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光同行(叶培大传略)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斌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先生既是教育家,也是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先生为人谦逊、正直、热诚。在他身边工作的同事都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德高望重。本书翔实地记述了这位高风大智的著名专家的90年人生浮沉、65载讲坛耕耘。书中所配120张左右的精美照片,在展现叶先生瞬间风采的同时,也记录了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历史足迹。

内容推荐

全书共10余万字,并选配了350余幅叶先生不同时期的精彩照片,全面地回顾了叶先生90年的生命历程,详尽生动地展现了一代名师叶培大先生坎坷求学矢志从工、科研和从教、事业和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人们在图文之间充分感受到叶先生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和他辉煌业绩背后的点点滴滴。

目录

叶培大的话

 01.水乡小镇,“江南一叶”

 02.东方国度里的西式教育

 03.第一次抉择人生,矢志学工

 04.随“北洋”和“西北联大”乱世漂泊

 05.23岁,执鞭从教之初

 06.生命里的另一半

 07.而立之年,远涉重洋看世界

 08.黎明之前,赶回母校

 09.让天安门广场都听见

 10.北邮,在“一五”计划中诞生

 11.从无线电广播到微波通信的跨越

 12.光与波,在文革的风暴里断续

 13.与神通的玻璃丝在“春天”里一道重生

 14.从老院长手中接过北邮的接力棒

 15.美妙的“英语莎翁”之旅,朴实的治学主张

 16.70岁的新党员、老民盟

 17.高扬通信大旗,前瞻不惧误解

 18.奕奕翩翩的国际学术交流使者

 19.奠基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前行者

 20.从不虚承师名的一把金钥匙

 21.阴隔不断的借贷延续

 22.“夕阳未必逊晨曦”

附录:叶培大主要学术与科研年表

90岁、65载50周年的岁月重叠

试读章节

原北洋工学院的院长李书田先生,在阐释工学院的“工”这个字的要义上,常常会和师生们谈到春秋三传之《公羊传》中的一句名言——“巧心劳手成器物日工”。他认为,只“巧心”不“劳手”,是只知学理而无实践的一介纯粹的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只会纸上谈兵;而只“劳手”不“巧心”,是只有实践而无学理的一介懵懂的匠人,又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在北洋一贯主张学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相长互促的办学方针,以培养学生成为具真才实学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真正有用之材。大学时代和最初的工作期间,叶培大可以说就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而叶培大在西工两年任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自身的提高、教学的实际需要都大大受制于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毕竟西工是所战时学校,太缺乏教学实验用的各种系统的仪器、仪表了,致使很多具体工作无法深入地开展。

叶培大在苦闷之际,求助于学校院长赖琏先生。其时,李书田院长已卸任近一年了。李先生当年是因为始终想保全“北洋”这块他毕生深情所寄的牌子,又和其他校务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在办学方针大政上分歧重重,甚至还因此在西工激起了一场短暂的北洋和其他三所院校对立的学潮,所以南下川蜀以求恢复“北洋”去了。巧合的是赖先生不仅与李先生同庚,还一样都是出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虽然学校和赖先生都非常欣赏和需要像叶培大这样勤勉敬业的年青人,但宽厚而豁达的赖先生也很理解他此时的困惑,并不吝以自己战前曾任南京市政府秘书长、财政局长的资历,欣然允诺,介绍叶培大至中央广播电台工作。

1940年夏,叶培大在这一学年结束之后,辞别师长学生,只身前往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山城重庆。

惨烈的抗战正面交锋拉开后,上海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危在旦夕,国民政府遂迁都重庆。一个多月后南京沦陷,12月13日,自这一天起的四十多天里,炫耀着武力征服的日寇残忍地屠杀了3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和被俘军人,这个九朝古都化为一座鲜血横流、哀号四野的人间地狱。抗战,进入持久消耗战时期……

为了保存民族的血脉以待蓄机反击,大批东南沿海的工厂、大学、报馆等机构随政府迁都而西行入渝,这悲壮而苦难的大迁徙造就了重庆,使之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重庆这个中华民族团结抵御外侮的舞台,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远东的指挥中心。世界各国的使领馆、和无数外国著名媒体也一涌而至,重庆从此为世界所瞩目。

但是,当浓雾散去之时,黑压压的日寇机群就密布了山城的天空。企图挫败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日寇,开始了对重庆长达五年半之久的大规模的、频繁而猛烈的轰炸。当叶培大踏上重庆之时,这曾经的“天府之国”,虽然深在祖国内腹、西南边陲,但在日寇肆虐的轰炸下已是满目疮痍,山城处处可见硝烟弥漫之后的残垣断壁。

叶培大到达重庆之前,为了保证关键设备的安全,中央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已在9月底迁入了坚固的地下工事。他先被分配在国际台做工务员,不久又转至了中央台。他在电台里主要是承担技术工作,也兼管扩音方面的、诸如装备扩音器之类的事务。在工务科科长钱凤章的领导下,叶培大参加了电台10千瓦中波机和单杆天线的安装调试工作,这是当时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他和同仁们为保障电台的正常运转,整日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

P41-43

序言

        叶培大的话(代前言)

我就是一个教师,一辈子平平凡凡,平淡而无故事。

认认真真、严谨负责地做了一辈子教师,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老师之于学生,责任最重要,是第一位的。

一贯主张“学以致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搞科研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书,这才是我的终极目标。

我当教授就是要讲课,不登台讲课觉得自己就不像一个真正教授的样子了。

“取法乎上,方得其中。”

忽视基础将永远落后。

培养创新能力,一定要勤奋刻苦,锲而不舍。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谈不上创新。

只有工作是国际水平的,培养出来的研 究生才是国际水平的;只有培养过程是面向世界的,所造就的人才才能走向世界。  

教授学者、科学家最好也要懂一点经济,虽然受精力、时间和专业所限,但至少要入门。

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爱国,我想是我自己、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希望在有生之年里,作为党的一员,接受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四化”工作好一些,贡献多一些。

我有一个思想状态,可能是很幼稚,就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老头子,反而还感觉很年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