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金子,都是天才,都蕴含了无与伦比的潜能。
知识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成功是一种习惯,而潜能则是成功的基础。
本书提供了激发孩子潜能的52种方法,用生动翔实的例证和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年轻的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激发孩子潜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潜能的力量(激发孩子潜能的52个方法) |
分类 | |
作者 | 郝强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每个孩子都是金子,都是天才,都蕴含了无与伦比的潜能。 知识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成功是一种习惯,而潜能则是成功的基础。 本书提供了激发孩子潜能的52种方法,用生动翔实的例证和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年轻的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激发孩子潜能。 内容推荐 年轻的父母们,你知道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孩子头脑中蕴含了多少能量?你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对潜能的开发具有多大作用吗?你观察过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吗?现代社会,大部分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健康宝宝,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这一切你都可以在本书中觅得答案——学习激发孩子潜能的52种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目录 第一章 孩子潜能无限,挖掘就会闪光 每个孩子都是块金子 没有笨拙的孩子,只有平庸的父母 早期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不要错过激发潜能的黄金期 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 巧妙激发孩子潜能,做聪明父母 第二章 让孩子拥有一颗求知的心 欲望是一切事情的起点 求知欲是潜能的催化剂 好奇的孩子才会思考 潜能绽放在求知的路途中 重视孩子的每次提问 抛砖引玉,让孩子自己得出答案 第三章 独立自主,让潜能拥有爆发的空间 主动的孩子,潜能自然会流露出来 不扔掉拐棍。潜能就不会闪光 给孩子留出空间,别把一切都安排好 有些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赞扬孩子的每次自理行为 督促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动手,使孩子的潜能具体化 第四章 重视孩子的好恶,用兴趣催化潜能 了解孩子喜好,因材施教 兴趣产生无限动力 别把孩子当成圆梦的工具 顺其自然地培养孩子的兴趣 特长是价值极高的资本 让兴趣结出果实 第五章 挖掘思维潜力,培养“聪明孩子” 思维是智慧的结晶 思维局限,潜能必将深埋 别用成人的思维左右孩子 要定向思维,更要发散思维 多角度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让孩子养成“浮想联翩”的习惯 引导孩子进行逆向思考 随时随地提问你的孩子 第六章 激发创造潜能,培养“超级宝宝” 新鲜感,创新的源泉 激发孩子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 调动孩子的创新热情 奖励孩子的每个“发明” 投资孩子的创新实践 珍惜孩子的三天热劲 第七章 激发学习潜能,培养“知识宝宝” 潜能在学习中得到深化 旁敲侧击,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别逼孩子,小心产生逆反心理 循循善诱,让孩子爱上学习 变督促为加入,与孩子一起学习 不要责备孩子失误 第八章 激发运动潜能,培养“健康宝宝” 爱运动的孩子才更健康 多样娱乐,别让孩子变“沙发土豆” 不要抑制孩子好动的天性 别忽视出游的作用 合理调配孩子膳食 体弱的孩子更需要锻炼 试读章节 1914年,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只有15岁,但是这一年他从世界最高学府——哈佛大学毕业了。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的儿子,他的学历非常奇特:他不到两岁就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已经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了。他5岁时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又对人体产生了兴趣,从而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竟然达到了执业医师水平。他6岁那年春天,和别的孩子一样开始上小学。入学那天上午,他被编在一年级,可是到了中午,他母亲去学校接他时,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这一年,他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第二年,7岁的他打算上中学,因为年龄不够,学校不收,他只好在家自学,主要是学高等数学,因为语言方面他早就具备了很高的能力。 过了一年,8岁的威廉·詹姆土·塞德尔兹终于如愿上了中学。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数学更是出类拔萃,所以没多久,学校就同意他不再上数学课,并让协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数学作业。不仅如此,他还在中学期间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不久,他就因为不需要在学校学习而退学了。 这位小神童很快就出了名,很多人专门从各地赶来考他,结果他的表现比传说中的更令人惊讶。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感到头疼的难题来考他,没想到他很快答了出来。这一年,他才9岁。 11岁那年,他靠自学考进了哈佛大学。入学后不久,他就能讲解四维空间这样的数学难题了,这使教授们大为惊讶。1914年,塞德尔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了,随即在该校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与塞德尔兹同时期,哈佛还有两个小毕业生。一个叫阿道夫·伯利,是塔夫托大学神学教授伯利博士的儿子。他是13岁半进入哈佛大学的,比塞德尔兹稍晚一点,但他只用了3年时间就读完了4年的课程,毕业后继续在哈佛学习法学。 另一个叫诺伯特·威纳,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他上大学比塞德尔兹还早,10岁就考入了塔夫托大学,14岁大学毕业,随后考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同样在1914年,年仅18岁的威纳就顺利地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大家看到上面三个哈佛毕业生的故事,一定认为他们是神童,是上帝的宠儿,可是自己的孩子并不一定这么幸运。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每个孩子都是块金子,关键看家长如何来开掘。那些人过人的才能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有多么过人之处,而是得益于科学的早期教育。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威纳和伯利的兄弟姐妹都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因而有着同样的学历。伯利的姐姐丽娜,15岁就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1914年和伯利同期毕业。他的妹妹米勒姆和弟弟鲁道夫,分别在14岁和15岁考入大学;威纳的两个妹妹,康斯坦斯和贝尔特,都在14岁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家庭几个孩子全部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有的家庭的孩子在学校都是让老师头疼的小孩。早期的家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负有重大责任。 有人可能会说,基因也是重要的因素,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比较聪明,他们当然会是学校里的好学生,社会中的有用之才。但是万一孩子并不是太聪明,我们家长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看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生于1800年,他的出生地是哈勒附近一个叫洛肖的村庄。他的父亲也叫卡尔·威特,是村里的牧师。 威特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位乡村牧师,但是却很有想法,尤其是他的教育思想更是独树一帜。我们不知道他的教育思想是怎么形成的,但他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就有了一个信念——孩子必须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婴儿出现智力的曙光时,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普通儿童可以变得才智过人。 很快,威特有了一个孩子,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天折了。小威特是他第二个孩子。小威特在婴儿时期显得特别痴呆。残酷现实一度使这个牧师非常伤心,他曾这样说:“我有什么罪,上帝给了我这么个傻孩子?”邻居们虽然嘴上劝他“想开点”,但心里都认为小威特的确是个傻子,事实上,他们在背后也是这么说的。但是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孩子智力的障碍就放弃对他的教育,他开始认真地按自己的计划对小威特进行教育。起初,连他的妻子也不赞成,她说: “你别白费劲了,这样的孩子教也没用,成不了材的。” 但是过了几年,小威特的成长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小威特8岁时就学会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尤其出色。他9岁那年,考入了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还不到14岁的他就发表了数学论文,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时隔两年,他刚满16岁,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去柏林大学任教之前,他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一笔奖金,于是去意大利留学。他住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无意间研究起但丁来,他很快就发现,但丁不仅在国外,甚至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也受到很大误解。他开始对但丁进行深入研究。1823年,23岁的威特发表了论文《对但丁的误解》,指出了当时学者关于但丁的谬误,为研究但丁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专业是法学,他在研究法学的同时继续研究但丁,终于成为这方面的权威。 1820年,威特从意大利回国,从第二年起,在布赖斯芬大学任法学教授。1834年,他开始在哈勒大学讲学,直到1883年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威特的父亲把对他在14岁以前的教育情况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问世时距今已经一百年了,当时它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几乎失传了,保存到今天的极为有限。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幸保存了一册,但这也是美国仅存的一册。 很小就考上哈佛大学的诺伯特·威纳,就是因为他的爸爸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之后,对威纳兄弟进行早期教育的。塞德尔兹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对塞德尔兹进行教育的。我们不知道伯利的父亲和哈佛大学有什么关系,但是,从他写的《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两本书中,可以看出,他在对伯利兄妹教育时是借鉴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的。 一百多年前的威特和塞德尔兹、伯利、威纳等人都是被父母重视,并受到了非常好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如果没有父母对他们潜能的挖掘和开发,是不会产生这样优秀的人才。现在的年轻父母也应该借鉴前人的经验,重视挖掘孩子的潜能,用老威特的话来说,就是在儿童智力的曙光刚出现时就开始教育。 从古至今,对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民族强盛、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翻开古希腊历史,雅典的天才层出不穷。然而,雅典的人口却少得可怜,即便在全盛时期,也才50万人左右,而且其中五分之四是奴隶。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派出12万人、600艘战船的大军要踏平雅典,而雅典派出的军队只有1万人。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但据说雅典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只有192人阵亡。像雅典这样的小城,竟出现了那么多的天才,这是为什么呢?人种改良论的鼻祖高尔顿认为,那是因为希腊人是优秀人种。也许这的确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受过早期教育。古希腊有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传统。同样的道理,如果现在的父母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也许他们将是未来非常有成就的杰出人才。P3-6 序言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与他们所受的早期教育有紧密联系。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只要用心发掘,就能让他熠熠生辉。 注重开发孩子的潜能,父母责无旁贷。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幼年时期性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掘,对未来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0—3岁阶段的教育,这时开发孩子的头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求知欲是潜能最好的催化剂。人在儿童时期的求知欲比成人高出很多,他们看着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父母要抓住孩子求知的最佳时期,重视孩子的每次提问,鼓励孩子思考、求知,让潜能绽放在求知的道路上。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父母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对于潜能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牢记这一点:重视孩子的好恶,用兴趣来激发孩子的潜能。兴趣可以产生无穷的动力,促使孩子自发学习。但是父母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不能盲目,要注意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思维是智慧的结晶,思维局限必定会造成潜能的掩埋。父母应该从多角度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聪明宝宝”。 年轻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今后能独立思考,具有创造性,那么就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创新实践中开发创造性思维。 潜能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得到强化。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培养“知识宝宝”。 父母在关心孩子的智商、情商和财商的同时,要开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即提高其对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以及参与运动的水平。因为运动不但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还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开发智力。 本书提供了激发孩子潜能的52种方法,用生动翔实的例证和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年轻的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激发孩子潜能。 孩子的一生会怎么样,起点至关重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上,是每位父母的心愿。如果您能够将本书提供的52种激发潜能的方法应用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一定能够取得教育的成功。让您的宝宝成为“聪明宝宝”、“超级宝宝”、“知识宝宝”和“健康宝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