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是一部以如何对待健康与疾病这一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希望能在富有、成功的同时享受健康、永不生病是人之常情。然而,健康与疾病不仅是一个机体上的问题,而且还同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作者正是通过这部杰作告诫人们应该“在确知生活消磨生命的前提下学会以我们自己的脆弱之躯去面对生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病魔(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6)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委内瑞拉)巴雷拉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病魔》是一部以如何对待健康与疾病这一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希望能在富有、成功的同时享受健康、永不生病是人之常情。然而,健康与疾病不仅是一个机体上的问题,而且还同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作者正是通过这部杰作告诫人们应该“在确知生活消磨生命的前提下学会以我们自己的脆弱之躯去面对生活”。 内容推荐 《病魔》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西葡拉美文学入选作品。它是一部以如何对待健康与疾病这一问题为主题的小说。主张医患关系透明和对病人实话实说的米兰达大夫同时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本身没病的杜兰总怀疑自己得了绝症,迫不及待地要找他倾诉衷肠,他既无法说服他没病,又不能欺骗说他有病,只好避而不见;二是他的父亲查出患了癌症,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允许他欺骗父亲,可深厚的父子情谊又让他不忍心说出真情。然而这位诚实的医生和孝顺的儿子深知“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这个道理,懂得人在世间“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这一自然规律,终于对父亲说了实话,同样明白于此的父亲坦然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而与此同时,杜兰也原谅了医生对他的冷漠。 试读章节 “结果出来了?” 话刚出口,安德烈斯·米兰达立刻后悔了,他恨不得凭空拦住话头,让它哪儿来回哪儿去,重新把它藏在平静无声之中。但是他做不到,已经为时过晚。此时此刻,他的眼前只有放射科主任的面孔:两片嘴唇在嘴中间系了个疙瘩,两只黑眼珠仿佛两块污渍,假装近乎地冲他嘿嘿一乐,随手递过来一个烟色的大信封。他一声未吭,但他的表情简直就是判决:多处创伤显示病灶转移。表情已然说明了一切。医生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也用不着。 “X光片也在里边?” 放射科主任摆了摆头,目光转向楼道。 “说是直接交给你。” 安德烈斯感到浑身上下一阵奇怪的不自在,骨子里好像有两个人死较着劲儿,生怕一不留神破坏了眼前的平衡。他道了声谢,转身向自己诊所走去。他们没谈病情,他也没看片子,不了解检验结果,但是,他已经知道:父亲患了癌症。 我们为什么如此难以接受生命就是一种偶然的道理?这个问题,米盖尔一遇到机会就要提起。手术室里人人身穿绿大褂、戴着手套和口罩,一片白光在空调冷冰冰的空气上飘荡。米盖尔举着手术刀,注视着安德烈斯问道:“为什么接受生命是偶然对我们如此之难?”护士不喜欢他这种开场白。她们也许觉得这简直是在为手术不顺作铺垫,不是好兆头。安德烈斯明白并非如此,从他们一块儿上大学起,他就非常了解米盖尔。他明白他的问题毫无恶意,说白了,不过是他心地善良的一种流露,一句慈悲为怀的话语;一种承认医学面对大自然无尽能量时无能为力的方式,就像承认医学面对疾病的无尽能量时束手无策一样。 他回到诊所,一关上门便颤抖起来,他突然感到身体在以另一种方式喘息,声音、动作一反常态,仿佛有一个散了架的婴儿在身体里跌跌撞撞。他连忙走到写字台后的椅子上坐下,手里还拿着大信封。信封里大概有两张片子,硬硬的、裁剪整齐的蓝色X光片。父亲的身体变成了一幅模糊的画面,可是,画面上残忍而清晰地刻着“死亡”二字。安德烈斯害怕,虽然这种害怕早已不新鲜了:这在几年前就困扰着他。那是一种无法解释、司空见惯、自己影子突然吓了自己一跳的害怕。多少个夜晚,他心中焦虑,无法入睡。也许,所有人生来都害怕,它既难以断定又毋庸置疑。它在我们中间游荡,不知去往何处,却又形影不离。它准备着,摩拳擦掌,等待着应当现身的准确时机。它如同一种预兆,一个尚不清楚该告诉我们什么的声音,然而,这个声音在说话。那是一种无法破译的、难以理解的声音,一种滴水不断的报警声。这种声音他听了很多年,他逃避过,试图驱赶它,但是从未成功。如今,他心中的焦虑不安终于有了第一种形式:放射科主任的面孔,那种落落寡欢的目光,那种委曲求全的神态,那神态,安德烈斯见得太多了。不止一次,他自己应当在这张面孔上找到这种表情。那是伴随绝症确诊的表情,那是第一份哀悼。你准备好了吗?他不知道。 电话铃声响了,是秘书卡丽娜。她告诉他父亲在线上,他又来电话了,问他现在是否可以接听。 “我身体差得连你都不想和我说话了?” 父亲这样打的招呼,当然语调是凋侃。安德烈斯也熟悉那种神经兮兮的方式。那是老生常谈。很多患者擅长这种战略,他们以弱者自居,凡事真真假假。真害怕时、分秒不落地惦记检查结果时,却故作镇静。他们被绝症吓得几个小时坐立不安,举手投足都是前所未有的疼痛。他们预感皮肤上将生出可疑的斑痕,然而他们却故作常态,凑到医生跟前:明明要哭出声来了,却强颜欢笑。像父亲刚才那样问东问西。 “他们刚拿来结果,所以刚才没打电话。”安德烈斯说。 “嗯?” “一切基本正常。”他说,手指敲了敲信封的封口。 “基本正常?安德烈斯,到底他妈什么意思?” “老爸,你别急,我在说你正常。” “你在跟我说我基本正常?这跟往常不一样。” 对这一套他了如指掌。通常,病人对每句话都字斟句酌,刨根问底寻找话的本意。所有疑点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病人永远怀疑别人没对他说实话,至少没有全说实话,总有什么在瞒着他。所以,他们无论到哪儿都强词夺理、惹是生非,甚至出言不逊。不过,说到父亲,他有他的道理。安德烈斯因为还未看片子才说“基本上……”——那你为什么现在不立刻拿出片子,为什么不打开信封看看片子?结果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放射科主任的面子L仿佛一个气球,悬在诊所空中。医院的楼道里常常挂满这种气球。薄薄的塑料气球在空中游来荡去,上面画满了倒八字眉、沉重的嘴、矜持的表情:地地道道的听天由命之态。那是一种仪式,一种临床礼仪。医院是过客之地:是告别的大殿,是送别的纪念碑。 “我跟你说基本没事是因为结果还没全拿到,刚出来的结果正常。” “那就是说……” “没事儿,爸爸。”安德烈斯打断父亲的话,他浑身不自在,受不了长时间撒谎。“你出去走走,去喝杯咖啡,和朋友们聊聊天。真的,一切正常。” “你肯定?” “我肯定。” 两人一阵默默无语。一阵紧绷绷的停顿令人无法忍受。安德烈斯想挂断电话。他知道父亲无所适从,他还在怀疑。他想象得出来,父亲坐在屋里绿沙发的扶手上,挨着电话,攥着电话机想入非非。安德烈斯突然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助,一阵头昏脑涨。一阵沉默,俩人好像陷入真空,直到父亲又开了腔: “你真没骗我吗?”父亲底气十足地说,那是一种沙哑然而咄咄逼人的声音。“安德烈斯,”他继续道,“我要有个三长两短,你肯定不会骗我,是吗?” 安德烈斯感到舌头一阵发麻,感到嗓子里突然塞满了菠萝皮。他强忍着眼中的泪水。他怕自己的语气露馅儿,使劲儿克制着自己。 “爸爸,我从没有骗过你。”他说。 “我想听的就是这句话,谢谢。”P3-7 序言 评选并出版“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是一项新创的国际文学作品评选活动和出版活动。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由中国文学研究机构和文学出版机构为外国当代作家作品评奖、颁奖,并将一年一度进行下去,这是一个首创。因而,当2001年度的评选揭晓,6部当选作品中译本面世时,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活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及各语种文学研究会(学会)联合举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评选委员会由分评选委员会和总评选委员会构成。各语种文学研究会(学会)遴选专家,组成分评选委员会,负责语种对象国作品的初评工作;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及上述各语种文学研究会(学会)委派专家组成总评委会,负责终评工作。每一年度人选作品不得超过8部。入选作品的作者将获得总评委会颁发的证书、奖杯,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成丛书出版,丛书名即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总评委会认为,入选“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作品应当是:世界各国每一年度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有益于人类的进步,能够体现突出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美学追求,并在一定范围内已经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评委会希望这项活动能够产生这样的意义,即:以中国学者的文学立场和美学视角,对当代外国小说作品进行评价和选择,体现世界文学研究中中国学者的态度,并以科学、谨严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推进优秀外国小说的译介出版工作,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 一项新创的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令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信心倍增。我们相信,2006年度的评选活动和6部作品的出版,也一定会继续获得成功。而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并恪守评选的原则,这项“世纪工程”在整个21世纪的进程中必将获得持续的成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