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论--以成渝地区为例》作者谭敏、李和平以成渝地区为实证对象,以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探索了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综合协调方法与对策,主要包括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城镇空间有效拓展、生态空间有效保护和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论文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内容相对系统、全面,有关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成渝城镇密集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书的重要创新在于惯常的城市或用地“集约”思想拓展运用于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发展研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论--以成渝地区为例/现代城市规划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谭敏//李和平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论--以成渝地区为例》作者谭敏、李和平以成渝地区为实证对象,以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探索了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综合协调方法与对策,主要包括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城镇空间有效拓展、生态空间有效保护和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论文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内容相对系统、全面,有关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成渝城镇密集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书的重要创新在于惯常的城市或用地“集约”思想拓展运用于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发展研究。 内容推荐 《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论--以成渝地区为例》(作者谭敏、李和平)以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对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综合协调方法论,并以成渝城镇密集区作为实证对象,从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城镇空间有效拓展、生态空间有效保护和区域城乡空间统筹四个方面提出了空间集约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论--以成渝地区为例》可作为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町作为大专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参考书。 目录 序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密集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日益突出的地位 1.1.2 发展模式转型:我国城镇密集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城镇密集区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城镇密集区规划相关研究 1.2.2 我国城镇密集区研究的现状 1.2.3 对国内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 1.3 研究意义、重点与框架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重点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困境与分析: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成渝城镇密集区的范围及区域概况 2.1.1 成渝城镇密集区的范围界定 2.1.2 成渝城镇密集区的区域概况 2.2 区域空间发展各自为政:有限的竞争型区域协调 2.2.1 行政区划下的“诸侯经济”倾向 2.2.2 竞争型区域协调:有限的区域协调手段 2.2.3 成渝城镇密集区各自为政的空间发展倾向 2.3 建设空间低效扩张:空间引导与控制机制失灵 2.3.1 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空间快速扩张的驱动力 2.3.2 区域城镇空间集约利用的引导与控制机制失灵 2.3.3 成渝城镇密集区建设空间低效扩张的现状 2.4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导向下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 2.4.1 经济导向下区域空间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漠视 2.4.2 成渝城镇密集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5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体制分割下的空间失衡 2.5.1 城乡空间失衡背后的体制原因 2.5.2 成渝城镇密集区相对突出的城乡二元空间结构 第3章 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理论研究 3.1 从经济效率到综合效益: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内涵 3.1.1 “集约”概念的由来及相关研究综述 3.1.2 多维性与层次性: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综合内涵 3.1.3 从密集到集约: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由之路 3.2 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研究对象 3.2.1 集约发展的空间要素:空间资源 3.2.2 宏观层面:区域空间对象 3.2.3 中观层面:城镇空间对象 3.2.4 微观层面:建设空间对象 3.3 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目标导向 3.3.1 综合维度:区域空间的协调发展 3.3.2 经济维度:城镇空间的紧凑拓展 3.3.3 生态维度:生态空间的有效保护 3.3.4 社会维度:人居空间的人文关怀 3.4 综合协调: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的方法论 3.4.1 综合协调论的基本内涵 3.4.2 综合协调的相关方法论 3.4.3 综合协调论的基本原则与作用机理 3.4.4 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的路径 3.5 小结 第4章 竞争与合作:构建系统共生的区域城镇空间关系 4.1 竞争与合作: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综合协调的核心关系 4.1.1 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竞合关系形成的内涵 4.1.2 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竞争大于合作”的不良倾向 4.1.3 系统共生:区域城镇空间竞合关系综合协调的目标状态 4.2 成渝区域城镇空间关系综合协调的对象分析 4.2.1 区域城镇的职能结构 4.2.2 区域城镇的规模结构 4.2.3 区域城镇的空间结构 4.2.4 区域城镇的支持系统 4.3 成渝区域城镇空间关系综合协调的组织策略 4.3.1 分工协作的区域城镇职能结构 4.3.2 比例有序、体系均衡的区域城镇规模结构 4.3.3 布局合理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4.3.4 与城镇空间相耦合的支持系统 4.4 成渝区域城镇空间关系综合协调的保障机制 4.4.1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理念创新 4.4.2 区域城镇空间关系综合协调的机制创新 第5章 集中与分散:引导紧凑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模式 5.1 集中与分散:城镇空间紧凑拓展综合协调的核心关系 5.1.1 城镇空间集中与分散的理论释义 5.1.2 城镇空间集中与分散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5.1.3 适度集中:城镇空间紧凑拓展综合协调的目标状态 5.2 成渝城镇空间紧凑拓展综合协调的对象分析 5.2.1 城镇空间的用地布局 5.2.2 城镇空间的密度分布 5.2.3 建设空间拓展的不良倾向 5.3 成渝城镇空间紧凑拓展综合协调的组织策略 5.3.1 分散的集中化:城镇空间用地的紧凑布局 5.3.2 疏密有致:城镇空间密度的紧凑分布 5.3.3 典型建设空间紧凑开发的组织策略 5.3.4 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紧凑布局的理想模式探讨 5.4 成渝城镇空间紧凑拓展综合协调的保障机制 5.4.1 城镇空间紧凑布局综合协调的规划保障机制 5.4.2 建设空间紧凑利用综合协调的导控机制 第6章 空间拓展与生态保护:多层次生态化空间发展战略 6.1 “人地关系”: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综合协调的核心关系 6.1.1 “人地关系”的生态学内涵 6.1.2 协调“人地关系”的相关规划理论与实践 6.1.3 人地和谐: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综合协调的目标状态 6.2 成渝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综合协调的对象分析 6.2.1 宏观层面:区域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人地关系” 6.2.2 中观层面:城镇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的“人地关系” 6.2.3 微观层面:建设空间的生态化建设方式 6.3 成渝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综合协调的组织策略 6.3.1 宏观层面:规模适度、生态导向下的区域城镇空间分布 6.3.2 中观层面:建立植根于自然环境的城镇空间结构 6.3.3 微观层面:生态化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6.3.4 成渝城镇密集区生态区划下的区域城镇发展构想 6.4 成渝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综合协调的保障机制 6.4.1 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综合协调的规划保障机制 6.4.2 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综合协调的导控机制 第7章 分离与融合:城镇密集区区域城乡空间统筹 7.1 城乡关系: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综合协调的核心关系 7.1.1 城乡空间的概念界定 7.1.2 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借鉴 7.1.3 城乡空间融合: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综合协调的目标状态 7.2 成渝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综合协调的对象分析 7.2.1 城乡产业空间 7.2.2 城乡住区空间 7.3 成渝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综合协调的组织策略 7.3.1 城乡产业空间统筹的组织策略 7.3.2 城市村庄:城乡住区空间统筹的组织策略 7.3.3 三个集中:成都市城乡空间统筹协调的发展模式 7.4 成渝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综合协调的保障机制 7.4.1 全域规划:区域空间城乡统筹综合协调的规划保障 7.4.2 土地有序流转:区域城乡空间统筹综合协调的制度保障 第8章 结语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