他用户进行信息分享。另外,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推广渠道。企业用户通过注册腾讯官方微博,得到认证后,能够迅速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个人用户通过腾讯微博,也能在微博平台进行个人的推广。
微博作为可以快速传播的社会化媒体,也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很多社会事件的揭露都来自于微博平台。2013年2月,有微博曝光,格力集团的总裁周少强,因1月在华发会馆主持的银企合作交流座谈会工作晚餐消费高达37517元,因为此事件,当事人周少强于2月5日被珠海市纪委停职。P19-21
互联网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移动互联网将使这样的改变更为深化。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而来的微信,改变的则将是我们的商业世界。微信从诞生到现在,其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微信刚出现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会颠覆移动通讯行业的格局。时至今日,微信所带来的移动通讯业务的升级和换代,已经让移动运营服务商如坐针毡。当然,微信所带来的不仅是通讯技术的革命,它正在布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平台。
如果说马云是互联网商业时代的王者,那么马化腾就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时代的巨人。2013年3月31日,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对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如是说,“你的微信让我很紧张。”当然,让马云紧张的不仅仅是微信的语音功能,基于微信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平台才是让马云紧张的焦点。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阿里巴巴用5.86亿美元换来了新浪微博18%的股份。这个被业内人士视作2013年中国互联网最剧烈的一次化学反应的战略合作,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群雄争霸的局面已经悄然开幕。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微信给企业营销带来的商业价值。许多企业已经不局限于互联网时代“守株待兔”式的商业模式,新的体验式、互动式营销模式的建立,使这些企业获得更强劲的增长引擎,更使一部分企业获得了重生。
基于微信开放平台的营销模式的建立,让很多企业开始受益于微信所带来的营销价值。例如,南方航空最近就开放了基于微信的自助登机业务,从办理登机牌到自选座位,这些都可以在微信平台下完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熟悉并应用微信营销。当然,微信的营销价值不仅于此,可以说,微信的营销价值无限大。因为在微信的营销价值架构中,微信的开发者并没有设立更多的障碍。
微信的营销价值是在开发者和使用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开发者对微信营销价值的高度聚焦,也需要微信的使用者对微信营销价值进行二次开发。作为一个新兴的营销载体,我们在给予高度期望的同时,也要审慎对待微信在营销价值上的贡献。过度的开发及不合理的滥用,只会导致一个全新营销载体的衰亡。我们在珍惜微信作为一个营销平台的同时,更加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开发和利用微信的每一个营销价值。
在本书的写作之际,正是微信营销快速崛起的时候,对于一个全新的营销载体,我们都是试图用全新的视角与我们的营销实践更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所有从事微信营销的朋友,都是以一种探索和敬仰之心,来对微信的营销价值进行开发和实践。由于时间仓促以及关于微信营销的案例十分有限,为了更好地全景呈现微信营销的商业价值,不免借鉴了目前较为成功的微信营销案例,在此向对本书贡献案例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付出,才让我们的微信营销得以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在此书完成之际,感谢吉林大学商学院张金山教授对此书的建设性指导,感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韩喜双教授对此书营销方面的指导,感谢荆涛、云舒、李治江等老师对于微信营销研究方面的贡献。感谢圣象集团翁少斌总裁对于作者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圣象集团执行总裁郭辉先生对于微信营销实践模式的指导,感谢圣象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冯秀琴女士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建议。感谢圣象管理学院蒋武、路露、苏岚、刘金涛、李新、范水晶等老师对此书案例方面的贡献。特别感谢柏恂燕老师对本书的文字校对工作。同时,感谢我的家人对我营销实践工作给予的无私支持和帮助。
微信营销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过程,在此书写作过程中,微信营销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这里,我们无法穷尽微信营销的所有成功案例和模式。我们更多地希望对于微信营销的研究能够推动微信对中国企业营销创新的应用,助力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微信营销上实现跨越和发展。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以及即时通讯领域的创新模式和新兴业务,运用前景广阔,是企业实现精准传播及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微信业务兴起时间不长,企业应用还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而企业对其理解也比较片面和模糊,微信营销作为一种创新营销模式,在营销界及企业界尚处研究初期。《无微不至(5分钟玩转微信营销)》是研究微信营销方面极具影响力之作,作者崔学良长期从事创新营销及消费行为研究和实践工作,是使《无微不至(5分钟玩转微信营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保障。
深度解读微信的商业应用,帮助您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
《无微不至(5分钟玩转微信营销)》通过引用大量数据,案例介绍了微信营销的势不可挡,微信营销流行的原因,微信营销与微博营销的区别,玩转微信营销的方法,微信营销成功案例。书中内容通俗易懂,设有过多的专业用语,既便是刚刚接触微信的新手,也可从中有所收获,书中穿插名种插图,使内容更丰富,形象,生动。本书由崔学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