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震颤的琴弦(上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
分类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编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论西方语境下的“东方”女性形象》、《“期待视野”的失落》、《换一只眼看曹操》、《梁启超的“心”文学》、《“向死而生”的火焰》、《品一杯“荒谬”的苦茶》、《悲喜杂糅的“疯子”》、《朝“无”的尽头奔去是内心的出口》、《在复仇与宽恕之间》、《现实与理想的悲歌》、《生来彷徨》……《震颤的琴弦(上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集,集合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奖赛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作品。

内容推荐

《震颤的琴弦(上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集,集合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奖赛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作品,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戏剧等部分。

目录

散文

 写作

 我

 那些年,那些书

 今夕往夕

 苔

 何妨相守到白头

 散梦记

 根

 时光雕刻

 他叫“排骨”

 听说不朽曾经有过

 开花的树

 游离佳旅

 履霜小记

 “逃离”下的“双重”

 反义字

 黑匣子

 活着活着我们就老了

 中毒者

 一锅炖的东北豪情

 难中你我

 何谓故乡

 生别离

 我的妈妈

 花自飘零水自流

 钥匙

 当我们一起走过

 公主不怨

 提笔即忘

 蠹虫

 随想

 旧物·初心

 飞去

 鼓山魂

 柠檬绿

 等

 梦的预示

 雨季随笔

 福州的雨

 家乡

 遇见你,长安山下

 那位学姐

 深爱

 沉淀在时光里,相遇

 给白杨的情书

 你我的乌托邦

 心香氤氲

 星晴

 小说

 盛开的回廊

 姬杀

 男人啊,男人

 相亲

 消失的女人

 马拉亚的石头

 Never

 涟漪

 火丁

 一面镜子的自述

 父哀

 虚实之间

 异乡

 花港鱼梦

 此心安处

 绿皮火车

 K1682的距离

诗歌

 死亡静默如谜(组诗)

 雪意的友人(外一首)

 春天的味道

 蛀牙

 挽歌

 坟墓

 旧

 给

 你走之后

 人茧

 影子

 木桶

评论

 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再议《药》对《齿痛》的接受

 “借尸还魂”的毛宗岗

 灵魂不只是颤抖

 红酥手与黄滕酒

 论《羊脂球》普鲁士军官的价值性

 论西方语境下的“东方”女性形象

 “期待视野”的失落

 换一只眼看曹操

 梁启超的“心”文学

 “向死而生”的火焰

 品一杯“荒谬”的苦茶

 悲喜杂糅的“疯子”

 朝“无”的尽头奔去是内心的出口

 《青鸟》中“青鸟”象征寓意的再思考

 在复仇与宽恕之间

 现实与理想的悲歌

 生来彷徨

 将文学交给儿童之后

戏剧

 结婚万岁

 下一站,直到天明

 非爱情巧克力

 丝绒

 拥抱

 如歌行板

 英雄

 不可宽恕

 小城故事多

 问路

 拥抱

 晚安

 影子

 附录: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年度文学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写作者的内心通常极度坚强的脆弱。

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他在喧嚣抑或平静,复杂抑或简单,黑暗抑或光明的时代中醒来,醒来便是一件无比孤独的事情。他见到了平静背后的喧嚣,简单后面的复杂,光明之下的黑暗,实际上百无聊赖。如果他要活着,务必得走进时代的囚笼中,关在一个铁屋里,透过窗,看着时代前行而捶胸顿足,呐喊无声,彷徨无措,便用一些文字作刀向时代砍去。文字有用吗?写作者的文字通常在这个时代百无一用,在下一个时代却振聋发聩。

所以,写作者本人亦是一个孤独的人。当写作时,这世上其实就剩写作者一个人了。他面对着一个非人的世界,活生生地创造了人聊以安慰。圣经里,上帝造人因是寂寞了,写作者造人,因是他孤独了。一个人被造出来后,不管是亚当夏娃,还是无名小卒,便开始相互扶持又互相残害。于是,写作者又目睹了一个非人的世界,孤独也就更盛。

何苦呢?写作本身就是件残忍的事情。它从不美好,甚至,这世上最苦痛之事莫过于写作。写作让一个人的内心,从孤独走向脆弱,一个伟大的写作者,他的内心往往处在崩溃的边缘,比之把握写作与现实的平衡毫无相让,一不小心,一个写作者就赴死了。赴死,对于写作者可怕吗?它就像饿了需要吃饭一样的正常,没有任何可怕之处。往往,一个写作者,更愿意的是他选择死亡,而不是死亡选择他。不用把这样的事情看得惊世骇俗,因为写作,本来就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过程。写作比刀利,比毒药毒,一个人决定去写作,就好比一个人决定去自裁。

我常常在想如何放弃写作这个行当,却放之不得,犹如一块生来便有的骨头长在我身上,一拿掉,人就残疾了。是的,我已经被写作毒害到了这种程度,放之不得,或者叫戒不掉。想想,写作不是吸毒,却比毒品更有瘾;写作不是变态,却比变态更变态。希我说写作不是杀人,这是一个作家式的谎言。写作只是不拿刀子杀人的血淋淋的杀人而已。那个杀人叫恐怖,写作的杀人叫温柔一刀,刀口是架在写作者的脖子上,割不破皮肤,划不断血管,砍不了骨头,一刀而过,写作者剩肉身一具,灵魂不知死在了哪里。写作的灵魂自身便有大恐怖,压迫着他。总之,不是死仍是死。

写作者常常呐喊无声,张大嘴巴扯开喉咙嘶喊,连一丝声音也没有,只见孤独与悲痛。他们的世界,常常是一个得不到回应的世界:我说了许多话,世界都不来理我。我曾说,写作者实际上是一个哑巴,一切声源都与他无关,却如有神助般张开嘴巴呐喊,始终不见一丝声响。时代需要他们的声音,却又让他们发不出一丝声音。一个人的写作,不过是孤独与悲痛时无声的呐喊,有谁能听得着呢?

写作并非为了写作而写作,如同活着并非为了活着而活着。一个人的写作,是为了去被人们遗忘的地方,或者说去人们见不到的地方。这个地方,实际上荒无人烟,残垣断壁,用一切能表示恶劣环境的语词形容它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说,那里太让一个写作者无能为力了。写作,至少是与一个时代为敌,操戈相向,一个人有力地挥舞着一支笔,像个精神病人般乱舞。是的,写作者都是精神病患者。所以,不想患上精神病的人,请远离写作,关爱自己的生命。

我曾在一本书的扉页写道:

我知道我很奇怪,热爱阅读一个作家对写作、对阅读、对生活、对

人生的体验与感受。他们的不同凡响,总是在我的一个不知名的世界里

回响。他们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他们的生命在我的生命里重生,

我的生命在他们的生命里延续。我想,这就是一个写作中的人的大言

不惭。

我见着他们在写作之中的悲苦。写作不是件快乐的事情,写不出来痛苦,写出来更痛苦。一个人的写作是在跟一个写作者的心力赛跑,心有余力时快马加鞭,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何妨把脖子上的刀一划,了却平生事。写作是一个人对这个时代的不妥协,但往往,写作是一个写作者对他写作语言的妥协。对于一个写作者,写作不是语言的艺术,相反语言是写作的敌人,一个写作者有太多太多地方不得不对语言妥协,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有谁不想用现代汉语写作呢?至少我是其中一个,我压根就不想用现代汉语写作,因为它不是我的写作语言,是我与人交流的语言。写作者就是这么懦弱,在语言面前就是个懦夫,他必须向它妥协。一个人的写作,其实是向语言妥协的过程。

写作,不止写作的人孤独,作品也孤独。写作是一件远离人类的事情,写作虽然孤独,但也因孤独而写作。如果一个人写作时不感觉孤独,那就不要写了,你只是在操作文字罢了。作品应该摆在神坛上,千万人朝拜,神秘与神性共存,而不是流传人间被消费被愚弄。作品与生俱来便孤独,它是一个时代的画外音,找不到一个应和的对象。作品常常听见迎合和反对的声音,却永听不见应和的声音,所以它孤独。写作,是一场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往往所朝的圣,是一片孤独与悲痛的深渊。

当我孤独时,我写作;当我写作时,我孤独。一个人的写作是与一次孤独的邂逅。孤独在哪里,写作就在那里。写作时有多少欣喜吗?我只能这样回答:悲痛大于欣喜。一个人的一次写作是与一场悲痛的不期而遇。写作,是一个写作者内心的焦虑;写作,是一个写作者内心的耿耿于怀。写作,注定了一个写作者时常的殚心竭虑、杞人忧天。

写作是一场巨大的谎言,却让人信以为真。所有的写作者,都是一个谎言家。

当我写作时,一个充满谎言的男人回来了。写作时,我只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然而我并不会告诉你真实。真实是什么东西?总之与你们无关。

写作时,应该听听音乐。多少次,我这样尝试,打开音乐,准备好进入写作的状态,一个孤独的状态,如果进不了孤独的状态,那请制造它,不论是一个人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还是到喧嚣的地方去,总之,请制造它,否则,无法写作。写作时,我听音乐,不是为了放松,只想在脑海里留住这个现实世界的声音,让我能从孤独里抽身回来,看到远方的一丝光亮,在黑暗中追寻。一个人的写作,经常会回不来,那时的写作者,是在与生命为敌。P3-5

后记

在经历了大量的体力与智力的劳作之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第六辑完成最终的集结并被郑重地命名为(c震颤的琴弦》,即将付梓。震颤的琴弦,这是一个视觉感受非常强烈的意象,琴弦上震颤着青春的心事,少年的风骚。作为书名,它或许有如下的含义: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在发声,所有的声音被汇集为一部作品集,而汇集起来的心声又将被有缘的读者聆听,所以它们既是琴弦的震颤,也成为震颤的琴弦。《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第六辑的出版将让更多的读者听到这群年轻写作者们的声音,这让我们感到欣慰。

后记的篇幅不长,但我们还是希望这会是一次关于文学的谈话,并且试图对这些写作者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或者说希望。不知道此刻如果我们复述出王蒙的“文学是对生活的发现”以及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会不会显得特别out呢?年轻的孩子们或许会感到迷惑,或者他们会说“没有feel好吗”。好吧,轮到我们感到迷惑了:文学不是如此,又会是什么呢?在一个资讯发达,传播手段多元的时代,对生活没有任何发现的作品会迅疾被掩埋,消失无踪。如果只是热衷于记录与生活完全平行的器官感觉,那么毫无疑问这些文字的价值是有限的。

现在,说回这些作品。他们笔下的文字流淌着很多生活的小惊喜和小感觉,他们热衷并且善于书写私人经验,或者传达生命的某些表层现实,比如关于一次旅行,关于食物的分享,或者对一场残存在记忆中的告别的无限缅怀。应该承认,它们都值得被记录。这些经验对每一个书写个体来说,当下都无比真实,无比重要。如同我们上次谈到的,意义不必都是公共性的,很多时候,写作的起点往往只具有个体意义。更好的是,他们还能够将它们写得有趣。

但是,应该对正在学习写作的年轻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写作可以从俗世中来,但一定要写回灵魂里去。

英国作家伍尔夫曾经说过,心灵是俄罗斯文学的主要人物和全部实质。大多数写作者和伟大作家的差距在于:同样面对俗世的吃喝拉撒和人类的七情六欲,伟大作家写出来的是心灵,大多数的写作者不慎只写了器官。好吧,终于可以援引某些经典论述让我们的谈话显得更有底气了——威廉·福克纳的诺贝尔演讲词,比如:“写出的爱情不是爱情而是情欲,写出的失败是没有人失去可贵的东西的失败,写出的胜利是没有希望、更糟的是没有怜悯或同情的胜利。写出的悲伤不是为了世上生灵,所以留下不深刻的痕迹。”

心灵的感受能力是人类最为可贵的天赋。写下来的文字显示了写作者将人类强大感知的能力发挥在何处以及他们感知能力的高低:深刻与浅薄,散乱与精深。写作旅程可以从世俗出发,然而最终要抵达深度的人类的普遍情感。这是一个特别古老的忠告,由于做到的人不多,所以它依然被经常提起。或许可以推测,不曾到达的原因是,大多数写作者未曾真正对人类的普遍情感:爱、荣誉、怜悯、自尊、同情与牺牲,产生过深刻的理解。心灵的理解力决定了作品的气象。如同,不能指望只满足写搞笑段子的写手们,会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魔鬼与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这样的句子感到寝食难安。如果《红楼梦》里就只是各种吃喝场面、男女情事,谁会要在深夜里一遍一遍读它。它经典就因为它看起来特别世俗,读到骨子里却发现,吃喝场面、男女情事里面太有料了,它立起来的人物出奇的深刻。有一天,你可能会听到一个男孩对他的女朋友说,别生气了,搞得跟林黛玉似的。是的,他们可能没读过《红楼梦》,但是他们知道林黛玉。一个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世界里不朽,这就是文学的伟大胜利!此处应该有掌声。

每一个新年的开始,文学都在展望自己的未来。就在本书付梓的时刻,我们也将迎来农历新年,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许这群年轻写作者的未来,他们笔下汩汩流淌着的正是文学的未来。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5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人道义蕴精微,表现从未费哲思。文字语言生奥妙,青辞丽句鬼神奇。”……看同学们的作品,我为他们的灵动巧恩而高共,也为他们的青春激情而振奋。他们或乏注现实,反观内心,或神游万仞,恩样物象。他们青春的活力跳荡在汉语的节奏里,思想的神驹驰聘在汉字的行列中,起动念,琴弦震颤,绰奏出了纷飞的思绪和主命的韵律,其中抄义,读者诸君自可慢慢品读。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志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