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亲爱的詹姆斯(写给年轻插画家的信)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美)R.O.布莱克曼
出版社 龙门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本书里,布莱克曼将自己漫长插画生涯中所积累下的点滴智慧都倾注其中。信中的“詹姆斯”,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位年轻的插画家,作者以一封封写给詹姆斯的优美而具有启发性的书信,叙述了自己犯过的错误和遭遇的失败,也分享了他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功,更奉献了他的人生历练和感悟。他机智、风趣,又坦诚、深刻,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鼓励詹姆斯去追求自己作为一个画家的最大潜质,并且给予了他非常实在的具体建议,分享了很多宝贵的想法,为读者展现了将创作和生活合而为一的人生哲学。和里尔克《给年轻诗人的信》一样,《亲爱的詹姆斯》也是一本能够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创作者带来鼓励和启发的作品,它为所有想要勇敢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而写!

内容推荐

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作品屡登《纽约客》封面,在他七八十岁的时候,突然希望将自己半生的心得、故事,讲给一个年轻人听,让他们能更从容地面对这个动物凶猛的世界。

他讲了自己初入行时遭遇的惨不忍睹的错误和失败,念叨了生活和职业的艰难,分享了成功给他带来的大房子,甚至连无奈卖掉大房子时的黯然神伤也没有放过。

他希望为刚刚站到人生起点的年轻朋友们点一盏不太壳的灯,微微的光照亮必经的路途。

他希望在年轻人灵感枯竭、呕心沥血的作品被无情退回时,能够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别忙着愤怒、哀叹、自怨自怜,甚至从此抛却梦想。

他还希望年轻人成就在身、偶尔找不着北的时候,能够给他们来点儿冷风吹,告诉他们要再三反求诸己,深刻检讨自己的作品,追求自己的最大潜质。

其实他最想说的是,这个老头儿,七八十岁的时候,他的理想,还和那些趴在简易的办公桌上刚刚拿起画笔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一样,坚定、远大、迫切。

目录

1984年1月20日

1984年2月8日

1984年2月18日

1984年3月3日

1984年3月22日

1984年4月19日

1984年5月1日

1984年5月22日

1984年6月22日

1984年6月24日

1984年7月1日

1984年7月8日

1984年7月22日

1984年8月4日

1984年8月20日

1984年9月12日

1984年9月18日

1984年10月1日

1984年10月14日

1984年11月3日

1984年11月12日

1984年12月21日

2008年9月8日

出处

致谢

试读章节

亲爱的詹姆斯:

你如此慷慨地寄来这些画(或者说,你这么做有点傻乎乎,我那些颤颤巍巍的线条不过如此),说实话,我有点受宠若惊。在讨论你的画之前,我不得不对你的名字哕嗦几句。“詹姆斯”很适合你,幸亏你没有跟风,将一个完美的名字“截肢”,改得短而无味。你跟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没管自己叫“鲍勃”、“比尔”、“蒂姆”或“汤姆”,这样很好。几乎所有名副其实的艺术往往都有一副与众不同的模样,也可以说离经叛道——你将走上一条鲜有人走的路,一条仅仅属于你自己的路。

你在信里写你渴望成为一个职业插画师,请注意,你的工作最终并非由同行来主宰,而是编辑。在野蛮的新闻界,编辑才是说一不二的哦,而不是美术指导。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向来不擅长视觉方面的审美。在你与编辑和美术指导打交道的过程中,与编辑相比,你与后者的关系更为简单。“插画师”(illustrator)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插画”应处的位置:插画为文字服务,仅仅作为注脚来解释(illustrate)文字。(不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插画和文字的关系曾经倒置,这种风潮源自巴黎一个名叫昂布鲁瓦兹·沃拉德的画商和出版商。此人常常先委托艺术家画画,然后才请人撰文。)

前一阵子,我写过有关作家和插画师之间不平等关系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言了。如果一段文字读起来像这样:悬在两棵铁杉之间的吊床轻轻摇动,萨莉躺在吊床里,比尔亲吻了她。那么,插画师的工作就是一丝不苟地描绘文字描述的场景——比尔亲吻了吊床里的萨莉,而吊床悬在两棵铁杉(可不是松树哦!)之间轻轻摇动(不是使劲晃!)。插画的最终目的并非一味追求文学效果,正如契诃夫所说“月亮倒映在沉人溪水的一面镜子上”,简言之,插画恰如明月,或者就是溪水里的那面镜子。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它既不是倒影,也不是所谓的变形。

然而,50年代中期情况有所变化。革命爆发了,一个新词在商业美术中应运而生——观念。插画师们自问:“文字背后的观念是什么?我们如何表达,如何在一部小说中表达?而且,我们可以以一种延伸原文或反过来评价原文的惊人方式呈现,那么如何使之成为现实?”爵士乐中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即兴演奏对主旋律演奏的取代。手持画笔戏谑玩闹,我们就都成查理·帕克了。

但是,这一变化并非百利无害,对我们来说得失兼有。

逐字描绘意味着手上功夫的精确和高水准的绘画技艺。创作插画时,创作者用心的观察和仔细的勾勒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如果头脑和心灵常常“缺席”,那么手的出现总是有道理的。

现在,詹姆斯,我不得不停下来做个深呼吸。除了你想要我做的事情之外,其他能做的我都做了,这多少让我自己感到有些出乎意料。谈谈你的工作吧,我将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请允许我简明扼要地说一句:我喜欢你的工作。我喜欢这种工作的精准,不必做可有可无的事,你只要让自己的想法被眼睛捕捉并为心灵理解即可。你画了一件既没有纽扣、也没有袖口,更没有领子的夹克,但是它看起来就是一件夹克,完全满足一幅画的要求。这幅简单凝练的画说明了你对看画的人充分尊重。因而,既无须超出心之所感,也不必少于目之所察。好极了,我们再来聊聊别的。

最后,如果你把作品寄往杂志社,可得准备好承受打击啊。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收到退稿信,而且是打印的那种。你可能会有浓重的挫败感,我们这些“艺术家”太过敏感,或者说我们不可能也无法成为艺术家。但请不要重复我曾经干过的傻事:试图检查退稿信上的签名是否是亲手签上去的。呵呵,当然不是。我曾收到过《纽约客》的退稿信,那时我又愚蠢又固执,不断地给他们寄去自己的画。不过,谢天谢地!我终于收到了一封手写的回信,上面有真正的签名,至少看上去像亲手签上去的。我不确定,所以决定用唾沫试试看。我舔了舔手指,以从未有过的小心翼翼,轻轻地碰了碰签名的边缘,蹭花了!杰拉蒂(Geraghty)的y被我蹭花了!是真的!《纽约客》当时的美术指导威廉·杰拉蒂给我回信,说我应该再给他寄些作品,那年我二十三岁。当然了,我没那么做。为什么要在刚刚迈出职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时,冒不必要的险呢?

你可能并没有收到美术指导的签名信,很有可能寄到你手里的将是一封打印的退稿信。就像我前面说过的,你会感到受挫。或许,你会收到三四封或十三四封退稿信,到那时你大概会想:不,我再也不浪费二十美分的邮票了。(更正一下,是两倍!别忘了那些随信附上的信封,上面可都贴了邮票,还写好了你自己的地址呢。)我再也不会寄出一张画了。

别灰心,你可以把画寄给我。不过不是马上,目前我手头有件急需处理的事情,大约得忙个几周。等我忙完了,你可以把画寄给我,越多越好。记住,我可不是仅仅对你的名字有好感,我喜欢你的工作。

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R.O.布莱克曼

P1-6

序言

R.O.布莱克曼,美国鼎鼎大名的插画家。《纽约客》曾经长期用他的作品作为封面,《纽约时报》和《哈珀时尚》也都少不了他的画作锦上添花。他以自己独特的画风、精湛的技巧,对这个世界进行“无声的评论”。他不只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希望能够提携后辈、为他们指点迷津的长者。

在《亲爱的詹姆斯》这本书里,布莱克曼将自己漫长插画生涯中所积累下的点滴智慧都倾注其中。信中的“詹姆斯”,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位年轻的插画家。作者以一封封写给詹姆斯的优美而具有启发性的书信,将自己刚入行时的情形一一道来,叙述了自己犯过的错误和遭遇的失败,也分享了他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功。

他机智、风趣,又坦诚、深刻,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鼓励詹姆斯去追求自己作为一个画家的最大潜质,并且给予了他非常实在的具体建议,分享了很多宝贵的想法,如正确的设计技巧、如何选择工作环境、如何与编辑相处等。

可以说,布莱克曼在这本书里,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观,更奉献了他的人生历练和感悟。和里尔克《给年轻诗人的信》一样,《亲爱的詹姆斯》是一本能够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带来鼓励和启发的心灵指导书,它为所有想要勇敢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而写!

书评(媒体评论)

我经常收到越挫越勇的年轻人的来信,祈求我给他们一些建议。我应该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你们所期盼的一切,在这里都能够找到。

——莫里斯·桑塔克(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绘本大师,“童书界的毕加索”)

R.O.布莱克曼以写给年轻插画家书信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对于创作本质的认识,深刻而机智。读起来,这像是一本关于生活本身的智慧之作。

——约翰·阿什贝利(美国当代著名诗人)

这本书不仅在创作的专业领域建树颇高,而且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米尔顿·格拉瑟(美国著名设计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4: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