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负伤后拒绝探望竟成永别
我的同学赵力(原名赵廉),陕西长安县人,家住西安市东关董家十字10号,家中只有一位慈祥的老母与他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贫,幼年失学,15岁就在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干勤杂工,当时美其名日“工友”。1935年他和我同时参加陕西省会公安局警士教练所,被编在一个中队,受训八个多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公安第七分局,担任交通警。他对交通指挥一年来从未出过差错,可谓尽到职责。
七七事变爆发后,爱国青年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关系,自觉地走向抗战前线。一天他来到我的住所,见面就说,你能给我弄点钱吗?我近来很感苦闷,现在我下定决心要到陕北解放区去,已与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交涉好了,只是缺路费……我听了他的话,十分激动,随即答应了他,在五天内给他筹助了50元,并鼓励他安心前往,祝他一路平安,早日到达目的地。我们就这样分手了。
1938年的秋天,我忽然接到他由庆阳鲁迅艺术学院寄来的一封信,告诉我时代在前进,要我多买些生活书店出版的进步书刊阅读。这时我已由西安回到家乡的小学教书。我各方面托人购买,在当时的困难情况下,只买到了一本毛主席著的《论持久战》。我如饥似渴地详读了一遍,又给他邮汇了10元。为时不久,因学院转移,钱退了回来,从此我们又失去了联系。
1939年的冬天,我接到他从山西闻喜县驻军某部寄来的一封信,说他正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前线,匆忙中给我寄了一卷连队印刷的救亡宣传漫画,希望张贴宣传,并劝我最好能在家乡参加地方的救亡团体,做些抗战救国工作。这以后我们的音信又断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兴奋得手舞足蹈,不久就参加了地方工作,可是好久得不到他的信息。直到1950年2月,我突然接到他由北京协和医院寄来的一封信,内容笼统地叙述了他参加了抗日及解放战争,并在多次的激烈战斗中数次负伤,现住医院治疗。
1956年我又接到他由陕西华阴疗养院二所给我邮寄来的信,说他现在是一个一等革命残废军人,享受着国家的优厚待遇,生活很好,只是肉体不能见人,执笔十分困难,要我千万不要到医院看他,医生嘱咐不准接见亲友。在这种情况下,我内心虽然十分痛苦,但也只能遵医嘱没有去看他,等待着他恢复健康,总有见面的一天。哪料,这竟是我们俩最后一次通信。
后来,我从他战友口中得知他因重伤死亡的消息,十分悲痛。听说他在对日战斗中作战十分勇猛,抱着必死的决心以报国。他在某部担任团政委。
在他的鼓励和关怀下,我也做了些救亡宣传工作,并订了当时西安出版的《老百姓》报。我在学校和群众中组织读书会,宣传救亡材料及报刊登载的有关解放战争消息,利用星期日和假日领着学生到校外村庄宣传。这点微不足道的工作和我的亡友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我不善写作,对亡友生前的战绩没有详细的记载,这是十分遗憾的。
(赵健 撰文)(P5-P6)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草根英雄/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收录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人们,对他们身边的英雄的回忆。这些英雄有的是笔者们的父母、有的是师长、有的是同学、有的是老乡,这些英雄本来都是平凡人,但为了抗战,他们或是在军队中义无反顾地抛洒热血,或是自发组织队伍抗击侵略者,或是以全部的生命和热情支援抗战、宣传抗战。
本书分为上下篇,共五章。上篇讲述军队中的草根英雄,第一章展现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涌现的英勇战士;第二章展现国民党军队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团长、营长等广大中下级军官;第三章展现八年抗战中,国军所牺牲的不计其数的普通战士中,所仅存的几个回忆。下篇讲述社会各阶层涌现出的抗战英雄。第四章讲述从中国共产党员到普通百姓,那些虽不能上前线杀敌,却以自己的努力,宣传抗战、支援抗战,同军人一样不惧流血牺牲;第五章讲述那些勇于亲自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的人们,他们有的是受中共影响的普通百姓,有的是退伍的原国民党军官,有的仅仅是为了“匹夫有责”的信念。
本书中所记述的英雄,任职最高不过团长,只为同一个报国的信念,走上了共同的战场,可谓是“草根英雄”的典范。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草根英雄/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收录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人们,对他们身边的抗日英雄的回忆。这些英雄有的是笔者们的父母、有的是师长、有的是同学、有的是老乡,这些英雄本来都是平凡人,但为了抗战,他们或是在军队中义无反顾地抛洒热血,或是自发组织队伍抗击侵略者,或是以全部的生命和热情支援抗战、宣传抗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