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惜福”的真义。除此之外,还收录了星云大师和学诚法师的几篇关于“惜福”的文章,文字中渗透着几位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能够带给浮躁的人们一份安宁,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大师所言,既不是高深难懂的佛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说教,而是针对俗世人生的各种迷惘、烦恼和痛苦进行点拨,让读者进行自我调节、活在当下,收获平安、喜乐和幸福的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惜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弘一法师//星云大师//学诚法师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惜福》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惜福”的真义。除此之外,还收录了星云大师和学诚法师的几篇关于“惜福”的文章,文字中渗透着几位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能够带给浮躁的人们一份安宁,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大师所言,既不是高深难懂的佛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说教,而是针对俗世人生的各种迷惘、烦恼和痛苦进行点拨,让读者进行自我调节、活在当下,收获平安、喜乐和幸福的人生。 内容推荐 何谓“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 人贵惜福,每个人都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 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人人都应该要有一颗惜福的心。 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对待友情,那么你会拥有很多朋友,每个人都会带给你快乐,你永不会孤寂; 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对待亲人,对待家庭,你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对待工作,你就能够少生抱怨,精进向上。 让我们跟随《惜福》作者弘一法师、星云大师、学诚法师的指引,一路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活在当下,收获平安、喜乐和幸福的人生。 目录 序言 惜福就是惜命: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南闽十年之梦影 佛法大意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学习初步 授三皈依大意 敬三宝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常随佛学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改过实验谈 改习惯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最后之口口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人生之最后 净土法门大意 净宗问辨 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 劝人听钟念佛文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余弘律之因缘 弘律愿文 律学要略 南山律苑住众学律发愿文 在家律要之开示 问答十章 征辨学律义八则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 佛说无常经叙 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因为不认识自己的心,才觉得人生茫然 观功念恩生福报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附录一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附录二弘一法师《晚晴集》 附录三弘一法师诗词选 试读章节 惜福就是惜命: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弘一法师 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布置都很完美,就是地上也扫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在别的地方,很不容易看到。 我在泉州草庵大病的时候,承诸位写一封信来,各人都签了名,慰问我的病状;并且又承诸位念佛七天,代我忏悔,还有像这样别的事,都使我感激万分! 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到鼓浪屿日光岩,去方便闭关了。时期大约颇长久,怕不能时时会到,所以特地发心来和诸位叙谈叙谈。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 一、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民国九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七佛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民国初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二、习劳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 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现在我且讲讲佛的劳动的故事: 所谓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平常人想起来,佛在世时,总以为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么;但是不然,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很清洁,自己就拿起扫帚来扫地。许多大弟子见了,也过来帮扫,不一时,把地扫得十分清洁。佛看了欢喜,随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道:“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又有一个时候,佛和阿难出外游行,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抬到井边,用桶汲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P1-4 序言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它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费,一旦福报享尽了,就要遭受莫大的痛苦,甚至命不久矣。 元朝曾有两个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八字完全相同。他们同中乡试,也同日做官,一个在鄂州,一个在黄州。 没多久黄州官去世了,鄂州官非常恐惧,赶紧交代后事,以为自己也快死了。但过了七日,他仍身体健康,就前往吊祭老同学,哭着说:“我与你出生的年月日时一样,出生地点也一样,但你比我早去了,我即使现在死,也比你晚了数日。这是为什么呢?若有神灵,请托梦告知我。” 当天夜里,他梦到死去的黄帅I官说:“你凡事都节俭,所以能享长寿。而我享用过度,福报早用尽,所以寿命短促啊!” 俗话说:“禄尽人亡。”所以,我们若想在非常短暂的人生里,快乐长一点,活得久一点,就一定要惜福。 佛教中的历代高僧大德,对珍惜福报尤为重视,他们吃饭能果腹即可,穿衣能避寒就行,其他的并不是特别讲究。 像汉地的弘一法师就是这样: 有一次,大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前去拜访弘一法师。中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地说:“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法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法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您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又笑笑说:“开水虽淡,淡有淡的味道。” 懂得惜福,才会福泽绵长。其实,不管是什么人,拥有的一切就算无人能及,享受的也是寥寥无几。俗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所以,每个人只要能维持必要的生活就好,不要轻易糟蹋自己来之不易的福报。即使你有十分福气,也应只享受三分,剩下的留待来日再用。 倘若你能发大心,将福气布施一切众生,无形之中,自己的福报也会更为增上,安乐不会有穷尽之时。 书评(媒体评论) 人在世间,福报有多少,这是有数量的,莫以为自己万贯家财,若福报享尽,仍会一无所有。一个人该有多少金钱、多少爱情、多少福寿、多少享用,等于银行存款,浪费开支,终有尽时,故节用惜福,虽是滴水,皆不废弃,滴水虽微,大海亦是由滴水所成。 ——星云大师 “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前世的善行引发现在的福报,现在的福报要以现在的善行来继续支撑,从而引发未来的福报。 ——学诚法师 我们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过去生中所修积的福报。福报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任意地糟蹋,随便地滥用,福报就会提早耗尽。 ——净空法师 懂得惜福,才会福泽绵长。其实,不管是什么人,拥有的一切就算无人能及,享受的也是寥寥无几。 ——索达吉堪布 不忧是平安。不怨是喜乐。不争是惜福。不嗔是清净。 ——延参法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