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X.Chen编著的《苹果狂潮》介绍了苹果应用商店对于当今及未来商业模式的深远影响,深入探讨了苹果公司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及其利弊,以及持续联网的移动体验对于社交、教育、医疗、执法、工作方式及人类自身记忆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影响。最后,本书分析了持续联网世界中的隐私状况。
本书适合移动开发人员以及关注iPhonc及移动设备发展动向的人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苹果狂潮(iPhone开启永远在线的时代)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美)陈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Brian X.Chen编著的《苹果狂潮》介绍了苹果应用商店对于当今及未来商业模式的深远影响,深入探讨了苹果公司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及其利弊,以及持续联网的移动体验对于社交、教育、医疗、执法、工作方式及人类自身记忆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影响。最后,本书分析了持续联网世界中的隐私状况。 本书适合移动开发人员以及关注iPhonc及移动设备发展动向的人阅读。 内容推荐 iPhone最初发布时,史蒂夫·乔布斯把它称为融合了iPod、手机和无键盘手持计算机三种产品的革命性产品,但可能连他都没有想到它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当苹果公司推出了应用商店并将其对外界开发人员开放时,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iPhone应用层出不穷,目前数量已有数十万之巨。 配备了为数众多的应用,iPhone的功能开始急剧扩充,它已经远远不是一个普通的手机或手持设备了。实际上,正如《苹果狂潮:iPhone开启永远在线的时代》作者Brian X.Chen所言,它将引领我们步入“永远在线”的未来,我们将可通过超乎想象的卓越设备灵活而持续地连接网络,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这一点,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它像一把双刃剑,既会令人难以置信地推动个体和社会的进步,也会牺牲一定的个人隐私和创作自由。 《苹果狂潮:iPhone开启永远在线的时代》首次全面探究了苹果公司那种威力无穷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阐释其不同寻常的深远意义,并启发读者对它所昭示的社会变革作深刻的思考。 目录 开篇语 第1章 追求完美 Web之路 有效的商业模式 简单平板的天才设计 iTunes的诞生 第2章 新的疆域 大爆发 竞争 超越手机 第3章 永远在线的社会 教育的重启 随叫随到的医生 永远在线的警察 世界都在看 永远在线的社会 第4章 摩天大楼般的商业 星巴克的登顶之路 苹果的垂直复苏 微软的Windows手机重启计划 垂直的未来 第5章 控制权之争 媒体的未来 不许改动我 一种“开放的”选择 互联网和“不联网” 移动之魂 第6章 更聪明还是更愚蠢 破碎的注意力 过载的大脑 第7章 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 游戏开始 魔镜,魔镜 一个字的价值 连网的上班族 对于新媒体的旧恐惧 第8章 断开连接 连上数据 生活的黑客 第9章 i间谍:隐私终结者 偷窥者 数据挖掘机 搜查权依旧 隐私真的如此重要吗 第10章 完美的前景 增强现实 数据服饰 活生生的机械人 无所不在的眼睛 试读章节 iPhone把所有人都愚弄了。就连史蒂夫o乔布斯在2007年介绍这款没有键盘的玩意儿时都不怎么清楚他手中拿着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将要介绍3款革命性的产品,”乔布斯在Macworld Expo的主题演讲中说道,“一款iPod、一款手机,以及一款因特网通信设备。一款iPod、一款手机……” 他停顿了一下。 “你们听明白了吗?这并非3台独立的设备。这只是一台设备。我们叫它iPhone。” 只是3种东西吗?讨巧地说,当我撰写本文时,iPhone已经集数十万种东西于一身了,而且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增加,这都多亏了“应用”,它们为这款手持设备平添了无穷无尽的功能。iPhone不仅仅是一款网络浏览器、一款手机和一款iPod,而且还是狙击手的弹道计算器、市场行家的条形码扫描器、音乐人的吉他调音器、摄影爱好者的照片编辑器,以及其他许多许多东西。 在很多方面看来,iPhone都是首款几乎实现了我们对于完美之物的梦想的装置——一机在手,万事不愁——就像至尊神探迪克o特雷西的无线电通信手表,或者詹姆斯o邦德那部可以开锁和扫描指纹的手机一样。这样一款设备的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它那小巧的机身已经无关紧要,而应用成了它的主人所需要的一切。 但是,iPhone在发布的第一天,看似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并不构成什么威胁(至少他们当时是这么说的),直到后来苹果才掀起了这样的一阵狂潮。虽然苹果把一款富网页浏览器、一款最先进的地图应用程序和一款重制的iPod媒体播放器都塞进了iPhone之中,但是很多竞争对手的手机也都提供了类似的功能。不仅如此,iPhone刚上市时的价格高达500美元——功能少,价格高,这就是当时评论家们的说法。 “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手机,而且由于它没有键盘,故而不是一台很好的电子邮件收发机,因此并不能吸引商务用户,”微软的CEO史蒂夫·鲍尔默在2007年1月接受CNBC采访时说,“我,我大致看了看它,我觉得,嗯,我还是更喜欢我们的战略。我非常喜欢。” 也许当乔布斯介绍iPhone时,微软的鲍尔默遗漏了一个更关键的地方。比这款手机本身意义更为重大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商业行动。乔布斯秘密地与AT&T协商,并签下了一份在美国的独家运营合约,而在当时他都没有向该运营商展示过这款手机。这是前所未有的:按理说应该由移动运营商和制造商来决定手机需要具备的功能,然后他们会向操作系统开发商发出一系列严格的指示。但是,乔布斯在亲自督阵iPhone的设计和体验之后,从运营商那里抢得了控制权,而苹果就此成功改写了无线领域的游戏规则。结果,苹果就能够紧紧掌控iPhone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的设计,让用户可以享受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移动体验,而不再对运营商言听计从。 在iPhone的余波之下,到了2009年的第三季度,微软相比上一年第三季度已经失去了Windows Mobile近1/3的市场。面对这惨淡的数据,微软之后只得承认了Windows Mobile的弱点。同时,苹果的iPhone平台则迎来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从12.9%提升到了17。1%。而到了2010年年底(此时苹果已经售出了7350万部iPhone)微软急切发布了它的应对法宝——Windows Phone 7,这款操作系统运行在,你猜对了,多点触控的手机上且有些还不带键盘。在撰写本文时,虽然Windows Phone 7已经在2010年年末发布了,但微软在智能手机的赛场上依然只是一条小鱼。这家软件公司甚至还和诺基亚这个同样因为没有及时应对iPhone所引发的变革而节节败退的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制作手机,希望能够迎头赶上。评论家们并不确定这样的联盟是否能扭转局势,因为第一部运行Windows系统的诺基亚手机要到2012年才能上市。 由于不受运营商影响,iPhone的触摸屏体验对消费者非常友好,但这只不过是让iPhone成为大热点的第一个原因而已。苹果在2008年7月发布了第二代iPhone,标价为200美元,并且引入了一个蓝色的泡泡图标:应用商店。应用商店是一款杀手级的应用,让苹果一跃领先于所有的竞争对手。 应用商店在这一领域弹奏出了几个独特的音符。它让iPhone的用户可以访问由全世界开发者编写的丰富的第三方应用资源。在上线首日,应用商店上就发布了552款应用。到2011年,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累计已经超过了40万款。由于提供的应用能够满足各种需求,苹果之前发售的那一款设备有可能取代你想要购买的任何一款硬件设备。 iPhone带来的一个现实情况是:我们有可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而结果就是,一切都改变了——从人们进行社交互动的方式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方式,从我们完成工作的方式到公司制作产品的方式。 你一定想知道是什么让iPhone和应用商店如此特别。iPhone是如何提供“任何事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体验呢?这不正是因特网数年来承诺为我们实现的梦想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带给我们想要的任何数字化的东西? 结果,网络不足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说,它做过头了。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P6-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