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诗词的互动为中心,选取从中唐到宋初这一时段内词史发展的若干标志性现象进行分析,特别详细地论述中唐诗与词的相互渗透、晚唐五代诗歌的演进与词体的确立、北宋前期词史高峰的显现这三个重点。笔者对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词体的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文人关于词的观念的变化、词在社会生活中影响的加强等问题尤其予以关注。
本书之所以将论述的时段限定在从白居易到欧阳修,是因为白居易是中唐最有影响的文坛宗主之一,也是当时作词最多的诗人之一;而欧阳修以一代儒宗、文宗的身份,兼擅诗词,是北宋词走向高峰的开始。关于此前词的起源问题,以及词和音乐的关系问题,以及此后宋词高峰期的描述,本书将不涉及。
本书从正史、笔记、诗集、文集、词集、诗话、词话中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辨别、分析、综合,对中唐至北宋前期询词的互动进行分析。本书的写法不同于一般的断代词史,重点不在于作家作品的评论,而是问题的探讨。因为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先后为序来写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词史的性质。
本书以诗词互动为中心,选取从白居易到欧阳修这段词史中出现的若干标志性现象进行分析论述,从一个侧面揭示唐五代北宋前期词史发展的规律。
第一章分析中唐时期诗与词的相互渗透。中唐许多诗人进行词作的尝试,诗与词在创作、流播中经常出现重合、交叉现象,诗词界限并不分明;词在句式、题目等外在特征和词境、抒情形象等内在特征的表现上,中唐几个流行曲调的变化轨迹,歌伎乐工的活动等都揭示出诗词发展中密切关系。
第二章论述晚唐五代诗歌的演进和词体的确立。词的表现内容进一步开拓,词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深化;诗歌中新的审美追求对词的内在特质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词人的出现及其性格特征的趋同性、词集的出现与词之主体风格的形成,则意味着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已经确立。
第三章考察北宋前期词坛。宋初五十年的词坛萧条期中出现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士人,塑造出一种新的宋儒人格;随着词人精神状态和创作风貌的变化,更多诗人投入词的创作;创作的兴盛与词作的广泛传播,最终使诗词共同成为宋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慢词的繁盛标志着词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以诗词兼擅之大词人的出现为标志,词开始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