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张少鹏编写的《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科技)》讲述中国人不会忘记的历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学习历史,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铭记中华民族的深刻历史教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基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科技)/中国历史知识读本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张少鹏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张少鹏编写的《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科技)》讲述中国人不会忘记的历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学习历史,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铭记中华民族的深刻历史教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基础。 内容推荐 张少鹏编写的《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科技)》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拥有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史前历史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经历过漫长的洪荒时代(母系氏族阶段),而从黄帝时代开始,至今最少也有五千年之久了。《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科技)》从制造、物理、化学、医药、农业等方面展现四大发明的故乡。 目录 制造 中国四大发明之造纸术/2 中国四大发明之印刷术/5 功勋卓著的火药武器/9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成就/12 中国古代的兵器/15 中国古代的车辆/19 物理 中国四大发明之指南针/23 中国古代动力的利用/27 化学 中国四大发明之火药/3I 古代冶金技术巨大成就/35 湿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39 中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42 享誉世界的中国瓷器/46 独具特色的制曲和酿酒技术./50 医药 中药/54 独具特色的中医/57 针灸疗法/60 独特诊法之脉诊/63 领先世界的外科学成就/66 别具一格的藏族医学/70 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73 众方之祖——《伤寒杂病论》/77 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8l 世界免疫法的先驱/85 农业 世界人民的饮料——中国茶/89 闻名世界的古代水利工程/92 中国古代农书/96 独特的古代农具/100 中国蔬菜的历史/104 古代畜牧业成就/107 世界上最大的果树原产地/111 纺织 谁发明了养蚕缫丝?/114 世界栽桑、养蚕、丝织最早的国家/118 古代的织机和提花机/122 流行世界的中国丝绸/125 建筑 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130 中华民族的瑰宝——紫禁城/132 桥的国度/135 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142 天文 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著与历法成就/147 天象记录和天体测量/151 古代“天语”——天气现象理论/154 别具一格的计时器——日晷、漏壶、盂漏/158 天文钟的直接祖先——中国水运仪象台/16l 地理 中国古代的地震记录/165 中国古代地图和裴秀制图六体/169 中国古代五大“行者”/172 综合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77 数学名著与方法/179 近代科学技术成就/183 试读章节 中国四大发明之造纸术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最初的纸是作为新型的书写记事材料而出现的。在纸没有发明以前,中国记录事物多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等。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实物资料,不断出土;战国到秦汉的竹简、木牍和帛书、帛画,近年来也有大量实物出土。相对于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的特点,简牍与缣帛更适合作为书写材料,但它们也有不足之处,简牍仍然很笨重。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重达60公斤。西汉时,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奏章,竟用了3000多根竹简,由两个武士抬进宫中,汉武帝看了两个多月才看完。缣帛虽然轻便,但价格昂贵,一般人是用不起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纸。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纸是东汉的宦官蔡伦在105年发明的。其实,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只是当时的纸还很粗糙,质量较差,不便于书写,因而当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制造了优良的纸张时,人们便把纸的发明权授予了他。 蔡伦改进了原有的造纸技术,创造性地扩大了造纸的原料来源,为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纸开辟了道路。 蔡伦,东汉时期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他从小就进宫当了太监,到汉和帝时被提升为中常侍,侍奉在皇帝身边,传达诏令,负责管理文书。后来,他又兼任尚方令,掌管皇宫里的手工作坊,专门为皇帝监造各种器具用品。当时蔡伦在接触诏令、文书的过程中发现,缣帛是书写的好材料,但造价太贵,只适合皇室富户使用,一般人难以问津。而前人造的纸又疙疙瘩瘩,让人无法下笔。于是,他广泛地研究了民间的造纸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作原料,监制出一批优良的纸张。105年,蔡伦把他监造的第一批纸献给了汉和帝。汉和帝一见,赞不绝口,从此,造纸术得到推广。116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他造出的纸,就被人们称为“蔡侯纸”。3-4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造纸术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将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复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提高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并且,同时期的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求》中,写有两篇专门记载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技术的文章。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造纸术不断革新,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澄心堂纸”等,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纸本的,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 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非常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唐代用淀粉糊剂作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多用植物黏液作“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的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就已经采用,但是在宋代以后才盛行起来。 这时期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中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螺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 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不少关于中国古代造纸的技术。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 6世纪造纸术外传至中国的近邻朝鲜和越南,并于7世纪经朝鲜传人日本,8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伯。阿拉伯最初造的麻纸,用破布作原料,采用的是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阿拉伯纸大批生产以后,就不断向欧洲各国输出,于是造纸术也随后由阿拉伯传人欧洲。12世纪西班牙和法国最先设立了纸厂,13世纪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设厂造纸。到16世纪,纸张已经流行于全欧洲,终于彻底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纸莎草纸等,此后纸便逐步流传到全世界。P2-4 序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拥有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史前历史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经历过漫长的洪荒时代(母系氏族阶段),而从黄帝时代开始,至今最少也有五千年之久了。 中国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之前,甲骨文的发现可为确证。而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时期开始,中国的信史记录就一天也没有中断,也为世界各民族所钦羡。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不但是前人留给中华子孙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现在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这56个民族是在中华5000年历史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融合逐步形成的。现在的汉族实际上是由古代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历史上和现存的许多少数民族也都认为华夏族是自己的祖先,如匈奴出于夏、羌出于姜氏、鲜卑出于黄帝、氐出于夏时的有扈氏,这都是史有所据的。 5000年的历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进步的历史。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但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在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近代开始却经历了备受欺凌、丧权辱国的百年之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中国人不会忘记历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学习历史,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铭记中华民族的深刻历史教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基础。 在此感谢本系列书的主编金强、周卫华、于永玉以及编委陈余齐、高阶顺、高志强、李国芳、魏巍、张少鹏、郭鑫、张萌萌、卢冬林、刘佳、权娜、石欢欢、时利英、曾令、杨春枝等同志对本系列书的编写所作出的贡献。 编者 2012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