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情偶寄(插图珍藏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李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如江、汪政译注的《闲情偶寄(插图珍藏版)(精)》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书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正是这样一部关乎生活艺术的奇书,能想凡人所不屑之生活小事,发凡人欲说而说不出的议论。从词曲创作、戏剧演习、声容装扮到器物古玩、建筑、种植、饮食与养生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渔毕生心血的总结。

内容推荐

陈如江、汪政译注的《闲情偶寄(插图珍藏版)(精)》又名《笠翁偶寄》,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是其生活经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一部生活美学、艺术美学的著作,又是一部生动活泼、轻松惬意的小品,在点评衣食起居、娱乐养生之际,鲜活地展现了十七世纪国人日常生活、世俗风情的画卷,堪称休闲百科全书、古代生活艺术大全,无愧名列于“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该书内容丰富而切近生活,以浅白的文言行文,简洁雅致、清新隽永。叙述中时见议论与抒情,趣味幽默、妙语连珠,可谓现代生活美文之滥觞。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辈现代散文大师都曾受教于此书,并对其褒奖有加,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本书对文中人名、地名、典故以及部分难字做了简要注释,力求通俗易晓;译文以意译为主,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内容。此外,为帮助读者欣赏、理解,随文附有大量精美插图。

目录

序言

声容部

 选姿第一

 肌肤

 眉眼

 手足

 态度

 修容第二

 盥栉

 熏陶

 点染

 治服第三

 首饰

 衣衫

 鞋袜

 附:妇人鞋袜辨

 习技第四

 文艺

 丝竹

 歌舞

居室部

 房合第一

 向背

 途径

 高下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瓮地

 洒扫

 藏垢纳污

 窗栏第二

 制体宜坚

 取景在借

 墙壁第三

 界墙

 女墙

 厅壁

 书房壁

 联匾第四

 蕉叶联

 此君联

 碑文额

 手卷额

 册页匾

 虚白匾

 石光匾

 秋叶匾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器玩部

 制度第一

 几案

 椅杌

 床帐

 橱柜

 箱笼箧笥

 骨董

 炉瓶

 屏轴 

 茶具

 酒具

 碗碟

 灯烛

 笺简

 位置第二

 忌排偶

 贵活变

饮馔部

 蔬食第一

 笋  

 萱  

 莼

 菜

 瓜茄瓠芋山药

 葱蒜韭

 萝卜  

 芥辣汁

 谷食第二

 饭粥

 汤

 糕饼

 面

 粉

 肉食第三

 猪

 芏

 牛犬

 鸡

 鹅

 鸭

 野禽野兽

 鱼

 虾

 鳖

 蟹

 零星水族

 不载果食茶酒说

种植部

 木本第一

 牡丹

 梅

 桃

 李

 杏

 梨

 海棠

 玉兰

 辛夷

 山茶

 紫薇

 绣球

 紫荆

 栀子

 杜鹃樱桃

 石榴

 木槿

 桂

 合欢

 木芙蓉

 夹竹桃

 瑞香

 茉莉

 藤本第二

 蔷薇

 木香

 酴醵

 月月红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凌霄

 真珠兰

 草本第三

 芍药

 蕙

 水仙

 芙蕖

 罂粟

 葵

 萱

 鸡冠

 玉簪

 凤仙

 金钱

 蝴蝶花

 菊

 菜

 众卉第四

 芭蕉

 翠云

 虞美人

 书带草

 老少年

 天竹

 虎刺

 童堂

 口

 萍

 竹木第五

 竹

 松柏

 梧桐

 槐榆

 柳

 黄杨

 棕榈

 枫桕

 冬青

颐养部

 行乐第一

 贵人行乐之法

 富人行乐之法

 贫贱行乐之法

 家庭行乐之法

 道途行乐之法

 春季行乐之法

 夏季行乐之法

 秋季行乐之法

 冬季行乐之法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

 睡

 坐

 行

 立

 饮

 谈

 沐浴

 听琴观棋

 看花听鸟

 蓄养禽鱼

 浇灌竹木

 止忧第二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调饮啜第三

 爱食者多食

 旧食者少食

 太饥勿饱

 太饱勿饥

 怒时哀时勿食

 倦时闷时勿食

 节色欲第四

 节快乐过情之欲

 节忧患伤情之欲

 节饥饱方殷之欲

 节劳苦初停之欲

 节新婚乍御之欲

 节隆冬盛暑之欲

 却病第五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将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疗病第六

 本性酷好之药

 其人急需之药

 一心钟爱之药

 一生未见之药

 平时契慕之药

 素常乐为之药

 生平痛恶之药

试读章节

【译文】

“美食和男女之事是人的本性。”“不认为子都美丽的,那是没有眼睛的人。”古代圣贤不是随随便便说话的,他们之所以能不违背人情,而屡次作出这种论述,是因为人性中本来就有的,就不能强迫使它消失。别人有娇妻美妾,我去喜爱她们,这是违背人性的;这种喜爱不仅有损自己的德行,并且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我自己的娇妻美妾,我去喜爱她们,这是还原我本性中本来就有的东西,即使是圣人再生,也会赞同我的观点,而不认为这有损德行。孔子说:“处在富贵的地位上,就要做在富贵地位上所应该做的事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买一两个姬妾自我欢乐,这是处于富贵之中却做贫贱的事情。君王之道所依据的是人情,何必要去伪装清高伪装俭朴呢?但如果家有悍妇,那就应该收藏起这种喜好,否则宠爱姬妾实际上是厌恶她们,爱怜姬妾却足以把她们害死,不要用红颜薄命为借口,让自己成为一个替天来惩罚这些女子的残忍之人。我是一个贫寒的书生,一身落魄潦倒,不只是国色天香的美人难以遇到、没得亲近,即使是勉强看得过去的女子,又能见到几个?哪敢妄说音容,侈谈歌舞,让整日寻花问柳的人笑话呢?然而尽管我的缘分不好,但对这些事却颇有兴致,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其中的一些道理却容易明白。想象中的美妙境界,比身处温柔乡更有情趣。如果不信,可以拿以前的事来验证。楚襄王是君王,后宫内廷美女无数,男女欢爱,什么样的事没发生过?但千百年以来,没有听到人们传述他的真事,只有他那“阳台一梦”的传说脍炙人口。阳台如今在哪里?神女的家在哪里?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哪里有踪迹可以考查、有真实的事可以详述?都是幻境啊!幻境的美妙,要比实境高出十倍,所以能干百年流传。能把比实境美妙十倍的事情记录下来,以资为法,没有不得到闲情真谛的。凡是读这本书的人,要问我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就请让我用楚国阳台的事情来回答吧。

肌肤

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诗》不云乎“素以为绚兮”?素者,白也。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岂造物生人之巧,反不同于染匠,未施漂练之力,而遽加文采之工乎?日:非然。白难而色易也。曷言乎难?是物之生,皆视根本,根本何色,枝叶亦作何色。人之根本维何?精也,血也。精色带白,血则红而紫矣。多受父精而成胎者,其人之生也必白。父精母血交聚成胎,或血多而精少者,其人之生也必在黑白之间。若其血色浅红,结而为胎,虽在黑白之间,及其生也,豢以美食,处以曲房,犹可日趋于淡,以脚地未尽缁也。有幼时不白,长而始白者,此类是也。至其血色深紫,结而成胎,则其根本已缁,全无脚地可漂。及其生也,即服以水晶云母,居以玉殿琼楼,亦难望其变深为浅,但能守旧不迁,不致愈老愈黑,亦云幸矣。有富贵之家,生而不白,至长至老亦若是者,此类是也。知此,则知选材之法。

P4-5

序言

《闲情偶寄》又名《笠翁偶寄》,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创作的一部关于艺术生活和审美现象的著作。

李渔(1610一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十八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五岁应童子试,深受主考官嗟赏,被誉为“五经童子”。但日后两赴乡试,前次名落孙山,后次值兵乱中途折回。入清后绝意仕进,主要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移居南京后,将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显贵、文坛名流。晚年家道衰落,甚为凄凉。其著述较多,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十二楼》、《无声戏》、《连城璧》等小说及《闲情偶寄》等作品。

李渔生于殷实之家,科举考试的失利以及易代之际的动荡社会让他对仕途举业丧失了兴趣,转而从商、排戏,成为一名做生意的文人。其一生,有过富贵荣华、锦衣玉食的日子,也有捉襟见肘、贫病交加的岁月;有过莺歌燕舞、流连脂粉的享受,也有世态炎凉、人间冷暖的体验。他既能写猥亵露骨的艳情小说,亦精通典雅纯正的传统诗文。作为一名交游广阔、阅历不凡的风流才子,李渔的性格与才华是复杂、多面的。但举其大者而言,他无疑是一位热爱生活、极富创见的艺术家。法国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李渔就是这样一位擅长发现生活美的大师。通过其作品可以发现,他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诚恳谦逊的态度,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坚持以个性化的感受总结生活之美。他是一位懂得生活艺术的人,是一位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且是一位能将生存体验凝结为艺术作品的人。

《闲情偶寄》是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是其生活经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一部生活美学、艺术美学的著作,又是一部生动活泼、轻松惬意的小品,在点评衣食起居、娱乐养生之际,鲜活地展现了十七世纪国人日常生活、世俗风情的画卷,堪称休闲百科全书、古代生活艺术大全,无愧名列于“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该书内容丰富而切近生活,叙述中时见议论与抒情,趣味幽默,文字雅洁,可谓现代生活美文之滥觞,长久以来为各类读者所喜好。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辈现代散文大师都曾受教于此书,并对其褒奖有加。作者自谓:“凡予所言,皆贵贱咸宜之事,既不详绣户而略衡门,亦不私贫家而遗富室。”无论贵贱贫富、三教九流之人,皆可从中获益。

这部书的创作与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强烈的个性特征密切关联。全书凡八部,三十六门,两百余目,论及戏曲、歌舞、园林、建筑、花卉、器玩等艺术及其与生活相关的各种审美现象。内容虽杂,主旨却甚为明晰。作者试图通过自身细腻的生活感受、智慧的发明创造、高雅的艺术品位,指导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取生活之乐趣。显而易见,“享乐”便是这部著作的终极旨归。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潇洒文人,李渔深谙才华须由快乐来证明,“享乐”既是其热爱生活的表现方式,也是其创作《闲情偶寄》的根本意图。这一主题的确立,与其财力优渥、衣食无虞的生活不无关系。但同时他也懂得生活中有些美好的东西是不必花钱的,在大谈“享乐”之际,李渔时时不忘节俭,处处顾念贫者,提倡苦中作乐,并在卷首凡例中明确提出“崇尚俭朴”的观点。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商人,他知晓敛财的艰辛,与底层百姓的接触以及曾经潦倒的经历,都促使他萌生“俭朴”的观念。

此次整理的这部《闲情偶寄》,保留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六个部分,合弃词曲、演习两部。(因这两部乃是关于戏曲演出的理论,与日常生活无甚关系。)以下试述六部之梗概:(一)美貌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作者在《声容部》中从美学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女子仪容之美,探究了容貌仪态的审美问题。“选姿门”中肌肤、眉眼、手足、态度四目主要谈论先天美,即自然之美;“修容门”中盥栉、熏陶、点染三目,主要谈论后天美,即修饰之美。(二)作者自称“生平有两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可见其对房屋建筑极有心得。李渔这方面的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居室部》中,“房合门”探讨房屋、园林建构地址及方位的选择,屋檐的实用与审美价值,天花板的巧妙设计,园林的空问布局,庭院地面铺设等问题;“窗栏门”论及窗栏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窗户对于建筑的美学意义等;“墙壁门”研究墙壁对于园林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各类墙壁的具体处理办法;“联匾门”讨论对联、匾额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于房舍、园林的重要价值。“山石门”主要论及假山对于园林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运用山石布景的具体方法。(三)《器玩部》主要谈及日用器具、好玩之物的实用和审美问题,所论大多为百姓常用之物,如几案、椅杌、床帐、橱柜、箱笼、炉瓶、屏轴、茶具、酒具、碗碟、灯烛、笺简等。作者对这些日用器物多有改良,并时见创造,处处闪现着务实精神与聪明才智,以及作者对生活细节的不懈追求。(四)苏轼云:“我生涉世本为口。”吃喝的重要性毋庸讳言。《饮馔部》专谈烹饪饮食之道,全面阐述了主食及荤素菜肴的烹制、食用方法。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是作者对烹饪饮食的主要观念。作为一名美食家,李渔提倡在俭约中追求膳食的精雅,寻求饮馔之乐趣。(五)《种植部》凡木本、藤本、草本、众卉、竹木五门,作者分述各类植物的外观、特性、种植要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写了许多独特的感受。这些篇章构思新致,笔触优美,令人如对花草,赏心悦目。(六)《颐养部》内容广泛,分为六门,论及行乐之法、解愁之方、饮食调控、性欲节制、疾病防范、疾病治疗等摄卫调养之法,另及交友谈讲、听琴观棋、看花听鸟、蓄养禽鱼、浇灌竹木等等,集中反映了作者“欢乐”为本的颐养护生观念。

粗览此书,但见花鸟鱼虫、声色犬马之类,亭台楼榭、酒肉梁锦之属,然细心品味后,不难于精美器物、精致生活中见出悠悠闲情、飘飘逸致,体味出作者的生活感受力和艺术领悟力。李渔在书中所提倡的“享乐”,除却必须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的是一种清雅拔俗的生活情调。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品位才谈得上生活。作者在指导人们吃喝玩乐、接触生活中最甜蜜事物之时,又处处告诫人们不要被这些东西所左右。因为他明晓任何享乐只有在适度的时候才有意义,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便会流于庸俗;一旦快乐达到顶点,便会使人腻烦。李白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寻欢作乐是一切生命的本能,享受人生的快乐当然无可非议。然而欲海无边,能力有限,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作者在本书凡例中提出“规正风俗”、“警惕人心”之说,他欲规正的便是肤浅庸俗的风气,欲警惕的便是贪得无厌的人心。作者期望以俭约的享受取代奢侈的浪费,以雅致的品位取代无边的欲望。因而,《闲情偶寄》一书给予人们的非惟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亦非庸流俗夫所谓的享乐主义,它摆出了一个无需奢华却彰显品位的范本,从艺术化的审美角度,展现诗意的人生境界。这种角度和境界正是当今“泛娱乐化”时代最为稀缺的元素。故而,它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和人生境界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在个别地方存有封建腐朽的痕迹,存在一些不科学、落伍的观念。

我们的这个译注本对文中人名、地名、典故以及部分难字作了简要注释,力求通俗易晓;译文以意译为主,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内容。此外,为帮助读者欣赏、理解,随文附有大量精美插图。笔者蒙昧学识,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敢望读者雅量。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林语堂

一部最丰富、最详细的文化史料。——胡适

文字思想均极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有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周作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