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至文多血泪,散文尤甚。文学者,情学、情欲学,情根于爱,情之所至,缘情成文,恩恩怨怨,艾艾仇仇,笔下难免带点“剌”。
《我吻女儿的前额》《三十八朵荷花》《母亲是泪水淹死的》等,流传很广,为健康,为骨肉亲情。《伟哉,司马迁》、《王国维自沉于乱世》见文宗之风骨;《丁玲与多福巷16号》、《“小草”为英灵而唱》见文狱之惨烈;《黄秋耘相信眼泪》、《我的邻居吴冠中》、《只有一个孙犁》见人格之魅力……
阎纲先生的散文,用情太实,不鲜活,也不枯燥,往往杂以理趣,很容易使读者融入其中,深受感动。本书由阎纯德主编。
《爱到深处是不忍》分为四辑:我吻女儿的前额、忍看朋辈成新鬼、命系文学、月是故宫冷。
《我吻女儿的前额》(女儿周年祭)、《三十八朵荷花》(为“感动中国的爱情故事”而作)、《母亲是被泪水淹没的》等,流传很广,愿它进入家庭,让天下的父女、母女、男男女女都能接受它,为健康,为骨肉亲情。
《司马迁与(司马迁)》《王国维自沉于乱世》见文宗之风骨;《丁玲与多福巷16号》《“小草”为英灵而唱》见文狱之惨烈;《黄秋耘相信眼泪》《我的邻居吴冠中》《只有一个孙犁》见人格之魅力。
《五石头记》蓄满突突勃发之气,《他不是共产党员》因为没有做到“无私奉献”所以“不敢骗党”,《她夺回失去的美丽》扼住命运的喉咙,《“体胖”与(宽心谣)》祝您健康。
阎纲先生的散文,用情太实,不鲜活,也不枯燥,往往杂以理趣,很容易使读者融入其中,深受感动。
《爱到深处是不忍》由阎纯德主编。
今年,1992年,猴年,我的本命年。小时候死叼着妈的奶头不放,妈亲呢地拍打着说“多大的娃了,还恋奶”的絮絮叨叨,好像就在昨日,怎么转眼60岁了!
步入老年,多么可怕!
人活多少是个够?但人都愿长生不老,多活一天是一天。几年前回陕西老家,七婆病重,逢人便说:“死就死了,就是丢心不下这个世事。”瞿秋白36岁;李大钊38岁;伟大如列宁,54岁;德邵如鲁迅,56岁;国父孙文,59岁。舜曷人耶,余曷人耶,却苟活于今?
活着就得尽忠尽孝。
家父在堂,86岁,在下不敢言老。给父亲写信时,我极尽小儿态,强颜欢笑,做天真状。年近九旬,耄耋之年,孑然一身,自炊独处,我心不安。感谢公家,终于住进宽敞的居室,遂敬请老父北上颐养天年。父亲怎么也不肯,故土难移。我接二连三驰书催行,恨不得趴下涕泣跪请。信日:“望求老父,北上团聚。在父,以尽堂前训子之责;在儿,以尽老莱子膝下娱亲之孝。天伦乐事,时不我待,胡不归!”
年初,我回家乡将老父接到京城,晨昏定省,朝夕陪伴,大自推轮椅拔牙镶牙,小至接电源开电视播放秦腔、说话解闷。照例的一日三餐,买菜做饭,洗衣洗脚,扫地擦桌子,提壶倒垃圾,全方位的侍奉,多层面的保健,尽心尽力,无所不干,集女儿、保姆、大少爷、小跑腿的职能于一身。我也吃惊:这么多的角色我竟然扮得如此出众!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参加可不参加的社会活动一概婉拒,自己几十年来形成的一套生活习惯该冲破的就得冲破。我自己吃饭简单,只要有面食、辣椒就行,但给父亲的饭食必须清淡多样;我自己不爱洗洗涮涮,但每天晚上10点钟必须把水温适度的烫脚水恭恭敬敬地放置在电视机对面的父亲脚下;我即使再忙、再累,也要在父亲烫完脚后立即将水端走倒掉,必须等电视机屏幕出现“再见”二字时将机关掉。父亲白内障手术前,一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另只眼睛视力仅有0.02,但是喜欢读书看报,术后尤甚。真不敢相信他一手捧起砖头、一手执放大镜将32万字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几天之内用眼睛齐齐儿地扫了一遍。他还在自己的小屋里时不时地写点什么。一天,我收拾他的房间,一个标题映入眼帘:《谈戏迷》。记述当年与秦腔名角交往和组织话剧团进行抗日演出活动的趣闻轶事。父亲的起居饮食极有规律,休息、娱乐、学习搭配得当,吃饭不过量,处事不过头,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不惹是生非,不开风气之先,心里不搁事,遇事顺乎自然,易地亦然,雷打不动。这也许就是他的长寿秘诀。
我却差远了。父亲来后,我的生活全部打乱,又当孩子又当保姆,是60岁的儿子兼保姆,我乐意,我多方位地异化本我,所以,当父亲读书看报写作时,我感到自己远不到倚老卖老的时候。
8月14日,年届花甲,似水流年。日前,儿子和女儿要给我做寿,说“60大寿不可不过”。我不客气地训了他们一通:“我什么时候过过生日!乏善可陈!”电话的对方颇感委屈和不解。翌日,儿女又来电话,质问道:“你说过,活到60大宴宾客,自己许下的愿竟然忘了?”
孩子们说的一点不假,有这么回事。1979年7月,在协和医院,我的胃部恶瘤手术。原计划全胃切除,将食道和小肠联结,每顿吃一两饭,进食后有痛感,饭后只能平卧。手术有危险。但是,情况比预料的要好。主治大夫的手术刀非常高明,神不知鬼不晓,竟然使我的五分之三的胃得以保留,真不知怎样感谢他们才好。术后,卧于病榻,医生鼓励我鼓起驾驭生命的勇气,我说:“那就争取活到60岁。”医生说:“不成问题。”闻之大悦。我保证地说:“活到60岁,1992年,我请客,大摆宴席,首先恭请诸位医师大人!” 正是这五分之三的胃支撑这赢弱之躯挣扎奋斗了13年——整整一个“延安时期”,比“八年抗战”还长。固然,13年,只不过我的一个短暂的人生段,但是生活内容驳杂,悲喜交集,极富戏剧性,说好听点,如白居易诗云“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生命力顽强,艰难却有意味。我烧香念佛也不敢想人非非,鬼门关前居然一个大转身,一来二去,忝在了健康老人之列。
我并没有忘记“活到60岁大摆宴席”,可是我还是拒绝做生日,百感交集,往事如烟,人生苦短,哪有这番情致!何况老父在堂,不敢言老,如此这般……孩子们再没说什么。
生日那天,冷冷清清,照例的粗茶淡饭,正常的刷锅洗碗。天气仍然很热。上午到医院做了肠胃钡餐造影。医生问:“家属怎么不陪同?”我说:“谁也没告诉,今天我生日!”医生莫名其妙。
不久,儿子送来一只白猫,说是专为我和爷爷弄来的。他说没有给老爸过生日,很过意不去,这只猫杞当生日礼品,没事时逗逗玩玩、解解闷儿,“不然,你和爷爷太寂寞。”爷爷没说什么,他一向寡言。我无奈,说:“那就留下吧。”接着,儿子把养猫须知一一详述,要我照办,要有不明白的,随时给他打电话。
一只雪白的小猫,跳跳蹦蹦,给室内平添了生气。但是,当着儿子的面不好直说,我和老人都不喜欢猫,特别是猫的那副媚态,猫不如狗,狗比猫义气,我和父亲不约而同地道出四十多年前秦腔的一个剧目的名字:《义犬救主》。猫不行,有奶便是娘。狗则不然,“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我最讨厌猫谈恋爱时难耐的、发嗲的、假门假势又如泣如怨的刺耳的尖叫,真让人受不了。
又过不久,女儿送来刘心武的新著《风过耳》,也说是给我解闷。我并不寂寞,并不沉闷呀,你们怎么搞的!我一天的事情做不完,而且生性好静,你们忘了?但《风过耳》来得算是时候。有作家告诉我,里面的故事热闹着呢,备写文坛风流。
《风过耳》有意思。宫自悦、匡二秋、简莹、欧阳芭莎这伙“新潮”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伙人物我们见多了,人见人骂,人人又拿他没有办法。
再过不久,儿子又送来一只猫,黑白相间,刚出生不久,毛茸茸的一副憨态,精灵般的,煞是好玩。
慢慢地,我还是讨厌猫了。每天从17层楼上下来换土,时时搜罗鱼头鱼尾鱼杂碎做猫餐,弄得我不胜其烦。屋子里尿臊味越来越大,给老人做饭还得给猫煮食;特别是两只猫求食时喵喵叫的那副嘴脸,那副媚态,着实难以继续忍受。尤其是一对男女的嬉戏以及其充满柔情的尖叫使人烦躁不安,但屡禁不止。后来,他们对我的殷勤逐渐降温,而且越来越不畏呵斥,绝对无视我的存在。他们经常跳上我的书桌抓碎稿纸,经常蹿上饭桌在父亲的莱盘里争荤。我烦透了这对“狗”男女,一见他俩就像遇见宫自悦和匡二秋。我准备读完《风过耳》后将二猫送人,免得不问断地产生不愉快的联想。
父亲和我正相反,你越着急的事他越不着急,你越烦心的事他越有耐心,他对猫的反感丝毫不亚于我,可是他从不对猫公子、猫小姐下逐客令,而且劝我遇事要忍,要知足,知足者常乐,忍一忍,风浪就过去了。
不几日,又一个讨厌的人物闯进我的生活,就是华威先生。为了编书的需要,我和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不期而遇。要说做人,华威先生让人讨厌;作为艺术典型,华威先生让人叫绝。
华威先生整天忙于开会、赴宴,是职业的“会议阀”。他一天开几十个会,所以来去匆匆,总是迟到早退。谁不请他开会,谁就是“秘密行动”,要追查背景。他总是坐着一辆光亮的包车在街头闪电般地疾驰。他永远挟着一根老粗老粗的黑手杖。他始终以热心抗战的面目和庄严的姿态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集会场合。他是大后方官场的宠儿,又是国统区官气十足的文化人。他煞有介事地为抗战奔波,实际上是鬼混其中成了抗战的障碍。他浅薄、庸俗、无聊,令人喷饭,却装腔作势,附庸风雅。他到处伸手,然而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放下《华威先生》,再拿起《风过耳》,宫自悦之流也不示弱。此辈,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奔走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在主子面前,他可能是奴才;在奴才面前,他当然是主子。在主与奴、名家与同类与弱者之间,他是变色龙。
是呀,他宫自悦五十大几的人了,为什么活像个“小字辈”似的,活蹦乱跳于这个老、那个老之前?为什么每天不辞辛苦东奔西跑,到这个场合中那个场面上频频亮相曝光?又为什么一会儿任这套丛书的挂名主编,一会儿任那个社会活动的倡议者和发起人?为什么忽而同这个人结盟,从调情瞎逗到签订委托书,似乎好得合穿一条裤子还嫌肥;忽而舍此就彼,把原结盟者视作陌路乃至反目成仇,又与新友如胶似漆、打得火热?……
华威先生有后,后生可畏。他们都是“会议阀”,好摆官僚架子,自诩正人君子,都是文丑。但宫自悦们尤甚于追慕名位的华威先生,追名逐利,情系官场,一身的荤腥。宫自悦们的鬼心眼连同贪欲、好色与势利,一概被推向市场。在他们眼里,文坛连同名家非名家、合法非法、已婚未婚、活人死人、善人恶人、好心歹心都是商品,都可巧取豪夺、买人卖出,一展坑蒙拐骗之方,大兴纵横捭阎之术,兼济姓名厚黑之学。要是说华威先生是官气十足的文化人的话,宫自悦们则是流气十足的文化商,他们买卖的商品既包括名家的遗稿,也包括别人的情爱和他自己的逢场作戏。
公白猫又同母花猫做异性的追逐,小姐大呼小叫冲着我求救,很快地,小姐又同公子齐声向我讨要,惊恐立时变成软语,憨态可掬,妩媚可掬,谄谀可掏。顷刻又幻化为文场、官场、情场、赌场、商场上一些颇为熟识的面孔。
父亲走过,二猫毫不理睬,继续对我纠缠献媚。父亲从来不喂他们食,根本不理他们,他们自然也不理他。
这两只猫,我是决计不能留了。马上给儿子打电话,限三日内来人带走,逾期,无偿出让,甚至放生。好,就这么办,不能手软。
大前天、前天、昨天没有人来。我要贴告示了。取来一张硬纸板,上写:
今有白猫(公)、黑白花猫(母)各一只。身体健康,活蹦乱跳,善解
人意。愿无偿捐赠爱猫的主儿。有意者请到本楼1701室叩门。P22-25
牛汉说,散文是“诗的散步”,我的散文含诗量却不高,之所以归入散文,是因为我在场,情动于中,情景再现。
《我吻女儿的前额》(女儿周年祭)、《三十八朵荷花》(为“感动中国的爱情故事”而作)、《母亲是被泪水淹没的》等,流传很广,愿它进入家庭,让天下的父女、母女、男男女女都能接受它,为健康,为骨肉亲情。
《司马迁与(司马迁)》《王国维自沉于乱世》见文宗之风骨;《丁玲与多福巷16号》《“小草”为英灵而唱》见文狱之惨烈;《黄秋耘相信眼泪》《我的邻居吴冠中》《只有一个孙犁》见人格之魅力。
《五石头记》蓄满突突勃发之气,《他不是共产党员》因为没有做到“无私奉献”所以“不敢骗党”,《她夺回失去的美丽》扼住命运的喉咙,《“体胖”与(宽心谣)》祝您健康。
这里记述的未必称得上“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却是满怀怜悯、不惜牺牲的血写的“人”。“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我特别喜欢帕斯卡尔的这句名言。
爱到深处是不忍,忍看朋辈成新鬼。
我,大半辈子的编辑兼选家,同步写作文艺评论。
有记者问:“怎么写好评论?”
诗不可不读,散文不可不写,最好让评论和散文杂交,生出人性化、抒情性的优化评论新品种。
“您怎么写起散文来?《我吻女儿的前额》如此动人,您是怎样写的?”
用热血浇灌苦参。我喜欢杂文,没有正经写过散文。父母亲去世,疼我养我的人去了,我陷入巨大的痛苦和刻骨的反省之中,散文来叩门,写了《我的母亲阎张氏》和《猴年说猫》。女儿与死神坦然周旋,美丽的夭亡,那痛苦而镇定的神态令人灵魂战栗,我想念,梦里寻她千千遍,散文又来叩门,找我。散文延伸了我的爱慕,砌成一座寄托哀思的心碑。
“怎么写好散文?”
首先写父亲、母亲、恋人和爱人,写莫齿难忘的骨肉亲情,写死去活来的爱,“端起饭想起你,眼泪掉在饭碗里。”孙犁的《亡人选事》,快读,三五分钟,掩卷后能让你心酸大半天。散文写爱,要动真感情,作者掉泪,读者才可能含泪。
一、没有独特的发现,没有触动你的灵魂,不要动笔。二、没有新的或更深的感受,不要动笔。三、细节、细节!没有一两个类似阿Q画圈圈、吴冠中磨毁印章那样典型的艺术细节,不要动笔。四、力求精短,去辞费,不减肥、不出手。那年,冰心散文奖颁奖,会下,林非紧握我的手说:“《我吻女儿的前额》可是血泪至文啊,但是,最后一段多余,我爱人萧凤也有同感。”林非夫妇的批评中肯!我的散文挣脱不了评论腔,这使我非常伤心。唉,当下的散文越拉越长,谋财害命,我也未能免俗。
心灵对立构成艺术哲学。艺术的魅力源于善恶、美丑的势不两立,透过情感的反差、碰撞,凸显出深度的人格美、人性关。
而这一切,必须有传神的感悟和鲜活而深邃的细节支持(艺术细节是魔鬼),以便将人物推到情境的极限。让美丑的对立、生死的较量、感情的落差、两难的选择甚至渺茫的苦撑,变得韵味悠长、扣人心弦。我服膺雨果二元对立的艺术,也喜欢他的这句话:“在主义之上我选择良知,在冷暖面前我相信皮肤。”
古今至文多血泪,散文尤甚。
我是见贤思齐,对自己的作品很少有满意的。我用情太实,缺乏艺术想象,不灵动,也不枯燥,感情冲动,文字简约,能让人勉强读下去,这使我高兴。
读者教我! 阎纲
2011年10月于北京古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