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思想地图(老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熊逸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政治主张到生活哲学,直面《老子》的一切可疑之处。

这是一部没有尸体也没有谜底的“推理小说”……案件是《老子》,各种关于它的解读,就是不同的证人所给出的证言。因目击角度不同,证言五花八门。审讯时,不论证人身份何等强大、证言何等理直气壮,审讯官一视同仁,将谎言和谬误一一清算……在通向真相的路上,允许有悬案,不允许有错案……

内容推荐

“对待传统经典,有些人喜欢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欢跪在巨人的脚下。”

“颂扬他,但不是理解他。这正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这两句话,用来形容《老子》其书及老子其人,无疑是再贴切不过了。所以本书·开篇就说:《老子》这部书,如果要“悟”,可以悟得天花乱坠;但如果要“懂”,那就费力多了。

本书是青年学者熊逸“站”着读《老子》,力图“理解”而不是“颂扬”、“懂”得而不是“悟”透《老子》的一部力作,也是作者清理传统文化、梳理中国思想电的一次尝试,从“老子”开始,这一系列还将陆续推出“庄子”、“苟子”,等等。

全书以大无畏的勇气、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对《老子》一书的一切可疑之处,都作了穷追猛打式的拷问,从政治主张到生活哲学,从理论的内在矛盾到思维方式的漏洞。既不装糊涂,也不受任何名家名人的忽悠。

书中灼见叠出,妙语连珠。欲读《老予》,先读此书,一定可以让读者少走许多弯路、少受不明不白的忽悠。

目录

自序

引言 一部书的命运

第一章 关于老子的传闻

 《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老子的生平与轮扁的寓言

 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的后代子孙

第二章 《老子》的版本与误读

 郭店楚简本《老子》引出的质疑

 《老子>的主旨并非“道”与“德”

 楚简本对儒家思想并没有激烈的批判

 圆谎式的诠释法

 道家反仁义的倾向

 《老子》的读法

 中国传统对待经典的态度

 笫三章 先秦道家与黄老之学

 反智主义思潮

 把倒霉日子证明出优越感来

 杨朱难题

 从黄老并称到老庄并称

 黄帝的学问和炎帝的学问

 在“内圣外王”里尤重“外王”

第四章 《老子》之学的政治实战: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核心思想

 自然无为与道家的因循之治

 汉朝初年的施政实例

 君无为而臣有为

 愚民之道与无为之治

 领袖的素质

 政府干涉得少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就高了

 无政府主义者的乌托邦

 世界上最古老的“自由秩序原理”

第五章 作为一种社会主张的“道可道,非常道”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圣人治世与绝圣弃智的矛盾

 作为政治方针的“为道日损”

 两种个人主义

 “小国寡民”并不是《老子》的理想社会蓝图

 历史上基于《老子》理论的改革实践

 行政级别的复杂程度和老百姓的稳定程度成正比

第六章 普罗米修斯的“恶行”

 人类学视角下的普罗米修斯故事

 一个完全由狗构成的社会,会不会更加淳朴?

 王安石论《老子》

 希腊哲学家对“有”和“无”的研究

第七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理性化时代的学术风格

 对“天地不仁”的另类解读

 周人对命运的思考

 《老子》认识论的相对主义

 越是标榜什么,就说明社会越缺少什么

 圣人和刍狗一条心?

 天人感应的推理方式

第八章 《老子》的思维方式

 牙齿和舌头的故事

 翻案语与冤亲词

 《老子》理论的一个内在矛盾

第九章 《老子》辩证法的三种解读:客观规律、处事操守、权谋机变

 罗马人和中国人同台竞技的故事

 《老子》的悖论

 《老子》的阴谋论

 《老子》和兵家的关系

 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可预期程度越高,对精神领袖的心理需求也就越低

第十章 理想的人生是退步:回归婴儿

 毒虫、猛兽和凶鸟为什么不会伤害小婴儿

 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体验

 科学家对打坐状态的研究

 修炼经验如何推广为政治经验

 稳定的社会需要愚民

 康德、孟子和老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贪婪是人的本能,甚至是一切生物的本能

 根本的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

第十一章 玄牝与大地母亲

 湿婆和乌玛的交媾

 《老子》推崇的是母体而非父体的生殖力量

 道教怎么读《老子》

后记 对于不可言说者的言说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关于老子的传闻

1

【《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这其实是个老话题了。当年郭沫若就曾在文本之中找出过铁证,证明《老子》一书“毫无疑问成于后人之手,其中虽然保存有老聃遗说,但多是‘发明旨意’式的发挥,并非如《论语》那样的比较实事求是的记述”。(《十批判书》)

过了这么多年,看来板上应该可以钉钉了: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竹简,其中就有三个不同版本的《老子》,抄写年代也不相同。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版本,于是我们只要参照《老子》的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就会发现,《老子》并非成于一人一时,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经过不同的手,被不断积累、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其中既有道家后学的发挥,也有注释羼入正文,更有才疏学浅的后人因为看不懂文义而妄加修改……经历过所有所有这一切,终于才有了我们熟悉的这五千言。而这五千言里许多的“神秘莫测”,原来也只不过是因为文字出错。

那么,至少老子应该是《老子》一书的第一作者吧,或者他其实什么都没写,只是他的学生或听众断续抄录过他说过的一些话,后来又有人不断地增补和改写?老子到底生活在哪个时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些问题我们都还说不清。早在1936年,罗根泽先生为他主编的《古史辨》第六册作序,说单是这套书里考据老子年代的文章就已经有三十多万字了,不要说旁观者望而却步,就连参加辩论的当事人都头痛了。

的确,这实在是个思想史上的大难题,当初就连距离老子时代很近的司马迁也是一头雾水。

【老子的生平与轮扁的寓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老子的生平一共给出了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聃,在周王室的藏书室担任史官。孔子经过周都,想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说的这个礼呀,制定它的人早就死得骨头都烂了,只剩下他的言论了。再者说,君子如果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出仕搞一番作为,如果时机不对就与世俯仰。我听说,精明的商人会把货物深藏起来,好像两袖空空,什么都没有,君子于世也是一样的道理,心里德行高,表面样子憨。所以,请去掉你的骄傲和太多的欲望吧,这对你没什么好处。我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这些了。”

孔子告辞之后,对弟子们说:“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跑,能跑的可以网住它,会游的可以钓起它,会飞的可以射中它。但对龙我就没办法了,它可以乘风云而上天。我见到老子了,他就像龙一样呀。”

老子修道德,他的学问以自隐无名为主旨。老子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到周王室衰落就离开了。出关的时候,关口的守卫很高兴,说道:“您就要隐居了,在此之前一定为我写一部书。”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一共五千多字,然后就出关而去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这就是老子生平的第一个版本,也是最为我们熟知的版本。老子关于礼的那两句话不是很好懂,而这恰恰是《老子》思想的一个精髓。要理解这句话,有必要参照《庄子·天道》里的一则故事:

这一天,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轮扁(做轮子的阿扁)在堂下做着车轮,做得累了,把家伙一放,居然跟齐桓公搭上话了:“老板,看什么书呢?”

齐桓公说:“我看的是圣人的书。”

轮扁问道:“哦,这圣人还活着么?”

齐桓公很有耐心,回答道:“早死啦!”  轮扁一听,说了一句大不敬的话:“这样啊,那您看的这书也不过是圣人留下来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一下子恼了:“寡人读书,你一个臭工人居然敢当面说三道四的,嘿,你今天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非杀了你不可!”

轮扁不慌不忙,还真说出了一番大道理:“我是个做车轮子的工人,我就从我的本职工作说起吧。一个轮子,不同部件接合的地方是最难把握的,做得紧了就不容易接在一起,做得松了又容易脱落,一定得做到不松不紧刚刚好,妙到毫巅,差一分一毫都不行。可是,这门手艺我虽然很在行,可最精妙的部分我却没法传给儿子,我儿子也没法从我这里学到,这都是因为手艺里那些真正的精髓是难以言传的呀。圣人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圣人死了,带着他的思想中那些难以言传的精髓一起离我们而去了,只剩下一些糟粕留了下来,喏,就是您看的书上的那些文字呀。”

P11-13

序言

“中国思想地图”这个系列,本意是把中国思想史上的要点、节点论述清楚,并逐渐把脉络勾画出来,通俗以陈说之。这本书是本系列的第一本,也不知道有没有开出一个好头。

这本书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并不是我特意选取了这个角度,而是我以为《老子》原本的关注焦点就是形而下的,这在书中会有相应的论述,连带着对前人的一些导向形而上的成说也有相应的辨驳。

在这样的视角确立之后,本书进而分析《老子》若干重点议题的来龙去脉,考察《老子》特殊的论证方式和理论的自洽性,站在前辈学者的肩膀上略有一己之得。力有未逮,谨供方家批判。

熊逸

2009年8月

后记

对于不可言说者的言说

很多人都对“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情有独钟,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很多问题、甚至悖论,却往往被人忽略,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全文的结尾处对这句话稍作一点辨析。

1

作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的美丽是无法言说的,而荷马在史诗里这样描写海伦之美: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希腊的长老们商议着如何处置海伦,是把她送回她丈夫那里,还是把她作为战犯处死。正在争议不决的时候,海伦被带了进来,刹那间,从没有见过海伦的长老们全都惊呆了,他们说为了这么美丽的女人,再打十年仗也值。

荷马以他高超的文学技巧成功处理了这个不可言说的言说,那么,荷马对海伦之美作出了正确的描写了吗?如果这个描写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描写来为海伦塑一个惟妙惟肖的雕像吗?

2

对于不可言说者的言说,不一定等于错误的言说。

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上帝是不可言说的,人类的理性、概念、逻辑等等都无法穷尽上帝,用神学家库萨的话来说:“上帝超越了任何概念”。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圣经》是错的,也不能认为《圣经》对于基督徒的生活缺乏实际指导性,也不能认为《圣经》是不讲逻辑的。

3

“道可道,非常道”并不意味着“道”不可说,一说便错。“错”与“不完备”常常被人混淆。

所谓“不可说,一说便错”是禅宗的思维,而不是《老子》的。这种想法如果用在“道可道,非常道”上,本身就会构成一个悖论:如果你认定“道”是“不可说,一说便错”,并且《老子》全文都在论道,那只能证明《老子》全文都是错的,更加令人为难的是,就连“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本身也是错的。《胜天才王般若经》说:“一切诸法皆不可说,其不可说亦不可说。”

4

如果“道可道,非常道”意味着“道”是语言无法描述的,更是逻辑无法论证的,那么“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本身在逻辑的正确性上还有没有立足之地呢?

更何况从语法上看,“道可道,非常道”,这是一个“如果……那么……”的标准的逻辑结构。

5

《庄子·列御寇》:“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

“道”并不难懂,也并不难讲,难的是知道了而不讲。《庄子·列御寇》认为,知道了而不讲,这是合乎自然的;知道了而讲出来,这是合乎人为的。古时候的至人,合乎的是自然而不是人为。

我们且不必追问为什么知道了而不讲是很难的,这里最令人困惑的其实只是“知道易,勿言难”这六个字。

熊逸

2009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人类社会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老子》主张大家都去吃土豆、坐公共汽车,至少让老百姓只知道这世上有土豆和公共汽车;儒家主张从上到下按等级分配,你在怎样的阶层,就会得到怎样的分配,无论吃鱼子酱还是吃土豆,大家都能心平气和;法家主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开保时捷还是坐公共汽车,全凭业绩。

——《理想的人生是退步》

对立的东西总是互相伴随出现的,人有了分别心,自然就不淳朴了;社会有了这种政策,国民们也就不安分了。所以最好就是浑浑噩噩,无善无恶,择偶的标准只有“异性”这一条,治国的宗旨只有“无为”这一项。不标举劳模,也就息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不搞选美,所有女人都能过得舒心;既不表扬谁好,也不批评谁坏,大家都是一样的猪,谁也别想特立独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水,之所以能胜强、能胜刚,前提必须是有足够大的量——要么是空间上的巨量(滔天巨浪可以掀翻海船),要么是时间上的巨量(积十年之功滴穿一块石头)。所以,“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只是一个假象,其背后的实质是以数量胜质量。

——《<老子>的思维方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5: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