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的世界(佛学心理学禅)/国学普及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冯学成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师承海灯法师、本光法师,现为云门宗传承人之一的冯学成居士,是当代少有的对佛教的认识圆润无碍,对禅宗的见地透顶透底的佛学大师。通过本书,你或许能于一念相应中体会什么叫顿悟成佛。本书为国学普及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佛学是完全彻底的心性之学,它的对象不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离不开精神—心理的本质和现象。佛学不仅讲心性之理,而且讲心性之用,特别注重对自身心性的改造并直接趋向于涅槃大道。所以佛学对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根六尘”,从眼界到意识界的“十八界”,乃至五位百法,都有详尽的说明,并有“八万四千法门”供自我改造和实践之用。在中国,佛教的各大宗派,经过数十代、一千多年无数高僧们的修行实践,更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自成体系。若论撮大要、奋精神,明心见性、速成菩提的法门,则首推禅宗。本书为冯学成居士于1995年出版的《心灵锁钥》和《棒喝截流》的合集再版。前者侧重心性之理,主要是运用佛学来解释人的多层次的精神和心理现象,乃至生命现象。后者则侧重心性之用,介绍了禅宗各家机锋、棒喝、参话头等种种作略和手段,令你于一念相应中体会什么叫顿悟成佛。

目录

再版前言 1

心灵锁钥

引言——生命和精神的絮语 3

一、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 11

——从260字的《般若心经》说起

(一)眼耳鼻舌身意 13

——属于“我”的那一切及其他

(二)烦恼的人类和人类的烦恼 22

一一以苦惑为人生本质的佛教心理观

(三)般若中观的心理效应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 32

——从色不异空到空中无色,从四圣谛到无苦集灭道

(四)漫长的精神历程 39

——三十七道品和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

略说

二、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国的地图 49

(一)神秘的小宇宙 52

——三能变缘起的第八识观;无限之“我”的阿赖耶识

(二)天堂地狱一肩挑 64

——三能变缘起的第七识观;作为自我意识的末那识

(三)驰骋十“时空隧道”的战车 74

——三能变缘起的第六识观:理性的是非得失

(网)通往天圈和佛土之路 90

——禅定意识和般若中观的合璧:略谈止观

(五)是精神灭同的地图还是天罗地网? 97

——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五位百法

二、足灭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海的海眼 116

——念头趣谈

(一)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 120

——《大乘起信论》的意识魔方

(二)一念三千和圆融三缔 127

——天台宗的意识万花筒

(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135

——华严宗群星辉映的意识网

四、顿悟成佛话念头 144

——禅宗方法略说

(一)大机大用和全体起用 146

——从生命和精神的整体入手

(二)杀人刀、活人剑 159

——针对念头的机锋与棒喝

(三)念头的剥剔 174

——参话头种种

五、中同圣贤心性观与佛教 180

(一)克己复礼,止于至善 185

——儒家学说对人心性的优化和改造

(二)绝圣弃知,无欲无为 192

——道家学说对人心性的淡化和改造

后 记 198

棒喝截流

引 言——从“一从大地起风雷”说起 203

一、向上一路 213

——精神和生命的妙高峰

(一)一粒豌豆的历程 214

(二)众说纷纭话成佛 217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220

(四)不可言说的“向上一路” 224

二、棒喝截流231

——理性和认识的断头台

(一)理性和认识的空间轨道 231

(二)别有天地非人间 235

——认识的多层结构

(三)香象过河,截流而过 24l

(四)佛来亦打、祖来亦打及诸宗弹味 246

三、机锋转语 252

——对禅境“死活”的检验

(一)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253

(二)九十六转语与坐脱立亡 258

(三)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让师 263

(四)而对“腊月三一卜日”的转语 268

四、自家宝藏 277

——顿悟成佛的依据

(一)正法眼藏和自性菩提 278

(二)“我无一切心,何用一一切法” 282

(三)骑牛觅牛和海里挖渠 284

(四)顿悟也是多余的吗? 288

五、曲折多方(上) 292

——五宗七家的武器库

(一一)父唱子和、如切如磋的沩仰禅风 293

(二)彻骨彻髓、透顶透底的临济禅风 298

(三)鸟道玄路、月影芦花的曹洞禅风 304

(四)千屎橛和北斗里藏身的云门禅风 308

(五)禅融华严、一句通关的法眼禅风 314

(六)我手佛手、黄龙三关的黄龙禅风 318

(七)从三脚驴到话头禅的杨岐禅风 322

六、曲折多方(下) 329

——试说曹洞《宝镜三昧》

(一)全提 330

(二)契境 332

(三)体则 334

(四)潜用 337

(五)透机 338

(六)如法 341

(七)回互 344

(八)知权 347

(九)入微 350

(十)宗趣 352

(十一)权用 355

(十二)宗教 356

(十三)入化 358

(十四)护持 360

(十五)到家 362

七、日用提撕 365

——油盐酱醋皆是禅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 365

(二)知识、修行、生活三部曲 369

(三)也淡“寻思” 375

八、诗文禅风 380

——文字禅欣赏

(一)禅诗“一线观”

——五祖法演禅诗品析 381

(二)方内方外的禅诗唱和 389

(三)略谈《碧岩录》 395

后记 403

附录 四十年学佛感言 405

试读章节

世界是多维的,外部世界也以其不同的性能,以不同的层次展现出它们的存在,并与我们的感官感觉相契合——我们的感官感觉去与之相契合。人们除了能熟练地使用自己的眼耳外,面部上这个灵巧的鼻子,对我们的生存与认识也同样重要,它能使我们感受到眼耳所不能感知的世界。世界只有色泽而没有声音是死沉的、没有生气的,若没有气息则是乏味的,同样是没有生气的。大自然中若没有花草之香,人们的饮食中若没有那诱人的气息,则生活将大大失去光彩。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也是极为挑剔的,要赏心悦意,除眼舒耳逸外,对气味的选择也极其重视。试想,在现代豪华的居室内,如果弥漫着浓厚的腐鼠气,或其他污秽之气,岂不大煞风景?如果在一户农家小院,城中寒舍,虽然没有铺锦裹绣,但却有阵阵芝兰之香,就会给人带来一种舒逸和雅致的情调。眼耳对人的生存保护作用是明显的,能够敏锐地辨别危险的信息,但也有其盲区。如果没有这个同样敏锐的鼻子,仅凭眼耳是避不开那些隐蔽的、污秽的、极不卫生的环境,人的健康与生存就会处于危险之中。在美学意义上,一个人失去了眼耳,不会在美感上给人多大的遗憾,如果失去了鼻子——也许这个鼻子并不美,那就十分地令人遗憾了。

一日三餐是人们得以生存,并投人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需要,鼻的功能还在于调节人们对饮食结构的取合,并与舌头一起,本能地区分可食和不可食的东西。人的舌头,除了发音用于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与情感的交流外,其根本和原初的自然属性,就是主管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了。一是帮助对食物的吞咽,更主要的性能则是对味的辨别。这是直接用舌觉所感触的滋味,不同于鼻所嗅到的弥散在空间中的气息。从酸甜苦麻辣的简单品味到鲜美可口及恶心难咽等复杂味觉感受都是舌识的世界。

中国是饮食文化的大国,京、苏、川、粤四大菜系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骄傲,而这个“大”,这个骄傲,就建立在中国人的舌头上。古人说过“饮食男女”、“食色性也”的话,饮食的重要性同时证明了舌头的重要性。有人敢于“拼死吃河豚”,可见味觉享受对人的诱惑力。

还有身体的触觉,我们的身体,包括头部、躯干、四肢和内脏器官,都有触觉的功能(躯干和四肢还有负载我们肉体活动、运动、劳动等多种功能)。如冷暖、软硬、粗细、钝锐、痛感、快感、饥饿饱胀感、大小便急时的迫不可待感、健康人的强壮感、生病时的疲软和痛苦感等等。

意识也有它独特的感觉,除了对前面五识产生自觉的感受外,还有总体性的,如舒适感、幸福感、快乐感,及相反的劳累感、痛苦感、忧虑恐怖感等——这是人类进行社会意识活动的心理感受。

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感觉中运动;我们的认识,在这些感觉中开展。人类的追求,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这些感觉的延伸。没有这些原动力,生命和精神都会是麻木和僵化的。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五蕴、六根六尘和十八界并非人类所独自拥有,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族类都有自己相应的这种生命和精神的结构。有些生命族类,其精神状态和结构对人类的认识来说还是陌生的地带,如植物、微生物等。但仍然有零星的科学报告证明,植物、微生物等也有其精神活动。但动物,特别是一些高级动物(未必全是哺乳类、灵长目)的感知功能当然属于精神活动乃至认识活动,各有其特殊的发挥。如猫、鹰的视力,猪、狗的嗅觉力,海豚、鲸鱼、蝙蝠的听觉力,蛇类的舌嗅力等。各类动物的身体也各有所长,如鹿、马善于奔跑,鹰、燕善于飞翔,箭鱼、旗鱼善于游泳,老鼠、蚂蚁善钻地下迷宫等。而软体动物如章鱼之类,简直遍身都是感觉,全身都是武器,其智力也是令人惊叹的。各类生物各有各的所长与它们自己的环境相协调,相适应,从而得以生存和繁衍。现代仿生学和仿生科技就是以这些生物为师,从它们巧夺天工的特殊功能和构造中去弥补和优化人类的感官功能,激发人类的认识灵性,从而使人类获得一些自己原来并不具备的能力和手段。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显著特点是人具有高级的、严密的理智活动,并能将文化的信息积累和流传于人类社会和历史的进程中。不能说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种类没有理智活动,生命的存在与繁衍,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自然和环境的理智行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其他物种的“灵气”显得过于单一和微弱。现代动物学家,特别是那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爱和尊重其他生命的、并与之进行情感交流的动物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许多动物都有高低不等的智力活动。大象、狗、马、海豚和灵长类动物的智力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许多昆虫,如蜜蜂、蚂蚁类,不仅有相当高的智能,而且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组织能力。

六根、六尘与六识共同组成的这十八界,是对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最好说明。任何一种自然生命体,都是与其环境合为一体的,其根、尘、识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也就是它们的生存能力、生命形态和结构能和谐地与其环境相融合、相适应,既不过分,也不欠少,足以保障它们在环境中生存和繁衍,除非遭到人类社会行为的粗暴和愚昧的干预。

佛教认为众生平等,用现代生态学、生命学的观点来看,无疑是正确的。在人类现有的视野内,至少在太阳系内,只有地球上才存在着生命。从宇宙范围来看,从生命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其意义是平等的。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是互为兄弟姐妹,是生机盎然的地球生命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生态学认为,个体生命物离开了群体就意味着死亡;单一的生命类群离开了生态网就意味着灭绝。这不仅是生命科学、生态科学上的意义,也是生命伦理学上的意义,并将成为下一世纪人类文明的主要课题。

P19-22

序言

1995年,由四川省社科院策划,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十册的中华佛学文化系列丛书,我担当了《心灵锁钥》和《棒喝截流》这两本书的写作任务。《心灵锁钥》主要是从心理层面上,结合佛教的基础理论,介绍了印度唯识学和中国天台宗、华严宗、禅宗诸宗的大意。很多朋友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佛教基础教材使用并加以推广——就算是对我的厚爱吧。《棒喝截流》则是介绍了中国禅宗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对了解禅宗是一本方便入门的读物。当初出版时,印了一万套,结果却没有和合当初畅销的预期。到了第二年,出版社便将丛书打折清库给处理掉了。

两三年后,这两本书却引起了较为广泛的注意——许多人打电话来索取。尤其是近几年,这两本书的内容被众多的佛教网站和个人博客转载,更多的人打电话来询问此书的再版,也曾有几家出版社前来商榷再版事宜。

去年,我的相关作品和近几年的讲课内容得到南方日报出版社的关注,经过几次接触,他们邀约我出一套有关国学的普及丛书——北京立品图书公司也加盟参与,计划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学进行介绍和推广。除了儒家的《论语》、《中庸》、《周易》和道家的老庄外,他们也很重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内容,因为广东是六祖大师的故乡和传法之地,禅宗则是广东省历史文化中的骄傲。

今年初,南方日报出版社首先推出了《禅说庄子》的一、二两册,《信心铭》和《云门宗史话》四本书;这次又推出了《禅说庄子》的三、四两册,和《心的世界》(《心灵锁钥》和《棒喝截流》的合集)三本书;十月前后还将推出《走近论语》、《体会中庸》、《易经片鳞》和《禅说庄子》的五、六两册。而《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和《赵州语录壁观》,一直受到读者们的好评,也会择时出版。

谈起《心灵锁钥》的再版,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对佛教唯识学,人们能看到的都是以前大师们注疏类的专著,今天的人们要看懂这一套结构严谨、体系博大、词语专业晦涩的系统佛学理论是相当困难的。当年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是花了不少的功夫,尽力让其通俗、清新,并结合人们所熟悉的自我心理感受来加以发挥,使这套艰深的学问,让读者能够较有趣味地读下去,并有会心之感。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禅宗在海内外一直是较为热门的,为广大爱好者们所关注。但怎样让人们能全面系统地对禅宗有种如实的感受,使其从古奥、孤绝的传统表现形式中走出来,面向当代人的情趣而加以介绍,并有相应的可读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笔者正沉浸在对禅宗研习的热情中——《棒喝截流》乃一气呵成之作,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今天能有幸再版,也是出版者和广大读者对此两本书的认可所致。

此次再版,为了保持该书的原貌和作者的心路历程,除了对某些字句进行了校订外,对内容基本没有作任何改动,希望能够得到读者们的喜爱。在这里要对南方日报出版社和北京立品图书公司表示感谢,他们对我的关照令人感动。

用两首小诗作为此次再版的感言吧:

佛衣常伴定中人,忍别灵山入石门。

历劫鸡峰云不老,虚空犹自染苔痕。

(2001年侍佛源老和尚于鸡足山札华首门)

月没星稀梦亦迟,香莲不解咏荷诗。

禅风透体浑如醉,只有瑶台烛影知。

(2007年于四祖寺呈净慧老和尚)

冯学成

2008年6月于广州龙洞寓所

后记

《棒喝截流》这本小册子终于匆匆而来,匆匆而就了,笔者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完成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对禅宗史、禅宗公案较为熟悉,自己也用了不少时间去打“葛藤”。好在多年来在海灯法师、本光法师、贾(题韬)老、李(绪恢)老、杨(光岱)老和离欲老和尚那里耳闻不少,近年来又恭读南(怀瑾)老的若干大作。特别是当年得有一部袁老太爷(焕仙翁)的《维摩精合》丛书,结合《五灯会元》等灯录细细琢磨,杨(光岱)老又特别加以指引,虽是常令诸老摇头,却也在“文字禅”上“吸毒成瘾”,自救不了了。

“我当时如在灯影里行”,这本小册子,笔者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的。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起初的确感到难以下笔,但一旦拿起笔来,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到期交稿。”说来奇怪,一天万把字,十来天的工夫,题目也成了,纲目也成了,任务也完成了,打个呵欠,就准备“蒙头大睡”一场。至于粗俗卑陋之处、疏漏失误之处全都放在“梦”里去加以调剂,让读者、明眼人去敲打。“易筋洗髓”虽是自己的事,他人若要帮忙,笔者也十分欢迎。

令我感触良多的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孙旭军、黄成军、袁正平这几位先生,为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还有若干套丛书,也同样如此),他们的诚挚、负责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在国内出版界也是突出和感人的。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和繁荣,他们谦恭和乐,与作者为善,为作者分忧,与作者共同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地上耕耘,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我诚挚的祝福和由衷的感谢。

写到这里,忽然回忆起当年在江油山乡与海灯法师一起的日子。那是一个初秋,听完海灯法师讲述《法华经》后,在回生产队的路上,吟得一首《玉蝴蝶慢》,抄录于此,作为本文的句号吧。

竹院壑云轻落,篱边雏菊,微泛秋光。

寂寞塘湾,犹散几里荷香。

月初斜,彩萍归后,煎素茶,露蕈邀凉。

向冥荒,撤灯思易,还索亡羊。

堪尝,清新芋豆,老醪肥蟹,漫酹苍黄。

野笛村歌,醉时笑指雁行忙。

短衫薄,泥涂轩冕,慕五柳,意气堪扬。

此情长,梦中眉舞,何必仙乡。

笔者

1995年4月18日于成都庶矣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