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麦克唐纳,英国19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演说家、牧师。一生创作作品无数,其中尤以幻想文学受到世人瞩目,曾和查尔斯·金斯莱、刘易斯·卡罗尔一起,被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三座幻想文学高峰”。
本书是麦克唐纳的第二部儿童幻想小说,也是他的幻想文学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38章,每一章都有独立的标题,每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小故事,即为38个小故事。这38个小故事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犹如一长串璀璨的珍珠项链由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缀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乘上北风(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国)乔治·麦克唐纳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乔治·麦克唐纳,英国19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演说家、牧师。一生创作作品无数,其中尤以幻想文学受到世人瞩目,曾和查尔斯·金斯莱、刘易斯·卡罗尔一起,被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三座幻想文学高峰”。 本书是麦克唐纳的第二部儿童幻想小说,也是他的幻想文学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38章,每一章都有独立的标题,每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小故事,即为38个小故事。这38个小故事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犹如一长串璀璨的珍珠项链由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缀成。 内容推荐 《乘上北风》是麦克唐纳的第二部儿童幻想小说,也是他的幻想文学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38章,每一章都有独立的标题,每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小故事,即为38个小故事。这38个小故事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犹如一长串璀璨的珍珠项链由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缀成。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许多著名幻想小说家,如刘易斯·卡罗尔、C.S.刘易斯、鲁埃尔·托尔金(Reuel Tolkien,1892-1973)、玛德琳·伦格尔(Madeleine L’Engle,1908-2007)、迈克尔·赫恩(Michael Hearn),等等,都受过这本书很大影响,情不自禁地尊称麦克唐纳为“导师”。譬如,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乘上北风》的模拟产物,因为两者都倚重超小说(metafiction)的叙事结构,运用了超小说的许多叙事技巧。而C.S.刘易斯在谈到麦克唐纳的包括《乘上北风》在内的幻想作品时说:“我从来不隐瞒,我一直视麦克唐纳为我的导师。说真的,我觉得自己写的每一本书都是在引用他的作品。”他还反复强调:“读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做精神治疗,在进行一种洗礼,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可以与之比拟。”美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作家迈克尔·赫恩也说:“《乘上北风》是英语儿童文学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如同其他任何维多利亚时代创作的小说一样十分迷人。”其他西方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G.K.切斯特顿(G.K.Chesterton,1874-1936)、威斯坦·奥登(Wystan Auden,1907-1973),等等,也给予这本书以极高的评价。马克·吐温不但自己对这本书喜爱有加,还推荐给他的几个孩子阅读。他在回忆自己的孩子阅读《乘上北风》的信中说:“所有这些都可能令人感动、感兴趣。然而今晚比这些还要感动得多是想到了托儿所里那本名叫《乘上北风》的可爱的小书。他们阅读那本书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苏齐又是多么喜欢那本书!” 目录 第一章 干草阁楼 第二章 草地 第三章 老钻石 第四章 北风 第五章 凉亭 第六章 在暴风雨中 第七章 大教堂 第八章 东窗 第九章 通往北风背后国家的旅程 第十章 北风背后 第十一章 小钻石是怎样回家的 第十二章 谁在桑德威奇遇见了小钻石 第十三章 海边 第十四章 老钻石 第十五章 马厩 第十六章 小钻石的新开始 第十七章 小钻石的新生活 第十八章 醉酒马车夫 第十九章 小钻石的新朋友 第二十章 小钻石学认字 第二十一章 赛尔的娜妮 第二十二章 雷蒙德先生的谜语 第二十三章 早起的鸟儿 第二十四章 又一只早起的鸟儿 第二十五章 小钻石的梦 第二十六章 小钻石把客人送到正确的路上 第二十七章 儿童医院 第二十八章 日光公主 第二十九章 红宝石 第三十章 娜妮的梦 第三十一章 北风吹 第三十二章 小钻石和红宝石 第三十三章 柳暗花明 第三十四章 乡村时光 第三十五章 初识小钻石 第三十六章 小钻石问北风 第三十七章 重现 第三十八章 乘上北风 试读章节 小钻石绕过干草堆,犹豫了片刻。他平常下楼出门走的那个楼梯在阁楼的另一侧。北风走在他的前面,飘扬的长发充满整个房间,使四周漆黑一片。通向马厩的梯子就在小钻石身旁,爸爸总是从这个梯子上来为老钻石取干草。透过地板上的开口可以看到马厩里微弱而迷人的灯光,小钻石决定从梯子下去。 梯子离老钻石的马厩很近。小钻石走到一半,想起走这条路不行,马厩的门是锁着的。这时老钻石从马厩探出头,它认出了穿着睡衣的小钻石,想让小钻石摸摸它的耳朵。小钻石轻柔地摸摸它的耳朵,拍了拍它的脖颈,抚摸它,亲吻它。小钻石正要把老钻石鬃毛上细碎的稻草和干草捋下来,突然想起北风女士还在院子里等着他呢。 “晚安,老钻石。”说完后小钻石立刻飞快地爬上梯子,穿过阁楼,下楼来到门口。他跑到院子里,却没有看到北风女士。 认为会看到某人可是却没找到是一件可怕的事。特别是小孩子,他们看不到人时通常会哭,尤其是在午夜醒来时。小钻石无比失望,本来他的心欢快地跳动着,觉得北风实在太美了,能和这样的女士交朋友多开心呀。而且她的头发那么长,比老钻石的尾巴还长二十倍。可是北风不见了。小钻石站在那里,赤着脚站在院子里的石子路上。 那晚夜空澄澈,星光璀璨。猎户座特别耀眼,猎人闪亮的腰带和金色宝剑都格外明亮。一弯浅浅的新月挂在天边。空中有一大片不规则的乌云,云层有一面很陡峭,像断崖一样。月亮正对着这一面,仿佛它刚从云山上掉下来,滚落悬崖时受了伤。月亮看起来不舒服,她正俯视着下面看不见底的深渊。至少小钻石站在那儿注视月亮时,心里是这样想的。其实,小钻石想错了,月亮并不害怕,月亮下面也没有深渊。因为四周没有峭壁,而没有峭壁根本构不成深渊。以前小钻石从没有这么晚出来过,眼前的一切又那么奇特!恍若走入了仙境,对于仙境小钻石比任何人知道的都多,因为妈妈没有钱给他买那些会在这个话题方面误导他的书。有时候我看这个世界——只是有时候——觉得世界像仙境一般奇特,不过我承认我还未见过最美的仙境,一直期待着什么时候能亲身经历一次。不过,假如你也曾在一个寒冷而有些冰冻的夜晚,穿着睡衣站在外面,而那个地方也不是“北风背后的国家”,你就会和小钻石一样,有那种奇特的感觉。小钻石哭了一会儿,只是一小会儿,失去了北风女士他很失望。当然,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就我而言,我不介意人们哭泣,我在意的是他们为什么哭泣,怎样哭泣。他们是像淑女和绅士那样静静地哭泣,还是像粗俗的帝王或心地不良的厨师那样尖叫着哭泣。所有的帝王都不是绅士,而所有的厨师也不是淑女,皇后和公主也一样。 不可否认,偶尔的轻声哭泣对人有益。哭泣也让小钻石心里好受了一些,哭完后,他又成了一个勇敢的男孩。 “无论如何,北风不该说这是我的错!”小钻石说,“她一定躲在某个地方想看看我的反应。我要去找她。” 小钻石绕过马厩尽头,朝菜园走去。一离开马厩,风就如刀割般吹到他的胸膛和赤裸的腿上。不过,小钻石还是继续在菜园里寻找着。小钻石走到角落里那棵枝叶低垂的白蜡树旁,这时风刮得更猛烈了,越来越猛,小钻石几乎招架不住了。真冷啊!仿佛所有闪烁星星的锐利的角都被加进了风里。这时小钻石想起北风女士说过人们觉得冷是因为没有和北风在一起。在那一瞬间小钻石是怎样猜到了这话的含义,我说不出来,但我发现,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人们渐渐理解某事的过程。小钻石转过身来背对着风,快步向院子走去。奇怪的是,与刚才小钻石正对着风相比,风反而变得更加轻柔,小钻石开始觉得暖和了。 小钻石背对着风并不是胆小,他这样做是因为北风女士对他说过类似的话,让他这么做。如果北风女士让他正对着风,小钻石也一定会照做。做那些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是愚蠢的。 风仿佛在推着小钻石,如果他转过身来,风就变得很锋利,吹着他的腿。小钻石想这风可能真的是北风女士,虽然看不到她,但小钻石愿意让北风把自己吹到任何她喜欢的地方。风吹呀吹,小钻石走啊走,最后来到一扇门前。这扇门外面是一小片灌木丛,灌木丛布满科尔曼先生房子的两侧。科尔曼先生是小钻石爸爸的雇主,也是老钻石的主人。小钻石推开门,穿过灌木丛,走到草地中央,心里仍然希望找到北风。刚才小钻石光着脚走过院子的石子路,现在踩在柔软的草地上,觉得温暖而舒适,可还是没看到北风女士。于是小钻石开始想自己一定做错了什么,刚才只顾着停下来和马儿说话,而没有紧紧跟着北风,这当然既不明智也不礼貌,北风一定生气了。 小钻石站在草地中央,风吹着他的睡衣,睡衣像松开的帆一样飘动着。头顶的星光格外灿烂,但还不够明亮,没法看到绿色的青草。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夜晚里,小钻石独自伫立着,周围的一切仿佛呈半凝固状态。他开始怀疑,这一切是不是梦境,弄清这一点很重要。小钻石想:如果我在梦里,床上很安全,用不着哭。如果不在梦里,我就在外面,也许还是哭好,至少我不能确定我是否能忍住不哭。最后,小钻石得出结论:不管是不是在梦里,哭一会儿是没有害的,反正什么时候想哭都可以。 科尔曼先生房子后面就是草地,客厅的一扇窗户正对着草地。灯亮着,女士们还没睡觉。但她们不知道此刻一个小男孩正穿着睡衣站在草地上,否则的话她们会立刻跑出来。小钻石一看到灯光,就不觉得那么孤单了。他站在那儿看着,不是看空中伟大的战士猎户星座,也不是看形单影只、悄然西沉的月亮,而是看客厅的窗户,绿色的窗帘透出柔和的灯光。小钻石记得,以前圣诞节的时候,他曾去过那个房间一两次,科尔曼一家都亲切友好,尽管他们并不太关心小孩。 灯突然熄了,小钻石只能依稀看到窗户的轮廓。这时他真的感到自己是一个人留在这里。晚上所有的人都入睡后,独自在外面是很可怕的,小钻石实在受不了了,放声大哭起来,哭声就像呼啸的风声。 也许你认为这很傻,难道他就不能自己回家吗?可以,但对小钻石来说,爬上楼梯,重新躺到床上,知道北风的窗就在他身边,而北风已经走了,并且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北风了,这是很可怕的。小钻石在家里也会和在这里一样觉得孤单。倘若想到窗户不过是墙上的一个洞,那感觉就会更糟。 科尔曼的家里有一个老保姆克鲁普太太,在科尔曼小姐长大成人后她没有离开,现在已经成了家里的一员。就在小钻石放声大哭时,老保姆正要走到玻璃做的后门去拉上百叶窗。依稀听到了哭声,老保姆两只手搭在眉毛上方,探头向远处张望,看到草坪上有一个白影。见多识广、阅尽世事的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老保姆打开门,朝那个白影走去,想看个究竟。小钻石看到克鲁普太太走过来也没有觉得害怕。虽然克鲁普太太的脾气有时不太好,但坏脾气也分两种:好一点的坏脾气只是不太友好,而糟糕的坏脾气的确相当恶劣。克鲁普太太伸长脖子,探着头,张大眼睛,像蜗牛一样,潜入黑夜里凝视着,想看看那个一直在她眼前闪着的白影究竟是什么。她看清以后,着实吃了一惊。她以为小钻石在梦游,所以一句话都没说,抱起小钻石就朝房里走去。小钻石没有反对,此刻得到任何关心都会让小钻石很感激。克鲁普太太把小钻石带到客厅。 P10-13 序言 乔治·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1824-1905),英国19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演说家、牧师。一生创作作品无数,其中尤以幻想文学受到世人瞩目,曾和查尔斯·金斯莱(Charles Kingsley)、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1832-1898)一起,被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三座幻想文学高峰”。美国著名幻想文学评论家、编辑、作家林·卡特(Lin Carter,1930-1988)对他如此评论:“他是刘易斯·卡罗尔的老朋友,审读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初稿,出版了数量惊人的象征主义的奇特叙事作品——半是梦魇,半是仙境——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部著名的‘幻想传奇’,《梦幻家》(Phantastes,1858)和《莉莉丝》(Lilith,1895)。这两部书赢得了C.S.刘易斯的高度称赞,而且在很多方面的思想先于弗洛伊德和卡夫卡。尽管地理环境不属于现实世界,但没有像传统作品的创始人那样完全以幻想世界为中心。它们是生动的梦幻,而不仅仅是故事,其人物活动的荒诞场所并不构成严肃的、试图详尽构筑的、给真实世界以幻觉的虚拟环境,而这个虚拟环境往往是此类作品的先决条件。然而,它们是深邃的、美丽的、奇特的,令人思索,而且毋庸置疑是极其美妙的。” 1824年12月10日,麦克唐纳出生于英国阿伯丁郡哈德利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身体赢弱,但天资聪颖,曾就读于乡村学校,那里主要教授盖尔神话和圣经旧约故事。1840年,他进入阿伯丁大学深造。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到他赚足学费,重新回到学校就读时,明显表现出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极大兴趣。1845年,他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继而去伦敦做家庭教师。三年后,他进入伦敦海伯利学院学习。期间邂逅路易莎·鲍威尔。不久两人结婚,此后两人育有6个儿子,5个女儿。因为健康不佳,他不得不离开英国,到阿尔及尔休养。之后,他又回到英国,靠讲学、写作供养他的大家庭。尽管此时麦克唐纳已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还得经常靠朋友的接济维持家庭生活。拜伦夫人就是一个主要接济人。1859年10月,麦克唐纳获得贝德福德斯学院英国文学教授头衔,并在苏格兰巡回讲学。三年后,他又应邀到美国讲学,在此期间,受到包括爱默生在内的很多美国入的热烈欢迎。美国一家政府机构向他提供了一个收入不菲的职位,但他还是选择回到了英国。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授予他英国皇家年金。此时的麦克唐纳在英国和美国都已享有盛名。然而,健康每况愈下,他不得不再次离开英国,到欧洲休养。几年后,麦克唐纳一家开始在意大利的旅游胜地勃丁格尔定居。在此期间,麦克唐纳仍笔耕不止,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1905年9月18日,麦克唐纳因病去世,享年81岁。 麦克唐纳一生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诗歌,如《里里外外》(Within and Without,1855)、《诗集》(Poems,1857)、《信徒及其他诗歌》(The Disciple and Other Poems,1867)、《异国情调》(Exotics,1876)、《三股绳索》(A ThreefoldCord,1883),等等。这些诗歌想象独特,风格活泼,寓意深刻,为他在英国文坛建立了初步的声誉。二是神学论著,如(《无人理睬的训诫》(unspoken Sermons,1867)、《我们主的奇迹》(The Miracles ofOurLord,1870),《福音的希望》(The:Hope of the Gospel,1892),等等。这些论著体现了麦克唐纳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牧师的独特的神学思考。三是成人小说,其中既有以苏格兰乡村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如《大卫·埃尔金伯德》(David Elginbrod,1863)、《亚历克·福布斯》(Alec Forbes,1865)、《罗伯特·福尔科纳》(Robert Falconer,1868),等等,又有“半是梦魇,半是仙境”的超现实主义的幻想小说,如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受林·卡特推崇的《梦幻家》和《莉莉丝》。四是童话或儿童幻想小说。这方面的主要作品有《邂逅仙女》(Dealing with the Fairies,1867)、《乘上北风》(At the Back of the North Wind,1871)、《公主和妖魔》(The Princess and the Goblin,1872)、《公主和柯迪》(The Princess and Curdie,1883)、《轻轻公主》(The Light Princess,1893)、《白昼男孩和夜间女孩》(The Day Boy and the Night Girl,1988)、《童话全集》(The Complete Fairy Tales,1999),等等。这些儿童幻想小说以及《梦幻家》、《莉莉丝》等成人幻想小说构成了他的创作主体,是他对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做的最大贡献。 《乘上北风》是麦克唐纳的第二部儿童幻想小说,也是他的幻想文学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38章,每一章都有独立的标题,每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小故事,即为38个小故事。这38个小故事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犹如一长串璀璨的珍珠项链由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缀成。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许多著名幻想小说家,如刘易斯·卡罗尔、C.S.刘易斯、鲁埃尔·托尔金(Reuel Tolkien,1892-1973)、玛德琳·伦格尔(Madeleine L’Engle,1908-2007)、迈克尔·赫恩(Michael Hearn),等等,都受过这本书很大影响,情不自禁地尊称麦克唐纳为“导师”。譬如,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乘上北风》的模拟产物,因为两者都倚重超小说(metafiction)的叙事结构,运用了超小说的许多叙事技巧。而C.S.刘易斯在谈到麦克唐纳的包括《乘上北风》在内的幻想作品时说:“我从来不隐瞒,我一直视麦克唐纳为我的导师。说真的,我觉得自己写的每一本书都是在引用他的作品。”他还反复强调:“读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做精神治疗,在进行一种洗礼,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可以与之比拟。”美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作家迈克尔·赫恩也说:“《乘上北风》是英语儿童文学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如同其他任何维多利亚时代创作的小说一样十分迷人。”其他西方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G.K.切斯特顿(G.K.Chesterton,1874-1936)、威斯坦·奥登(Wystan Auden,1907-1973),等等,也给予这本书以极高的评价。马克·吐温不但自己对这本书喜爱有加,还推荐给他的几个孩子阅读。他在回忆自己的孩子阅读《乘上北风》的信中说:“所有这些都可能令人感动、感兴趣。然而今晚比这些还要感动得多是想到了托儿所里那本名叫《乘上北风》的可爱的小书。他们阅读那本书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苏齐又是多么喜欢那本书!” 《乘上北风》的魅力,首先在于塑造了“上帝的孩子”小钻石。麦克唐纳运用“狄更斯式的”现实主义笔触,以及近乎抒情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这位小主人公奋发向上的一生。小钻石家境贫寒,父亲是马车夫,靠微薄的收入供养家庭。尽管身体赢弱,经常躺在病榻,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家里,他帮助妈妈做家务,照顾小宝宝。此外,他还跟随爸爸一起学习赶马车,路遇可怜的陌生女孩娜妮,尽力帮助她。爸爸生病时,他努力做“早起的鸟儿”,自己赶马车拉客,赚钱添补家用。后来,时过境迁,雇主彻底破产,父亲失去工作,小钻石家的生活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但他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小钻石的优秀品质打动了好心的雷蒙德先生,这位先生有意考验小钻石的父亲,和他作了一笔“很苛刻”的交易。幸好,小钻石一家共同努力,恪守和雷蒙德先生的约定,最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后来在这位先生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又回到正轨。所有这些无不表明,小钻石按照上帝的准则生活,有一颗包容的心,把周围的人都看作朋友,尽情诠释世上的“真、善、美”,周身闪射着人性的光辉。在麦克唐纳的幻想世界,人性是关注的中心。他始终相信,充满情感的心灵就是打开整个世界的金钥匙。麦克唐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珍贵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孩子的天性”——不受太多理性思考的羁绊,不被因循惯例所拘束。麦克唐纳曾经宣称,他不仅仅是为孩子写这类故事,而是为所有“像孩子一样的人”创作,不管这些人实际上是5岁、55岁,还是75岁。这类作品表达了麦克唐纳对人生的一种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像孩子一样,保存那颗纯真的童心,用孩子般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相信人间的真善美,捍卫心灵里的一片净土。 《乘上北风》的魅力,还在于创造了一个神秘的文学形象——北风。这是一个有着女性特征的超自然力量,可以随意变换自己的形态。有时,她幻化成优雅高挑的女士,拥有无法言说的美貌;有时是比郁金香花朵还小的女孩,显得娇小动人;有时却变成凶猛的恶狼,去吓唬咒骂小孩的坏保姆。但总的来说,她还是和蔼、诱人。这未免令人想起安徒生写的童话《风的故事》,但麦克唐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赋予“北风”较多的人性,使“北风”成为神性和人性的集合点。小钻石金子般的品质并非自发产生,而是来自梦幻世界跟随北风进行的神秘之旅。正是在这神秘之旅中,“北风”教会了小钻石很多人生的道理。譬如,在“北风”第一次与小钻石交谈时,她就披露了自己既“不可抗逆,,又“完全可以信赖”,并告诫“现实世界的残酷”以及她自身自“可畏”。尽管言语简单,但足以让小钻石理解,足以让读者预先获知,这个小主人公将在一系列疾病的磨难中锤炼成长。据此麦克唐纳探察了同“可畏而慈善”的超自然力量合作的可信性。正如在安徒生童话里那样,船只被倾覆,窗户被吹破,但命运走了变化,小钻石也在“北风”的神秘之旅的启迪下,认识到“说勇敢就能勇敢”,“一切仁慈仅是正义”,由此完成了性格上的升华 就这样,“北风”和小钻石交上了朋友。在梦幻世界,她带着小钻石去完成各种使命,如打扫空中蜘蛛网,沉没投机商人的船只。当然,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带着小钻石去北风背后的国度。那里是一片净土,爱和光之国。那儿没有纷争,甚至无需语言,人们只需相互对望就能心照不宣。那里有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在人们心里轻轻吟唱美妙的曲子。那里还有一棵树,枝繁叶茂,如果人们思念自己所爱的人,只要爬到树上,静静坐着,就能知道他们所爱的人的近况。然而,到达这个美丽的国度并不容易,这个国家在极北的地方。“北风”先把小钻石放到一艘小船的储物舱里,在汹涌的波涛中随船前行。后来“北风”又让小钻石能到一只德国船上,随船驶向北极。最后小钻石跳上一座冰山向北漂去,这时“北风”已无法陪伴小钻石,剩下的旅程只能由小钻石独自完成。小钻石随冰山漂到一座陡峭的山崖前,然后越过冰川,翻过山崖,找到了坐在门阶上等待自己的北风。要进入北风背后的国家,必须把北风当成一扇门,穿过北风的身体,同时还要经受刺骨的寒冷。小钻石勇敢地向北风走去,走到北风心脏时昏倒了,从门槛上滚了过去,就这样来到北风背后的国度。 然而,无论是“上帝的孩子”小钻石的塑造,还是神秘的文学形象“北风”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如何面对死亡,特别是如何面对孩童的死亡。小钻石跟随“北风”在梦幻世界的神秘之旅,实际上是他在病榻上神智恍惚时的遐想,而他来到北风背后的国度,也实际上是病重死亡的委婉替代语。麦克唐纳以小钻石的生动事例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不值得悲伤。恰恰相反,它是友好的、可爱的,是“通往天堂的媒介”,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正如“北风”告诉小钻石“最终没问题,我们无论如何会到家”那样,我们的死亡即是我们的开始,因为“我们被提到天父身边”。麦克唐纳如此关注“死后生命”是不难理解的。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格兰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但由于肺结核等疾病的流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寿命仅有40岁。以麦克唐纳一家的情况而论,他年仅8岁,母亲就不幸病故,几年后父亲和兄弟又相继离世。他自己的几个孩子,两个在一年之内夭折,另一个虽然活到成年,但也在年岁不大时患病死去。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社会上泛起一种“上帝惩镯论”,认为“死亡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为此,麦克唐纳在布道时指出:这种论调实质上是否定上帝的本性。耶酥基督降临人世是拯救人类脱离罪恶,而不是替代犯罪的人类接受上帝的惩罚。上帝的本性是救治而不是惩罚。他发怒的唯一目的是救治而不是惩罚。正如医生医治某些顽症需要烈火和钢铁,上帝为了救治刚硬的罪恶也需要地狱之火。但死亡决不能帮助仁慈的公义的上帝救助自己的孩子。而《乘上北风》正是对“死亡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的观点的形象化的驳斥。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乔治·麦克唐纳。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既定的伪善宗教教义不满,遂在死亡当中、在北风背后的国度寻找希望,并且以实验性叙述文体为自己的这种死亡观提供依据。他把死亡描绘成生命,把丑陋描绘成美丽——也许这多少显得激进、过分,但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卑鄙龌龊,如此令人烦恼,死亡能使我们逃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