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年(上下)/耿译世界名著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少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成长的过程。

一部展现从少年时代的迷惘、彷徨,在历经磨难,经过探索之后突然醒悟,步入人生正轨的,充满正能量小说。

一部将社会小说、悬疑小说、心理小说、教育小说等多种类型的小说融为一体的巨著。

一部拷问现实,引起人们关于人性和道德反思的作品。

内容推荐

《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创作于1874年。那时候,离1861年农奴解放已经13年了,随着原先的道德体系分崩离析,俄国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精神空虚者、贪得无厌的敛财者、犬儒主义者四处横行,社会上到处充斥着机关和陷阱,自杀流行,革命的情绪正在蔓延开来,整个社会危机四伏。

《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陷入了这种精神上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和《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不同的是,梅什金陷入这个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阿尔卡季却还只是一个懵懂的、涉世未深的少年,随时都有可能在社会的漩涡中迷失方向。小说所讲述的,就是少年阿尔卡季如何在这个漩涡中挣扎,经过探索和寻求,最后终于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经过。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现在我写的,完全是别的事情。

我一再声明:“写点别的,写点别的。”可自己却总是继续一行行地写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我已经有一千遍宣告过,我并不打算描写自己,而且我在开始写的时候,就坚决不愿意这样做:我十分明白,我对于读者是毫无用处的。我要描写,而且想描写的是别人,而不是我自己,如果我自己被卷了进去,那只是可悲的失误,因为不管我如何想避免,可最终还是无法避免。最使我感到苦恼的是,我在如此热切地描写自己的奇遇的时候,我也就借此给人们一个因由去想,我现在也还是和当时一样的人。读者会记得,我已经屡次感叹过:「如果能改变过去,一切重新开始才好呢!」要是我现在没有彻底改变,没有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我就不能发这样的感慨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但愿有人能够体察到,我是多么讨厌这些申辩和开场白,甚至在札记写到中途时,还不得不插进这些东西。

现在言归正传。

我在昏迷了九天后清醒过来时,还只能算是复活,而不是康复。当然,如果就“复活”的广义来讲,我的复活是很荒唐。如果这事发生在现在,情况也许就完全不同了。我的理想,也就是情感,仍然只集中于一点(我以前已经说过许多次了):我要彻底离开他们,但这一次我一定要离开,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千百遍的给自己设定这个任务,却始终实行不了。我不想对任何人进行复仇,我可以发出这个誓言——虽然我受尽了大家的耻辱。我准备无嫌恶,且无诅咒地走开,但我希望有自己的力量,真正的,离开世上任何人而独立的力量,然而我竟差点儿顺应了世上的一切!现在我记下我当时的这个幻想,并不是作为一个意念,而是作为当时的一种强烈感受。当我卧病在床的时候,还不想理清这种感觉。作为一个病人,我无力地躺在韦尔西洛夫的屋内——他们把这屋子腾给我,当时痛苦地意识到自己软弱到了极点:我躺在床上,好像是一根草梗,简直不像个人,而且还不仅因为生病的缘故,——这真是使我感到屈辱!于是从我内心的最深处,升腾起一种抗争,我被一种反无限夸张的傲慢与挑战的情绪弄得透不过气来。我甚至不记得,从我有生以来,还有什么时候比我康复的最初那几天,充满了更加强烈的傲慢情绪了。

但我暂时沉默着,甚至决定一点也不去考虑!我一直在暗中观察他们的脸,努力从那些脸上猜测我所需要的一切。显然他们并不愿意盘问,也没有露出好奇的表情,只和我谈论一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这使我很开心,同时也使我伤心:我不想解释这种矛盾的感觉。我看到丽萨的时间要比看到母亲的时间少,虽说她每天上我这里来,甚至每天两次。从她们谈话的片断里,以及从她们的神色中,我断定丽萨有很多事情需要在外面奔走,她甚至时常为了自己的事情不在家:一想到她可能在忙“自己的事”,我似乎感到很难受,不过这一切只是病态的,纯粹是病人生理方面的感觉而已,不值得加以描写的。塔季扬娜帕夫洛芙娜也几乎每天上我这里来,虽然对我并不怎样温和,但至少不再像以前似的骂人了,这反倒使我感到懊恼,于是我干脆直接对她说:“塔季扬娜帕夫洛芙娜,您在不骂人的时候,真让我感到沉闷。”“那么,我不上你这里来就是了!”她掉头就走。我却很高兴:总算把一个人赶走了。

被我折磨得最厉害的是母亲,我动不动就对她发脾气。当时我已经食欲大增,所以总是不断的埋怨饭菜端来太晚(其实根本不晚)。有一次,母亲给我端了汤来,开始照平常的样子,亲自喂我,但是我一边喝,一边不断的埋怨。突然我对自己总是这些埋怨而感到沮丧:“我也许只爱她一人,却还要折磨她。”但是怨恨没有消除,我怨恨得突然大哭起来,而可怜的她竟以为我是因为感动而哭的,便俯下身子,开始吻我。我勉强忍住,在这一瞬间我确实恨她。但我毕竟爱着母亲,那时候也爱,根本不恨她,然而事情往往是这样:你越是爱那个人,就越要欺负他。

最初的几天,我真正恨的只有医生一个人,这医生年纪很轻,却是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说话强硬,甚至没有礼貌。他这种人好像在昨天,在学问上,突然有了什么特别发现似的,其实昨天并没有发生特别的发现,但这些“平庸之辈”和“市井之徒”向来都是这样的。我忍耐了许久,但终于突然爆发了,我当着全家的人对他宣布,他不必再上这个家门来来,我根本不需要他也会痊愈,并说他虽有一副务实的派头,却满脑子都是偏见,不明白医学还从来没有治愈过任何一个人,而且,想必他本人还十分缺乏教养,“正和现在的那些技师和专家一样,最近以来居然在我们面前把鼻子翘得老高”。医生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这正好可以证明他确实没有什么教养),但还是照来不误。最后,我只好对韦尔西洛夫说,如果医生再上门,我要对他说出比之前更难听十倍的话。韦尔西洛夫只说:我说的话已经够难听了,再难听一倍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是十倍了。我很高兴他指出了这一点。

这可真是个人物!我指的是韦尔西洛夫。他,只有他是一切的原因,——可结果如何呢:当时我唯独没有对他耍脾气。倒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我的态度赢得了我的好感,我想,还因为当时我们俩都感觉到,我们彼此应该多多地互相解释……而且正因为如此,最好还是永远都不要互相解释。在这种生活中,能够碰上这么一个聪明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我已经在我的故事的第二卷中预先交代过,他非常简明扼要地告诉,现在已经被拘留的公爵如何写信给我的事情,还谈到泽尔希科夫如何做了对我有利的声名,等等。因为我决定沉默,所以只是干脆地对他提出了两三个极短的问题,他清楚而且确切地回答着,但完全没有多余的话,而且最妙的是,没有多余的情感。多余的情感也是我当时最惧怕的。

我绝口不提兰伯特,但读者当然已经猜到,我一起在想着他的事。我有好几次在病中的呓语里提到兰伯特,但等我清醒过来之后,经过对他们的察言观色,很快就明白关于来兰伯特的事情还是一个秘密,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包括韦尔西洛夫都在内。我当时很高兴,不再担心了。但后来我才知道我想错了,令我吃惊的是:原来兰伯特在我昏迷的时候就已经来了,但韦尔西洛夫没有对我说起这件事情,因此我断定,我对于兰伯特来说已经永远消失了。然而我却经常想起他,更有甚者:想起他的时候,不但没有厌恶感,不但没有带着好奇心,甚且还带有一种认同感,似乎我在他身上预感到了某种新的出路,适合于我心中刚刚冒出来的感觉和计划。总之,我决定最先把兰伯特仔细考虑一下。在我决定开始思考的时候,我要插进一件怪事:我完全忘了他住在哪里,当时在哪一条街上出的事情。屋子、阿尔福西娜、小狗、走廊,——这一切我都记得,即使我也可以画出来,但这一切发生在哪里,也就是说在哪条街上,哪个房屋里,——我却完全忘记了。最奇怪的是,我直到意识完全恢复的第三或第四天时,才想到了这一点,而此时我关注兰伯特已经很久了。

我复活后的最初的感触就是这样的。我能够觉察到的,只是一些肤浅和表面的东西,而那些重要的东西我大概还没有觉察出来。实际上,那些重要的东西也许当时已经在我的心里有所确立并形成了,要知道我当时之所以埋怨和懊恼,可不仅仅是因为没有给我端来肉汤呀!哦,我记得在那段日子里,我是多么的忧郁,有时候,特别是在独自一个人呆得很久的时候,我是多么的苦闷呀!而他们偏偏很快就明白,我和他们在一起会感到痛苦,他们的同情会使我烦恼,于是他们开始经常让我一个人单独待着了:他们真是聪明得太过头了。

P410-414

序言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时提到:“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事实也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俄国文学名著对现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从19世纪末开始,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罗斯文学巨匠的作品就不断被介绍到中国来。鲁迅先生在读了这些俄罗斯大文豪的作品之后,认为中国读者通过俄罗斯文学“看见了被压迫者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并把俄罗斯文学视为“导师和朋友”。除了鲁迅,其他诸如郭沫若、巴金、茅盾等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也都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者和积极推广者。

耿济之对于俄罗斯文学名著的翻译,无疑是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成就也是最辉煌的。耿济之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大家,还是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罗斯文学巨匠的研究者,是沟通中俄文化交流的外交家,被誉为“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耿济之先生从1918年开始发表第一篇译作《克莱采尔奏鸣曲》(托尔斯泰著),到1947年他去世前翻译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们》(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和《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高尔基著),在这短短的30年中,他翻译了世界上28位著名作家的90部名著,共有七八百万字,其中大多数是俄罗斯作家的名著。

2006年,俄罗斯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拉斯普京在回顾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时说:“中国人真正‘阅读俄罗斯’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我们要记住两位最早也是最杰出‘阅读俄罗斯’的中国人——瞿秋白和耿济之,他俩是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同窗。表达出来,如果不说优于,至少也丝毫不逊于英语。”

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同时也为了满足读者渴望阅读耿译世界文学名著的需求,我们将民国时期出版(目前已经是绝版)的耿译俄罗斯名著系列进行了重新整理,并再次付梓发行,以飨读者。

本书以开明书店于1948年4月出版的版本为底本。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校者在尽量保持耿译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原译中的个别错字、人名、地名、称谓等进行校改。其余的内容,我们都尽量保持了原译风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9: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