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德林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新明珠人人人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将新明珠的大爱善念洒遍全国各地,形成了慈善公益常态化,使新明珠企业成为一个带动全体合作伙伴和全体员工造福社会、关爱苍生,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受到大众尊重和爱戴的企业。
黄康俊著的《德高行远(中国德商叶德林第2版)》讲述了我们要崇德向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做德商,敬德商,让德商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在此,为更好地展示和弘扬德商精神,让我们怀着一份敬仰之情,共同感受叶德林这位当代德商“以德做人,以德立世”的心路历程。
黄康俊著的《德高行远(中国德商叶德林第2版)》讲述了在从事40多年的商务活动中,叶德林坚守本心,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其高尚正直的品德和人格,正大光明的经营观和合理合法的价值观,深刻地浸润着新明珠企业的每一个细胞和每一根微细血管,从而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德商团队”典范。他带领着这支优秀的德商团队,“以德修身,以德兴企”,把新明珠创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陶企业,并把产业拓展到房地产、酒店、红酒、金融、高尔夫运动等领域,成为中国陶瓷产业链的领跑者,成为发展和振兴民族产业的榜样,树立起一个民族企业的标杆。
第一章 德高行远 基业长青——新明珠快速成长强大的法门
第一节 “做企业缺什么都不能‘缺德’”
第二节 “无饭开也不玩‘空手道’”
第三节 有良心才有好回报
第四节 “谋利先谋义,利义才共生”
第二章 以德立世 做正能量的企业家——德能决定个人魅力与社会价值
第一节 “没有污染的企业,只有污染的老板”
第二节 “我是大家的同事”
第三节 律己然后才能律人
第四节 容得别人,宽阔自己
第三章 “德”让顾客满意 用真诚换取忠诚(一)——“诚信赢天下”让新明珠走向长盛
第一节 “用真诚换取顾客忠诚”
第二节 把“诚信”当企业心脏看待
第三节 用“公益善行”做营销
第四章 “德”让顾客满意 用真诚换取忠诚(二)——“诚信赢天下”让新明珠走向长盛
第一节 用心提供物超所值产品
第二节 尽心提供全程超值服务
第三节 不让一块“黑心砖”出厂
第五章 “德”让员工满意 企业长生有力量(一)——“家文化”造就和谐共荣新明珠
第一节 造个“大家庭”,造福三万个“小家庭”
第二节 培育出中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第三节 让员工以德报德才是“得”(一)
第四节 让员工以德报德才是“得”(二)
第六章 “德”让员工满意 企业长生有力量(二)——“家文化”造就和谐共荣新明珠
第一节 以德取人,适岗用人,用心留人
第二节 使人才“士为知己者死”
第三节 让员工为企业自豪
第七章 “德”让合作者满意 大家赢才是大赢——“协和万邦”让新明珠如虎添翼
第一节 同行如友国,对手成联手
第二节 让合伙人有钱赚的生意才做
第八章 “德”让社会满意 厚德载福得天下——“道德投资”成就新明珠社会品牌
第一节 道德投资:做造福人类的企业
第二节 责任投资:“做企业就是做责任”(一)
第三节 责任投资:“做企业就是做责任”(二)
后记
平时,这位素来心地善良的老板,也会态度鲜明地表明自己做人的立场,最憎恨那些昧着良心赚钱、坑人害人的黑心商人,也会和伙伴们摆出那些缺德企业的丑,比如什么“瘦肉精肉”、“三聚氰胺奶”、“避孕药鳝鱼”等,抨击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非法害人性命的做法,认为那都不仅是缺德问题,而是谋财害命问题。
从早年在南庄镇水利所办公司做工程时起,叶德林就不同于一般人从商赚钱的做法,比如当时做工程项目时,有拿“茶水费”吃回扣的行规,他是工程负责人,所以对方那些“懂规矩”的常常会向他开出高额回扣作为条件,还表示在工程材料用料方面可以差一点作为补偿,这样双方都有利可图。但是,每当遇到这样的人时,叶德林总是笑笑就婉拒了,他说别说让我去收这样的钱,就在我知道对方是这样的人后,我即时就看不起他了,我是不会和这样的人做事的,我一旦知道这个人做人是这样,我就“找借口”推掉了,这是我为人的基本原则。所以,叶德林在水利所负责的工程不管是公家的或是私人的,他都绝对不允许什么“吃回扣”、偷工减料、耍小聪明图利的事情发生,他走的是“阳光”路线,做的都是真材实料,按质按量,照合同办事,任何一项工程都经得起考验。
一般人会认为,陶瓷行业是高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瓷粉尘及窑火的烟雾排放,还有车间废水的排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叶德林早在负责创办南庄镇明珠陶瓷厂时,便摆明要从良心出发,不做损害民众健康的事情,第一个主张保证无污染才做厂。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管理部门,对建陶行业生产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准入证——环保标准,以致各个建筑陶瓷厂治污问题五花八门,难以保障,也让建陶企业无所适从。叶德林认为事在人为,他主动找来佛山市和南海区两级环保部门的一班专家,请他们给出最好的建议。为解决废水排放问题,他还前往高明一家牛仔布印染厂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治污经验。南庄镇有关管理干部怕拖延工期,让他按“一般要求,过得去就行”来做,而他却始终十分认真。最后花重金请来南海市环境工程公司,设计承包废水处理工程,采用当时意大利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车间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工艺,创出了国内第一条陶瓷企业治污和综合利用的最佳路子,受到佛山陶瓷行业的欢迎和推广,10多年来一直是“零投诉”。日后,新明珠拓展了佛山三水、肇庆高要、江西高安三个干亩以上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后,叶德林更是把“治污”放在企业第一等大事来做。他在建设佛山三水建陶基地时,严格遵照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建设园区之前,就提前落实“环保先行”的规划,首先定位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新明珠要在全球同行中做到最好。他对时任佛山市委书记许下承诺:“我们有信心建设比意大利、西班牙更先进、更能够与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和谐共处的一个蓝天碧水、绿草红花的生态陶瓷基地。”为此他先后6次带队赴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考察、学习,与国际行业环保最前沿的企业看齐,首先在预算上砍掉了一条生产线的资金投入,前期花了数千万元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环保系统设备,同时还拨出巨资,让新明珠技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再度改造创新,独创出一套国际节能减排、防污治污综合治理系统工程,并投入3000万元绿化美化工业园区,为员工和当地民众打造了一方美丽的碧水蓝天,获得了“花园式企业”、“环保模范企业”及“清洁生产企业”等殊荣,成为带领中国陶瓷行业进入“绿色生产”时代的“先行者”(P6-7)
以德商为荣,向德商致敬
时代呼唤德商,社会需要德商,人民推崇德商!
人类生存最美好的境界,就是德商境界。这是人类在“肉体”和“灵魂”中最富足完美的生存状态。
德商,是指在从事商务活动中,既有德者的高洁品行和理想,又有商家严正经营之道的结合者,是德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其注重个人修身养德,诚信守义,善于合作,富有责任感,有超功利的人生价值,有远大的抱负和忧患的意识,有对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批成功的商界人物,但更多的只是“商人”,却成不了“德商”,很多商者或半路夭折,或只领“风骚”三五年,究其原因,除了受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影响,更重要的是与商者本人的德行品格有关:有的商者心术不正,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贪欲无度,人性缺失;有的小富即安,没有长远眼光,造假制劣,偷乞拐骗,不讲诚信,致使企业很快滑向没落。归根结底,企业领导者的德行品格,对企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
美国《华尔街日报》对782名大型企业领导者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领导者取得成功的三种最重要因素是正直、勤奋和与人相处的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W,J,鲍莫尔教授提出了作为一个领导应具备的10个条件: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负责、敢担风险、敢于创新、尊重他人以及品德高尚。而在10个条件中,特意强调“品德高尚”,其因素超过半数。这表明企业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非权力性的四个要素,即品德、能力、知识、感情,但最不可缺失的是品德,因为领导者在其他方面的某些不足可以通过他人来弥补,如知识缺陷,可聘请顾问或成立智囊团,而品德则不能由别人来弥补,品德具有不可替代性,品德比智慧、能力更重要,更高一个层次。在我国先贤许多精辟的论述中,品德更是一个领导者的核心素质,“仁、义、礼、智、信”五者兼备,方称“德者”。《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德是统帅才的,是统管人的一切的。万事皆有序,以德为先,以德为大,德是正道。
眼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时代,世界物质发展已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巅峰,然而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并未随之上升多少,究其根源是人的欲望在膨胀,道德在下滑。尤其是对于从事商务活动者来说,立德和守德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温家宝说:“企业家的身上一定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因而,人们更看重企业家的道德、品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行好则得人道,人道好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企业兴则国家旺,国家旺则人民幸福。
这都是德行的力量! 所以,我们极力“尚德”;所以,我们热切呼唤“德商”!
在这里,我们郑重推崇一位民族德商——叶德林。
德高望重的叶德林,为中国新粤商领袖人物之一,现担任佛山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主席、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董事长。在从事40多年的商务活动中,叶德林坚守本心,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其高尚正直的品德和人格,正大光明的经营观和合理合法的价值观,深刻地浸润着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以下简称“新明珠”)的每一个细胞和每一根微细血管,从而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德商团队”典范。他带领着这支优秀的德商团队,“以德修身,以德兴企”,把“新明珠”创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陶企业,年产墙地砖量超过2亿平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总产量的1,5万倍,旗下产品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14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并把产业拓展到房地产、酒店、红酒、金融及高尔夫运动等领域,成为中国陶瓷产业链的领跑者,成为发展和振兴民族产业的榜样,树立起一个民族企业的标杆。
其实,人们看好的还是叶德林这个人,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把叶德林叫做“德叔”,叫“德叔”是尊称,但也是名副其实,他确实是一个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又被称为有好品格之人,其具有诚实、厚道、宽容、正义、谦虚、公平、慈爱及乐善等美德,而这样的美德都集叶德林于一身,他带着这样的美德行走在自己的事业人生路上,始终秉承“立世德为先”的理念,坚守住自己的品德和情操,坚守住做人的良知和底线,坚持走正道、人道,德聚以世,利聚以时,成为一个代表我们民族事业人生的经典范本。
他有很多富有感染人心的诺言和心声,而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甚至做了也不说,譬如“万事德为本,做人德为先”,“做人要有本心本事”,“企业缺什么都不能缺德”,“没有污染的企业,只有污染的老板”,“有良心才有好回报”,“懂得赚人心,才能赚到钱”,“以德取
……
有度量、讲义气、守承诺,多年来始终坚持“让合伙人有钱赚的生意才做”,不争“一枝独秀”,而要“百花齐放”,共赢多赢,在新明珠企业多元互补产业链条聚合的国内外数百万众“合作者”中,大家一致公认:“跟着新明珠有钱赚,又踏实,又放心,又有面子。”同时,叶德林的德行、德风也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与他结缘同行的人,成为新明珠在全国5000多家经销商、500多家供应商效仿的榜样;他带领下的企业家队伍,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德商群体形象,很好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和奉献于我国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大潮中。
与社会大众相处,叶德林坚持以德立世,明德惟馨,把责任义务、感恩回报作为做人的终身追求。在20世纪90年代,自己的企业还没赚钱的头一年,他就主动承担责任,借款参与社会公益慈善,自此将其当成人生的一项事业对待,自觉自愿担当。叶德林有一段肺腑之言:“和谐社会为善最好,助人最乐,有能力回馈社会最幸福。如果做企业只为自己生活好过,那我20年前就够了,但不能这样呀,你既然做开了,还有这么多人跟你在一起,那就不光是你个人的事了,你得为大家负责,为社会负责,先把企业做好,然后尽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义务,有多大力出多大力。我们虽然做不了什么道德榜样,但我们会尽力往这方面去靠,做有道德的企业,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社会的承认。所以我讲,做企业就是做责任,做义务。”叶德林血管里流淌的就是“道德的血液”,他德高服众,带着新明珠人做有良心的企业,挣每分钱都是干净钱,在与员工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坚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回馈社会,福泽百姓,尽到了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全国各地的众多公益慈善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新明珠人留下的热情而忙碌的身影。而在叶德林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新明珠人人人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将新明珠的大爱善念洒遍全国各地,形成了慈善公益常态化,使新明珠企业成为一个带动全体合作伙伴和全体员工造福社会、关爱苍生,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受到大众尊重和爱戴的企业……
习近平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我们要崇德向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做德商,敬德商,让德商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在此,为更好地展示和弘扬德商精神,让我们怀着一份敬仰之情,共同感受叶德林这位当代德商“以德做人,以德立世”的心路历程……
七年前,写完《中国砖王叶德林》一书后,很多朋友问我:叶德林与众不同、最成功的地方在哪方面?我答:以德取胜!
那时,由于业界迫切期待了解这位“中国砖王”的创业故事,我更多的是从“创业史”的角度去展示叶德林率领新明珠团队,如何以其独有的“魔法经营”和超常规发展,创造了业界一个个“中国第一”的纪录,成就了中国建筑陶瓷的一个划时代——新明珠时代的创业历程.也就是从“做事”方面去体现,还未能来得及用更多的笔墨去发掘叶德林在“做人”层面最本色、最可爱、最宝贵的精髓灵魂——以德为人、以德立世、以德兴企、以德取胜的独到之处。为此略觉遗憾。所以,经过一番沉淀和思考之后,我决定将老朋友叶德林的事业人生作为一个“德商”的模本推出,亦算对叶德林先生如何“以德取胜”的一番诠释,祈能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家从叶德林身上学到一点本真的“功夫”,得以更好传承和弘扬民族德商的优良传统,或借此多少可以唤醒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点伦理自觉、道德自觉、文化自觉、精神自觉,从而使之“肉体”和“灵魂”都同时找到一个富足完美的生存状态,在同心同德构建和谐社会中完成一次命运的救赎。嗟夫,虽自知此举浅尝辄止,不亦乐乎!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同时也打破了国人的道德价值观,使得今天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没落的连同“标新立异”的道德观念混杂在一起,物欲横流,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越来越多的潜规则来代替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体系,用一己私利无休止地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以至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几次在大会上大声疾呼:“企业家的血管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专家学者们也渴望和呼吁传统道德回归,全民重建民族道德体系。其实,本人却乐观地发现,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在广东商界成长着为数巨大的“德商”群像,他们就一直默默地伫立在我们身边,继承和升华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低调为人,踏实做事,不惜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榜样,令人深感欣慰和自豪。正如亚当·斯密所言:“随着市场交换的发达,不仅能够积累经济资本,而且亦能够积累道德资本。人们在分享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交换分享他们优良的品德。”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我们透过斯密学说的典型实践者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其国民道德水准、伦理意识普遍高于欠发达国家,这也符合人类进化学说或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我们用不着对着“经济市场”冲击下的“传统市场”呼叫过多的“狼来了”或忧心忡忡,因为社会本来就存在着看不见的道德强制,追求富裕之途必定蕴含着道德修炼,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每一个国民在社会化进程中,都会自然内化及外化基本的生活规则,富与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将在大浪淘沙中现出真金,人们少不了在积累经济资本的同时,自然而然积累勤勉、节俭、诚实、守约、厚道、正义、公平、慈爱、乐善等道德资本,从而把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地推向进步。在我国力图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今天,在广东这个开创市场经济风气先河的大省,我对此感受尤其强烈,同时也信心满满。而作为“殉道者”出现在本书中的叶德林,便是广东新“德商”群英中的一员,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岁月易逝,唯德恒远。时令已进入中国传统的“猴年”,而今年正好是叶德林的本命年,是他事业人生的一个“甲子”年,所谓“六十而耳顺”,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思想历程的总结,耳顺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听得进逆耳之言,无所违碍于心。其实孔子所言有着深刻的微言大义,忠言逆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已抵达人生一大至善境界。那么,进入“耳顺”年景的叶德林,无疑便是进入这一佳境的人生了。于是,我特意选择这一时间写作本书,作为对老朋友叶德林先生六十寿诞献礼致贺,聊表心意,同时我想对社会或许也是会有点意义的。
德高行远,品德高尚者,道行久远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书意在把中国德商叶德林最本色的形象向大众推出,假若这样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效仿于万一,也就不枉本人一番苦诣了,当然,这亦是最祈望看到的。
黄康俊
2016年2月10日
丙申年庚寅月壬戌日
于广州 阅海屋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叶德林先生配得上我们这个国家“砖王”的称号,他所领导的企业成为业界的王者,他是这个瓷砖王国之王,不光在这项事业上创造了中国多个第一,更重要的是在做人方面德高望重,有两万多人愿意忠实地跟着他共同为我们民族产业做贡献,所谓王者,仁也,仁者,德也,有德之人,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这正是我们民族一向倡导和尊重的。叶先生的德行政绩,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叶”可以成“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间这个“德”字,怪不得大家都叫他“德叔”,是他的“德”征服了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世贤
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不朽?《左传》有一段名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称为“三不朽”,千百年来成为中华仁人志士的追求目标。所谓立德,就是自我修养和行善积德,是修炼高尚人格的大境界;所谓立功,就是成就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所谓立言,就是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来,指引后人行正路。做到一条容易,但做到三条不容易。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新明珠集团的董事长,一个立志为中国建筑陶瓷业做贡献的企业家,叶德林做到了。
——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杨思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