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总结经验很必要
美国一位著名的成功学家说过:“不给第二次犯错误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会成功。成功,就是少交学费。”一家国内500强的著名企业家,在办公室墙上挂着这样一句话:“总结昨天,做好今天,明天不犯错。”
我们没有时间纠结于昨天的错误,而是要总结昨天错误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干好今天的事,在明天少犯错或者根本不犯错。工作中“每日三省”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教训,平日里做事,注意提高结果的成功率,尽可能地想办法把事情一次做对。做事的正确率和效率在不断地提高,组织和上级才会越发看重你,待遇也会因此水涨船高。
总结教训不是沉湎于“总结教训”,而是从今以后绝不再犯错,坚定不移地实践“一次做对”的理念。
风沙过后,三只骆驼与主人走散了。面对茫茫沙漠,两只小骆驼心中茫然,此时经验丰富的老骆驼说:“你们跟我走吧,我以前曾在这里迷过路!”
一只小骆驼轻蔑地说:“你经常走错路,我们怎能够相信你呢?说不好这一次你又会害了我们!”老骆驼从容地说:“我承认自己没有‘老马识途’的能耐,也不敢保证一定就能顺利地走出沙漠,但是我经历过多次逆境,心态上很好,既不会急躁,也不会放弃。多次的失败经验,使我可以确定‘往哪个方向走是错误的’。你们跟着我一起上路,走出沙漠的可能性会更大!”
最终两只小骆驼决定跟老骆驼走,老骆驼领着它们经过三四天的艰苦跋涉,终于走出沙漠,找到主人。
人总有某方面是弱项,既然是弱项,就要避免在此栽跟头,尽量去提高优势和特长。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设计的服装款式始终独树一帜。这位大师有一个有意思的做法:选择布料时,请厂商提供纺织、印染失败的布料,从这些“残次”的作品中找到特殊的创作灵感,设计出最具独创性的作品。用失败的布料设计出的服装不仅没有失败,反而独一无二地引领世界的流行潮流。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说过,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都要善于总结。他一再强调“团队做到一定的规模,领导者就必须要总结。看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一旦发现错误就马上改正”。
经营中不可能总是增长、市场赢利,也会遇到市场低谷甚至失败。失败很正常,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仍然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我们对每次失败或挫折都加以认真研究,找到原因、汲取教训,就会为下一步的成功奠定基础。
伊莱克斯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商,在100多个国家建立了业务,全球员工19000多人。目前,伊莱克斯已占中国家电13%的市场份额。但是,轻视本土化曾经让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连摔跟头。
早在1987年,伊莱克斯就在中国合资建厂,使用的是其在全世界普遍采用的老办法:只出钱占股份,不参与管理和营销。然而,这个办法在中国却失效了:合资企业连年亏损。
1996年,伊莱克斯采用直接出资但不参与管理的方式与长沙中意冰箱牵手,第一年合资公司生产冰箱不到3万台,全年销售不足1万台,每天的亏损达30万元。到了1997年,伊莱克斯中国业务竟然亏损2亿元。而且,进入中国10年有余的伊莱克斯在消费者心目中仍十分模糊。伊莱克斯甚至一度有退出中国市场的想法。经过痛苦的反思、认真的总结,伊莱克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毛病,那就是“水土不服”。
为了让自己彻底地“入乡随俗”,伊莱克斯聘请了原百事可乐食品中国公司总裁刘小明出任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而且瑞典总部干脆采取了近乎“放手不管”的做法。刘小明上任后,就采取了高额的终端返利、控制成本和低价策略等“土”方法,6年内将伊莱克斯的市场规模扩大到了30亿元人民币,成了伊莱克斯的大功臣。
失败并不可怕,能够通过失败汲取教训而后成功的企业,无疑是一个成熟的企业。看看那些国际上著名的“百年老店”,谁没有失败的经历或者危机四伏的时候,但他们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能够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走出困境,再次崛起。
毫无疑问,失败是一笔特殊的“财富”。虽然时间不能倒转,历史有时却可能重演。失败和胜利同样是中层主管要研究和总结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重蹈覆辙。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失败的研究。
海尔20年来的成功不仅仅是在成就上,还在思想上。人们普遍认为:海尔成功是因为有了张瑞敏,因为张瑞敏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中层干部,更是一位企业的思想家。
张瑞敏的独到之处在于,每逢关键时刻都能提出指导思想,做出决策。更可贵的在于每次决策过程中,他都有个做“两次决策”的习惯,即在做决策时,都要考虑到这个决策的后果和影响,进而做出决策后的二次决策。
张瑞敏经常把经验上升到理念高度,而后又通过他的讲话等种种宣传渠道,贯彻到海尔中层干部和员工中去,使得海尔从一个成功不断迈向另一个成功。
作为一个中层干部,不仅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也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该改进的改进,该保持的保持,该发扬的发扬。这才是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圆满地完成企业的奋斗目标。员工不断地总结思考、勇于探索,于员工自己,于企业团队,都会有丰厚的收获。
P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