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是清初的一位进步文学家,他以“幽梦影”为小品集名,取如幽人如梦境,似真亦幻,如影随身身之意趣,并蕴涵破人梦中呓语,发警醒世人之良苦用心。作者从生活入手,以高度凝炼的艺术化笔触,讴歌自然、净化心灵,表现出对大自然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和对生活馈赠的无限珍惜;全书读来,处处漾溢着作者对生活的高尚情趣和美好感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幽梦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张潮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潮是清初的一位进步文学家,他以“幽梦影”为小品集名,取如幽人如梦境,似真亦幻,如影随身身之意趣,并蕴涵破人梦中呓语,发警醒世人之良苦用心。作者从生活入手,以高度凝炼的艺术化笔触,讴歌自然、净化心灵,表现出对大自然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和对生活馈赠的无限珍惜;全书读来,处处漾溢着作者对生活的高尚情趣和美好感受。 内容推荐 《幽梦影》是清朝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出版家张潮的一部文艺格言随感小品集。书中收录了作者格言、箴言、哲语、清言、韵语、警言、语录计219条。内容极其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其深蕴理趣,令人遐思。 目录 序言 一、论书与读书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经传宜独坐读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高语山林者,不喜谈市朝事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 读书最乐 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 凡事不宜刻 读生书不若温旧业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 昔人欲以十年读书 先读经,后读史 二、论人生 鳞虫中金鱼 入世须学东方曼倩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 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躬耕吾所不能 当为花中之萱草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 人生如此,可谓全福 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 风流自赏 万事可忘 种花须见其开 酒可好,不可骂座 文名可以当科第 钱多不如境顺 酒可以当茶 胸中小不平 不治生产,其后必致累人 严君平,以卜讲学者也 三、论快乐 愿在兽而为鹿——触邪 因雪想高士 关头联句 十岁为神童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 人莫乐于闲 山居得乔松百余章,真乃受用不尽 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 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 如何是独乐乐 四、论品德 人须求可入诗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 武人不苟战 文人讲武事 人非圣贤 不得已而谀之者 梅之为物,品最清高 官声采于舆论 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 恃百忍以同居 九世同居,诚为盛事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 蝉为虫中之夷齐 圣贤者,天地之替身 玉兰,花中之伯夷也 耻之一字 五、论恨事 新月恨其易沉 一恨书囊易蛀 目不能识字,其闷尤过于盲 厌催租之败意 我不见古人 蝇集人面 清宵独坐 镜不幸而遇嫫母 使镜而有知 六、论相知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上元须酌豪友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 云映日而成霞 求知己于朋友易 一介之士,必有密友 羡和靖梅妻鹤子 观手中便面 乡居须得良朋始佳 七、论才子佳人 为月忧云 才子而富贵 昭君以和亲而显 蝶为才子之化身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看晓妆宜于傅粉之后 我不知我之生前 我又不知在隆万时 多情者必好色 “情”之一字 才子而美姿容 才子遇才子 予尝欲建一无遮大会 八、论诗词曲赋 诗僧时复有之 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 予尝集诸法帖字为诗 无益之诗文,莫甚于祝寿 予尝偶得句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诗亦不必诗穷而后工 九、论作文 积画以成字 大家之文 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作文之法 文有不通而可爱者 文人每好鄙薄富人 十、论善恶 无善无恶是圣人 延名师训子弟 何谓善人 孩提之童,一无所知 梧桐为植物中清品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日痴、日愚、日拙、日狂 不待教而为善为恶者 掷升官图 无其罪而虚受恶名者 黑与白交 十一、论相宜 花不可以无蝶 赏花宜对佳人 艺花可以邀蝶 楼上看山 花之宜于目而复宜于鼻者 梅边之石宜古 松下听琴 一日之计种蕉 抄写之笔墨,不必过求其佳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 忙人园亭 冰裂纹极雅 十二、论境界 山之光 梅令人高 清高固然可嘉 胸藏丘壑 豪杰易于圣贤 宁为小人之所骂 痛可忍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 十三、论山水 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 有地上之山水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园亭之妙 有青山方有绿水 居城市中 十四、论春夏秋冬 春者,天之本怀 古人以冬为三余 律己宜带秋气 春风如酒 十五、论万籁之声 春听鸟声 闻鹅声如在白门 凡声皆宜远听 鸟声之最佳者 秋虫春鸟 水之为声有四 十六、论花与美人 以爱花之心爱美人 美人之胜于花者 女子自十四五岁 养花胆瓶 凡花色之娇媚者 花不可见其落 所谓美人者 买得一本好花 十七、论雨、风、月 吾欲致书雨师 雨之为物 春雨如恩诏 月下听禅 春雨宜读书 玩月之法 水中星月之象 十八、论音韵 平、上、去、入,乃一定之至理 许氏《说文》分部 唐虞之际 陈平封曲逆侯 古人四声俱备 苏东坡和陶诗 十九、论琴棋书画 楷书须如文人 窗内人于窗纸上作字 古之不传于今者 云之为物 斗方止三种可存 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 不独诵其诗读其书 字与画同出一原 二十、论游冶 予尝谓二氏不可废 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者 游玩山水,亦复有缘 若无诗酒 二十一、论禅机 寻乐境乃学仙 由戒得定 孔子生于东鲁 能读无字之书 佛氏云 二十二、论物用 天下器玩之类 闲人之砚 凡物皆以形用 镜与水之影 臭腐化为神奇 镜不能自照 二十三、论动植物 庄周梦为蝴蝶 物之稚者皆不可厌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 物之能感人者 蛛为蝶之敌国 古谓禽兽亦知人伦 牛与马 人则女美于男 笋为蔬中尤物 动物中有三教焉 二十四、其他 盘古亦未尝无偶 假使梦能自主 天下唯鬼最富 一岁诸节 目不能自见 《水浒传》武松诘蒋门神云 南北东西,一定之位 史官所记者 先天八卦 黑与白无太过 识字则非无闻之人 水为至污之所会归 天极不难做 附录一 朱锡绶《幽梦续影》 真嗜酒者气雄 鹤令人逸 善贾无市井气 学导引是眼前地狱 求忠臣必于孝子 造化,善杀风景者也 日间多静坐,则夜梦不惊 观虹销雨霁时 才人之前莫炫文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花是美人后身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 非真空不宜谈禅 雨窗作画 凶年闻爆竹 访友不待亲接言笑 余亦有三恨 蝶使之俊 无风雨不知花之可惜 琴可平才士之骄矜 深情以浅语传之 群子观居身无两全 忧时勿纵酒 不静坐不知忙之耗神者速 笔苍者学为古 读古碑宜迟 物随息生,物随气灭 雪之妙在能积 为素心开三径 筑园必因石 梅绕平台 花底填词 谈禅不是好佛 路之奇者,入不宜深 动中仍须静耳 读书觉日可惜 少年处不得顺境 读书则口不浊 空山瀑走,绝壑松鸣 琴医心,花医肝 对酒不能哥,盲于口 静一分,慧一分 至人无梦,下愚亦无梦 感逝酸鼻 水仙以玛瑙为根 小园玩景,各有所宜 贫贱作意气语,其人必有异能 高柳宜蝉,低花宜蝶 名山镇俗,止水涤妄 河道要按河实浚 奇山大水,笑之境也 医药十剂 臞字不能尽梅 樱桃以红胜 脂粉长丑 雨生绿荫 村树宜诗 抟土成金,无不满之欲 鸟宣情声,花写情态 将营精舍先种梅 词章满壁,所嗜不同 爰则知可憎,憎则知可怜 云何出尘,闭户是 厚施与即是备急难 利莫甚于禾,害莫甚于刀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 接人不可以猝然改容,持己不可以偶尔改度 有深谋者不轻言 孤洁以骇俗,不如和平以谐俗 冬室密,宜焚香 楼无重檐则蓄婴武 任气语少一句 以任怨报德则真切 市侩喜通文 真好色者必不淫 侠士勿轻结 宁受嘑蹴之惠,勿受敬礼之恩 贫贱时少一攀援 舞弊之人能防弊 善诈者借我疑 过施弗谢,自反必太倨 英雄割爱,奸雄割恩 天地自然之利 汉魏诗象春 鬼谷子方可游说 唐人诗多类名花 附录二 《幽梦影》原著序跋 余怀序 石庞序 王悼题辞 江之兰跋 杨复吉跋 张怒跋 《幽梦续影》序 《幽梦续影》跋 附录三 《幽梦影》部分序评序跋 作者小传 试读章节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原1) 【译文】 读儒家的经典著作,最好选择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这样可以免去世俗的应酬干扰,倾神贯注地读书;读史书宜于选择日照长久的夏天,这样可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思古抚今;读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应选择天高云淡、神清气爽的秋天,这样可以让人思路开阔、心旷神怡,各种观点和文风可使你饶有一番情趣;读历代名家文集,宜选取万木复苏、百花齐放的春天,在这样的节气里,可以让人心鹜八极、神游万仞,感到无比的晓畅通达。 【评点】 曹秋岳曰:可想见其南面百城时。 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注释】 ①南面百城:本指君王及其统辖的地域广阔。南面,地位崇高;百城,土地广大。《魏书·李谧传》载:“四门小学博士孔王番等学官四十五人上书曰:窃见故处士赵郡李谧,……不苟言以违经,弗饰辞而背理,辞气磊落,观者忘疲。每日:‘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后称藏书丰富为“坐拥百城”。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原2) 【译文】 儒家的经典及阐释这类经籍的著述,适宜于独自专心致志地阅读,这样有利于深刻领会其中的微言大义;而阅读史书则适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研读,这样可以相互交流心得、臧否人物、轩轾高下,并能借古鉴今。 【评点】 孙恺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难为不知者道。 王景洲曰:如无好友,即红友亦可。 【注释】 ①经传:指儒家典籍以及经典解说的书籍。 ②史鉴:泛指史书。 ③红友:酒的别称。典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原35) 【译文】 少年人读书,好比是从缝隙中窥视月亮,虽然神情专注,但却只能窥其一隅;中年人读书,就像在庭院中遥望明月,虽视野广博,却难以尽得其中旨趣;老年人读书,则如同站在台榭上玩赏月色,对书中的妙言真谛,能会心领略。这说明人生的阅历深浅不同,所以,读书所得也会有程度深浅的区分。 【评点】 黄交三曰:真能知读书痛痒者也。 张竹坡曰:吾叔此论,直置身广寒宫里,下视大千世界皆清光似水矣。 毕右万曰:吾以为学道,亦有浅深之别。 【注释】 ①台:指露天月台。 ②广寒宫:指月宫。 ③大千世界:佛教“三千大千世界”简称。佛教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就是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就是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就是大千世界。泛指佛教化的范围。 高语山林者,辄不喜谈市朝事。审若此,则当废《史》、《汉》诸书而不读矣:盖诸书所载,皆古之市朝也。(原53) 【译文】 喜爱高谈阔论山林隐逸者趣闻轶事的人们,往往不善长议论市井琐事和朝廷秘闻。果真如此的话,就应当完全抛开《史记》、《汉书》等正史典籍而不需去读。因为这些史籍中所记述的,全是古代市井、朝廷的事情。 【评点】 张竹坡曰:高语者,必是虚声处士,真入山者。方能经纶市朝。 【注释】 ①“高语”句:指高谈阔论山林隐逸之事的人。 ②市朝事:市朝,指众人汇集的地方;事,指世事。 ③审:果真,确实。 ④虚声:虚名,徒有其名。 ⑤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⑥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筹划国家大事。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宏功。(原69) 【译文】 能够写出或编撰出一部极富创见的新书好书,便称得上是做了一件千秋留芳的大事业了;能够注释点评一部古籍书,也可以说是立下了万世宏功。 【评点】 黄交三曰:世间难事,注书第一。大要于极寻常处,要看出作者苦心。 张竹坡曰:注书无难,无使人得安居无累,有可以注书之时与地难为耳。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原92) 【译文】 收藏书籍不难,难的是经常去翻阅这些藏书;阅读书籍不难,难的是能持之以恒;诵读藏书不难,难的是掌握运用书中的知识;应用书中的知识不难,难能可贵的是对书中所说的知识,熟谙于心、融汇贯通。 【评点】 洪去芜曰:心斋以能记次于能用之后,想亦苦记性不如耳;世固有能记而不能用者。 王端人曰:能记能用,方是真藏书人。 张竹坡曰:能记固难,能行尤难。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原99) 【译文】 《水浒传》是一部因官逼民反而愤世嫉俗的著作,《西游记》是一部饱经坎坷、感悟生命真谛的著作,而《金瓶梅》则是一部凄婉悲哀却又无可奈何的著作。 【评点】 江含徵曰:不会看《金瓶梅》,而只学其淫,是爱东坡者,但喜吃东坡肉耳。 殷日戒曰:《幽梦影》是一部快书。 朱其恭曰:余谓《幽梦影》是一部趣书。 庞天池曰:《幽梦影》是一部恨书,又是一部禅书。 【注释】 ①但喜吃东坡肉耳:典出《雅谑》:“陆宅之善谑,每语人曰:‘吾甚爱东坡。’或问曰:‘东坡有文,有赋,有字,有东坡巾,君所爱何者?’陆曰:‘吾甚爱一味东坡肉。’闻者大笑”。东坡肉,传说由苏东坡创制的一种烹煮猪肉的方法。清人翟灏《通俗编》卷十四载:“《东坡集》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按今俗谓烂煮肉曰‘东坡肉’,由此”。 ②此则评点据清刊本补。 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原100) 【译文】 读书本应是一件人生最为快意的事情,但如果是在读历史典籍,则是令人欣喜的部分远少于令人怨愤的部分。不过仔细回味深思一番,能在读史书的过程中,保有正直读书人的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操,也未尝不是一件快意的事情。 【评点】 张竹坡曰:读到喜怒俱忘,是大乐境。 陆云士曰:余尝有句云:“读《三国志》,无人不为刘;读南宋书,无人不冤岳”。第人不知怒处亦是乐处耳。怒而能乐,惟善读史者知之。 【注释】 ①刘:即刘备。三国时蜀国皇帝。 ②岳:即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名将。P2-7 序言 《幽梦影》是清朝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出版家张潮的一部文艺格言随感小品集。书中收录了作者格言、箴言、哲语、清言、韵语、警言、语录计219条。内容极其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其深蕴理趣,令人遐思。张潮是清初的一位进步文学家,他以“幽梦影”为小品集名,取如幽人如梦境,似真亦幻,如影随身之意趣,并蕴涵破人梦中呓语,发警醒世人之良苦用心。作者从生活入手,以高度凝炼的艺术化笔触,讴歌自然、净化心灵,表现出对大自然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和对生活馈赠的无限珍惜;全书读来,处处漾溢着作者对生活的高尚情趣和美好感受。 《幽梦影》的作者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卒年不详。他的父亲张习孔,在前明曾担任过刑部郎中、山东督学佥事。张习孔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周亮工有很深的交情,并著有《诒清堂集》、《云谷卧余》等书传世。 幼年的张潮学习十分刻苦,学业进步很快。青年时也曾致力于举业,但由于深受明代文学家袁宏道、陈继儒、汤显祖、屠隆等人的影响,主张文学要有创新、不落窠臼,故对八股文和科举制度多有不满。张潮在举业上曾屡受挫折。直到康熙初年,才以岁贡任翰林院孔目,实未出仕。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张潮49岁时,因事牵连,又遭“中山狼”陷害,被诬入狱,度过了一段难以言状的囹圄生活。这次事件对他打击极重,获释后由于身体日趋衰弱,再无新作问世。晚年以刊刻丛书闻名。 张潮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心斋聊复集》、《心斋诗抄》、《花影词》、《酒律》、《玩月约》、《贫卦》、《花鸟春秋》、《幽梦影》等。辑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还编辑刊刻了《昭代丛书》一百五十卷、《檀几丛书》五十卷,是当时著名的刊刻家。 张潮一生性情旷达、交游甚广。他与前辈文人黄周星、冒辟疆、余怀等,同辈好友孔尚任、王睥等,晚辈张竹坡等交游密切,情谊甚笃。他的文学创作受到晚明一些著名作家,如袁宏道、汤显祖等的影响较深,追求文辞清隽流畅,反对摹拟汉唐,强调“性灵”。《幽梦影》可谓继承发扬了晚明小品散文的一些特性,如题材广阔、风格清新、文辞流利、抒发性灵等。 读张潮的《幽梦影》,如入中华园林,咫尺之间,风光无限;又如与三五知己,对月品茗斗觚,十分悠闲。他论雨、论花、论美人,论山、论水、论风月,论茶、论酒、论交友,论文、论诗、论读书等,皆能自出机杼、妙语连珠。对偶极工整,遣词很优美,有情致、有哲理,发人深省、耐人回味。如人们熟悉的名句:“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等,皆出自张潮的《幽梦影》。该书问世后。后代的文人雅士都自备一册,时常诵读,并有不少名人雅士在一段的格言后加作批注评点。此书还流传到海外。当代文学大师鲁迅、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等也都十分喜爱这部小品集。林语堂30年代末,在美国用英文出版的《生活的艺术》一书中,专门列有“张潮的警句”一章,给予极高的评赞,称“我们已知道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之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式样、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然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诗人作家所共持的态度。不过其中以17世纪中叶的诗人张潮在他所著《幽梦影》一书中说得最透彻。这书是一种文人的格言,中国古代类似的著作很多,但都不如这书而已。……这部书极为中国文人所爱读,有许多人曾于读后加上自己的评注,庄谐都有。”如果说张岱的小品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的话,那么,张潮这部文艺格言集——《幽梦影》,无疑可称得上是有清一代小品文中的奇葩。 关于《幽梦影》的成书时间,文学史界限于有关张潮生平的史料甚微,无从确定。但从书中张迂庵的评语:“此当是先生辛未年(公元1691年)此前语。”和陆云士的评语:“余慕心斋者十年,今戊寅(公元1698年)之冬始得一面”来看,此书成书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1698年,应为张潮在48岁以前断续写成的。《幽梦影》传世的版本有一卷本和二卷本,清代刊刻的《昭代丛书》、《晨风阁丛书》、《啸园丛书》等丛书均收录该书,另还有清代刊本二卷。清人朱锡绶曾仿张潮《幽梦影》写成《幽梦续影》一书,收录清言杂感计86条。体裁完全模仿《幽梦影》,所涉内容也与《幽梦影》相类似,可以看成是对张潮《幽梦影》内容的一种扩充和补白。《幽梦续影》虽为模仿之作,但其中有些条目立意清新,感慨深邃,不失为醒世箴言,如:“谈禅不是好佛,只以空我情怀;谈元不是羡老,只以贞我内养。”“静一分,慧一分,忙一分,愦一分”等,读来富含哲理,咀嚼耐人寻味。1933年有正书局曾出版过《幽梦影》节抄本;1935年中央书店出版了铅印本。日本在昭和五十二年,由明德出版社在《中国古典新书》中收入《幽梦影》,同时还出版了日本学者合山究先生的翻译注释本。1937年,林语堂的英文著作《生活的艺术》在美国出版后,被列为“每月读书会”的特别推荐书,立即成为当年最有影响的畅销书之一,同时也将张潮的《幽梦影》介绍给了英美读者,被称为“东方人的智慧书”。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研究在学术界的深入,不少学者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张潮的《幽梦影》再次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中华书局、湖北辞书、浙江古籍、黄山书社、三秦、陕西旅游等出版社,相继收录和翻印了《幽梦影》一书,但多或是根据某一种版本,或是为成书需要对《幽梦影》作了删节。这样虽起到了整理出版介绍《幽梦影》之功,但无法让读者见到《幽梦影》的完整面貌。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选用《昭代丛书》一卷本为底本,参阅其他清刊本进行校对整理,力求保持原书全貌。 对于有清一代作者的评点,经校勘后,列于各条目下备考,有助于阅读时对文意的疏通和对观点、意趣的发挥。由于时代的不同,语言的变化,为便于更广泛的读者阅读,本书文中涉及到的古代典章制度、历史典故、成语出典等,加以简明扼要的注释。为了适应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要,对原文逐条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方便了理解和记忆。 另对原著中的清代学者序跋,附录于后,以便查考。清末文人朱锡绶的模仿之作《幽梦续影》也作为附录刊出,对其文、其评也均作了注释和翻译。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按内容分类,故在每条正文后加“(原1)”、“(原10)”等注明其在原著中的次序。 张潮是清初的著名作家,其传世之作《幽梦影》也同他的作者一样,带着三百多年前文人的好恶和思想,今天读来,虽仍能体味到含英咀华的沁香,但也会感觉到书中某些不合时宜和陈腐过时的思想体验。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时汲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纵观全书精华是主流,糟粕仍为十之一二而已。我们相信,读者的鉴赏水准一定能够予以此书恰当的轩轾评价。 本书在编辑整理过程中,虽自忖尽了绵薄之力,但由于水平的原因,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望读者不吝赐教的方面。孜孜砣砣,编纂此书;抛砖引玉,也算一功。 罗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