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梁启超、胡兰成、杨靖宇、梅兰芳、爱新觉罗毓蟾、韩复榘、丁惟汾、刘长春……这些在民国社会足以翻云覆雨的人物,被作者以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作者们以独到的眼光、新颖的视角、平实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语言记录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风云人物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国家历史杂志社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蒋经国、梁启超、胡兰成、杨靖宇、梅兰芳、爱新觉罗毓蟾、韩复榘、丁惟汾、刘长春……这些在民国社会足以翻云覆雨的人物,被作者以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作者们以独到的眼光、新颖的视角、平实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语言记录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所有文章均选自《国家历史》杂志。作者们以独到的眼光、新颖的视角、平实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语言记录历史。 本书以民国时期重要人物为线索,共分政治人物、革命者、社会名流、亲历者和群体人物五个部分。从文人总统徐世昌到皇帝战俘溥仪,从“党国金融家”宋子文到军统家族首领戴笠,从汉奸才子胡兰成到历史烟尘中《色·戒》的原型……这些在民国社会足以翻云覆雨的人物,被作者以新的角度重新诠释。走进这些风云人物的世界,您将会看到一幅纷繁复杂的民国图景。 目录 第一集 蒋经国:“新赣南” 徐世昌:点燃引线的大总统 陈炯明:“安那琪世界” 梁漱溟:新儒家的乡村“复辟” 蔡元培:在“洪水”与“猛兽”之间 “胡佛总统”的中国骗局 宋子文:“党国金融家” 王宠惠:苦撑危局 溥仪:皇帝战俘 黑白戴笠 第二集 彭家珍:暗杀时代的最后刺客 潜伏者阎又文 为信仰牺牲的“潜伏者” 黄埔走出的“新女兵” 杨靖宇的最后三个月 第三集 梁启超1919:被抛弃的勇士 赖以“民生”救苍生 “文胆”陶希圣的家族往事 胡兰成:人如乱世 我的父亲刘长春 汪伪政权两大台柱的下场 梅兰芳:老外喜欢的梅郎 一个学生领袖的歧路彷徨 “五四之子”的后五四时代:消失的启蒙者 胡适:三个愿望 报人史量才 第四集 我的父亲韩复榘 我的父亲丁惟汾 原29军老兵的卢沟桥事变记忆 家父李家钰之死 千里押送日本战俘 爱新觉罗毓蟾:亲历“满洲国”崩溃 第五集 血铸川军 金山的血泪与尊严 遗落海外的“八百壮士” 从热血青年到卖国汉奸 伪军:摇摆中枪杆子 暗夜青年铁血锄奸 历史烟尘中的《色戒》原型 上海滩“侠影” 试读章节 蒋经国:“新赣南” 蒋展示的这幅规模宏大的蓝图,意图绝不只是赣南,而要为整个国家,“建立一个革新政治的示范区”。不仅仅是徐浩然,就连美国的《科利尔》杂志也观察到了这一点:“小蒋建立的模式,将作为新中国未来的范例。” 孙展 1940年10月1日,江西赣州群乐大戏院内。身穿“绿色哔叽中山装”,胸配“主席团红花绸带”的蒋经国,面对“赣南十一县的县长,秘书、参议会议长、社会贤达、知名人士”,慷慨激昂地陈辞:”我们在三年之内,要办331个工厂,要开垦2万亩荒地,要办314个农场,要建筑995个农业示范区,要成立3000个合作社,要建筑6043个水利工程,要开辟321个果园,要建筑259个新校舍……” 不仅仅如此,还要在三年内,将赣南建成一个“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新社会。 此时的蒋经国,刚刚度过30岁生日,正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刻。而他所服务的党国,却是内忧外患,暮气沉沉。 蒋氏当日立志改造赣南的讲话,给台下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时任赣州城区区长的徐浩然在50多年以后,依旧“言犹在耳”。在徐浩然的眼中,蒋展示的这幅规模宏大的蓝图,意图绝不只是赣南,而要为整个国家,“建立一个革新政治的示范区”。不仅仅是徐浩然,就连美国的《科利尔》杂志也观察到了这一点:“小蒋建立的模式,将作为新中国未来的范例。” 但是他们都错了,这幅蓝图既没能成为“示范区”,也没有成为“范例”,而是在实行5年后,人走政息。但这幅蓝图,不期然成为30多年后海峡对岸那个海岛上的施政总演习。 “最艰巨的地方” 蒋经国是在1939年6月正式接任江西第四区行政督查专员的。上任伊始,他就开始遍访赣南各地。每天走80公里,每日接触大量农民、商人、公务员、难民……陌生赣南的形象,就在此一步步行进中,一次次交谈中,逐步清晰起来:“在赣南,我一共步行了2850里路,经过了974条桥,其中有714条需要修理的,84条是不能走的……我经过189个茶亭,只有21个是最近修理的,有42个已经简直不能坐人。” 又岂止是桥梁、道路和茶亭。赣南,这个位于湘、粤、赣诸省交界之处,面积相当于台湾三分之二,等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全州,蕴藏丰富矿产的地区,正处于民生凋敝、贪腐盛行之中。 作为20世纪30年代初国共对峙的主战场,红军撤退后留下的真空,随即被兵痞、回乡豪绅、烟土毒贩、土匪、流民、娼妓所填充,政府官员“贪、偷、拍、怕”,不少偏远地区的人民,“依旧过着人和兽斗争时期的生活”。 在上犹县,一个保长为了征兵,被人砍成两段。有人想去告状,结果不但被殴打,还被挖去双眼。南康县的横市泾盛产大米,丰泰米号的老板在1934年从政府手中领取过一张牙行执照,从事中介贸易,但却从卖米的农民那里坐地抽捐,5年多来,每日两担,从未间断。在大庾,蒋经国前去参观一家造纸厂,蒋问工人,“从前的造纸方法是不是如此?”工人回答:“数百年前,已经是这样的。”不仅在农村,即便是在赣州城区,情况也绝无改善,外来客和地头蛇把持烟馆、妓院,征收花捐,玩弄妓女,包庇赌窟,聚赌为乐,而地方政府对此却毫无办法…… 这就是蒋经国看到的赣南,而这又哪里只是赣南,这是政府贪腐、豪绅当道、赌毒横行、民不聊生的中国内陆地区的缩影。 “进步主张” 三年后,也就是1943年,当《科利尔》杂志的记者傅尔曼到赣南采访蒋经国时,问起当初为何会选择赣南。这位“小委员长”向傅尔曼吐露了心声——就在他刚刚从苏联回到国内,被蒋介石召见询问今后的志向时,蒋经国的回答是要“在最艰巨的条件下”,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进步主张”。所谓“进步主张”正是他在苏联所学、所见、所闻的内容。 蒋经国在1925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这座位于莫斯科阿罗罕街的学校,在国共合作时期,曾是双方争相就读的学府。不但云集了许多国民党政要的子女,如冯玉祥之女冯弗能、邵力子之子邵志刚、于右任之女于秀芝、李宗仁的内弟魏允成,也会聚了后来影响中国20世纪历史的诸多共产党人物。 就是在这个“坐东朝西”,“平庸的方形建筑”里,国共双方的后备骨干们,受教于同样的老师,学习同样的课程,接受同样的思想,蒋经国也不例外。在苏联,蒋经国加入共青团,并成为预备党员。在苏联12年的时间里,他曾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做过搬运工人,后来还担任了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副厂长。 也正是在这12年间,苏联先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按照事先详细编撰好的规划,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一举从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国。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