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代表世界最高成就的建筑,162千字美文,200余幅精美图片,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思想和文字变得轻松亲切,文化的力量和图画的色彩一起流淌,开始一段愉快的彩色读书之旅。
本书所选60个建筑,涉及宫殿建筑、祭祀礼制建筑、寺庙建筑、城防建筑等,是世界建筑最高成就的代表。编者在参考大量建筑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形制、规模、用材等多个方面进行解析,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这些建筑的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
200余幅精美图片,形象地展示出入选建筑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通过与版式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氛围。
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是呈现社会现象与景观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人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对艺术与美感经验的一种表现。书中所选的60个建筑均是世界建筑最高成就的代表,涉及宫殿建筑、祭祀礼制建筑、寺庙建筑、城防建筑等,编者在参考大量建筑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形制、规模、用材等多个方面进行解析,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这些建筑的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和极具艺术美感的版式设计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跨越历史的间隔、文化的差异进入华美的建筑殿堂,领略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魁力。
石头摆设的远古谜语——巨石阵
在英国英格兰的威尔特郡,有一片775平方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在这片平原上,有一群拔地而起的环形巨石,好像是浩劫之后残存的宫殿巨柱,孤零零地耸立在荒凉的平原上。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的史前遗址——斯通亨巨石阵,“斯通亨”是“石柱”、“石环”的音译。
这组环形石柱群直径32米,单石高6米,重30~50吨。全环共有细心雕琢的巨石130块,呈向心圆状排列。外环石柱群每三块石的顶端上横放有3米多长又厚又重的石楣梁,形成柱廊形状;东边开口,有一座巨大的石拱门,使得整个石环呈马蹄形。内环又有5座门状石塔,两柱顶一梁,高约7米。石环外围着低矮的土堤,堤下挖有旱沟,呈工整的圆形。连同石环在内,土环的直径达120米。整座巨石阵威武、雄伟,可惜的是,今天所见的石柱,多已残缺不全,或者断了半截,或者躺在地上,或者半埋土中,顶端横着石梁的依然屹立着的也不过十几组。
斯通亨巨石阵存在于何时,作用于何处,至今仍有很多说法。而且,古人从几百千米外的山区采用巨大的青石,经过精心雕刻,准确而整齐地码放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和运输起重工具,今天的人实在是难以想象。
从1980年到1984年,英国考古学家对巨石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考察,比较清晰地揭示了斯通亨巨石阵是新石器和硅铜时代维塞克斯文化的图景。通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鉴定,证实这一伟大建筑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距今已经5000多年了。当时,这里有绵延不断的原始森林,是不列颠岛上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维塞克斯的原始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制作了石器、兽骨工具和陶铜器皿,不列颠岛上的远古人们最初在这里建立了土坛。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原始居民的农牧业社会已经能够从远方运来大青石,开始在石坑中筑起石坛,并且从坛中央向东方建起大通道,形成了轴线。后来的五六百年间,人们又从更远的地方运来巨石,经过精心雕琢和设计,建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马蹄形石阵。
从最初的木结构、小石结构到后来的巨石阵,先后经历了2000年之久。这样雄奇的建筑工程和高明的数学、天文知识,实在是令今天的人类赞叹不已。正是这一灿烂的维塞克斯文明,推动了英伦三岛的进步。
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先后统一英格兰这块土地的人们在策马驰过平原的时候,无不在斯通亨巨石阵前发出赞叹声。那威严的气势迫使统治者拜倒在石头下,乞求神秘力量的庇护。
大漠里的永恒乐章——吉萨金字塔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因为它的形状酷似汉字“金”字,故译为“金字塔”。在茫茫大漠之上,金字塔显示出一种永恒、稳定、简洁、庄严之美,它稳固地矗立在沙漠上达五千年之久,所以有句话说,时间是无敌的,但时间惧怕金字塔。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10千米的吉萨郊外的三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它们分别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卡乌拉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建于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金字塔的四个斜面,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整个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原来高146.59米,在历经几乇年的风化剥蚀之后,现在只有138米高。
哈夫拉金字塔是胡夫孙子的陵墓,是埃及第二大金字塔,高143.5米。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便紧挨着哈夫拉金字塔。1992年,哈夫拉金字塔经历了一次强度为5.4级的地震,部分受到损坏。
孟卡乌拉金字塔是三大金字塔中最小的一个,是胡夫的曾孙迈塞里努斯的陵墓,它底边边长108.5米,塔高66.5米。
那么古埃及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呢?相传,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也就是胡夫统治以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普通老百姓死后,都葬在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里,古代埃及人称它为“马斯塔巴”。后来,有个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轻人,在给埃及法老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除了在法老的墓地上建起天梯,还将陵墓内部设计得极端复杂,以保证法老归天之后,安享死后的安宁。外人如果想到法老的墓室一探究竟,必须先找到金字塔的入口,再深入地底,冲破种种机关,走过层层迷宫才能到达。在外部,他则利用山上开采下来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金字塔的雏形。
但是,考古学家、心灵学家和秘传研究的学者等并不同意这种见解。一些研究秘传的学者认为,坐落在埃及等地的每一座金字塔都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祭祖和能量聚集的中心:塔里面存放着许多经书,待在里面可以使人接受宗教的洗礼;集聚在金字塔里的能量强大无比,它可以影响到四周地域的气候变化。
还有一种说法,古埃及的圣人贤士为防范后人破坏他们的创造物,就利用金字塔的能量摧毁了胡夫金字塔周围的一切,使之成为一片茫茫沙漠……
金字塔内部充满神秘。外表却异乎寻常地简单。这种形式与内容上的矛盾,让金字塔更具精神上的魅力。单纯而有力的外形在白云、蓝天、黄沙之间展开,气势壮阔,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P2-6
建筑大师辛克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建筑是会说话的。”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是呈现社会现象和景观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人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对艺术和美感经验的一种表现。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是融合了当地自然环境、地质气候、民族文化、社会宗教以及人类智慧的产物。因此,每一处建筑所承载的内容便显得丰富而多彩——它折射着历史,反映着特定时期的人类信仰及审美观念,也或直接或曲折地反映了设计师和建造者的思想与情感。
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中外建筑知识,了解世界建筑的精髓,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人一生要知道的60个建筑》。本书所选60个建筑涉及宫殿建筑、祭祀礼制建筑、寺庙建筑、城防建筑等,均代表了中外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编者在参考大量建筑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建筑原理、美学特征及对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作了深入的阐述,帮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这些建筑作品的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
为了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编排形式,深入浅出的文字配以200余幅精美图片,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阅读空间。同时,还设置了“必知理由”和“延伸阅读”等栏目,以增加本书的信息含量。“必知理由”简述建筑作品的成就和影响;“延伸阅读”简明介绍各种建筑风格和流派,系统讲述建筑形制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栏目由点及面,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伸,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建筑作品的精髓,领略其风采。
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极具艺术美感的版式设计,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引领读者轻松跨越历史的间隔、文化的差异、专业知识的障碍,进入建筑世界的精彩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