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父母必修的六堂教子课
分类
作者 黄志坚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合格父母的必备素质。孩子能否赢在起跑线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子之道。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使父母受教育的书,不如说是让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的一扇门。当父母推开门时,他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同悲同喜同苦同忧。当父母拿起书有心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他们就迈出了沟通的第一步,他们握紧了孩子需要帮助的手。当孩子从父母这所学校毕业的那天,他们可以收获到教育孩子的最大的快乐和经验,这便是父母最大的成就和骄傲!

内容推荐

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是从爱开始的。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卡尔·威特说:“爱的教育力量,在于爱是人对人的一种美好的义务,它意味着用心灵去感知的,哪怕最微小的精神需要。这种用心灵感知人的能力,不能用语言传达,只能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孩子。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将给孩子的成长道路画出一个起点,不知不觉又给孩子指引一个方向。”

目录

前言

第1课 赐予孩子一颗强悍的心/001

 哭并不能达到目的/002

 打破温室的玻璃罩/004

 尊重孩子的着装选择/007

 用平常心育平常人/010

 “脸皮厚”也是一种能力/012

 允许孩子犯错/015

 敢于做狠心的父母/018

 不向小猫学习钓鱼/020

 帮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023

 把锻炼变成一种生活习惯/025

 支持孩子的信仰/028

 家庭民主不要只喊口号/030

 孤独是一种流行性感冒/033

 赞美出天使/035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038

第2课 教孩子掌握必要的生存智慧/041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042

 自理:从学习做一顿晚餐开始/044

 训练孩子的抗干扰能力/047

 不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049

 不学礼,无以立/051

 让孩子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开心果/054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057

 让孩子多感受不同的生活/059

 要什么就大声说出来/062

 不干涉孩子的梦想/064

 不是不爱,但别让爱泛滥/067

 注重培养孩子表达的艺术/069

 你的孩子学会合作了吗/072

 察言观色是处世的基础/074

 带孩子人际应酬没有错/077

第3课 一生受用的生命态度/081

 个性是孩子的金字招牌/082

 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085

 换个角度看问题/088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090

 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093

 保留孩子的原生态活法/096

 生命就是要输得起/098

 正确地看待金钱/100

 让孩子学会认错/103

 理想不应该被雪藏/105

 每天都保有一份希望/108

 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他人/110

 年轻没有失败/113

 认识微笑的神奇力量/1116

 不贪恋别处的风景/119

第4课 提高爱的质量/123

 多抽时间陪陪孩子/124

 满足是有条件的/126

 你有没有使用“软暴力”/129

 尊重孩子的朋友/131

 和孩子调到一个“频道”/134

 犯错的孩子很难过/137

 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139

 细心感受孩子的需求/142

 孩子之间吵架了怎么办/145

 婚姻也需要孩子的参与/147

 爱,没有附加值/15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154

 坚决杜绝家庭暴力/156

 让孩子学会体贴别人/159

 爱需要行动,更需要表达/162

第5课 正确对待物质和金钱/165

 不为物欲而放逐灵魂/166

 让孩子知道钱是如何来的/169

 压岁钱究竟该怎么给/171

 别用物质跟孩子做等价交换/174

 钱不是衡量爱的唯一标准/176

 理财,必须从小做起/179

 切忌在金钱上与别人攀比/182

 别让孩子拿父母的钱摆阔/185

 帮孩子建立合理的消费观/187

 成由勤俭败由奢/190

第6课 认识知识的力量,培养学习的能力/193

 成绩不是孩子的风向标/194

 大包大揽会害了孩子/196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199

 给孩子创造历练的机会/201

 鼓励孩子博览群书/204

 好学生也是玩的专家/207

 只要能到罗马,不必在乎方式/209

 鼓励孩子在求知上大胆质疑/212

 贯彻“无心插柳”的哲学/215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217

 好性格影响孩子一生/220

 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22

 示范比说教更有效果/225

 兴趣才是孩子最大的动力/228

 孩子应该学什么/231

试读章节

用平常心育平常人

无论是网上还是书店里,到处都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之首、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把孩子培养成不怕失败的人”之类的广告语,还有众多宣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励志书。而我认为,绝大部分成功者的经历都和其他人的环境不同,并不能复制,一旦强求复制,孩子的压力也就大了,不是把孩子压傻了,就是把孩子压逆反了。这方面的悲剧层出不穷,不但达不到家长最初教育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家教的难度,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痛苦。

把孩子当草根,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普通的人,这其实也是成功的教育之道。家长应该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孩子只要身体好,品质好,长大了具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不是盲目盲从,该吃苦的时候能随大流,该享受的时候能很小资,这不是很好吗?在目前这个社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比附和潮流要难得多,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当草根,当一个平凡人来培养,这样的家长并不多,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平常心态和客观态度,更重要的是家长需要有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和超然度外的素养。

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按自己的想法把孩子打造成多才多艺的天才。周末对很多孩子来说不是假期反而成了刑期,琴棋书画各类培训填满了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郑渊洁有句话说得很到位:“100分把童年变成了100岁。”当孩子们眼里渐渐少了童真和快乐,多了疲惫和无奈的时候,家长们是否想过生活中有多少天才,有多少个第一?如果做不到,何不顺其自然还孩子一个快乐无虑的童年!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全部的爱倾注于孩子,希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夙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得到超值的实现。一家老少几代围着一个孩子转,即便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也合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孩子就一定要有,别的孩子学没学的自己孩子都要学,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满分是众多家长对孩子永恒的要求。

难道家长们不知,第一名只有一个?肖邦或达芬奇式的天才毕竟百年一遇。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基本的兴趣和创造性被强行剥夺,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压迫感和恐慌感。当孩子日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时,你不但扼杀了一个“有能力的地面操作手”,也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高空作业者”。

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的一半,我就知足了。”父母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就不能是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决不能是沙子。有些家长经常冲着考不到100分的孩子喊:“你看人家考100分,你才考80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才第四名,你怎么如此不争气?”

家长在这种心态下迫使孩子拼命学习,出人头地,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殊不知孩子却感到十分反感和压抑。其实,绝大部分孩子都只能是平常人,绝大部分家长也是平常人,平常人本来就应该寻找平常人的快乐,所以家长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

美国教育家门肯说:“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家长不必刻意去追求使孩子怎么发展,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材。”

中国的一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什么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单一的价值观和目的使我们的教育扭曲,使我们的孩子面目模糊,形象单一,由此而变得脆弱、沉默、呆板、缺乏自信、没有个性,经不起磨砺。这和家长的愿望适得其反,让孩子最终沦为一个平庸的人。

家长首先要学会的是,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见解,把孩子当成一个平凡人,让孩子保有自己的梦想和激情,勇敢地去体验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给孩子多一点宽容,让孩子多一点笑容,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那是你的梦想,你何不自己证明给孩子看?

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要给孩子制定过高的要求和标准。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必要总是去和别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让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一样,而是让不同的孩子的潜能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发掘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和别人没什么区别。千人一面,万众同声,对孩子不仅是个悲剧,而且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十分可怕的。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家长应该多让孩子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炼,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每位家长先放下心中的期许,不妨把孩子当成草根,当成一个平常的人,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愈加独立、坚强。

平常不意味着平庸,群星闪耀,天空才能生辉。家长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必为一时的得与失而过分焦虑,而应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积极上进、勇敢而坦诚的平常人。P10-12

序言

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天才。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他们出生的一瞬,父母都是怀抱着雄心万丈的期待。他们甚至可以把整个世界送到这些眼睛黝黑、笑容纯净的小小精灵手里。很多父母相信——而且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只“潜力股”,只要提供“上市”的机会,就能成为根正苗红的“蓝筹股”,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量!

为了这个目标,父母为子女进名校殚精竭虑,一路走来,孩子都要送进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名牌大学,在教育上下足血本。为了子女将来出人头地,他们砸锅卖铁没关系,卖血吃稀也甘愿。父母这股勇往直前的自信力量来源已不可考,悲惨的是很多子女似乎并不领情。

有些人把“80后”和“9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认为这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好像除了吃喝玩乐,从来都不知道理想为何物,奉献为何物。他们缺乏系统的爱的教育,他们也开始丧失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他们沉沦,他们犯错,他们没有方向。

不用讳言,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它的教育力量显得越来越疲软,培养出的人才越来越与社会脱轨。拿着成绩当令箭,决定了整个社会用偏颇的方式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成就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本来首先应该是让孩子能成长为“人”,并非仅仅为了成绩优良捞个文凭,可当升学率与考试成绩成为唯一或者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时,教育就被工具化和功利化了,成为一架冰冷冷的机器。

在《爱的教育》一书的译者序言里,夏丐尊先生就曾说,“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过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而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和偏颇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但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一窝蜂把孩子往名校送,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杰出人才。可是,不少父母却可能从没想过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比名校都大。学校教育的缺陷是无法避免的,再好的学校教育都会有缺陷。而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他们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好的学校,好的老师。

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评价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父母开始。”从学校可以学习到书本知识,而家庭却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有着其他教育场所不能取代的功效,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家庭教育都能起到施行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决定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成长环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父母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家庭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习惯、品德和性格,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做事作风的关键时刻,是一个人一生的奠基期。

科学研究证实,孩子的一生中至少需要一个成人对他始终耐心地鼓励和帮助。也有研究表明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父母的情感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真正伟大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能自我调节的人,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或套话。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是孩子日后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家庭的管理和子女的教育也被提上日程,成为很多父母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并非缺乏爱人的能力,而是缺乏爱人的技巧。尤其对于孩子,我们总是习惯高高在上俯视着这些小萝卜头,却从不蹲下身,和他们眼睛对眼睛,心灵对心灵。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多少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也有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足够丰富,教育孩子已经绰绰有余,但现实却是博士、工程师、甚至大学教授教育不好子女的也大有人在。

对于子女教育功课的学习,我们不知所以,我们教育着的孩子同样也不知所以。我们就这样糊里糊涂地生活着,糊里糊涂地做着父母,糊里糊涂地教育着我们的孩子。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孩子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并不是生了孩子就可以做好父母,也并不是当了大学教授就学好了教育子女的功课。原因在于教育子女是一门爱的学问,或者是一门弯腰的技能。只有当我们蹲下身,才可以听到那些小小人儿的种种诉求和不满,快乐和忧伤。同样的道理,父母不学习家庭管理的知识,即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就非常高或经验非常多,但在家庭管理方面也是不及格的。

对孩子真正的关爱,不仅仅是体现在吃得好、穿得好等一些物质满足层面上,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种种健康发展。教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上天给父母带来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附上一张说明书,要求每个孩子都要按步骤去养育。但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只有积极引导和平凡点滴细节的培育,才能使孩子养成日后良好的品行习惯,也才会成为他们在今后生活、工作、交往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每个家长都要学习,正如开车要懂车的性能,做电工要懂电的性能,治水要懂水性,教育孩子当然要懂人性。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主动性个体,孩子生来就拥有个人的权利和天赋,并不是我们刻刀下雕琢的石头。孩子有需求,有准则,有很多的想法,虽然不够成熟,却不能忽略,更不能粗鲁地践踏。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每一分钟都在进步。他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敏锐的观察、快速的记录。孩子的进步与时俱进,父母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地学习。事实上,当今社会家长的社会化问题已日显突出,相对于青少年而言,成人面临社会化的情形更严峻,更困难。因此,家长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使父母受教育的书,不如说是让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的一扇门。当父母推开门时,他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同悲同喜同苦同忧。当父母拿起书有心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他们就迈出了沟通的第一步,他们握紧了孩子需要帮助的手。当孩子从父母这所学校毕业的那天,他们可以收获到教育孩子的最大的快乐和经验,这便是父母最大的成就和骄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