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锋编写的《红色桥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平台,在深入叙述基地所蕴涵的厚重历史、人物情怀的同时,又对基地的展陈情况加以详细描述、介绍,穿越历史,讲述遗存背后的故事。《红色桥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是《不朽的丰碑》丛书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桥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不朽的丰碑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高晓锋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晓锋编写的《红色桥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平台,在深入叙述基地所蕴涵的厚重历史、人物情怀的同时,又对基地的展陈情况加以详细描述、介绍,穿越历史,讲述遗存背后的故事。《红色桥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是《不朽的丰碑》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高晓锋编写的《红色桥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而编写。《红色桥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配以数百张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图片,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了解人物、了解文化风情。 目录 “西办”风雨 红色使命 延安基石 西安风云 抗战烽火 情系“西办” 引航明灯 贤者芸芸 贤聚“西办” 赤子之心 大爱无疆 “西办”风采 红色基地 “西办”历程 历史遗韵 楼屋依然 红色记忆 伟大的女性 试读章节 红色使命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扣留蒋介石的军事监禁事件,逼迫蒋介石“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剿共、共同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于抗日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吸收新生力量增强抗日队伍是当时刻不容缓的一项政治任务。为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参加到抗日斗争中去,红军在西安七贤庄成立了“红军联络处”进行半公开的活动。当时联络处的主要任务是: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复杂的政治斗争,团结各方面进步力量、群众团体、各阶层爱国民主人士共同抗日;保证供应前后方物资的需要,掩护党的地下工作,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并护送其参加革命;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工作。联络处对于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组织作用和推动作用。由于西安是通往延安的大门,又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大后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联络处都是在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尖锐的斗争中来完成艰巨任务的。国民党对西安联络处的破坏从来都不曾放松过,他们派遣特务严密监视同联络处有往来的社会人士。这些人随时都有遭受警告、逮捕和失踪的危险。在此危险形势下,处在白色区域的联络处的同志,依然坚持着党的正确路线,同国民党进行着英勇顽强的斗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被迫于8月22日宣布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并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公布。红军联络处即改为八路军办事处,从此才正式公开对外开展活动。当时党中央驻西安的代表为林伯渠、董必武。党中央的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曾先后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全国人民抗日救国,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当时办事处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积极支持各抗日救国团体的爱国活动,争取当时社会有名士绅和上层爱国分子对抗日的支持。办事处通过《新华日报》和陕西省委出版的《西北》周刊等刊物,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八路军前方胜利的消息传播到群众中去,同时不断揭露和打击国民党中亲日反共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切阴谋。经过办事处到达延安的同志经过革命的洗礼,大都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1937年9月中旬,按照统一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所以办事处对外也称“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又叫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简称“西办”。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国大规模的内战,办事处于1946年9月被迫撤回延安。延安基石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红三方面军和中央纵队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到达甘川边界的哈达铺。从当地的报纸上,中共中央获悉刘志丹率领的数千名红军活跃在陕甘地区,国民党几次“围剿”均告失败,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一举定乾坤”,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北上部队在这里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在此地,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前往陕北根据地。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的吴起镇。1936年10月,中央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到达陕北,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进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当时,陕甘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正处在最艰难和危急的时期,“左”倾教条主义政策执行者在陕甘根据地实行“肃反”,逮捕了刘志丹等领导干部,使根据地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共中央到陕甘根据地后,立即纠正了“左”倾错误做法,肯定了陕北红军和刘志丹的正确斗争和功绩,释放了刘志丹等同志,从而使陕甘根据地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又一次发动了对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的进攻。在毛泽东、彭德怀亲自指挥下,中央红军挫败了国民党的进攻,取得了直罗镇战斗的胜利,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献了“奠基礼”。 1936年2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和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东征宣言,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同时,中央军委决定以绥吴、米西和横山等地的战斗团和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红二十八军,由刘志丹、宋任穷率领,北上神府苏区,打通东渡黄河的通路。在此前后,王震部击败了盘踞在绥米的国民党何绍南部。此后刘志丹率领红军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基本肃清了陕北腹地的敌军,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南至关中、西至陇东、北至神府的陕北革命根据地。 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央红军到陕北,不仅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新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也挽救了陕甘苏区的革命斗争,吹响了动员和领导全民抗战的号角。P2-8 序言 历史的长河不知湮没了多少的民族和邦国,然能一直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必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以优异的素质,坚毅、执著的品质,走过五千年的风雨历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朵奇葩。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繁衍生息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碰撞、交融使各族成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中华民族儿女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了一种不可割舍的特殊感情——爱国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从这朴素的感情开始的。这种感情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最终形成价值观。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道德力量,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具有社会导向作用,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4年,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纲要》)。《纲要》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从1997年开始,中宣部陆续颁布了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以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反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反映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反映党的光辉历史为内容,来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这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极为珍贵,极具宣传推广价值。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我们以这些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为基础,推出了这套《不朽的丰碑》。 《不朽的丰碑》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平台,在深入叙述基地所蕴涵的厚重历史、人物情怀的同时,又对基地的展陈情况加以详细描述、介绍,穿越历史,讲述遗存背后的故事。每个示范基地单独成册,配以数百张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图片,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了解人物、了解文化风情。 这套丛书可谓是了解中华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的一部红色经典读物,同时也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让读者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红色历史,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我们也深信它将带着读者走过一段美好的文化之旅。 编者 2011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