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以客观、翔实的社会发展指数为分析预测基础,遵循理论分析与社会调查相联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河南2009年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现状、破解矛盾、探求路径、预测发展、提出建议,真实、全面地评述河南社会发展的轨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0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河南蓝皮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林宪斋//赵保佑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以客观、翔实的社会发展指数为分析预测基础,遵循理论分析与社会调查相联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河南2009年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现状、破解矛盾、探求路径、预测发展、提出建议,真实、全面地评述河南社会发展的轨迹。 内容推荐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河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客观分析了河南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亟待认真破解的瓶颈问题,并对河南2010年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全书由主报告、调研篇、发展篇、专题篇组成。主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代表本书对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基本观点。主报告认为,2009年,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河南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河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农民工返乡回流加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困难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和谐发展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调研篇、发展篇和专题篇,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评析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客观反映了2009年河南社会发展的轨迹,破解了和谐中原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0年河南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 目录 序 主报告 2009~2010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调研篇 2009年河南农村推行“4+2”工作法的实践调查 河南省农村水污染受害者调查报告 河南省城郊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研究报告 黄河小浪底库区移民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河南省女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状态研究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关于新乡市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调查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官腐败现象透视——基于郑州市、濮阳市、三门峡市为主的调研 河南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制度化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篇 河南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河南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南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工作探讨 河南教育资助现状分析与对策 河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 河南省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河南省新农合制度实施现状分析与预测 河南省贫困群体医疗救助的现状与展望 河南省职工工资收入现状分析与预测 河南省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 专题篇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政策取向 河南农民增收态势分析及展望 河南省城市社区建设中社会资本存量与功能的现状分析与预测 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状况与政策建议——以郑州市为例 河南省住房保障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以郑州市调查为例 关于推进河南省教育公平的思考 河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河南省乡村基督教信仰状况研究 河南政府机构改革形势分析与展望 河南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心理调查分析 河南省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读章节 5.推行绿色殡葬。探索殡葬“生态化” 绿色殡葬,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设施设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殡葬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殡葬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殡葬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模式。“绿色殡葬”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纳人殡葬改革与管理之中,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势下殡葬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是中国殡葬改革的正确方向。农村殡葬改革应当朝着“生态葬”方向发展,达到绿化环境、节约土地、移风易俗之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殡葬方式。 (1)建立公益性墓地 公益性墓地有利于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管理,不仅保护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能减轻“二次人棺”土葬给农民额外增加的经济负担。这种殡葬方式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树葬 2008年河南省郑州市已倡导树葬。树葬的优点在于骨灰直接入土,不用骨灰盒,这样既不会造成环境后患又能成为树木的营养物,真正做到了“人土为安”,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轮回”观念;同时也使光秃秃的山坡变成片片绿林。让亲人的骨灰滋润树木长大,“化作春泥来护林”这种安葬形式很有超前意识,对绿树成长有好处,对社会也有益。 (3)土葬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继续推行土葬,可以给当地的农民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提供方便,也可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是符合我们国家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和现在的法律理念的。我国《殡葬管理条例》第4条第1款规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4)壁葬 壁葬,就是以墙代墓,在一堵墙上设立层叠的小格子,将骨灰盒封存于墙格中,用花岗岩封面,上面刻上碑文,一堵墙能容纳上千个骨灰盒,非常节约土地资源。这种新型的丧葬方式适合在那些缺少耕地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使用。 (二)农村殡葬改革的立法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殡葬立法理念 殡葬是一个人一生的终结,也是在大自然另一个轮回的开始。在殡葬改革中,立法者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即“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观念、行为和制度的主体,以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性,对人的权利的平等尊重和关怀为特质”。贯穿于殡葬改革的每一环节中,从而展现人的尊严,深化人的价值,体现人性关怀,发扬人文精神,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自由和全面发展。 2.确立改革土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文明节俭和多元生态的殡葬方针 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现行的殡葬管理方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殡葬管理的方针应当定位于:改革土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文明节俭和多元生态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节约文明的指导方针,因地制宜,推行多元生态葬。比如,对于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普及火化;对于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化的地区,可以暂缓实行,但要对传统的土葬进行改革;同时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对其采取自愿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其火葬。 3.打破殡葬行业垄断,消除殡葬行业暴利 殡葬改革的初衷就是崇尚节俭、节约土地,遏制“死人与活人争地”的事实,但回顾改革成果却发现这一立法目的并未完全达到。这和殡葬业的极度垄断不无关系。垄断经营与违规经营共存,导致市场混乱。我国殡葬业的经营主体是民政部门,占绝对优势,即使是联营的殡葬单位,也是由民政部门掌握支配权和主导权。殡葬服务设施属于国家特殊管理领域,故在同一地区行业准入的殡葬服务设施是有限的,没有竞争,必然产生垄断。要推进改革就要牺牲部门利益,民政部门要实行行政审批体制,并且应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更多地承担监管的职能。还应当建立殡葬用品专业市场,采用生产厂家直销经营、用户随意挑选的模式,殡葬用品销售引入市场机制,以打破殡葬垄断、遏制殡葬用品高价。 4.加强政府对农村殡葬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 政府应规定公墓的最高销售价格,凡经营性质的公墓都应按规定纳税。此外要遵循政策法规,妥善解决好公墓建设、管理和经营活动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墓、经清理认定为非法公墓的,应坚决取缔,并责令恢复地貌,没收非法所得;对违规经营、预售、炒买炒卖或传销等违法经营公墓行为应坚决制止,情节严重者停业整顿,依法处罚并追究负责人责任;对违反规定,私自对外出售墓穴地的公益性公墓,由殡葬主管部门配合土地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就地封闭;对于申请新建公墓或扩大公墓用地项目,一旦用地范围涉及粮田或可耕用地,都应坚决予以禁止。对此有学者还提出“经济适用墓”理论,即在解决老百姓商品住房时推出经济适用房的政策。P59-61 序言 2009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河南经济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农民工返乡回流加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困难增多,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挑战,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齐心破危局,全力谋发展,决战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省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为和谐中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既是应对危机、迎来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河南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0年的辉煌为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经过危机磨炼后的人民更有信心,新的发展目标必将引领亿万中原儿女走向中部崛起的前列。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保持一个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努力解决河南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谐中原建设取得了明显绩效,获得了宝贵经验。但是经济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和谐发展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矛盾,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在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近年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积极调整科研主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使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贴近省情、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推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取得了显著成绩。《河南蓝皮书》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色。衷心希望《河南蓝皮书》的组织单位和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际,着力研究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好建议,努力增强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构建和谐中原,加快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9年11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