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林外史(轻松阅读无障碍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敬梓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它表现了作者吴敬梓亲身的所见所闻,也寄托了他重视学问品行、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小说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是一幅活生生的清代社会面貌图。吴敬梓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用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把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都描写得恰到好处。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瑰宝。它以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讽刺艺术、意蕴深长的思想内涵,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

内容推荐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杰作,原本仅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其中最末一回为后人伪作。在第一回中,作者就开宗明义,把终身不愿为官,最后退隐山中的王冕作为品质高洁的代表,对那些读书并能以孝事亲的人士大加称赞,试图通过学习这些人物的活动体现“以礼乐俗”、“以德化人”的思想。

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所表现的是作者吴敬梓亲身的所历所闻,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处、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小说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作者吴敬梓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不堕落暴露小说的恶趣之中。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艺术达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目录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借灯笼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 蘧骁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二十一回 冒姓氏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姻亲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四十二回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阅读与思考

试读章节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导读】

《儒林外史》为人们展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名利场,活画出人们沉沦于名利之中无法自拔的真实状态。这些人不论贵贱,为了名利,蝇营狗苟,或尔虞我诈,或巧取豪夺,或欺世盗名。吴敬梓在开宗明义第一回就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塑造出一个文人士子的楷模——王冕。对于小说中的王冕,作者综合了各种历史材料,对之进行提炼、加工。创作出心目中最理想的完美人物。

王冕是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典范。七泖湖畔的荷塘池水陶铸了他的人格,浇灌了他的心灵。他毅然拒绝时知县、明太祖的召见,彰显了他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淡泊情怀。回目标出,楔子的作用是为了“敷陈大义”,借王冕这位名流来“隐括全文”。王冕的首先亮相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王冕对功名富贵的决绝态度与名利场中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王冕成为一面道德批判的镜子。作者用这个提纲挈领的人物来隐括全书,不仅形象地揭示了主题,还为芸芸众生提供了一个评量人物的准绳和尺度。

由于本着“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王冕看问题能从“旁观者清”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他道出了统摄全书的预言:“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一代文人有厄!”这就点出了功名富贵对读书人的腐蚀作用尤甚,这也是作者的深沉悲哀。以传统眼光而论,文人士子应替统治者施行“仁政”,他们担负教导社会、敦化伦理道德的重任。读书人的堕落即意味着社会的退化、民族品格的坍塌。

本回王冕放牛时见到了“不知姓名之三人”——胖子、瘦子和胡子。“卧闲草堂评本”(以下简称“卧评”)认为:“不知姓名之三人,是全部书中诸人之影子。其所谈论,又是全部书中言辞之程式。”作者刻意对这三人进行模糊处理,不知姓甚名谁,使他们成为全书中沉溺在功名富贵欲望中的读书人的象征,强化了隐喻功能。总结这三人的谈话方式主要有两点:一是借他人之重来抬高自家身价;二是胡吹神侃、避实就虚。

首回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之需用心品味。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嵌崎(形容品格特异,不同于众。嵌,qin)磊落的人。

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计)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间壁秦老家。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mao)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他母亲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牵挂、挂念)。”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到学堂、私塾兜售书籍、文具的小贩),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自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旧指卖力气、干粗活的人。夯,hang)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着一瓶酒,食盒上挂着一块毡条,来到柳树下,将毡铺了,食盒打开。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明代有秀才以上功名的人所戴的方形软帽,后垂二带),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古人在家所着的便服。裰,duo),两人穿元色(即玄色,黑色。清代避康熙讳,改“玄”为“元”)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手摇白纸扇缓步而来。那穿宝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尊那穿元色的一个胡子坐在上面,那一个瘦子坐在对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来斟。吃了一回,那胖子开口道:“危老先生(明清时人对内阁九卿的尊称)回来了,新买了住宅,比京里钟楼街的房子还大些,值得二千两银子。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名望体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明清对知府和直隶州知州的尊称)、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留着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个不敬!”那瘦子道:“县尊是壬午举人(明清乡试、会试都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逢予、卯、午、酉年举行,会试逢丑、辰、未、戌年举行。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乃危老先生门生,这是该来贺的。”那胖子道。:“敝亲家也是危老先生门生,而今在河南做知县。前日小婿来家,带二斤干鹿肉来见惠,这一盘就是了。这一回小婿再去,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去晋谒晋谒危老先生。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个学者了。”那胡子说道:“听见前日出京时,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看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了。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

自此,积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好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国画画花卉的一种画法,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直接用颜色或水墨濡染绘制)的名垒杏,争着来买。

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个姓翟(zhai),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干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就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连接装裱成册的多副小件字画)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径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

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科举时代,中试者对选拔自己的考官自称“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隗。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明清时,晚辈对前辈自称“侍生”,地方官拜访乡绅和名人,拜贴上也写“侍生某某拜”,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对官府高级差役的尊称),上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战国时魏人。魏文侯去拜访他,想请他做官,他越墙躲避)、泄柳(春秋时鲁人。鲁穆公闻其贤,去拜访他,他闭门不见)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旧时个人或多人联名向官府出具的保证书,保证某事属实或表示愿承担某种责任,如若不然,则甘愿受罚)!”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秤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

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厮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办事不得力、软弱无能之意),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地方志)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仪仗),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官员坐堂时在堂前站班、官员出门时在前边开道的衙役),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P1-6

序言

清代前期的小说领域出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他们两人共同把中国古典小说推向了巅峰,被誉为“南吴北曹”。如果说《红楼梦》被奉为世情小说的圭臬,那么《儒林外史》就是社会小说的嚆矢。尤值一提的是,《儒林外史》在白话文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同时代其他任何小说无法企及的。冥飞《古今小说评林》日:“纯粹之白话小说以《儒林外史》为最,盖其他之书无不有文言及俗话官话夹杂其中者也。”

时移境迁,《儒林外史》虽然用的是行之于全国的“白话”,但毕竟只是二百多年前的白话,其语言习惯、俗语俚语等等跟今天还是有一定距离;而且作品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今天以快节奏方式生活着的人们不一定能很快理得清。我们此次出版的这个“轻松阅读无障碍本”,就是着眼于为今天的读者扫除阅读的障碍。从事这一扫除障碍工作的注释者都是在小说研究方面术有专攻的人士,他们在熟读原著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原著文本进行梳理:一是在原著各回之前加上“导读”,对这回的内容作提纲挈领的介绍,将本回内容线索对比上下回指明照应,予以串连,从而帮助读者理清原著文本的纷繁头绪,准确掌握原著的看似复杂的内容和人物关系;二是对原著中的难字难句、典故出处等随文进行注解,读者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读音、理解等障碍得以轻松扫除。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儒林外史》的版本一般分为五十五回和五十六回两大系统,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五十六回。此次出版《儒林外史》的“轻松阅读无障碍本”即以卧闲草堂刻本为底本,重新校阅,以此向今天的读者提供一个最便于阅读的本子。

希望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

编者

二○一○年三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