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尘世——谈烦恼世间的超越
不着世间,像老鹰盘旋高空一般
沿着铺满白色油桐花的陡峭山径拾级而上,时值初夏时节,五峰山上凉风徐徐,落英缤纷。
绕过围着几株扶桑花的篱笆,来到小小的土地公庙前。我喜欢坐在庙前的矮墙上,吃着芥末口味的凉面,眺望远处的新店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此刻像极了海市蜃楼,显得虚幻不实。灰暗的天空里,一只老鹰独自盘旋,锐利的双眼仿佛正穿过厚重云层,俯视着底下的万丈红尘。
老鹰孤独翱翔的身影,映照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是如此孤寂!此时,红尘依旧熙攘,没有人会知道,在云的上头,有只老鹰正俯瞰着他们。
五峰山的这一幕,一直在我心里。我渴望自己的心像天际高飞的老鹰,在滚滚尘世中,能有一份超脱的自在。
《楞严经》说:“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世间如幻,没有真实可言,镜花水月,如梦一场。只是我们常常太过投入,以为眼前的一切就是生命的全部,或因成功而得意忘形,或因失败而灰心丧志。
心随外境起舞,百转干回,颠倒梦想。
要如何笑看世间,超越世间,“处世界,如虚空,如莲华,不着水”,更如老鹰盘旋高空,远离地面呢?
近来阅读《经集》,从佛陀勉励修行者的话语中,我找到了两个下手处:
一是不受世界干扰,“始终保持仁慈、宁静、怜悯、超脱和欣悦,不受整个世界干扰”。还有,“思想不因接触世事而动摇,摆脱忧愁,不染尘垢,安稳宁静,这是最高的吉祥”。
众生内心都有清净美好的本质,但往往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使这美好的本质蒙尘,动摇原本的坚持。外境的纷纷扰扰,其实也是无常虚幻的,只有看好自己的心,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才能不被世间干扰。
另一则是对世界无所企求,“不贪婪,不欺骗,不渴求,不虚伪,摒除污浊和痴迷,对整个世界无所企求”。
世间的名位、金钱、权势,是人人希望获取的,烦恼的产生,往往在于欲求不满、贪心不足,以致汲汲营营、惶惶度日。若能对世界无所求,随缘任运,就能心无呈碍,平静安详。想起有些人因世间带来痛苦,而厌世自杀,但问题不在世间,而是自己的心被世间所转,该学习的是,置身其中,而不着于世间啊!
如同《华严经》所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知诸世间皆悉如幻,于一切处皆无所着,无有我所,如彼幻师作诸幻事,虽不与彼幻事同住,而于幻事亦无迷惑。”
若能保有这样一颗清明之心,行于世间,而能不被世间所迷惑,那么,“忧郁症”等文明病,又怎能侵扰人心呢?
经典小档案
《楞严经》:著名的佛教经典。内容说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并教导众生返妄归真、觉悟成佛的方法。不但文字简洁、优美,内容丰富,且说理详尽,可说是一部佛学大全。古人说:“欲知佛境界,当读《华严》;欲知佛智慧,要读《楞严》。”可知此经的重要性。
《经集》:收录于南传巴利藏《小部》中,一部古老而重要的经典。内容阐述佛教的伦理观,反映原始佛教时期的生活。其语言是典型的“巴利经典偈颂语言”,在佛教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在斯里兰卡、泰国等南传佛教国家广为传诵。
《华严经》:有“经中之王”之称,卷帙浩瀚,内容丰富,义理深妙。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华严》之所以“富贵”,是因为它阐明法界(宇宙)事事物物无穷的缘起相生,且彼此圆融无碍,宛若天上繁星交相辉映,既庄严又瑰丽无限。(P9-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