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曾修学讲论于越城阳明洞,故有阳明之号。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在57年并不长的生命中,他实现了中国文化所理想的人格,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成为众多历史名人的偶像,诸如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等。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既深且广,被当代人奉为浮躁现实中的一剂心灵解药,他则被誉为心灵导师。许葆云编著的《王阳明三部曲(附传习录典藏版共3册)》以雄健的笔力,细致描写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对王阳明创立心学的精神历程做了深刻细腻地分析,同时生动再现了明朝弘治末年至嘉靖初期复杂多变的政局。三部曲纪念典藏版,以便读者收藏或赠送。
许葆云编著的《王阳明》三部曲,是迄今首部讲述王阳明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也是一部阳明心学入门必备读物。
《王阳明三部曲(附传习录典藏版共3册)》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来自史料,回归章回体写法,呈现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示了阳明心学的孕育发展与智慧精髓。王阳明光明磊落的人生与大彻大悟的心学智慧,在小说中首度合体,相互印证。大家所熟知的心即理、破心中贼、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要旨,都印证于王阳明格竹子、龙场悟道、南赣破贼、平宁王叛乱等故事中,可观可感。读小说,悟心学,从王阳明的人生经历来学习领悟心学智慧。
小说自2012年出版后,受到读者、专家诸多好评。此次再版,经过阳明学专家的严谨审读,由作者全新修订升级,以飨读者诸君。
第一回避宴席小子窥道法,动心机佳人驯夫婿
(一)
大明弘治元年九月初六,可真是个好日子,天青水蓝,风和日丽。江西南昌府进贤门里一户高门大院鞭炮齐鸣,一对新人被送入了洞房。
厅堂里,江西布政使司参议诸养和戴着四方巾,穿一身簇新的重紫苏绸圆领大袖袍,挺着大肚子,一张胖脸笑得像朵菊花,正在厅里应酬宾客。这诸参议个头儿不高,长得敦敦实实的,一张紫脸膛,细看倒不是天生的皮色,是因为官大缺肥,酒肉吃多了,热血渗进皮肉里,才养出了这么个大紫胖子。一个蒜头鼻子,眼睛不大,见人就带笑,看着像个佛爷。可偶尔不笑的时候,脸上就隐隐突出来几丝横肉。
这几条横肉年轻的时候倒不显,越老了越显出来。这和人的脾气有关,年轻时恭谨,老了霸道。
今天这位诸老爷女儿出阁,心情着实不错,一张油光光的胖脸扬得老高,粗声大嗓地跟宾客们打着招呼,尤其首席上的几位绅士,都是平日里走动最多、互相帮衬的人,诸养和对他们招呼得尤其亲切。
但凡喜事坐在首席的宾客,头一件要办的事,当然就是给主家儿捧场。看诸养和在宾客中间转了一圈回来,坐在首席的一位陈翁站起身来,把嗓门儿提起来,压过席上所有人:“诸翁大喜!听说贵婿是成化辛丑科状元王实庵先生的公子,有婿若此,门楣添光啊!”
这句话里有七个字是重重念出来的:成化辛丑科状元!
陈翁这一声唤,有个名堂叫“开门引子”,就这七个字高高声音往外一念,顿时引得整间厅里百十号人都停了杯,所有人的眼睛都往这边看过来。诸养和赶忙拱手:“陈翁谬赞,当不起当不起。”
什么叫“谬赞”?意思就是:说得好,你不妨再多夸夸。
一句话说得陈翁哈哈大笑:“诸翁太过谦了。”转身向着宾客,“各位知道这位状元公王实庵先生吗?浙江一省英杰荟萃,名士如云,玉带乌纱、冠盖车马皆不足道。可状元公非同凡品,天下就这么一位!这位实庵先生人品方正高古,学识才情江南第一。如今在京师任詹事府右春坊的右谕德,又承圣命主持经筵日讲,给天子讲圣贤书!”
其实右春坊右谕德只是个从五品的官职,比诸养和这个从四品的布政使司参议还不如。可詹事府是专门辅佐东宫太子的衙门,凡从詹事府出来的京官,将来势必飞黄腾达。何况这位实庵先生又是“给天子讲圣贤书”的,官虽不大,名重!
陈翁这几句奉承话儿说得实在好,就像花厅里那几扇缕着芝兰献瑞、孔雀开屏、牡丹富贵、鹤寿松龄的硬木雕花格子门儿,听起来真是又体面,又玲珑,又敞亮,顿时引得满堂宾客齐声喝彩。眼看把面子争下来了,陈翁自己也挺得意,笑呵呵地望向诸养和,却见他半张着嘴,脸上的笑容也未到十成光景,似乎意犹未尽。
这陈翁是个老于世故的人,看了诸养和的神色,略一琢磨已经明白,自己这一套话成色还嫌不足,只夸到店铺招牌,却没夸到店里的货物,难怪诸养和只有七分笑容。于是就桌上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高声笑道:“古人云:‘藏璧于椟,安不寂寂’?今天诸府宾客雅集,称得起诗赋文章锦绣之会,诸翁何不把贵婿请出来和大家见上一面?让我等一瞻风采,开开眼界。”
诸养和一直等的就是这句话,赶忙笑着说:“陈翁这是让我出丑!”嘴里这么说着,却又回身吩咐管家,“去把姑爷请来,和大家见见面。”
不大工夫,诸家的新姑爷王守仁从后堂出来了。
王守仁穿着一身大红颜色胸前绣着鹌鹑补子的九品官服——倒不是这位新姑爷年纪轻轻就做了官,这是新郎官穿的“喜服”。因为很多人一辈子做不了官,能穿官服,也就是新婚这一次,所以民间把男子娶亲俗称“小登科”。守仁这小伙子是个瘦高个儿,身子骨有些单薄,长圆脸,宽脑门儿,眉毛粗重,命宫宽大,两只大眼非常灵动,鼻子细长,鼻梁挺拔,丰隆有势,是个聪明过人能成大事的好面相。按相书上说:这样相貌的人,他的性情大概能从嘴唇上看出来,小嘴薄唇的坚忍,嘴大唇厚的随和。
守仁的嘴唇就丰厚,是个厚道人儿,两条大长胳膊,手心无肉,指头生得又细又长,五指并紧了还透出几条缝儿来,这样一双手,聚不来钱财。
不过王守仁也不需要聚什么钱财。他的家世十分了得,老父亲王华状元及第,又是天子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家世不富,却贵,生在这样的家庭,只要稍微知道上进,将来做官是跑不了的。守仁自己也真不亏了这副好面相,自幼聪明透顶,悟性过人,五岁能文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别看这年才十七岁,经史子集皆已烂熟,诗词文章抬手就来,在他的老家余姚城里大大出名,凡读了他诗文的人无不赞叹,说这孩子如此才华,日后春闱三场,鱼跃龙门,必定又是一位状元公。
在这一群看好王守仁的人里,他的这位岳父诸养和,当然是最得意的一个。
诸家和王家是亲戚,论起来,守仁要叫诸养和一声表舅。守仁的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到北京做官的那一年,诸养和带着女儿进京贺喜。当时守仁还是个孩子,可诸养和这个做舅舅的精明得很,上看着王家的门楣家世,下也瞅准了这个外甥的聪明俊秀,一眼相中,当时就和王家商定,把自己的女儿说给守仁当媳妇儿。
自京城一别七年,这些年诸家和王家书信往来不断,眼看着自己这位老亲翁从一个六品的翰林修撰一步步升了上去,眼下又得到天子器重,人了詹事府,将来的仕途不可限量。又知道自己这位贤婿年纪日长,文章日进,大有前途,诸养和心里自然得意非常。现在女婿亲自到江西迎亲,翁婿二人见了面,见守仁生得仪容俊美,风度儒雅,略试文采,果真出口成章,落笔成诗,可把诸老先生给乐坏了。
诸养和这个人肚量不大,可气势很大,凡事爱张扬,逢人好炫耀。现在得了这么个好女婿,真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早就打算趁着婚礼让女婿在众人面前露上一脸,落个口彩,也给他诸家争几分薄面。P1-3
作者对阳明心学的解读颇见功夫,抓住了精髓。对于广大读者来讲,这也是一本很好的心学入门读物。
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光
一部小说既保证文学性、可读性和历史真实,又能同时把哲学观点表述得得当、充分,还是很少见的。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朱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