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醒来闻到咖啡香(城市音乐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尔东尘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利用其多年的媒体及音乐评论工作经验,总结了历年乐坛之成就,介绍了海内外知名的音乐艺术家,有艺人,也有乐队。书中文章针对这些音乐艺术家的热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基本涵盖了国内乐迷主要的关注点。乐迷可藉此深入了解艺人的思想状态与艺术状态,进而俯瞰整个流行音乐产业。

内容推荐

本书所介绍的艺人、乐队皆海内外知名的音乐艺术家,在乐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针对他们的热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基本涵盖国内乐迷主要的关注点。乐迷可藉此深入了解艺人的思想状态与艺术状态,进而俯瞰整个流行音乐产业。

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媒体及音乐评论工作,对现代流行音乐有着深厚的理解与深入的观察,本书既是其个人聆听经验的记录,也是历年乐坛成就的大总结。

目录

日子像猪油一样俗艳,唯有音乐给人幻想(自序)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作者FBJ)

传音入密

  醒来闻到咖啡香

  圣女的哀愁与执着

  蓝黑墨水

  姿势优雅的航行

  秘密花园

  雾气里的精灵

  圣者的朝圣之旅

  爱情尽头和冷酷梦境

  忧伤是有瘾的,更何况幻想

  暗夜中的行者

  青春的挽歌

  时间一枪打在我身上

  十一个倨傲的白日梦

  我只爱陌生人

  密码

  绝世爵士

  逃亡

  与其哭泣,不如迎风微笑

  我觉得幻境无比美好

  阴暗与暴烈的梦

八音合鸣

  E版新人类

  月亮忘记了

  业余历史学家黄大炜

  高山野火

  平凡女子的午后幻想

  数位时代的童话大王

  果壳中的宇宙

  我是孙燕姿

  同质化的异数

  美眉赠我抹汗巾

  夜莺

  偶像的黄昏

  大顽童的爱情小调

  冷酷到底

  走钢索的人

  每一个寓言都像琥珀一样精美

  周迅的春梦

  以父之名颠覆

  无敌麦当娜

  情人石

  另一个苏慧伦

  愿望它无所不能

  模范感情

  一个人的奢靡

  我只要纯真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让它失明

  失神者的幻境

  春天里不仅有绵绵春意

泥石狂流

  八英里路云和曰

  都“爵士”了,还要“滚”

  重装再重装

  魔鬼的情诗

  不插电毋宁死

  喔开电脑

  颜色革命

  极淡极暗,但极美

  老摇滚的新探险

  王子的疯客密码

  点穴之旅

  精妙的雷电之音

  大西洋底来的人

  青涩的苹果

  与其消然而逝,不如烈焰熊熊

  污秽时代的社会良心

  黄立行到底行不行?

  语言暴力游戏

绝代风流

  不一样的故事

  逝去的美好时光

  没有方向的家园

  R.E.M.在途上

  没有你,我怎么活下去

  超声波的魅惑

  红辣椒不辣不革命

  好莱坞的金发异端

  情歌圣手

  世纪的回声

  朋克女沙皇

  隐世诗人新印象

  快乐分裂

  极地星光

  来自俄罗斯的民粹摇滚

涂鸦之墙

  资讯时代的独白

  另类──另一类媚俗的方式

  打破形式主义的铁饭碗

  摇摇滚滚之末世极乐

  舞吧舞吧舞吧――派对动物的音乐课堂

  从上世纪回味到下世纪

  下世纪再嬉戏

尔东尘的前尘往事(后记)

鸣谢

试读章节

醒来闻到咖啡香

梦是最奔放的一种想象,自由,没有边际,其魔力就在于突破时间与空间,进入超现实的状态。对于无病呻吟写随笔的人来说,梦是最好的应景道具。每当挠破头皮下笔如无神的时候,便可用一梦推托。因为,想象会比写实更受爱戴,我在以前这么说。

因为想象比写实更受爱戴,所以小资们纷纷发呆和做梦了。我在某个寒冷的深秋之夜迷糊醒来,依稀听着耳边传来的蚊儿般嗡嗡的歌声,那是耳机里“小红莓”(the Cranberries)的轻歌。在它冷淡疲惫的歌声中,我的睡意渐渐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中,我盯着墙上的闹钟,一点钟了,我的身体情不自禁地感到一阵哆嗦。这张名为《醒来闻到咖啡香》(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的专辑是“小红莓”加盟MCA唱片的首张唱片,它恰好满足了一种饥渴的幻想,它有着梦境的一切:空灵、迷离、动感、速度、激情,这种激情在主打作品《醒来闻到咖啡香》中非常典型,它排山倒海而来,最后一泻不可收。

其实听“小红莓”乐队的唱片总是为着一个习惯,为了体会一个情不自禁的熟悉的失落情感,这也是“小红莓”乐队永恒的吸引力。在这张唱片中,乐队的技术和默契仍一如往日的淋漓尽致,而且更娴熟了。新专辑听起来和任何一张老专辑没什么两样,开头第一首的第一句就是“我有一个梦……”(I had a dream……),那首曲子叫《永不变老》(Never Grow 0ld)。歌名看上去是青春的,可歌声却让人感到寒冷。基本上这是一张占典60年代风格的唱片,如俳句式的《漂亮眼睛》(Pretty Eyes)、流畅轻快的《分析》(Anal Yse)、批判式的《时间嘀嗒流逝》(Time is Ticking 0ut)、慵懒的《死心》(Dying Inside),和弦节奏密实紧凑,清爽干挣,合成器婉转奏鸣,吉他和鼓反复推进着黑色的主题,诉说着爱尔兰人苦涩的人生体验。

“小红莓”乐队的乐风可以定义为“新民谣”(Neo-Folk),硬摇滚、慢版华尔兹、新浪潮流行乐与爱尔兰根源民谣旋律相得益彰。主唱桃丽丝·奥瑞丹(Dolores 0 Riordan)的声音和她的容貌相衬,弱质、易怒、、敏感,她的歌声一如她的歌词,包藏着一个个从茧壳里剥出来的脆弱感情,弱小然而童贞。我最终深深迷失于她那忧伤的目光之中。

圣女的哀愁与执着

灯光熄灭,乐声轻扰,黑暗中辛妮·奥康哪(Sinead 0’Connor)的低吟浅唱宛若·簇忽明忽暗的烛光,这感觉不是我常能消受的。

算起来这张《信念和勇气》(Faith and Cnurage)应该是奥康娜的第六张唱片。买她的唱片并非为了期待,而是向老朋友打个招呼。因为她以前的邯张专辑《普通母亲》(Universal Mother)给人印象太深刻了,就像心口被人狠狠地划了一刀,一生难以忠怀。那张口吕片做得如此出色如此落力,唱的人和听的人都几乎被它搞得筋疲力尽,所以我想,杰作不必多,有邯么一张就够了。

尽管如此,我却几乎买齐了她的唱片。从1987年的首张专辑《狮子与眼镜蛇》(the Lion and the CObra)到这张《信念和勇气》。

众所周知辛妮·奥康娜是个非常特别的女人,一句话:酷!她清澈的眼神深冷如水潭,和她著名的光头一样引人注目,你要是一直盯着她的眼珠看,就会有要淹死冻死在那儿的错觉。这个离经叛道的女人的歌中充满了才气秀气灵气和犴气,有关她的小道消息也是满天飞,最著名的就是烧教皇照片的那种 我喜欢她温柔义锋利的歌声,她有无比宽广的音域,感人气息南平和柔弱到咆哮暴躁排山倒海股袭来。其中最喜欢那首叫《你汁我成为偷心贼》(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lt)的歌。那是一首电影的插曲,很有名的,叫《因父之名》。如果边看着那部电影的尾声边听着奥康娜似潮汐般忽远忽近的歌声,情绪会很失控。听起来就像冰中趟火,火中尝冰,对比相当强烈,简直可谓深刺人心,可惜这首歌未曾收录于她任何一张个人专辑中。

专辑《信念和勇气》被小报称为“一个边缘女人的感知”,评论说它“为听者呈献出一位更友善、更成熟、更强大的辛妮·奥康娜。专辑融合了摇滚的愤怒、电子乐的冰冷空灵、民谣的朴素悠远、凯尔特音乐固有的神秘主义和嘻哈(Hip Hop)的社会批判,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商业元素”——这也是我的心里话,否则谁愿意下班时间做广告。

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是《妒嫉》(Jealous)、《直至我悄悄告诉你一些事》(T’ll I whisper U Something)、《没有男人的女人》(No Man’s Woman),其中《没有男人的女人》可算她近十年来最具流行潜质的歌曲之一,也是少有的可供卡拉0K的歌曲。《妒嫉》则深入细致地探讨了男女关系。而说《直至我悄悄告诉你一些事》是最动听的歌一点也不过份,爱尔兰传统忧郁因子深入渗透到了节奏和旋律中,我喜欢它的鼓点和旋律,就像《你让我成为偷心贼》一样。感觉奥康娜这儿年受美国音乐影响颇大,除r《直至我悄悄告诉你一些事》里部分美式发腔,《舞蹈课》(Danc·‘mg Lessons)罩奥康娜也很少见地采用了R&B的节奏,流行朋克风格的《爹地我很好》(Daddyr I’m Fine)强悍得像“洞穴”乐队(Hok)的早期作品,是献给曾经与她关系紧张的父亲的。但奥康娜骨子里仍是爱尔兰的,在《生命羊皮书》(the Lamb’s Book of Life)的开头,爱尔兰式的雅致与忧伤表现了更多内涵和神韵。关键在于风琴和箫的运用,这一点在《假如你曾有过》(If U Ever)中也有体现。结束曲是翻唱传统爱尔兰祈祷词的《愿主怜悯我们》(Kvrie Eleison),奥康娜借此同时重申了对爱尔兰音乐的继承和对上帝的虔诚,歌声如溪水流淌,义如圣咏般素洁。

蓝黑墨水

和往常一样,CD机罩播放着劳动人民音乐。此次演出者为前几年过世的布鲁斯大师约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声音沧桑然而节奏轻快,老人家让我想起乡下烈日底下挥汗如雨的农民伯伯。

我打开书柜顶部一个残旧的皮箱。我认出来了,这个箱多年前和我携手南下闯荡江湖。里面装着一堆CD,和几本书,以及部分换洗衣物。这是“捞仔”的经典行头。

茫茫如水一般日子淌过,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面对旧时听往日声音。

箱里面没有什么东西。一张亡妹的黑白遗照。儿封旧信。过期证件通讯录若干,还有一本学生时代的日记本。随手拆开一封旧信,信的正义只有一页歌页,没有抬头,没有署名。信用蓝黑墨水抄写,因为时间久远,墨水已经有些渗开,褪了色。字迹模糊然而娟秀,信纸散发淡淡变质香气。该歌名叫《爱就像青橄榄》。

如水一般日子淌过,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面对旧时看岁月燃烧。

胡克的音乐之所以感人,并不因为他老了死了潦倒终生(相反他是以83高龄在睡梦中得以善终),而是说它真实描述了每一个奔走的生活:快乐、悲伤、沉默……反差在对比时产生,片段的生活虽然轰轰烈烈但时间能让它面目全非,布鲁斯就是一面寻根索源探求蜕变真相的明镜。

蓝黑墨水书写的歌纸拂开流逝岁月表面的浮尘,遥远记忆突然变得清晰像遥远星球传来的神秘暗号。我已忘了当年誊写这歌纸的那个年轻姑娘清澈的眼神,蓝黑墨水渗透的信息永远是应该被冰封的秘密,一切已随时间远去。

探索纯情的根源对于一个腆着中年肚腩的男子来说是诧异的事。探索悲情的根源对于一个八卜多岁的老人来说,或许可说是一种对过往的炫耀。当然这种炫耀并非胡克的本意,他已将悲情升华为简单有力的节奏,紧凑和不加修饰的切分音,放任自由的即兴弹奏,和他含混低沉的咆哮呻吟一起钻进人们的心和脚,于是脚和身体一起发抖摇晃起来,进入了有意失控的境界。

爱是否真像青橄榄,我不清楚。也许就像那蓝黑墨水的痕迹,伤感甜蜜结局足破败。听着胡克冰凉人心的吉他弹奏,有一刻泪流满面,曾经熟悉的纯情终究陌生地和我们的遭遇一起老去了。

P3-8

序言

日子像猪油一样俗艳

唯有音乐给人幻想

写这些字并非特殊的际遇,但多少和某些历史,某些人物有关联。台湾音乐人方无行在他的摇滚传记《泥石流本纪》里说。“也许我之所以会在这里,在本书一开始就有了结局,但我更相信我也许是为了一个女人才编出这个幌子来写这本书,而我身边却没有那样一个女人……直到如今我依旧爱着她,直到我来到B城后,才知道是她让我变成一个没有故乡的滚客……”,换句话说,得有一个女人才能让一个男人写出东西来,这原则纵然俗套但符合逻辑。

可是我并不是为了某个女人而写这些文字,写作也不是我的职业,如果是的话,以我的懒散,我早就饿死了。所以老师们不断要逼我交功课——无论是规定字数的稿子,还是规定页数的情书。我从激情四溢的情书作者,到刻薄寡恩的评论作者,身上一度充盈自虐或戏谑的激情。但激情显然是有保质期的,现在我只能从这纸片里找回昔日的情感,这也许是本书的主要意义。文字就是一件可靠的道具,它可以一步跨越沧海桑田,那些冰封了的感触与感情,像琥珀一样精美,晶莹夺目。

假使从未存在过音乐,我则俨然一具行尸走肉。记得我在某期《音乐天堂》的刊首语里这么写道:

又快过年了,街上充满了热闹的节日气氛,喜悦的陌生人相互拥挤着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我逆着人潮行而行。

天上飘着雨,电台里在谈着萧邦与乔治·桑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我在做着热烈而悲伤的梦。

感谢上帝送来了音乐,它安抚着我们不安的灵魂,我们凡碌的生命也因之瞬然美丽。

是的,俗艳的日子像猪油一样涂抹着心灵,唯有音乐给人幻想,感谢上帝。

后记

尔东尘的前尘往事

这是尔东尘十多年来的听后感,主要文字流散于《音乐天堂》、《城市画报》及《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另有部分未曾见刊。因为写作时间跨度比较大,若有时效性或行文风格方面的疑问,望读者理解。

尔东尘1990年代中期曾经主编过一本叫《音乐天堂》的有声杂志。三十来岁的人可能会对这本自诩为“90年代青葱校园必读本”,介绍欧美摇滚及流行音乐的小册子留有印象。果如此,尔东尘应该还能搭搭记忆的顺风车,不至于过快与各位相忘于江湖。

虽然本人一直从事与媒体有关的职业,但写作只是我的业余兴趣,算不得正式行当。在《音乐天堂》的时候倒是编过一些东西,离开那儿后,愤青们和电青们开始记不住我了,说明了我不是一个自觉勤快的写手。正正经经号称写专栏是在2000年初《城市画报》上,那时我自己弄本《唯音乐》杂志,比较闲,所以就随便写一点,怕长时间不写,笔和脑都要生锈。

这个专栏的停止是大约两年后,我去南方日报集团“21世纪报系”旗下的《2l世纪经济报道》帮搞卖报工作,工作比较琐碎,所以就没顾得上写这个。同为“21世纪报系”旗下的《2l世纪环球报道》 “明星周刊”未停刊前,是我主要的文字活动场所,写得也不频繁,有一搭没一搭,有革命群众反映这个尔东尘已经日薄西山了。这个,见仁见智,再说,夕阳红也是值得歌颂的,敬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之后应该是消停了比较长时间的,直到后来又换了工作,才开始继续那些零碎的约稿。我现在做个音乐电子媒体,手机、互联网啥的,听上去挺潮流。现在的音乐环境与十几年前大不同了,无论听歌的还是干活的,心态都大大变化了,所以我不知道这个时候如此谈音乐是否合时宜。但是我想,十几年前触动我们灵魂的那些东西应该没有那么快烂掉的,当年的那些人现在哪怕肥胖了发达了健忘了,但依然还健在。

尔东尘

2008.9.16

书评(媒体评论)

李晖(《城市画报》主编):尔东尘的青春期长得令人折服,老树发新芽,难能可贵!

牟磊(《外滩画报》副总编辑):读尔东尘的文字,就像从过去取出自己第一杯深有领悟的美酒,再品尝一次。在醇醉慢慢到来的同时,你会想起什么叫做遗忘,而这时候遗忘却仍在飞驰。你时不时合上书想想,又打开接着读。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高峰(3G门户总编辑):尔东尘喜欢R.E.M,便取英文名为REM,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为Respectable + Entertaining + Music Critic——这个影响过一大批热血音乐青年的人,的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有趣的乐评人”。

游威(华语传媒大奖秘书长):一位把音乐聆听变成梦境幻游的造梦者,准确说我不能称之为“乐评人”,或许“梦评人”更准确,诗意、零碎、感性而意象纷繁的文字,却不失技术的理性与老到睿智,他把音乐如细胞般解剖,却赋予读者一双奇想的翅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