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史纲要(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增补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雷海宗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史纳要(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增补本)》由雷海宗所著,尘封八十年,历久弥新的经典首次整理出版。

《国史纳要(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增补本)》堪称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无可逾越的高度,与钱穆《国史大纲》分庭抗礼,下启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老清华与西南联大最受欢迎的通史公开课,被巴金夫人萧珊誉为“好像说故事一样”,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

内容推荐

《国史纳要(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增补本)》由雷海宗所著,原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

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国史纳要(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增补本)》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无疑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

目录

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一 地 理

 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四 史前时代——宗教

 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

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 (前1300~前1027)

 一 商代的王权

 二 甲骨文

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 (前1027~前771)

 一 封建政治

 二 贵族生活

 三 封建社会——庶民

 四 封建社会——士族

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 (前1027~前771)

 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

 二 开疆拓土

第五章  成周宗教

 一 宇宙观与神祇神话

 二 教 士

 三 坛庙与祭祀

 四 大武舞

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

 一 西周的衰微

 二 平王东迁

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 (前770~前670)

 一 郑之盛强

 二 四强之兴起

 三 社会变化

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

 一 齐桓公与管仲

 二 宋襄公图霸

 三 晋文襄霸业

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

 一 晋楚消长

 二 向戌弭兵

 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

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

 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二 周 易

 三 孔子与儒家

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

 一 吴国称霸

 二 越国后来居上

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一 三晋田齐

 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

 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

 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

 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

 六 新军器与新战术

 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

 八 列强之拓土

 九 社会革命

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

 一 商鞅变法

 二 变法后之发展

 三 秦霸天下

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 (前310~前272)

 一 东帝与西帝

 二 齐之一败涂地

 三 楚之削弱

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

 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

 二 激烈的争鸣

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 ?

 一 大败三晋

 二 秦灭周

 三 燕与三晋

 四 末次合纵与最后努力

 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

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

 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

 二 秦 亡

 三 楚汉之争

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 (前202~88)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

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

 一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

 二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

 三 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四 新阶级制度——商贾

 五 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

 六 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

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

 一 武功伟人

 二 匈 奴

 三 西 域

 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

 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

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

 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

 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

 三 皇权与外戚

 四 皇权与地方官

 五 中兴之治

 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

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

 一 神仙家与黄老学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

 四 阴阳谶纬学

 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

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

 一 思想之学术化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

 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

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

 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

 五 乱亡经过——羌乱

 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

 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

 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

 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二 清谈与隐逸

 三 道 教

 四 佛教之输入

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

 一 背 景

 二 中原沦丧

 三 汉族南迁

 四 南北分局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 (383~589)

 一 南北互诋

 二 南 朝

 三 北 朝

 四 门 阀

 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

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一 新宗教之酝酿

 二 辩 教

 三 佛教之成熟

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均田与赋役

 四 学校与选举

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

 一 疆 土

 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

 三 内 政

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一 教 会

 二 宗 教

 三 佛 学

 四 唐诗中之哲学

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

 一 外患频仍

 二 藩 镇

 三 宦官与禁军

 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

 五 五代十国

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一 背 景

 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

 三 李 翱

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

 一 兵 制

 二 财政与民生

 三 科 举

 四 缠 足

 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

 六 王安石

 七 王安石变法

 八 变法失败

第三十五章 宋亡 (1086~1279)

 一 北宋灭亡

 二 南 宋

 三 金

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

 一 朱 陆

 二 书 院

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

 一 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

 二 种族与阶级

 三 兵制与驻军

 四 财政与纸币

 五 喇嘛教

 六 元 亡

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 (1368~1528)

 一 科举与八股

 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

 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

 四 兵制与军事

 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

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

 一 陈献章

 二 王阳明

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

 一 蒙 古

 二 日 本

 三 西 洋

 四 满 洲

 五 明之乱亡

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 (1644~1839)

 一 疆 土

 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

 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

 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

 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

 六 刚柔并施

 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

 八 衰征与内乱

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一 乾嘉学派

 二 科学不发展

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

 一 背 景

 二 鸦片战争前后

 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

 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

试读章节

商代是一个方国林立的时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商代的方国在殷墟甲骨文中称为“某方”“多方”“邦方”等,方国首领的称谓有“侯”“伯”“邦伯”“任”“田”等。这些方国多是由古代的部族独立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商王国缺乏内在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诸方国与商王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始终与商为敌,有的时服时叛,有的则长期与商结为同盟。可见,商朝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一个以商王国为主体的松散联盟;商王国与诸方国并非中央王朝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商王国为方国联盟的主体,作为商王国的首领,对其他方国而言,商王具有盟主的性质。商王权力的大小,取决于商王同势力的盛衰。盘庚迁殷以前,商王国曾五次迁都,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由于商王国的衰弱,王权也随之不振。盘庚迁殷(前1300)以后,内乱消弭,逐渐形成了以殷都为中心的王畿,王朝的地位才渐渐稳固。正因为有了政治和经济实力雄厚的王畿为后盾,商王国才得以凌驾于诸方国之上,形同中央王国。

此时的商王经常以诸侯之长和盟主的身份对外行使王权,以命令的口吻支使方国首领。殷墟卜辞中有许多商王“呼”“令”某侯、某伯的记载,说明商王对某些方国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方最强的周在名义上也承认商王为天子。此时似乎没有成周式的封建制度;但部落间已有一种与封建制相近的比较精密的组织。天下一家的观念,此时大概已很普遍;名义上的共主就是这个观念的象征。

商王的对外权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商王国内部,商王的权力则是至高无上的。王权的至尊,是由社会内部结构所决定的。

从社会内部结构来看,商王国是一个宗族国家,以宗族体系为基础。在宗族政治体制下,商王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王国的首领,又是同姓宗族的大族长,亦是异姓宗族的君主,集王权、族权、政权于一身。在王国内部,商王自称“余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异于专制君主。

商王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兄终弟及是传统的王位继承法,武乙以前的诸王,兄死由弟继承,直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种继承制度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导致争夺王位的现象。武乙以后的诸王均为父死子继,传子制取代了传统的兄终弟及制,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周人所沿袭。

P8-9

书评(媒体评论)

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何炳棣(著名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著作,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著作,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学著作,今天读来还能引人入胜,可见好的历史著作并不会因时间和政治的原因而从人们眼中消失。雷海宗写得并不很多,但仅这一本著作就让人肃然起敬。

——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