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历尽艰难险阻,创立上海锦江饭店。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董竹君的一生,经历了政权更迭、战争饥荒、牢狱之灾、创业兴衰、人事沉浮。本书为我们讲述了董竹君的传奇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董竹君的世纪传奇/美丽与哀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聂茂//孙少华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历尽艰难险阻,创立上海锦江饭店。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董竹君的一生,经历了政权更迭、战争饥荒、牢狱之灾、创业兴衰、人事沉浮。本书为我们讲述了董竹君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大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选择离开都督丈夫,带着四个女儿赤手空拳回上海打拼,历尽艰辛创办上海锦江饭店,名噪一时…… 董竹君的一生,开始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1900年,结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经历了政权更迭、战争饥荒、牢狱之灾、创业兴衰、人事沉浮。她的一个世纪,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的缩影,更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传奇。 周恩来说:“身为都督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真难得。” 她自己说:“我不向无理取闹低头,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 目录 绪论 一个让人惊异的女人 第一章 青楼 一、降世 二、蝴蝶梦 三、受辱 四、尽孝 五、“杨兰春” 六、少女情怀 七、逃生 第二章 磨合 一、结婚 二、樱花中的箫声 三、忍辱之蝶 四、初试锋芒 五、不能擦出的火花 六、初识夏家 七、夏家的新媳妇儿 八、不虞之年 第三章 裂痕 一、无理取闹 二、夹缝中的“能豆子” 三、错看了戴季陶 四、冷漠是刀 五、开办实业 六、金簪子丢了 第四章 分居 一、觉醒 二、隐忍之痛 三、风中的定力 四、艰难的开始 第五章 起伏 一、创办群益纱管厂 二、美丽的暗示 三、危险的演讲 四、牢狱之灾 五、遭遇骗局 六、柳暗花又明 第六章 锦江 一、正式离婚 二、崛起的希望 三、“锦江小餐”一炮而红 四、“贵客”光临 五、“锦江”扩展 六、郭沫若献诗 七、感恩的心 八、爱情与阴谋 第七章 颠簸 一、避险菲律宾 二、“你是我的信仰” 三、危机四伏 四、归心似箭 五、冷与暖 六、义士悲歌 第八章 风口 一、巧救新四军 二、整治“锦江” 三、邓颖超来访 四、虎口救人 五、在金圆券风暴中屹立 六、周恩来的宴请 七、情愁天涯 第九章 劫难 一、阴毒的起诉状 二、靠边站 三、大风暴 四、漩涡中心 五、入狱 六、劫后余生 第十章 谢幕 一、赤子之心 二、76岁高龄的游行者 三、历史,是公正的 四、尽享天伦 五、高贵的馈赠 六、玫瑰,在天堂开放 董竹君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12岁的女孩没有忽略自己生命中的任何所见所闻。潜意识在诱发着她的思考。无形中,她和那些乖顺的无辜的同龄女孩产生了思想上的距离。她们还在缠脚,还在被传授着“三从四德”,还在清廷的封建思想的阴影中。她却已经知道了反抗旧礼,即便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抗议。她已经部分地读懂了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的屈辱。她已经坦率地接受了自己将要承受的不知道多重多艰难的生活。她读了私塾,受了熏陶,有了对生活的最初认知。 刚满13岁的第一个冬天,那是黄昏时分,一顶灰色帆布的轿子被抬到了阿媛家的天井。后面跟着一男一女。 “啊,您来了啊。”二阿姐勉强露出笑容,接待两位来客,“请屋里坐。”女人稍稍点头,进屋。她看过阿媛后,就冲二阿姐和同庆点了点头。彼此心照不宣。 二阿姐和同庆很难过地低头叹气。阿媛有些不知所措。尽管她知道这一刻会来临,但当真正来临的时候,她还是感觉有些心慌。 女人冲阿嫒笑了笑,将阿媛的下巴抬了一下。脸上露出很满意的表情。她让阿媛坐下来,并开始给她梳妆打扮。 事已至此,再悲伤也无用。坚强的阿媛反而平静下来。必须做一个孝女,只要姆妈和爹能过上好日子就是了。 阿媛穿上女人带来的紧胸白布背心,黑缎裤,白洋布紧袜套,外面穿上黑鞋。最后,阿媛披上很不合身的灰色无花的绸面灰鼠皮袄,像个陌生人,去给父母磕头。 然后,起身,转身,上轿。她不敢看人,更不敢看姆妈和爹。 身后的二阿姐在说话:“阿媛,满了三年,我和你爹一定会去接你的,你放心好了!自己要保重啊!” 双亲泪如雨下。 阿媛泪如雨下。 天空阴沉,道路泥泞。颠簸了一些时候,轿子在长三堂子门口停了下来。 门口放了一束用红纸扎着的稻草。 男人点着稻草,生硬地对阿媛说:“左右脚在上面绕跨一下,再进门!” “这个意思是烧掉晦气。”女人在一旁补充道。 这是人行的仪式。阿媛机械地做完后,上牙齿咬着下唇。怯怯地进门。 房子很大,两层楼,有东西厢房。是头等石库门房子。屋子里有猥琐的暖昧的笑声,尖细的诱惑声,袒胸露乳的女人,尖嘴猴腮的男人。咳嗽,烟雾;混杂一股并不舒服的香气,弥漫空中。 长三堂子没有客人的姑娘们从各个房间跑出来看阿媛,评头品足,叽叽喳喳,无所顾忌。阿嫒只是怯怯地低着头,撅着嘴,不说话。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走近阿媛。她上身穿深灰色的灰鼠皮袄,头发成半月式,油亮可鉴,戴金耳环、金镯子、金戒指。皮肤白皙,一口雪白的牙齿,左边镶着一颗金牙。穿黑缎素面的裤子,白布袜套头,打了花结的黑缎子鞋。将阿媛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后。她叉着腰,自言自语道:“嗯,不错。好一副俊俏的模样儿。” 接阿媛来的女人顿时舒了一口气,眉开眼笑:“我说过嘛,有了她,包你堂子红火起来。” 四十多岁的女人点点头,很斯文地转身走近红木方桌,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开口微笑,露出金牙:“叫什么好呢?” 接阿媛来的女人凑近她:“杨兰春已经出嫁了,就让她来顶杨兰春这个角,叫小杨兰春吧?您看怎么样?” “小杨兰春……”四十多岁的女人端起桌上的茶杯,“虽然杨兰春是出嫁了,但外面很多人都不晓得;加个‘小’字就露馅了,那些要找杨兰春的老客户就不会来我们这里了。另外,有些客人是不喜欢‘小先生’的,加了这个‘小’字,岂不是又会掉些生意?” “哎哎哎,说的是,说的是!”接阿媛来的女人连连说。 “那就直接叫‘杨兰春’好了!” “哎哎哎,好好好!” 阿媛只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什么也不懂。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 可实际上,她的身份和姓名就这么戏剧般发生变化了。她的房间外挂起了大牌子,上书:“杨兰春”。 阿媛不再是她自己。从这一天起,她就要在长三堂子规规矩矩地做被吩咐做的一切事情。 所谓“长三堂子”。在未改朝换代之前就叫“青楼”,是豪华精致的楼房妓院。也称书寓。当时书寓里的姑娘称校书,指有才学的女子,也就是琴、书、歌、曲都能者,以后称艺妓。姑娘们都是卖艺不卖身。阿媛现在是“小先生”,也就是“清官人”,就是对卖唱不卖身的姑娘的称呼。 “长三”这个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客人喝酒打牌每人要付份子钱三两银子,加上端午、中秋、年底三次结账,也是三数,所以称“长三”。 P18-20 后记 当出版社编辑打电话来,请我们替董竹君先生撰写一本传记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最近太忙了。这是实情,但实情中有一点对于是否值得写这样一本传记的疑惑。 但是,董竹君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编辑朋友仅仅说出两个元素便足以使我们甘心情愿地搁置手头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本传记的写作中:“青楼女子+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这两个元素差不多等于一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啊,而且反差是如此强烈。那么,之间的过程是如何巧妙地衔接的呢?我们立刻寻找资料,首先找到的便是董竹君先生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看完后,我们终于明白,这个女子是如何操纵着这两个元素,进而使之结合到一起的。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 遗憾的是,此前,我们居然对她一无所知! 随着寻找资料的进行,我们深深地感到:有关董竹君生平的资料实在太少,除了一本传记,就只有谢晋导演根据传记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世纪人生》,以及一些报刊上发表的零碎的文章。 显然,这远远不够。我们发动亲朋好友,连国外的朋友也不放过,尽可能多地寻找传主的生平足迹。 资料,我们不停地寻找,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充实,不断地丰富。 时间,我们不停地追赶,快速地翻阅资料,快速地拟定提纲,快速地敲打键盘。 这种快速,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出版社的客观要求。 我们签订的出版合同,要的就是这种快速。 但是,不能因为快速而影响质量。这是起码的原则。唯一的办法是,把时间挤出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我们在屋子里赶着,赶稿,赶时间,赶更新更好的资料。 累了的时候,看看盛夏的窗外。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与我们无关。我们所在的这个空间似乎是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这种安宁是自己争来的。 我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思考状态。 长沙的夏天很热。像火炉,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的写稿任务很重。 为了一天保证五六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和健康强壮的身体,我们分出一些时间给体育锻炼——跑步或者游泳。 在跑道上跑着,尽量让大脑一片空白,同时告诫自己,就这样毫无意识地跑下去,轻松自在。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该做什么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做什么。 跑累了,就停下来歇歇。走在中南大学南校区足球场上的白色线上的时候,想,有没有人在后面这样走,就走这一条线。锻炼平衡力和协调性。嘴上这样说着,心里还在想着董竹君,想着她的悲,想着她的喜,想着她的冷静或感动。 体育锻炼的时间是让大脑重新充电的唯一时间。 回来,冲个凉水澡,继续面对电脑,书写这样一个让人敬仰的女子的人生轨迹。在这样的一个盛夏,面对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女人,我们写着,想着,追赶着。我们充实。我们荣幸。 时间走得太快,一顿饭的工夫就占用了很多汉字敲打出来的时间。我们匆忙地跑着,只有奔跑才能战胜时间。 我们居然想着要战胜时间。 这是董竹君带给我们的力量。 这样的书写像老农挖土,是需要一种定力,一种毅力,一种精力的。 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需要预支,预支时间。我们向第二天的凌晨借了几个小时,向下周的第一天借了几个小时,我们拼命地奔跑着,把预支的时间发挥到最大的效率。很多章节的完成时间都到了凌晨两三点钟,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但是感觉很值得。 尽管时间仓促,但是我们还是惊喜于一再发现的新的资料、新的思想、新的启发。一旦遇到,马上穿插到相应的地方,不再在乎我们已经预支了多少我们无法偿还的时间贷款。稿件充实的喜悦已经完全代替了时间对我们压迫所带来的压力。因此,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忽略使用更新更好的资料。查找,整理,比对,等待,对资料的更新似乎像是新闻人对新闻时效性的关注。 事实上,我们可以活很久,做很多事情。跟着时间狂奔,便能得到这种结论。这结论,也是董竹君带给我们的。 长沙的夏天还是那么热,难以下咽的藿香正气水成了必备的药物。我们坚持着,享受着孤独的充实和一个人大脑的思维狂欢。 终于,在一瓶藿香正气水还没有用尽的情况下,书稿接近了尾声。忽然想到了小时候在公园里坐过的碰碰车。不怀好意的乱跑。那些天真,那些,无邪,真想从电脑旁走开,重新体验一回。 世人说,再美再长的相遇总有说再见的时候。 不情愿地说声再见,再回忆一些,将最清晰的回忆带走,一点都不剩。 回忆起来的是别人,别人给予的。想想,便心怀感恩之情。 值得提出的是,这本传记参考、借鉴和引用了一些图书、报纸、杂志和网络上的资料、文章,主要的参考文献是:范小方、包东波、李娟丽著《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非常爱非常痛:大时代中国女人的非常活法》,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孤岛”时期的军统局策反委员会》,《文史精华》2001年12期;谢晋导演电视连续剧《世纪人生》;胡嘉禄导演的川剧《都督夫人董竹君》;胡永其所写沪剧《董竹君传奇》;以及“中国城市网”所载《上海历史大事》和“人民网”所载《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镇压反革命运动》,等等,等等。限于体例,在写作中,我们没有具体将所参考、所借鉴或所引用的资料、文章直接标注出来,在此,向这些资料、文章的写作者、编辑者和出版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由衷的感谢! 我们还要感谢东方出版社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的督促和鼓励,也就没有这本书的面世。 当然,我们最最应该感谢、最最应该铭恩的是可以称之为“卓尔不凡、精彩人生”的传主——董竹君先生,和董竹君先生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以及董竹君先生的家人。可以说,董竹君先生既是本传记的源头,又是本传记的根本。我们,不过是做了一件也许并不华丽的衣裳。她的大女儿夏国琼女士以80多岁的高龄,在回国探亲短短十几天里,为东方出版社审阅了全部书稿。她的唯一的儿子夏大明,自始至终为责任编辑提供了全部的帮助,并赠送董竹君先生照片供出版社使用。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董竹君先生血脉相传的慷慨、优雅的气息,令我们感动不已!感慨不已!感激不已! 由于时间关系,加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精力都有限,书中的缺点、错误和遗憾在所难免,真诚地恳求广大读者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以期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