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花城年选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光洲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光洲编选的这本《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精选2013年度公开发表、较具影响的优秀小小说结集出版,共收入小小说145篇。这些小小说作品大都是些充满生活厚重感的作品,无论是通过非现实题材发表的真知灼见(如余显斌的《佛在方寸》、许仙的《麻醉师酒吧》)或用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揭示的社会陋习,(像王蒙的《雄辩症》、刘会然的《办证》),抑或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场景所传递的正能量(如王世虎的《情人节的三朵玫瑰》、汤雄的《涂口红的女老师》),都短小精悍却又意味深长,没有诗的诗情画意却多了几分可读之韵味,令读者在戛然而止的音乐指挥后仍“余味”无穷。

内容推荐

杨光洲编选的这本《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从主编的确定到作品的选择都体现着创新:主编由从事小小说创作的作家担任,而非评论家;在网上公开征集作品,而不是由个人剪贴报刊闭门造车。自2013年3月在网上发出征稿启事后,共收到作家自荐稿3000余篇。主编在网上来稿中优中选优,又从国内刊载小小说的报刊上精选佳作,共同组成了《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入选作品为百里挑一,不为过也。选本共收入小小说145篇,作家们拾取生活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一枚小贝壳、一粒细沙,连缀成文,从小中窥见社会百态。富有戏剧性的真实,看似不着笔墨,隐义却深刻隽永,有着发人深思的社会意义及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目录

有言在先 杨光洲

雄辩症 王蒙

橘皮往事 梁晓声

上帝寻找上帝 徐均生

其实很简单 戴希

麻醉师酒吧 许仙

遍地儿女 龚继岳

何老师 曾宪涛

怀念一株稻谷 李忠元

荒诞的夜 王明新

假故事 秦德龙

噩梦 安石榴

活见鬼 兰卓

房檐下的麻雀 李学东

伎俩 陈国凡

最美女兵 王培静

风杀 刘正权

继续朗读 朱成玉

佛在方寸 余显斌

啊噢,啊噢 青霉素

捡到一头牛 宁柏

苟家耀 李永生

借我一生 章彦文

狗娃 张建忠

酒代燕子 吴垠康

鼓癫子 龙会吟

绝唱 孟宪岐

广州塔 李日月

老人的儿女 马新亭

跪恩 曹宁元

男孩清水 陈振林

海员的爱 张海龙

歧视的惩罚 邢庆杰

独木桥,双木桥 赵新

前妻回来了 冯伟山

青青的愿望 谢耀西

情人节的三朵玫瑰花 王世虎

如果有来生 符浩勇

三伏天 李德霞

盛在粥里的爱情 红鸟

十月十三陪爹过生日 江泽涵

书法 胡炜

说实话 美桦

说戏 安晓斯

画竹 杨凯

涂口红的女老师 汤雄

拥抱 黄克庭

我给县长当桌子 李立泰

握手 贾淑玲

办证 刘会然

像个当官的 万俊华

校长王 抚州娃子

兄弟 王永泰

绣花鞋 郑武文

寻找小芳 朱耀华

赝品 姜铁军

杨爷 相裕亭

圆手镯扁手镯 张利香

云开月明 江东璞玉

站笼 飞鸟

长不大的孩子 蓝雪冰儿

忠诚 消失

坐哪儿不碍事儿 周西海

走眼 王伟锋

重新学话 高军

张屠夫 竹剑飞

于小鱼的枪 曹隆鑫

二婶的辫子 张以进

永远的招牌 徐全庆

永不失效的药 贺小波

阴险年代 陈力娇

野食 朱瑾洁

极品礼包 邵宝健

周南驿 非花非雾

眼睛 厉剑童

延续生命的音符 申国强

寻找身份 蒋寒

幸福是抢不走的 纪日坚

疯秀秀好了 窦晶

小岛上的统治 凤凰

乡下无贼 侯春燕

细节 徐志东

出租 郑贵梅

西施镜像 田际洲

我要说话 路明

同伙 周海亮

守候一株鸢尾 徐建英

收发员老发子 袁省梅

鹊占鸠巢 李蓬

取暖 傅友福

年关 杨红英

牛泪 刘川北

亲爱的坏牙 周太舸

朋友啊朋友 乔迁

你咋不理我 玉荷

墓中无人 林华玉

面人吕 牟喜文

买给母亲的风扇 宋炳成

马可的“菠萝” 羊白

绿萝 高薇

裸婚 曹光贵

灵狐 云风

狙击手 林万华

进城 云樵

叫魂 张爱国

家门 仲维柯

红鸡蛋 徐成龙

工钱 刘怀远

对门的女人 叶孤

丢失的初吻 纪富强

第三次离婚 葛成石

大叔 陈文明

大侠 吕海涛

搓背 北乔

出租笑脸 付卫星

承诺 白旭初

别走,我怕 刘永飞

被逆转了的任务 秦心

老赵夫妻用品商行 郭良正

1976,我的素描像 孔繁强

唐花瓷地雷 江岸

城市中的麦地 刘平

歹女 万芊

绝鉴 何一飞

老板,你有名片吗 朱道能

老童的百合花 许锋

灵蛇绝恋 石上流

马豁子 宋向阳

梦城 刘万里

你去过无卡城吗 李志杰

琴湖的第十七个凉亭 远山

送别 欧湘林

酸菜 汤骆驼

途中 周国华

我是农民工 邵远庆

心债 黄学友

健忘症 立夏

喝鸡汤 王琼华

彩丝巾 吴新华

永远的菖蒲艾叶 昌松桥

右眼跳灾 徐志义

绝版爱情 杨光洲

试读章节

荒诞的夜

王明新

我们县有个红三村,为了反抗地主老财的压迫剥削,这个村的很多小伙子都参加了八路军,因此村里人也遭到了地主还乡团最残酷的报复,留在村里的人大半被杀死。红三村的刘大娘多次被请到学校为我们做忆苦思甜报告,刘大娘对地主老财声泪俱下的控诉,每次都让会场上哭声一片,也激发起了我们对地主老财的无比仇恨。

破“四旧”的时候,我们专捡大户人家的坟挖,因为我们觉得大户人家肯定都是地主老财,只要看到这样的坟,我们个个奋勇争先,不一会巨大的坟头被铲平,黑漆或红漆的棺木很快也露了出来。我们将棺木撬开,有的棺木已经朽烂,有的棺木依然完好,把棺木撬开后,将骨殖随便扔在地上,再踩上几脚,然后我们就扬长而去,再去挖另一座坟。一次,有个高年级的学生将一个头盖骨从坟里铲了出来,然后用铁锹一拍,头盖骨立刻四分五裂,碎成了很多块。几个女同学看了,捂着嘴呕吐不止。这时候站在不远处看热闹的一对村民,突然跪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有个村民过来告诉我们,这两个人是坟主人的孙子和孙媳妇。听说有地主的后代,我们喊起口号来,在我们喊声震天的“革命”口号声中,那一对男女灰溜溜地走掉了。

我的邻居中有个王木匠,他有6个儿子,王木匠也把6个儿子都培养成了木匠,那些天王木匠家格外繁忙,家里一天到晚砰砰啪啪响声不断,很快他们家的院子里就摆满了柜子、箱子、桌椅、条几和各种各样的门窗,听说这些东西都是用棺木做的。大户人家的棺木都很厚,拆下来是做家具的好板材。

有一次,挖开一个坟墓,当我们把棺木撬开,我清清楚楚看见棺木里躺着个年轻妇女,这个妇女黑黑的头发,白白的面庞,红红的嘴唇,好像刚刚咽气。有人说这肯定是地主的姨太太,于是,一把把愤怒的铁锹铲向棺木,那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妇女顷刻间就面目全非了。之后,我们将棺木捣烂,看看太阳快落下去了,就各自散去回家了。

后来“复课闹革命”,我们又回到学校。新学期开学,学校组织了一次拉练,目的地就是红三村。红三村的群众热情接待了我们。中午,给我们蒸了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新地瓜,剁了“花里虎”卷子,所谓“花里虎”,就是一半白面,一半黑面,把两种面分开和好后,再放在一起做成花卷。那时候别说在农村,就是住在城里有国家商品粮供应的人,也吃不到这么好的饭食。

我穿了双布鞋,拉练的时候被后边的同学踩到鞋后跟,鞋被撕裂,下午参观红三村种的棉花和地瓜,我还勉强可以坚持,但如果不缝上,回去的时候就跟不上队伍了。给我们做过报告的刘大娘负责接待我们,吃过晚饭我找到刘大娘,让她帮我把鞋缝缝,刘大娘爽快地答应了。我跟刘大娘来到她家,刘大娘的儿媳给我缝好鞋,我就回我们借住的红三村小学了。

红三村小学在村外,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刚一出村就有个老大爷叫住我说有人找我,他像是在这里专门等我,我感到有点蹊跷,这个老大爷我根本不认识,这个村里的人除刘大娘外我更是一个人也不认识,怎么会有人找我呢?

我疑疑惑惑跟着老大爷向前走,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能是阴天吧。我们来到一处坟地前,坟地里除了大大小小的坟头外,还有几棵稀疏的柳树,不知为什么我当时一点也没觉得害怕。我看见有十多个人坐在坟地的一棵老柳树下说话,他们一看见我就给我打招呼,让我在他们身边坐下。这时候那个带我来的老大爷不见了,当时我并没在意,以为他完成任务自己回去了。我打量着眼前这些人,虽然天很黑,我却能看清他们的模样,他们大都是很老的老人,有老头,也有老太太,但无一例外的都很陌生。只有一个人非常年轻,还是个女的,黑黑的头发,白白的皮肤,红红的嘴唇,我觉得有些眼熟,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她就是我们挖坟的时候,挖出来的那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妇女,其余的人当然就是曾被我们从坟墓里挖出来的地主老财了,只是当时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骨头。我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我想跑,腿却是软的,站都站不起来。有位老人看出了我的恐惧,安慰我说,小伙子你不用怕,我们找你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见个面,说说话。

我想对他们说,挖坟的事不是我带的头,我只是跟着别人做做样子罢了。这是实话,在班里我个子矮,体力弱,像挖坟这种体力活,根本轮不到我。但我什么都没说,不知道是不敢说还是想说开不了口,现在已经忘了。我就一直战战兢兢坐在那里,他们也不再理我,只管说自己的话。

一觉醒来,天蒙蒙亮了,我发现自己睡在红三村小学教室的地铺上。我睁着眼愣了一会,看看房顶,看看教室的窗户,都与我们住进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对于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情,我记得是那样清楚,清楚得就像乘法口诀,或某类数学题的公式,开始我以为是在做梦,后来又觉得不是梦。但我是怎么从墓地回来的,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同学们还都在熟睡中,为了不打扰别的同学,我就一直睁着眼躺在那里,直到吹响起床号。

(选自《短篇小说》2013年1期)

P16-18

序言

有言在先

杨光洲

佛家说,成事皆有缘。这个缘,若理解为辩证法所说的原因,倒也无妨。就此先说说这本书的缘起。

2012年晚秋,寒意渐起。作为一个爬格子的文字匠,能直抒自己胸臆的文章,因我的坦率、报刊的谨慎而不能全部如愿地发出,而泛滥于自己所编辑报纸上的,却又是连自己都不愿相信的文字。无奈、惆怅、孤寂,如秋风中的落叶,杂乱无章地飘落在我心头,文学式微、同道渐少、知音难觅的闲愁,不免潜滋暗长起来。然而,一个自两千多公里外打来的电话,偏又在这寒意日浓的季节里带给我温暖与希望。

电话中,一位声音略带羞涩的女士,问了我的名字后向我表示感谢,谢我多年对花城出版社年选系列书的支持。这让我意外。因为花城出版社连年选我的作品入年选,该说“谢谢”的是我。我的回答自然客气。然而,女士虽羞涩,却健谈,问我对花城年选系列书的意见,问年选在小小说作者心中的分量,问小小说江湖中的轶事,问读者对各家出版社年选的选择……循着她的提问,做了多年记者的我,竟成了她的访谈对象,默契地与她配合着,全在不知不觉中!她像一位老练的音乐指挥,把握着节奏,在结束时,不忘给我留下鲜明的印象:“杨老师,我是花城出版社的编辑欧阳蘅。以后可能还会打搅您,不要烦啊!”

在以后的日子里,又通了几次电话,聊文学史话,侃图书市场。她又忽然抛出话题:“有的出版社既出微型小说年选,又出小小说年选。花城出版社却只有微型小说年选,若也出小小说年选,作者、读者是否认可?”“别的出版社的年选,有的就是杂志的合订本,由杂志社编辑选编;有的向社会征集稿子,由文化经营者选编。花城出版社若出版小小说年选,由小小说作家选编如何?”对这些为小小说作家和读者着想的善念,我的回答当然是赞许。然而,羞涩谦和的欧阳编辑忽然“得寸进尺”起来:“由杨老师您来主编花城出版社小小说年选如何?”我诚惶诚恐地推托:“水平低。”“工作忙,没时间。”“别人也许更合适。”此时的欧阳编辑一改聊天的口气,郑重地说:“你一定能胜任。多年来,花城出版社的年选中,你既有小说入选,又有杂文入选。我们了解你的水平。你做花城小小说年选的主编,我已向出版社领导汇报过了。”至此我才明白,欧阳编辑的闲聊其实不“闲”,而我却浑然不觉!花城出版社做事的审慎与别出心裁,其编辑的敬业与对作家的尊重,让我生出士为知己者用的豪情,虽然明知是赶鸭子上架,我也乐意受驱遣。因为我明白,花城是在用信任和坚守,在凋敝与寒冷中,为作家和读者燃起精神的篝火。

说了缘起,自然得讲讲缘聚。从辩证法的角度理解,缘聚就是组成一件事物各种要素的集合。花城的牌子和真诚磁力般吸引着作家们。小小说作家们的鼎力相助,又组成了花城出版社小小说年选得以精益求精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受命为花城出版社主编小小说年选后,我在网上发出了征稿启事,响应者云集。我想,这当中自然有同道中人对我这个老朋友的信任与支持,更有广大作家对“花城”这块牌子的认可与信赖。不到8个月的时间,征稿邮箱中的应选作品已逾3000篇。您手中的这本花城出版社的小小说年选,就是从3000多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若再加上我挑选过的报刊上的稿子,几近百里挑一!

最后再作些说明。目前市场上的小小说年选或微型小说年选,有的有序言,有的没有序言。有序言者,或努力将全年创作情况作以概括,间或点评几篇作品以印证自己的概括;或干脆用自己在其他场合的讲稿作代序。这些做法当然都无可厚非。但是,我却不愿在年选前写序言,更不会对某篇作品作特别的点评,理由有二:

1.年选质量如何,最终只能由年选中的作品和读者自己说了算。

以一篇序言的短小篇幅概括中国全年的小小说创作,只能是徒劳。读者花钱买年选,为的是读作品,而不是读主编的“高论”。进入年选的作品,其思想性、艺术性都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固化在书中。编选者的取向也通过对作品的选择体现在书中。对这些,读者自会有判断,我无须多言。我若多嘴,对全年小小说创作“指点江山”,或对某几篇作品品头论足一番,可能会画蛇添足,讨人嫌。批评家的评论,与丰富多彩的文学现象相比,往往是抽象、单调、苍白且枯燥的。  2.自己编书,自己轻易下结论,往往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可能还会沦为笑柄或落下骂名。

今人惹不起,就说说古人吧。历史上有两位编作品选的大“主编”,一个是孔子,一个是乾隆。此二人自我感觉都良好。孔子整理过《诗经》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这位老先生自认为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殊不知,在保存中华民族古老诗歌的同时,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在他整理前,诗应不仅仅有311篇(有题目有内容的305篇。有题目无内容的6篇,称为笙诗),数量上应多于311篇,而经他编选后,仅剩下这311篇了,那些与“思无邪”主旋律不合拍者,被剔除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后人无从查找,遗恨千古。这位老先生本应汗颜,有负罪感,却还在豪迈地“一言以蔽之”,可谓大言不惭矣,岂能不被后世讥笑?(也有学者认为孔子未做删诗的事。但是,若孔子整理前就有311篇,整理后还是311篇,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工作呢?简单地做些修修补补,是无法让本来就来自民间的丰富多彩的诗歌,变成整齐划一、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我相信孔子删诗说。)比孔子更不谦虚的是乾隆。他给自己组织编修的丛书冠以“全”字:《四库全书》。有集天下大成之意。其实,这部丛书不仅说不上“全”,而且还把一些珍贵的书籍消灭了,引起了一场文化浩劫和对文人的屠杀。在编修《四库全书》时,销毁的对满清不利的书籍就达13600卷,构陷的文字狱层出不穷。这部被乾隆标榜为“全书”的丛书,同时也是他毁灭图书、摧残文化的见证。为此,他落下了骂名。

我才不及孔子,权不如乾隆,所以,头脑可能也比这二位冷静些,既不敢作序为自己编选的书吹牛,也不敢以寥寥几行的序言对2013年度中国小小说创作“一言以蔽之”。我在本书中呈现给读者的,只是2013年度中国小小说创作的剪影——当然,是我认为有代表性的。

本已说过不作序,却哕嗦了这么多,可见我不能免俗。声明一下:

这些话不是序,只是我以后编年选时不再作序的理由。写在书前,叫做有言在先。

2013年国庆长假草于河南新乡家中  2013年10月10日夜改于义乌东洲花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