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列佛游记(插图本)/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斯威夫特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了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驷”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对英国政体进行了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在“小人国”中格列佛俨然就是一个巨人,他一只手就能托起几十个小人,撒泡尿就可以将皇后寝宫的大火扑灭,为了运送他,“小人国”竟动用了几千匹马!而在“大人国”中,格列佛却变成了一个小人,他被人们装在口袋里当做宠物一样饲养,到处卖艺;在生活中则遇到了各种想象不到的麻烦,与老鼠搏斗、从猴子手中逃生……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

目录

译序

格列佛船长给自己表亲辛浦生的一封信

出版者致读者

第一部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部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部 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奈格和日本之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部 慧嘶马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试读章节

拉格奈格的人民是个讲究礼仪、热情好客的民族,尽管他们有些自傲,这是所有东方国度共有的特征。然而他们对外邦人,尤其是受到朝廷赞许的外邦人却彬彬有礼。我结识了许多精英分子,有我的翻译跟随左右,我们的谈话还算愉快。

一天,我们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一位有识之士问我是否见过他们国家的斯特鲁布鲁各人,他们也被叫做长生不老的人。我说没有见过,希望他能向我解释一下为何要给我们凡人这样一个名称。他告诉我,这种人很罕见,有时一个家里会生出一个额头上有个红圆点的孩子,这个圆点正好在左眉之上,绝对是不死的标记。据他描述,这个圆点有一个三分的银币那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孩子长到十二岁时,圆点开始变绿,到二十五岁时,变成了深蓝色;到四十五岁时,转成炭黑色,变得像一枚英国先令那么大,但以后不会再有任何改变。他说极少有这样的孩子出生,他认为全国的斯特鲁布鲁各人总数不会超过一千一百人(男女都包括在内),据他的估算,生活在首都的有五十人,其中一名女孩是在三年前出生的。他们的出生并非是由某个家族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而是纯粹偶然的巧合而已;而且他们的后代和其他人一样是凡人。

坦率地讲,听了他的一番讲述,我心里涌起了一种无以言传的喜悦,给我讲这番话的那个人碰巧懂贝尔尼巴比语,而我精通这门语言,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大呼小叫起来,仿佛在世界的末日得到了救赎:多么幸福的国度,这里的孩子至少有希望长生不老!多么快乐的民族,他们可以欣赏到许许多多沿袭古老传统美德的活生生的典范,得到汲取了各个历史时期智慧的大师们的教诲!然而最幸福的还是优秀的斯特鲁布鲁各人,他们从一出世起就逃过了人类共同的不幸。他们的心智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没有与生俱来对死亡的恐惧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压抑和重负。我很惊奇在朝廷上没有遇到这样知名的人士;额头上有黑色的圆痣,是很明显的特征,我不可能轻易地忽略这样的印记;而如此贤明的国王陛下也不可能不任命这些有智慧和才干的人出任他的顾问。或许这些受人尊敬的圣人贤哲对朝廷中的腐败堕落的官员要求太严格。我们也常有类似的体验,倔强和轻浮的年轻人往往听不进去长者们严肃的训导。但既然国王很高兴我谒见他本人,我决定一有机会,就在翻译的协助下尽可能完全地向他陈述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论国王是否乐意接受我的建议,我都决定以万分感谢的心情接受国王对我的关照,他曾多次提议授予我官职,这样,如果斯特鲁布鲁各人愿意的话,我就可以和他们这些超人类一起交流思想,度过余生。

我把这一席话讲给那位绅士,因为他听得懂贝尔尼巴比语(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他露出了一丝微笑怜惜我的无知,并对我说,他很高兴我愿留下来和他们在一起,并请求我允许他把我的一番话讲给在座的各位。他讲完后,他们用母语讨论了一阵子,而我一个音符也听不懂,从他们的表情上也看不出他们对我的建议有何想法。沉静了片刻,还是那位绅士告诉我,他的朋友们和我的朋友(他认为这样称呼自己才恰当)认为我对不死生命的优点和幸福做出了合理的评判,对此他们十分高兴;但他们特别想知道如果我出生时恰好是个斯特鲁布鲁各人,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规划。

我谈了自己的看法,谈到自己见识多而且感兴趣的话题,很容易变得口若悬河,尤其是我这号人,平时总在幻想自己做了国王、将军或大贵族该怎样做,并以此自娱;对他们提到的情况,我也曾多次系统地考虑过,如果我能长生不死,我该做些什么,该怎样打发时光。

如果我有幸一生下来就是斯特鲁布鲁各人的话,一旦我了解了生死的差别,懂得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我首先将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富起来。为了追求财富,我要勤俭持家相信大约在两百年之内我将是王国内最富有的人。其次我将从青少年起就从事科学和艺术的研究,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学识会超过所有的人。最后,我要详细记录公众生活中的每一次活动和每一件大事,通过自己对各方面的观察,客观地勾画出几代君王及杰出大臣们的性格。我将准确记载习俗、语言和吃穿娱乐时尚的变迁。做到这一切,我就会是一个活生生的智慧和知识的宝库,而且肯定会成为国家的先知。P148-149

序言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一七二六年该书在英国首次出版时,受到读者们的普遍欢迎,一周之内销售一空;三周内售出一万册。并在短短的两年内译成法文、荷兰语和德文。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多次重读这部作品,并称它为最值得保存的六部作品之一。

这本书最受人们称道和评论家们瞩目的一点在于它对时事的针砭。斯威夫特主要抨击了当时政坛和学术界一些丑陋的现象。书中的很多情节都在影射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政治讽喻,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及当时政坛的情况。

一七一零年到一七一四年斯威夫特出任以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伯爵)和亨利·圣约翰(后来的维斯康特·宝林不罗克)为首的托利党政府的公共关系官员,发表了大量的抨击辉格党的文章。他赞成托利党要求结束“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的计划,并发表《联盟军的行为》,为托利党签订结束战争的和约营造舆论声势。斯威夫特为此成为最受尊敬的公民,贵族和内阁大臣们纷纷向他献媚。一七一四年,安娜女王去世,托利党垮台。辉格党执政后,迫害前任的托利党官员们,成立了秘密委员会调查他们在“和平”停战计划中的活动,牛津和宝林不罗克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一七二二年斯威夫特的朋友爱特伯瑞涉嫌参与“雅克伯密谋”受到审讯,囚禁狱中。斯威夫特本人也随时面临着被迫害的危险。

所有的这些政治事件都成为《格列佛游记》中讽喻的话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就是影射牛津和宝林不罗克一七一四年前后的经历和遭遇。格列佛在海战中取得胜利从而结束了利立浦特国和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法国)之间的战争。并通过非正规的途径(指宝林不罗克和法国秘密协商一事),格列佛扑灭了一场大火(指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格列佛本应受到利立浦特国人的感谢,却因为技术不合法和为布莱夫斯库提出太宽厚的条件而遭到弹劾(指宝林不罗克因为签署和平协议遭到指控)。而格列佛逃到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宝林不罗克逃往法国。

在第三部中,讲述了用分析粪便构成来侦察推翻政府的阴谋诡计的设想和用字母破译法来解析信件,作为指控犯罪嫌疑人的证据的故事,以此来影射对爱特伯瑞主教的审判。虽然采用的讽喻手法令人震惊和作呕,但是隐含的道德力量使故事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斯威夫特曾在爱尔兰的拉勒库当教区牧师,后来又在都柏林圣帕特里克任教长之职。不管这是否出于他个人的意愿,但是他后来却是全心全意投入了爱尔兰反对英格兰压迫的斗争中。他撰写了许多宣传册号召爱尔兰人民保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反抗英国政府的压迫,他是爱尔兰人民心中的英雄。

在《格列佛游记》第三部中,作者通过描绘勒普塔国地面城市和乡间的颓败、荒芜的景象讽喻都柏林和爱尔兰农业的衰败;有关林大力诺城的反叛活动及国王最终所做的妥协指代的也许是一七二二年的反伍德运动(详见正文注释)。

斯威夫特倡导科学要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他之所以对当代的科学进行辛辣的讽刺,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他认为科学家们的行为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荒唐成分在内。所以在《格列佛游记》中才安插了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用蜘蛛丝纺线做衣、废除语言用实物交流的种种荒唐的研究。斯威夫特再次用离奇、甚至令人作呕的情节讽喻学究们的愚蠢可笑。而在批驳这种臆想科学在实际生活中造成的危害方面,斯威夫特叙述的口吻是沉重的,少了调侃的味道。

“老爷本来有一个磨坊,离别墅不到半英里远,靠一条大河的流水运转,供老爷一家和他众多的佃户使用绰绰有余。大约七年前。有一群规划师来找他,提出毁掉那个磨坊,在山腰上重建一个,在长长的山脊上开凿一条大运河用来储存水,再用发动机和管道输送水供磨坊使用;因为高处的风可以吹动水,因而更利于水的流动;又因为水是从斜坡上流下,和航道水平的河流相比,只需一半的水流就能带动磨坊的运转。他说,当时和朝廷的关系不太融洽,又迫于朋友们的压力,就接受了这项建议;雇用了一百个劳工干了两年,工程失败,规划师们都走掉了,把一切的过失都推卸到他的身上,从那以后,经常抨击他。他们还在其他人的田产上做实验,也都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除了针砭科学和政坛方面的弊端外,《格列佛游记》中最闪光的一点是关于人性的看法。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人性的特点。在第一部“利立浦特”中,采用了居高临下的视角,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渺小。利立浦特人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野心抱负,不惜牺牲人类美好的情感,他们诡计多端、残酷无情。在第二部“布罗卜丁奈格”中,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布罗卜丁奈格人令人作呕的体味、举止和习惯;他们的刑法残暴;由于没有社会责任感,彼此之间的关系冷漠;他们对待格列佛十分粗暴,毫无体恤之情;国王和王后也把他当成开心的玩物豢养。在第三部“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奈格和日本之旅”中,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理性被滥用,从事无谓的智力游戏或用来剥削压榨百姓;在格拉布答布卓布,展现在格列佛面前的是人类的罪恶史,其中充满了诈骗和罪恶,人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一步步地堕落,走向深渊。在第四部“慧嘶马国”中,作者从理性动物慧嘶马的角度审视人类:人类在它们眼里和肮脏、邪恶、淫荡、愚蠢的野胡是一丘之貉;而且因为受了些理性的熏陶,变得比野胡更可恶。

这四幅描绘人性的图画,在色彩上呈逐渐暗淡的趋势,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格列佛对人性幻想破灭的过程。在故事的开端部分,格列佛还是一个乐观、单纯的人,以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因此在利立浦特国所见到的种种阴谋令他着实吃惊。而从慧嘶马国返回英国后,他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满脑子是人类的邪恶,无法再看到个体身上再现的美德,他对慧嘶马的忠诚成了一种病态的狂热,他的生活因而成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笑话,格列佛本人也最终成了作者斯威夫特无情嘲讽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斯威夫特不是格列佛。现实生活中的斯威夫特虽然憎恨人类的丑恶、政府各部门的腐败,但却真诚地热爱那些道德高尚的个体。他也不像格列佛那样纯粹以理性作为衡量人的标准,并因此而憎恨、厌恶、鄙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斯威夫特对人是宽容大度的,因为他从不指望人是完全理性的动物。在斯威夫特眼里,人虽不是理性的动物,但人是可以运用理性的动物。

《格列佛游记》另一个独特的地方表现在组织结构的多重性。卷首部分的结构像小说,有一个真实的主人公,他在讲述自己的冒险旅行。乍一看,像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但是很快,冒险的历程就显得过于荒诞,超出了小说对情节真实性的要求。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属于模仿游记故事的题材,讲述一系列滑稽、可笑而且虚幻、不真实的经历;但斯威夫特却又在尽力再现当时游记题材的真实性。作为一部游记,它中间还有许多乌托邦的思想,慧嘶马国就是乌托邦理想主义思想的再现。而且在游记中作者采用了拉伯雷常用的讽刺技巧,用轻快的笔调对当代的科学家和政客们进行辛辣的嘲讽,揭示人类的劣根性。所以说这部游记既是游记,又是针砭时事、再现乌托邦理想的讽喻文学。其中揭示的许多现象仍是现今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对人性的探讨就更值得当代人去反思了。

本书中的书信部分和第一、二部由王林翻译;第三、四部由史晓丽翻译。译文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史晓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