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百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话聊斋(共2册)/中华国学百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蒲松龄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百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是中国小说史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山东省淄川县人,清代杰出文学家。“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题材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仕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目录 卷一 考城隍 尸变 瞳人语 画壁 咬鬼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蛇人 雹神 狐嫁女 三生 叶生 青凤 画皮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凤阳士人 胡四姐 侠女 酒友 阿宝 张诚 红玉 林四娘 鲁公女 胡氏 黄九郎 连琐 白于玉 连城 商三官 庚娘 宫梦弼 狐妾 阿霞 翩翩 青梅 罗刹海市 促织 狐谐 姊妹易嫁 续黄梁 棋鬼 辛十四娘 胡四相公 封三娘 花姑子 长治女子 荷花三娘子 窦氏 云翠仙 卷二 胡大姑 考弊司 狐惩淫 江城 孙生 邵女 二商 梅女 阿英 青娥 小翠 细柳 梦狼 霍女 司文郎 邵士梅 陈锡九 凤仙 佟客 爱奴 小梅 绩女 张鸿渐 云萝公主 天宫 乔女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 席方平 素秋 胭脂 仇大娘 珊瑚 恒娘 书痴 任秀 晚霞 白秋练 织成 竹青 香玉 嘉平公子 纫针 粉蝶 锦瑟 试读章节 我姐夫的祖父宋老先生,名焘,是本县秀才。有一天,他因病躺在床上,恍惚中看见有个官吏牵着一匹前额长白毛的马,手里拿着官府的文告过来对他说:“请你前去参加考试。”宋老先生说:“主考官还未光临,为何突然提及考试的事?”那官吏并不言语,只是催促他快快动身。宋老先生只好勉强拖着病体乘马随那官吏而去。 他感到脚下的道路非常生疏。转眼间就到了一座城堡前,看上去好像是帝王的都城?一会儿功夫他们便进入官府,只见房舍十分壮丽豪华,上面坐着十多个官员,却不知是什么身份的人,其中只有关帝爷还认识。屋檐下摆着小桌和墩子各两个。在他之前,有一个秀才已坐在一端,宋老先生便挨着他坐在旁边。小桌上放着笔和纸,很快试题纸传下来,展开一看,见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两人很快把文章写成,呈到殿上?宋老先生文中有这样两句:“有一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殿上众神传阅之后,称赞不已。众神召宋老先生上殿说:“河南缺一个城隍神,你可去任此职。”宋老先生这才醒悟过来,感激涕零地叩头相谢道“承蒙受到恩赐的任命,怎敢推辭。只是家里有七十二岁老母,无人奉养。我请求侍奉老母送终后,再听从任命。”上面有位像帝王模样的人立即令人查看他母亲的寿数,一位留着长胡须的官吏翻开萇册查阅一遍说:“还有九年阳寿。”正当大家踌躇间,关帝说“不妨让张先生暂且代职九年,到时让他接任。”然后又对宋老先生说“本应立即赴任,今念及你的一片仁义孝敬之心,可批准九年假期,到时候再召你赴任此职。”随即又勉励了那位秀才几句,二人垂首叩拜一齐退下。 那位秀才握着宋老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他自我介绍说是长山县张某。临别时又作诗相赠,具体内容全忘了,其中仅“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记下了。宋老先生骑上马告别张某而去。 等回到家里时,豁然如梦初醒。这时,他已死去三天了。老母亲听见棺材里有呻吟声,赶忙将他扶出来?过了大半天,他才能说话。家里派人到长山县一带去打听,果然有张某此人,就在这一天死去了。 后来过了九年,宋母果真去世。等到为老母办完丧事以后,宋老先生沐浴更衣,进房安然而死。他岳父家住在县城西门内,这天忽然见宋老先生乘坐雕饰华丽的马车,并有众多随从陪同而来,登堂拜别。大家都很惊疑,却不知道他已经成了神仙?当岳父家的人奔走乡里去询问时,宋老先生已经去世了。 宋老先生有自记小传,可惜经过丧乱以后失传了,这里所记不过是个大略罢了。 《尸变》 阳信县有位老翁是本县蔡店人,村子距县城约有五六里远。他和他儿子在路边开小店做生意,也供过路的商人住宿?有几个车夫,经常贩卖东西从这里过往,每次部要庄他家里住? 一天黄昏时分,这四个人一起来到店门口,要求投宿。但老翁家里房间已经全部让客人住满了。四个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再也没有别的去处,就坚持要求老翁想办法安排他们住下。老翁沉思了一下,想起有一个空地方可以住人,只是怕客人们不满意。客人们说:“我们只求有一间侧房能够安身歇息就行,哪里还敢挑来拣去的呢?” 原来,老翁有一个儿媳妇刚刚死去不久,尸体就停放在将要让客人留宿的这间匡子里。儿子出门去购买棺材,还没有回来。老翁想着这灵室还安静,就领着客人们穿过通道到了那里。客人们进到室内,只见里面桌案上灯光昏暗,桌案后面搭着布帐,布帐后面停着一具女尸,纸糊的被子盖在死者的身上。他们再看看要住的地方,是垦子里面的小套间还有一个里间的小屋子,放着连在一起的床铺,算是一个通铺。这四个客人白天奔波赶路,实在疲乏极了,头刚一挨枕头,就都睡着了,鼾声又粗又重。 其中有一个客人还处在似睡似醒的朦胧状态,突然听到停尸的灵床上有“嚓嚓”的,响声。他赶紧睁开眼睛看去,只见灵前的灯光将他所能看到的一切照得非常分明。那女尸竟然揭开纸被坐起来,一会儿功夫便下了床,慢慢地走到四个客人的卧室里来。客人见那女尸脸上呈现出淡淡的金黄色,额头上戴着一圈生丝绢。女尸走到客人床前,把那熟睡的三个客人都■■地吹了一遍。醒着的那位客人见此情景,恐惧极了,害怕女尸也来吹他,就悄悄地拉着被子把自己的头完全盖住,在被窝里摒住呼吸,连唾沫也不敢咽,静静地听外面的动静。不一会儿,女尸果然来到他跟前,也像对別的客人那样,把他吹了一遍。后来,他感觉到那女尸出了卧室,然后,又听见灵床和纸被的响声。客人胆颤心惊地掀开被角,往灵床那边窥视,看见女尸仍然像先前一样僵卧在那里。客人更加恐惧,不敢出一点声。他在被子里悄悄地用脚蹬别的几个客人,但是他们连动都不动,他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就准备穿上衣服逃跑。 客人刚刚提起衣服要穿,突然又听见外间灵床响起“嚓嚓”声。客人害怕极了,急忙又躺下,把头缩进被子里。他感觉到那女尸又来了,一连吹了好几遍才离去。过了一会儿,灵床又有了响声,客人知道女尸又躺下来了。于是从被子里慢慢伸出手摸见阵子,急忙穿上,也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往外跑。那女尸也随即离了床,似乎要来追赶他。等女尸离了帐子,客人已经拉开门栓,撒腿跑出屋外。女尸也紧紧地追随着奔跑出来。客人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呼叫救命,但村里的人却没有一个惊醒的,客人想去敲主人家的门,但又害怕来不及而被女尸追上,就只好在去县城的路上拼命逃窜。 客人跑到东郊,看见前面有一座寺庙,也能听见里边传出来的木鱼声。客人用力猛敲寺庙的大门。庙里的和尚感到太突然,没敢及时来开门放他进去。转眼间,那女尸已追到客人跟前,距离只有一尺多,客人更加窘迫不堪?幸亏庙门外有一棵大白杨树,树围大概有四五尺粗,客人趁机用白杨树来掩护自己。女尸追到右边,他就藏到左边,女尸追到左边,他就又藏到右边。女尸被激怒了,更加暴怒。双方都疲倦不堪。女尸首先停了下来,站在原地不动了。客人更是汗流如注,上气不接下气,躲避在树中间歇气。没过多久,女尸突然暴起,伸出两条长胳膊,隔着树身来抓扑他。客人恐惧极了,被惊吓得瘫软无力,扑倒在地上?女尸没有抓着客人,抱着白杨树僵硬地站立在那里。 和尚在庙门里窃听了好长时间,外面没了声息,也没了动静,这才慢慢地开了门出来看个究竟。只见客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和尚拿着蜡烛上来照看,发现客人死了。和尚又俯下身去摸摸,觉出客人心口微微跳动,口里还有一丝丝气息。和尚当即把客人背进庙里。过了很长时间,天快亮的时候,客人方才苏醒过来。和尚又给客人喝了些汤水,然后问他怎么会弄成这个样产?客人有气无力地把他所遭遇到的一切,全都告诉了和尚。 这时,晨钟已经敲响,东方呈现出鱼肚白,曙色迷蒙,和尚壮着胆子往外看,果然发现有一具僵硬的尸体,依靠白杨树站着。和尚大吃一惊,派人将女尸追逐客人的事报告给县官?县官立即亲自到现场问取证词查验尸身。县官让人去拔女尸的手,但是女尸的双手牢牢地抓着树身,怎么也取不下来?县官近前仔细一看,只见女尸左右手的四个指头互相并在一起,卷曲成铁钩形状,深深地抠进树身,连指甲也陷了进去。县官又叫几个人一起合力往外拔,这才把女尸的手指从树身里弄出来。然后再看手指抓过的孔穴,就像用凿子凿成的深洞一样?县官派差役到老翁家里去探视,而老翁家里因尸体不见,客人毙命,正议论纷纷。差役将女尸和客人在东郊庙门外相斗的情状告诉了主人。老翁马上跟随差役到了东郊庙门外,将女尸抬了回去。 客人哭着对县官说:“我们一起出来了四个人,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回去,这让我怎么给乡亲们交待呢?他们一定不会相信我的话的。”县官一想也是,就当下写了一纸文书作为证明,将客人送回原乡。 P1-3 序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山东省淄川县蒲家庄人,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乡里,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黑暗、科举制度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40岁时,他将已作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且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写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此后,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抱着“纵不成名未足哀”的信念,仍然执着地写作,直至年逾花甲,方才搁笔,可以说为《聊斋志异》的创作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聊斋志异》共16卷,491篇故事。故事全是短篇,最长的也不过3000多字,短的才20多字。《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作者在谈狐说鬼中,对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政治、人情世态、道德伦常的“孤愤”胸怀隐约可见,虚构出奇幻瑰丽的故事,来针砭时弊,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正是《聊斋志异》超越以前的志怪传奇小说,成为这一类小说中最杰出的文学名著的根本原因。 《聊斋志异》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鬼、花、妖,并以此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和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窦氏》、《商三官》、《席方平》、《向呆》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风》、《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从艺术成就上看,《聊斋志异》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优雅的文言风格。同时,它又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性格典型的艺术形象。写贪官污吏,无不面目丑恶,朋比为奸;写科举考试,考生鹦鹉学舌,考官则有眼无珠;写爱情,则痴男怨女,楚楚动人;写女子,则拈花微笑,娴雅多情。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最好、描写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 从故事结构上看,其情节曲折离奇,布局严谨巧妙,语言简洁生动,每个故事的情节安排也都显出作者的智慧和匠心,让读者开卷后兴味盎然,不愿释手,回味无穷。 《聊斋志异》问世后,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至蒲松龄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刻版问世。《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书刊行之后,风靡坊间,人们公认为“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为第一”。直到现在,在我国的古典小说里,几乎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像《聊斋志异》那样雅俗共赏、老少皆爱。 为了便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本书特别挑选了《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以便让更多的现代读者也能从中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有精美的绣像插图,这些插图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相互对应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编者 2008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