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精神是指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苦难与毁灭的必然性时主体所表现出的抗争与超越精神,而悲剧性的精髓在于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本书比较了希腊、希伯来、印度、中华诸民族意识中悲剧精神的不同表现形态及特点,并从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予以详细的说明,从而较圆满地回答了为什么有的民族富于悲剧精神并拥有灿烂的悲剧艺术作品,而有的民族悲剧精神相对比较淡化并缺乏艺术悲剧创作的原因。
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总序
序
题记
导论 悲剧性·悲剧精神·民族意识
第一章 悲剧性一生命的本质
一、人类悲剧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二、对反生命反悲剧理论的批判
第二章 悲剧人物——超越中的毁灭者
一、超越——个体悲剧的主观根源
二、悲剧性超越中的善恶与美丑
三、悲剧性超越中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 扬弃——社会发展的悲剧性
一、悲剧性是历史发展的辨证法
二、历史人物的悲剧性发微
第四章 从认识论看悲剧主体的审美特征
一、悲剧性现象所显示的主体一般性特征
二、从认识论看主体动机与结果完全悖反之奥秘
三、从原型批评看俄狄浦斯之谜
四、从认识论看陷于“两难”的悲剧主体的思想特征
第五章 决定民族悲剧观念的诸因素
一、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悲剧精神的影响
二、生命的基本态度对民族悲剧精神的影响
三、民族的命运观和宗教意识对民族悲剧精神的影响
四、严酷的伦理规范对民族悲剧精神的影响
五、政体形式和严酷统治对民族悲剧精神的影响
第六章 希腊民族的悲剧精神和悲剧艺术
一、地理环境的挑战对希腊民族性格的影响
二、民族成分的构成对希腊民族精神的影响
三、政体结构形式对希腊民族精神的影响
四、松散的伦理规范对弘扬希腊民族自由抗争精神的作用
五、希腊民族对生命的态度给予民族悲剧精神的影响
六、希腊民族理性主义精神对悲剧精神的影响
七、希腊艺术悲剧的特点及成就
第七章 希伯来民族精神中的非悲剧性
一、希伯来民族精神的特点
二、宗教信仰中的屈从与妥协精神导致希伯来民族精神的非悲剧性
三、希伯来民族悲剧精神的独特显现
第八章 印度民族精神与艺术的非悲剧性
一、宽容性与容纳性——印度文化多样化统一的整体构架的基础
二、从政体形式和社会变革看印度民族精神的非悲剧性
三、宗教意识对印度民族精神非悲剧性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四、两大史诗的悲剧性特征
第九章 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及艺术悲剧
一、从开拓走向停滞的总趋势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二、宗法血缘伦理规范对民族悲剧精神的淡化作用
三、古典人生哲学对民族悲剧精神的消极影响
四、中华民族对宗教的态度
五、严酷的封建专制政体对民族悲剧精神的压制作用
六、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模式
七、“五四”悲剧精神与悲剧艺术的美学特征
八、当代中国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民族性格
第十章 黑色幽默:20世纪西方悲剧创作的新趋向
一、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悲剧观念转向的思想背景
二、黑色幽默审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三、黑色幽默与荒谬
四、黑色幽默对传统悲剧的消解
五、黑色幽默对传统喜剧的消解
后记
再版后记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