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篱子编著的《每天读点国学精粹》纵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涵盖了神州三江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表现了华夏民族高度的智慧以及东方文化丰厚的文化内蕴。无论您日疋什么学历,无论您处于哪个年龄段,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本书从国学常识、国学经典、艺术美学三大方面深入讲解国学精粹知识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既可以开阔视野,升华恩想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又可以给生活以启覆,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读物,既是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又是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的学问。国学汇通了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礼仪民俗、百行百艺,蕴含着国魂、国脉、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依。国学之用,重在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道德情操,增长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每天读点国学精粹》从国学常识、国学经典、艺术美学等方面深入讲解国学知识,让读者轻松领略国学之美。
《每天读点国学精粹》由东篱子编著。
上篇 国学常识点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 文化常识
易学知识:上古《三易》是什么
儒经中的“三礼”指什么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部著作
“百家争鸣”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主要思想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孟子为何被尊称为“亚圣”
道家学说创始人传奇的一生
庄子的文学地位
浅谈苟子的思想
韩非子的思想及成就是什么
屈原为什么值得尊敬
《十三经》的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十三经注疏》
《左传》是如何成为儒家经典的
中国文学如何分类
先秦散文有什么特色
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古代礼俗包括哪些
第二章 朝廷那些事儿——古代帝王权臣的相关常识
中国远古文明可追溯到何时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是如何排序的
三皇五帝分别是哪些人
炎黄子孙的由来
尧帝的伟大功绩是什么
舜帝的历史功绩
禹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商汤的功绩是什么
周文王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管仲及其学说、功绩与深远影响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李斯究竟取得了哪些政绩
如何评说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过
如何评价桑弘羊的改革措施及历史作用
司马迁有哪些史学贡献
王莽篡汉是怎么一回事
王充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为何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为何称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政治家
康熙帝的主要政绩有哪些
乾隆帝的主要政绩有哪些
慈禧太后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诗词韵律常识
诗词格律
平上去入
押韵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言诗
五言诗
七言诗
词
词牌
楚辞
骚体
歌行体
乐府诗
第四章 “规矩绳墨”的官制常识
中国传统的封建官制是什么
封建皇权制度的建立
中国传统地方行政制度起什么作用
传统的爵位制度经历了哪些演变
中国古代吏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哪些
客卿制度是怎么回事
古代官员的俸禄都有什么样的形式
北周的官制改革有哪些
周代诸侯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汉朝经历了哪几次官制变化
隋代的官制改革有何借鉴
清代是如何考核官吏的
如何区别宰相和丞相
“三公九卿”具体包括哪些
太尉是什么官
太师在各朝是什么样的官职
少师在商周的时候是什么官职
御史大夫是什么意思
内阁大学士是什么官职
大将军是什么军衔称谓
“大夫”是什么官职
古代的“孝廉”是什么意思
安抚使是什么意思
尚书省是什么意思
“门下省”如何解释
中书省是什么意思
古代六部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总督的权力与职责是什么
都督是什么职位
提督是什么官
第五章 历史典故常识
吴下阿蒙
周公吐哺
糟糠
社鼠
南柯一梦
接舆歌凤
掩袖工谗
箪瓢陋巷
盗泉
坐怀不乱
请君入瓮
退避三舍
曲突徙薪
结缨
马齿徒增
祸起萧墙
散木
断袖之癖
问鼎
长乐老
五日京兆
身无长物
捉刀
坠楼人
羞与哙伍
伴食宰相
弄獐宰相
唾面自干
执牛耳
画虎不成反类犬
应声虫
上下其手
丧家之犬
食言而肥
逐客令
杜撰
牛衣对泣
青蝇吊客
董狐笔
第六章 民俗节日常识
春节的由来及文化习俗
元旦的来历
元宵佳节的起源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重阳节起源及习俗
腊八节来历及习俗
中篇 国学经典集锦——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第七章 蒙学——启蒙经典
人之初的修身课——《三字经》
宇宙洪荒,不过千字文章——《千字文》
关于中文姓氏的书——《百家姓》
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弟子规》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国藩家书》
古代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龙文鞭影》
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增广贤文》
读《幼学》走天下——《幼学琼林》
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
文字韵律的精妙与优美——《笠翁对韵》
传统修身经典——《小儿语》
第八章 经部——儒学经典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
最古老的散文总集——《尚书》
汇集儒家思想之精华——《论语》
兼具高超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孟子》
古代教育理论的扛鼎之作——《大学》
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中庸》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
训释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尔雅》
中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天人合一”的神学观——《春秋繁露》
第九章 史部——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
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
国别体史书——《国语》
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
史学的第一个高峰——《史记》
史学的第二个高峰——《汉书》
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
记述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唐朝史馆官修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晋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通典》
包罗各代典章制度的史书——《通志》
越国史记的专名——《越绝书》
展现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吴越春秋》
涉及佛事,考证地理——《洛阳伽蓝记》
独具特色的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
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
二十四史之一——《梁书》
纪传体断代史著作——《陈书》
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魏书》
纪传体断代史——《北齐书》
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周书》
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隋书》
二十四史之一——《南史》
二十四史之一——《北史》
最早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旧唐书》
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
五代十国时期各民族的一部断代史——《旧五代史》
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新五代史》
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史》
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宋书》
二十四史之一——《辽史》
元修三史之一——《金史》
记录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元史》
二十四史之一——《明史》
清代史事素材——《清史稿》
第十章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宋朝四部大书之一——《太平御览》
宋朝四部大书之一——《册府元龟》
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老子》
充满浪漫色彩的道家经典——《庄子》
墨家学派的传世经典——《墨子》
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韩非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吕氏春秋》
记述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书——《商君书》
史上奇才的治人兵法——《鬼谷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
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
取自法家而优于法家之书——《淮南子》
阐述哲学思想的专著——《法言》
抨击迷信活动的学说——《论衡》
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神灭论》
注重儒家思想的教育著作——《颜氏家训》
传不习乎——《传习录》
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
述神仙方药,言人间得失——《抱朴子》
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
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
历代医家必读之书——《伤寒杂病论》
综合性临床医著——《千金要方》
“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著作之一——《灵宪》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
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
第十一章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
中国古代妇女史——《列女传》
一部极有影响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
中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玉篇》
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的专著—《文心雕龙》
文学批评语体的代表作——《诗品》
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
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说苑》
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
中国第一部记载河道水系的综合性地理书——《水经注》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搜神记》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玄奘西行的实录——《大唐西域记》
纵横学著作——《反经》
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乐府诗集》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
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
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
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西厢记》
中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琵琶记》
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菜根谭》
清人众诗话中最著名的一种——《随园诗话》
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三国演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水浒传》
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
明代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三言》
中国拟话本小说集——《二拍》
中国古典浪漫爱情故事——《长生殿》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巅峰之作——《聊斋志异》
清代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清末中篇小说——《老残游记》
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镜花缘》
古代散文选本的杰出代表——《古文观止》
下篇 艺术美学精选——古老国度的特色文化
第十二章 琴曲谱集,正音雅乐
代表中国文人音乐的乐器——古琴
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瑟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
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磬
古老的弹弦乐器——箜篌
东方钢琴——古筝
东亚传统弹拨乐器——琵琶
中国竹笛——笛子
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洞箫
擦弦乐器之一——二胡
姐妹乐器——葫芦丝和巴乌
古琴十大名曲——《阳春白雪》
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广陵散》
古琴曲——《平沙落雁》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梅花三弄》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汉宫秋月》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渔樵问答》
著名的艺术古琴歌曲——《阳关三叠》
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秦王破阵乐》
中国古代琵琶曲文曲中代表——《夕阳箫鼓》
骚体叙事诗——《胡笳十八拍》
一首传统的琵琶曲——《十面埋伏》
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霓裳羽衣曲》
第十三章 对弈为主,玄妙多变
围棋与东方智慧:几千年不衰说明它魅力无穷
围棋别名的由来
围棋棋盘的图案是什么样的
图棋有哪些礼仪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绝世棋谱是什么
象棋有什么特色
楚河汉界的由来
第十四章 活力之美,遒劲雄健
龟甲、兽骨上的历史——甲骨文
先秦书法—金文
大篆小篆的统称——篆书
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字体——隶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
汉字发展史上的正体——楷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
具有强烈隶书风格的楷书——魏碑体
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瘦金体
“石刻之祖”——石鼓文
钟繇及其书法艺术
王羲之缘何有“书圣”之称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瘗鹤铭》为什么被称为“大字之祖”
欧阳询在楷体文字发展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张旭的草书有何特色
怀素为何被称为“草圣”
书法家中的“宋四家”指的是谁
赵孟頫书法特色及其代表作
董其昌的书画美学及作品有哪些
故宫三希堂里的书法绝品“三希”指什么
《书谱》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指的是什么
第十五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画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中国画技法名——皴法
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白描
国画的一种画法——泼墨
“十八描”是怎样分类的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一指画
顾恺之对绘画艺术做出了什么贡献
王维在绘画艺术上有哪些主要成就
中国画史上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
阎立本的人物画有哪些主要特色
马远的绘图特点有哪些
“元四家”指的是哪四家
金代画坛上特点及人物代表有哪些
明代画坛“吴门四家”是指哪四家
山水画苍秀一路的代表作——《落霞孤骛图》
徐渭及其绘画艺术思想如何解读
如何评价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
石涛绘画艺术及对后世绘画发展有什么影响
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清明上河图》
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气势雄强,巨峰壁立——《溪山行旅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有哪些主要特点
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有哪些特点
郎世宁的《百骏图》构图风格怎样
“扬州八陉”指哪几位画家
郑板桥绘画艺术具有什么风格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特点有哪些
如何评价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
最著名的“中华十大传世名画”是什么
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永乐宫壁画》
参考文献
《谷梁传》也叫做《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旧题战国时谷梁赤撰。初仅口述流传,西汉时才成书,有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公羊传》和《谷梁传》的体裁相近,都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资料。“百家争鸣”及其代表性
人物和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证疑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百家争鸣中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思想有如下: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的理论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
法家学派:该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人。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是法家的著名代表。《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兵家学派:该学派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被尊为兵家二圣。
名家学派: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以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阴阳家学派:“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了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纵横家学派:纵横即合纵连横。是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代表人物是鬼谷子、苏秦、张仪。
杂家学派:杂家列于诸子中,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其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准南子》为代表。P6-7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晚清国粹派如辜鸿铭、章太炎等,都曾发表文章,结成社团,倡导国学。
国学,从时间而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绵延不绝;从空间而论,涵盖神州三江五岳的人文生活,充分地表现了华夏民族高度的智慧以及东方文化丰厚的内蕴。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日趋多元化,这就促使着人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与文化源头,而“国学热”正是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可以说,现在正是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期。
纵贯中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国学知识应为国人所熟知,然而泱泱国学汗牛充栋,一个人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国学不会腐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机盎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并能轻松地学习国学,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每天读点国学精粹》。
本书中的“国学”,没有深奥难懂的哲理,没有艰涩生疏的语言,而是充满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书中所说的“精粹”,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二是读书时经常遇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大家知其然但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所以,这本《每天读点国学精粹))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既可以开阔视野,升华思想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又可以给生活以启示;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佳馔;既是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又是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学历,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专业,只要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你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你想要的。
假如你是学生,你可以把它当作课业之余的休息和消闲读物。
假如你身在职场、工作繁忙,它“压缩饼干式”的编排方式,或许能成为你了解传统文化的捷径。
假如你退休在家,你会发现这样的阅读有益健康,滋养心灵。
不必手捧大部头,也不必苦苦钻研高深的文章,只要每天读点国学精粹,就可以让你领略中华文明,感受先贤睿智,体悟民族精髓,品味经典人生。请马上开始这段愉快的文化之旅吧!
东篱子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