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笕桥上空云高仅300至500米,且伴有小雨,空中能见度也很低。18时30分,由新田少佐带领的9架敌机进入笕桥机场上空,其中第一架飞机投下两枚炸弹,命中了一些机场设施和加油车。我机群升入4000米高空后,没有找到敌机,判断敌机投弹轰炸肯定已降到云层以下,于是立刻穿云下降,搜寻敌机。
在笕桥上空,高志航发现谭文在攻击新田小队飞在编队前面的第3架96陆攻。但谭文明显缺乏经验,他远在最佳射程之外便开火了。经验丰富的高大队长冒着这架日机上2名护尾机枪手的密集火力,从高空俯冲而下,迅速接近这架敌机。高志航首先射击日机护尾机枪手,将其击毙后,再进一步逼近敌机。他一直接近到离敌机只有20米的距离,双枪齐发射击敌机左发动机,日机左侧发动机当即起火,机翼油箱随之猛烈燃烧,顷刻之间,该机便烟火飞腾,侧旋下坠,同时由于着火引发舱内炸弹全部于空中爆炸,这个庞然大物顿时成了碎片。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击落的第一架日机,高志航真不愧为大队长!
21中队长李桂丹升空后,觉得笕桥云层过低且厚,不易发现敌机,就领着柳哲生、王文骅两架僚机,飞向乔司机场上空。搜索中,他们发现右前方有一架日军轰炸机。他们三人联合,居高临下,先发制人,轮番攻击。敌机后座机枪手不甘坐以待毙,拼命还击,但终于敌不住我方三个人的猛烈火力,中弹着火,坠毁于乔司机场附近。
击落一架敌机后,高志航看到自己的部下正在围攻另一架敌机,他按下机头,再次英勇地驾机贴近到日机尾后,一扣扳机到底,盯着敌机左发动机猛打,该机左发动机当即停止转动起火。这时,高志航的座机也燃油告罄,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飞机的螺旋桨停转,然后冷静地操纵飞机滑回笕桥机场。那架被高志航击中的日机靠着剩下的右发动机摇摇摆摆飞回台北,但因为受伤严重,着陆时难以操纵,左主起落架折断,不能再使用了。因为没将这架飞机直接击落,所以未记入高志航的战果。
与此同时,广德机场也迎来敌机,我暂编第34中队中队长周庭芳与日军上演了一出“空手夺白刃”的好戏。当时,周庭芳正巧在笕桥机场,准备送一架刚修好的霍克Ⅲ去南京,刚要起飞,便听到警报,周庭芳本想装弹起飞拦截,但地勤人员告诉他已无时间装弹,为避免被炸,必须马上起飞。无奈间,周庭芳立刻驾机升空。途中,他发现了日本浅野少佐所率的飞机编队,他判断出敌机可能前往轰炸广德机场。由于他没装弹药,无法对敌机造成实质性攻击,但他灵动一机,决定抢先飞到广德报告,于是加足马力比日军提前飞到了广德机场。霍克Ⅲ上没有无线电,周庭芳只能通过俯冲、拉起,再振动机翼的方式向机场人员示警,但地面人员却毫无反应。就在此时,6架敌机飞抵广德上空,周庭芳眼看敌机即将临空轰炸,情急之下,对日机猛扑过去,做攻击动作,日机不明就里,放下扔炸弹的活,向周庭芳猛烈开火。周庭芳一转身又向别的飞机冲过去了。经过几次假攻击,居然迫使日机将炸弹投在了广德机场的旁边。就在这6架敌机离开不久,另外3架日机到了,周庭芳故技重施,日军投掷的炸弹再次偏离,落到了旁边的水田了。就这样,周庭芳用他的勇敢和无畏拯救了整个广德机场。
从广德返航的日机正好遇上了第22中队。原来第22中队由于有3架飞机的发动机失效,其余6架飞机在空中盘旋等待约半个小时才全部飞向杭州,途中因油量不足在广德机场加油,然后赶往杭州。他们抵达笕桥上空后,发现地面火光重重,知道空战已经开始,分队长郑少愚向钱塘江口方向飞去,想在那里搜寻敌机,恰好遇上了在广德投弹完毕的敌军机群。郑少愚咬住飞在后面的一架敌机,猛加油门上前开火,击中了敌机右发动机和机翼油箱,敌机发动机立即停止运转,但油箱仅漏油没有起火。敌机飞行员驾驶受伤的飞机向东南方向逃窜,最终在台湾基隆外海坠落。这是当晚我军击落的第3架敌机。
P10-11
画家梁又铭先生的作品真实记录了中国空军的抗战历史,不仅鼓舞了当时全国抗日军民的爱国士气,同样也激励着今天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热情。参与撰写本书的作者们,以极大的热忱搜集中国空军抗战史资料,从梁又铭先生的画作角度,解读作品,还原历史。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梁政均、张素真夫妇在提供资料、作品鉴赏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专家,以及中国空军军人的后代、航空史爱好者朱宏佑、许玲等也对本书的编写提供部分资料,在此致以真诚地感谢!
三年前,在北京著名的北大红楼举办了《千秋史画——梁又铭画展》。主人公粱又铭先生,早年在黄埔军校主编《革命画报》,后奉命赴南京任战史画画师。从初期任命于陆军绘画员,到转役空军,他创作了众多史实画作,尤其是反映中国空军抗战的油画和水彩作品,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空军的抗战史实,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空军决斗场景,一大批中国热血男儿在决斗中英勇杀敌,为国捐躯,谱写了忠心报国的爱国篇章。这些画作曾辗转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历经70余年的颠沛流离,画作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粱又铭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令我们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让我们感动的,还有梁又铭先生之子粱政均先生和他的太太张素真女士。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父亲的作品,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抗战烽火中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怀,粱政均伉俪不畏辛苦,往返于海内外,把梁又铭先生的一幅幅精品展示给人们。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才得以欣赏到这些作品,才能够对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的英雄壮举有个基本了解。从这些画作中,我们认识了高志航、李桂丹、阎海文、刘粹刚、乐以琴等一大批中国空军的前辈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中国空军的浴血奋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血脉相通。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作战的英勇事迹广泛流传,梁又铭先生为此创作了《笕桥“八一四”空战》《首都“八一五”》《阎海文殉国》《同归于尽》《崇明岛忏敌》《只翼荣归》《夜袭上海》《击落三轮宽》《决斗雁门关》《东海炸龙骧》等油画和水彩画。
粱又铭先生是中国空军抗战的亲历者,每一幅画作中都倾注了他的激情和热血。1937年8月14日,日本飞机袭击中国空军摇篮笕桥,中国空军英勇抵抗,初战告捷。由此拉开了中日空战的序幕。时任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的粱又铭搜集到大量照片和资料,通过与参战飞行员的交流沟通,了解到空战的具体详情。他钦佩空军飞行员的英勇顽强,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画笔描绘了中国空军健儿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场景。他把重要战役的详尽资料收集妥当,包括时间、地点、参战人员名单、出勤单位、当地气候、作战队形、所驾驶飞机型号,以及敌人飞机类型、数量等,都一一调查清楚,并通过与当事人的访谈核准信息。同时,他还自己制作各种飞机模型,吊在画室模拟作战实际情况,再从各角度观察,描绘大量初稿,最终选出最满意的画稿,用水彩画出来后,再用油彩绘制。最终,梁又铭还会把画作拿给空军同事看,当空军同事提出画中的飞机不合飞行原理时,他会认真研究“航空机械学”、“空气动力学”等,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直到他和大家都满意为止。梁又铭先生的创作是严谨的,其完美的构思也是天衣无缝的。
当年,粱又铭先生用水彩绘制大量空战画,再选出部分作品到各地展览十余场。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最终,他从水彩画作中选出24个题材的作品绘制成24幅油画,因为生活的颠沛流离,他的水彩画作品仅保存下来14幅。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通过粱又铭先生的画作。向大家介绍这些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道的空军英雄,颂扬年轻的中国空军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们以粱又铭先生24幅油画作品为线索,以14幅水彩画为辅助,把作品描述的战例放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大背景下。我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诠释这些作品,以每一幅作品为线索详解中国空军抗战的历史。虽然这只是全民抗战中的一部分,但却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历史情境。我们感谢梁又铭先生,他把这段历史凝聚成了丰碑;我们感谢梁政均、张素真伉俪,他们传承了先辈们的爱国潋情。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
陈翔主编的《烽火雄鹰(梁又铭抗日空战画说)》以梁又铭创作的中国空军抗战内容的24幅油画和14幅水彩画为叙述线索,其绘画内容基本是严格按照历史史实描绘,作者以画说史,考证严谨,资料详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中国热血男儿在祖国蓝天中英勇杀敌,为国捐躯,谱写了忠心报国的爱国篇章。
画家梁又铭先生的作品真实记录了中国空军的抗战历史,不仅鼓舞了当时全国抗日军民的爱国士气,同样也激励着今天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热情。陈翔主编的《烽火雄鹰(梁又铭抗日空战画说)》参与撰写的作者们,以极大的热忱搜集中国空军抗战史资料,从梁又铭先生的画作角度,解读作品,还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