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12月,12岁的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学习,在这所学校度过了5年的学习生活。
说来卡尔是“幸运儿”,还真是的,因为他进入特里尔中学学习的时候,校长正好是约翰·维滕巴赫。维滕巴赫校长在当时的德国,是一名颇具盛名的教育学家,而且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科学和理想都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还特别喜欢康德的哲学思想,对历史也有深厚研究,恰好他又是小卡尔的历史和哲学教师,这就对卡尔产生了很大影响。
具有浓厚自由主义气息的维滕巴赫校长思想非常开明,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非常精于学校管理,特里尔中学在他的领导下,学风非常严谨,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他也希望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进步和高尚品德并抱有崇高信仰”的人。因此,他聘请了很多具有自由主义思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才俊到特里尔中学任课。因此,学校无论是在校风校纪还是在思想倾向方面,都对当时的德国有一定影响。维滕巴赫校长也非常喜欢聪明的小卡尔。马克思此后一生中对于哲学和历史的钟情,与维滕巴赫校长的教育启蒙不无关系。
马克思的适应能力很强。尽管在全班的32名学生中,他年龄是最小的,但是他的智商一点也不差。在全班的成绩排名中,马克思往往都能排在前10名。同学们对聪明的卡尔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马克思的顽皮淘气、活泼可爱,常常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恨的是马克思的古灵精怪,时不时写出一两首令人尴尬的讽刺诗。
这所中学虽然教学严格,但那个时期的学校普遍没有严格的教育体制,因此学生们的学习都比较自由、随意,无论学什么,一般都能比较轻松地拿到毕业证书。这种环境对于那些学习自觉、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有利条件。他们可以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知识海洋中尽情汲取营养,产生淳朴、真挚的思想。
在特里尔中学期间,是马克思打下坚实基础知识的五年。一方面,马克思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学校安排的课程。当时,特里尔中学的课程安排非常丰富,既有历史地理等人文类课程,又有数学生物等科学类课程;在这期间,马克思学习了多门语言课程,其中,拉丁语课包括西塞罗的《讲演录选》、塔西坨的《编年史》和《阿格里克拉转》、赫雷西的《颂诗》和《讽刺诗集》;希腊语课主要包括柏拉图的《斐德罗篇》、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卷、《荷马史诗》以及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德语课包括歌德、席勒和克洛普什托克的诗词以及17世纪以来的德国文学史;法学课程包括孟德斯鸠和拉辛的作品;历史课包括罗马史、中世纪史和现代史等。在科学知识课中,数学课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等;物理课包括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
在学校安排的课程之外,马克思还经常光顾学校的图书馆。受老卡尔和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影响,他非常喜欢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和哲学著作,尤其喜爱席勒、歌德、伏尔泰以及圣西门的作品。
广泛的阅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马克思在中学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展现了其学术研究的才华。马克思的作文读完之后总会让人感到语言的力量,思想的深刻。现在,有三篇中学作文是被保存下来的马克思最早的著作:一篇是有关宗教方面的,题为《根据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第一至第十四节论信徒和基督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本质、绝对必要及其影响》;一篇是有关历史方面的,题为《安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该算是罗马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另一篇是自由选题,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在这篇作文中,马克思充分地抒发了自己未来的志向。
1830年,也就是马克思人中学的那一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巴黎人民的胜利呼声传遍整个欧洲,很多地方都为之感染,特别是长期处于普鲁士专制统治下、与法国临近的莱茵省。法国革命使得莱茵省的民主势力看到了希望。1832年,在汉巴赫大会上,莱茵省的民主派势力要求效仿法国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德国统一。普鲁士当局在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不安,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民主势力抬头的。
形势的发展,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小城特里尔,也有一些人因为参与政治活动而遭到当局逮捕,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恐怖的空气。
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自由民主气息浓厚的特里尔中学也未能置身事外。很多学生,包括马克思和他的同学在内,都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有的同学甚至还参与到了运动之中。当局看到这种局面,决定采取措施。1834一年的一天,军警们包围了特里尔中学,他们在学校办公室里翻出了汉巴赫大会的演讲稿,这就等于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校长维滕巴赫。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因为吟唱革命歌曲、信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而受到打压和排挤;一些自由主义者为表示抗议和支持维滕巴赫校长,上街举行游行示威,结果遭到了调查。军警还查抄了学生手中的所谓“反动”书籍,甚至逮捕了一名学生。这就是所谓的“文学俱乐部”事件。当局为了加强对学校的控制,监视维滕巴赫校长,还任命了一位副校长。特里尔中学顿时乌云密布,风声鹤唳。
消息传出,特里尔中学广大师生为之震惊。一些老师和学生纷纷起来抗议。马克思和他的同学格拉赫、埃德加尔组织学生声讨当局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马克思更加痛恨反动的封建专制统治了。他非常鄙视那位反动当局任命的副校长,在他毕业之时,与他尊敬的诸位老师一一道别,而对这位校长,他根本不予理睬。而这位副校长还曾经教授过马克思希腊文和拉丁文,对于马克思的不辞而别,他耿耿于怀。不得已,老卡尔只好出来圆场,说马克思去过他家专门拜访,但是碰巧他不在。自此,对于马克思身上的这股倔强劲,老卡尔开始隐隐担忧了。
马克思在中学度过了五年时光。除了物理中等之外,他的各科成绩均为优良,尤其他的语言天赋展露无遗,对于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也对他以后的理论著述大有裨益。校长维滕巴赫看出马克思是个好苗子,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考试委员会甚至在他的毕业证书中特别注明:“本委员会衷心祝愿该生因天资过人而获得美好的前程。”
1835年9月,马克思中学要毕业了。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临近毕业思考的中心问题都是一个:如何选择毕业之后的职业?不同背景、不同来历的学生,心中的选择很不一样。马克思班上的很多同学要么是官宦子弟,要么是商贾之后,所以一部分人希望毕业后走上仕途,获取功名利禄,也有人想继承父辈事业,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也有人希望成为一名能在乱世中力挽狂澜、一展威武的将军,还有人选择成为传经送宝的教士。每个人都在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毕业时,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们毕业后的打算和志向,特意将毕业论文题目定为:《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学生们围绕着这一话题,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职业的思考。那时,马克思只有17岁。但他已经开始别具一格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了。在这篇作文中,他写道: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会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P6-9
让统治者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丢失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卡尔·马克思
学习革命先辈典范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人物传略》丛书序言
高放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时,这样说道:“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五百年时间。”他在讲话中精辟地概述了近五百年来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六个时间段及其代表人物。习近平同志的这次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党、全国人民重视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光辉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13年5月就开始策划要出版一套《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人物传略》丛书,作为《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的姊妹篇,便于广大职工、工会干部和各方面各界别读者通过历史人物的具体形象和生动事例来较为系统地了解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风雨历程和宝贵启示。出版社邀请我担任这套丛书的主编。我自1949年3月京和平解放后两个月,就提前结束了解放区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研究生的学习,随华大队伍从河北正定迁进北京,给我的导师何干之教授当助手,担任学习助理员(助教),辅导新学员学习社会发展史等课程。自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以华大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大学起,我一直从事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实践的教研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主编过《社会主义思想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大辞典》等书,出版过《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等论著。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来的各类历史人物是较为熟悉的。我深感出版社策划出版这套丛书是很有眼力胆识、很有现实意义的,所以慨然应允。我以远超耄耋之年,病弱之躯,甘愿为主编好这套丛书克尽绵力。
什么是社会主义?简而言之,我认为社会主义是旨在减免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争取劳动人民福利权益、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思潮、社会运动、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依我管见,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是包括社会主义思想的飞跃、社会主义运动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演进和社会主义革新的拓展这样四个波澜壮阔的历程。这四个历史进程既是依次递进,又是后者涵盖前者。五百年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波浪起伏、跌落升扬,亿万群众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其问造就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思想家、理论家、活动家、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宣传家、改革家。他们感悟历史进步趋势,认知社会发展规律,反映群众要求,代表群众利益,以其个人的智慧、能力和言行,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独特的突出的贡献,理应为他们树碑立传,谱写他们非凡的事迹,描绘他们生动的形象。这样便于我们以人为镜、以人为鉴、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世界社会主义历来有各种流派,我们只选定在五百年历史长河中在全世界或某地区起过最先进、最有创新作用的人物25人,分为20册传略出版。每册控制在10万字至15万字之间,都不是孤立地写传主个人,而是包括与之相关的人物,都提炼出一两句最能凸显这个人物历史地位和作用、最具概括性和吸引力的词语作为书名。我精心设计的书名如下。
第一册,乌托邦社会主义首创者莫尔;
第二册,第一批社会主义者,三位“最伟大智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第三册,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始祖马克思;
第四册,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第二提琴手”恩格斯;
第五册,巴黎公社革命活动家、“国际歌”作者鲍狄埃;
第六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倍倍尔;
第七册,父子两代社会主义革命家威廉·李卜克内西和卡尔。李卜克内西:
第八册,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缔造者、世界社会主义开拓者列宁;
第九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
第十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卢森堡:
第十一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领袖,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统帅斯大林:
第十二册,意大利共产党创建人、共产国际时期独立探索者葛兰西:
第十三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先锋、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
第十四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国际妇女运动领袖蔡特金;
第十五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先锋、西班牙共产党中央主席伊巴露丽;
第十六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自治社会主义试验者铁托;
第十七册,美国社会主义探索者、美国社会党创始人德布斯和美国共产党创始人福斯特;
第十八册,拉丁美洲社会主义探索者、秘鲁共产党创建人马里亚特吉和古巴革命英烈格瓦拉:
第十九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日本社会党和共产党创始人片山潜;
第二十册,越南共产党缔造者、越南社会主义奠基人胡志明。
从以上设计来看,这套丛书涵盖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四个阶段、欧美亚国家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历史人物。其中有夫妻一对都是革命家的列宁与克鲁普斯卡娅,有父子两代都是革命家的李卜克内西,有四个革命家还是烈士,即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克鲁普斯卡娅和格瓦拉。我执意挑选出四位女革命家:蔡特金、卢森堡、克鲁普斯卡娅和伊巴露丽。这套丛书没有选人中国历史人物,这是因为中国工人出版社已于2012年出版了一套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刘少奇等在内的《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
这套丛书由我和出版社分头约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的老中青学者分别编写。其中有四位作者是我指导过的博士研究生,其余大部分作者都听过我讲课或者读过我的著作,对我的学术思想较为了解。2013年9月12日中国工人出版社约请在京作者10人召开组稿会。我讲了编写这套丛书的基本要求。经过大家共同讨论,我们明确了写作与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是帮助广大职工和青年学生了解与学习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人物,缅怀伟大历史人物,汲取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认知水平,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更加自觉地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并且更加自信地展望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我们还明确了这套丛书是面向广大职工的普及型、大众化的传略,而不是学术性的人物评传,也不是带有想象性的文艺作品。因此要依据翔实、精确的史料,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要加强故事性与可读性,又要注意思想性、理论性,要文风活泼,文字通俗,力求把书稿写成雅俗共赏、做到图文并茂,对大众有吸引力、能引人入胜、启人深思的传记。同时还要写到各个历史人物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的影响,这样我国读者就会感到更加亲切。我还向每位作者提不了写好书稿的具体要求,向7位作者提供了我多年积累的有关9位历史人物的全部书刊资料,对每位作者都提出了如何写好书稿的建议。随后我还审读了部分书稿提纲和初稿,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还有一点我想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这套丛书论述、颂扬历史人物的光荣事迹和功绩,是为了学习世界社会主义先辈中诸多先驱、先哲、先贤、先锋、先烈为社会主义事业锻炼成才的路径,心系群众的胸怀,艰苦奋斗的作风,甘于奉献的品格,勇于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月艮务群众的本领,担当重任的志向,等等。我们为杰出人物谱写传略,并非是要鼓吹个人崇拜。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精英伟雄只有勤于密切联系群众,敏于集中群众智慧,善于宣传鼓动群众,精于组织指挥群众,坚决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才能成就社会主义事业。任何英雄圣贤由于个人思想领域、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和思想作风、思想意识的欠缺性都难免有过失和错误。所以我们在这套丛书中是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纠“左”防右,在充分肯定历史人物成就与功勋的同时,也简要点明其不足与差错。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是非定圣贤。英雄难免也会失败,甚至失败得很悲惨;圣贤难免也有过错,甚至错得很离奇。善于学习者要精心学习别人、尤其是伟人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要从其短处和缺点中汲取教训。但愿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我们能做到切实学习革命先辈典范,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共同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是所至盼,期然为序。
2014年6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寓所
董德兵编著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始祖)》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人物传略”丛书其中一本,主要讲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始祖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本书是其生平的记述,讲述了马克思的成长历程、心路轨迹以及《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全书语言优美,论述充分、资料翔实,是研究马克思一本不可多得的传记。
世界上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断定,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董德兵编著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始祖)》使广大读者群众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细致了解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觉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