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什么刚好108位好汉?
武松和武大郎是亲兄弟,为什么会一高一矮?
黑旋风李逵发怒时为什么会毛须倒竖呢?……
你想知道原因吗?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本书以《水浒传》中的部分故事情节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蕴涵的自然科学知识,使读者既能重温《水浒传》中的故事内容,又能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丰富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浒传中的自然科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隋国庆//郭志敏//隋幸华 |
出版社 |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水浒传》中为什么刚好108位好汉? 武松和武大郎是亲兄弟,为什么会一高一矮? 黑旋风李逵发怒时为什么会毛须倒竖呢?…… 你想知道原因吗?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本书以《水浒传》中的部分故事情节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蕴涵的自然科学知识,使读者既能重温《水浒传》中的故事内容,又能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丰富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在我国公众中极具影响力,人们百读不厌。科普作家利用名著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是本书的主要目的。本书从名著中的故事为出发点,引出科学知识,寓教于乐,让读者在读故事的时候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知识。 目录 人类瘟疫来自何方? 史进文身,百害而无一利 鲁智深吃团鱼,味美而营养丰富 鲁智深拔杨驱乌鸦,乌鸦蒙冤 从杨志卖刀谈古代“宝刀”的炼制 吴用智取生辰纲,蒙汉药从何而来 芦苇荡里话芦苇 武松为什么能打死大老虎? 勿学武松打老虎 武松两兄弟为何一高一矮? 王婆设计害武大郎,斩草除根的科学含义 砒霜,害死武大郎的毒药 从花荣射雁谈弓箭的发明 从神行太保的神行术谈自行车与汽车的发明 宋江梦九天玄女,人做梦的秘密 李逵沂岭杀四虎,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石秀杀裴如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科学注解 时迁偷公鸡,公鸡为何会报晓? 李逵斧劈罗真人,多彩的血色 凌振攻梁山,火炮的来历 《水浒传》为何刚好108位好汉? 从阮小七倒船偷酒谈“美酒” 从叶春造海鳅船谈造船技术的发展 从海鳅船上设弩楼说弩 萧让谈雪,雪中有科学 李逵发怒时为什么会毛须倒竖? 从鲁智深“地穴”之行谈“地下世界”的秘密 燕青射雁话大雁 鲁智深钱塘江听潮话潮汐 水银为什么会使卢俊义中毒而亡? 水泊梁山真有其地吗? 试读章节 鲁智深拔杨驱乌鸦,乌鸦蒙冤 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管守菜园,结识了二三十个当地泼皮。一日,他们正围坐一起饮酒戏耍,忽听得外面乌鸦的哇哇叫声。原来墙外的杨树上有一个乌鸦的巢窝,几只乌鸦正在那里聒噪。众人听到乌鸦的叫声,都认为不吉利,心烦意躁,都在寻思该怎么样把乌鸦巢拆了,有两个性急的就要爬树上去摘。鲁智深围着树看了看,走到跟前,把衣服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左手抱住树干上部,把腰一趁,将那株杨树连根拔了起来,惊得众泼皮目瞪口呆,一齐跪拜在地上。 小说中的乌鸦由于聒噪刺耳的叫声惹恼了众人,鲁智深为拆毁乌鸦巢将整株杨树连根拔起,显示了自己超凡的武艺和力气,也使那几只倒霉的乌鸦遭到了灭巢之灾。 在众多鸟类中,乌鸦可能是最不受人欢迎、名声最差的一种了,自古以来就被人视为“不祥之鸟”。这也许是因为它们黑色的羽毛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单调刺耳、聒噪不停的叫声令人烦躁,而不怕人、爱食腐肉的习性更是让它使人感到厌恶的缘故。人们还常用乌鸦来形容一些贬义的、反义的东西,如“乌合之众”、“天下乌鸦一般黑”等等。实际上,乌鸦却是一种益鸟,并且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 乌鸦是杂食性鸟类,胃口好,食欲强。它们时常成群结队地绕林飞行,捕食金龟子、椿象、叩头虫等林业害虫;也常常在广阔的田野上捕食蝗虫、地老虎等农作物害虫,是保证农民获得庄稼丰收的好帮手。有人曾解剖过一只乌鸦,发现在它的嗉囊里有2只蝗虫、3只蝼蛄、3只金龟子,还有象甲等一些害虫。乌鸦还爱吃动物的腐尸,为清除环境污染作出了贡献。 乌鸦是一种聪明的鸟类,智力较高。以前的小学课文里就描述过这样一只聪明的乌鸦:它利用小石块令瓶子里的水位升高而喝到了水。有人观察过一只乌鸦吃一块悬挂在树枝上的肥肉的情形:它先揣摩一番,然后停在挂肥肉的树枝上,用嘴把系肉的绳子叼上来,再用脚把叼上来的那段绳子稳住,这样反复几次之后,那块肥肉便到了它嘴边。据美国一家广播公司报道,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实验室中,一只名叫“贝蒂”的小乌鸦不仅会利用工具,还会制造工具来获得食物,令科学家们又惊又喜。科学家们将食物放进一个细高玻璃瓶中,看小贝蒂如何反应。只见它围着瓶子转了几圈,然后灵机一动,从实验室内叼来一根铁丝,并用嘴将铁丝做成钩状,然后叼着这个“鱼钩”钓“鱼”吃。这是贝蒂第一次接触铁丝,它居然能够利用铁丝的性状,多次成功地取得食物,说明此举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它所具备的一种素质。鸟类学家理查德·班克斯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不少动物都会利用工具,例如非洲的黑猩猩,它们会用不同大小的石头来敲开坚硬的果壳;猴子会用棍棒打树枝上的果实吃……但是动物自己制造工具,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P20-22 序言 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和当今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没有科学技术的推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学,科学技术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文学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动力。这对孪生兄弟,为我们构建了美好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科学技术和文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学的繁荣;而文学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在我国,无论是古代、现代,不少文学名著都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人们在欣赏这些文学名著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科学的教育。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就是将许多科学知识蕴涵在文学作品中的典范。《西游记》就是神话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晶,作品通过唐僧取经途经的山山水水介绍了许多地理知识;通过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治病等故事阐述了许多中医学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孙悟空与仙、妖、魔、怪的打斗,均按自然界的生态规律设计;孙悟空在天宫御马监所任官的官名——“弼马瘟”则是我国古代在马厩里养猴子避除马的瘟疫(“避马瘟”)的谐音;腾云之术是先人对当今航空航天技术的幻想;现代的克隆技术将孙悟空的“毫毛变成小猴子”变成了现实……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在我国公众中极具影响力,人们百读不厌。如何利用名著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是科普作家创作科学作品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隋国庆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自然科学》丛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以名著中的一些故事和情节为线索,介绍其自然科学知识,使读者既能重温名著的内容,深刻理解其含义,又可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 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富强,有赖于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能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更希望广大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不断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以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