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珊瑚岛上的死光/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童恩正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国科学家赵谦教授拒绝了国外财团的重金收买,打算将发明成果带回祖国,却遭人暗杀。青年科学家陈天虹接受教授的遗愿,乘机回国。途径珊瑚岛,飞机被一种神奇的光线击落……

《珊瑚岛上的死光》,荣获1978年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代表作。多次被改编为连环画、广播剧和电影。2008年,被评为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公众最有影响的十大科普作品”。

内容推荐

在某国W城,爱国华裔科学家赵谦教授试制成功高效原子电池,他拒绝了各大财团重金收买原子电池专利权的企求,决定把样品和资料全部带回祖国。当天夜里,赵教授被人暗杀。赵教授的未来女婿,青年科学家陈天虹为实现教授的遗愿,携带电池样品驾机逃走。途中,飞机被一种奇特的空中武器击落,天虹掉落海中。

这是一座神秘的小岛,岛上只住着一位老科学家、赵教授的好友马太博士和他的哑巴仆人阿芒,岛上有一座复杂神奇的实验中心,马太博士在这里经过10年奋斗试制成功了激光器,刚才就是马太博士在实验室里运用激光器救起了天虹。维纳司公司企图把赵教授和马太博士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制造一种新式武器威胁人类和平时,决心阻止这一罪恶行径。

目录

总序

古峡迷雾

五万年以前的客人

雪山魔笛

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之死

石笋行

遥远的爱

失去的记忆

追踪恐龙的人

珊瑚岛上的死光

后记

试读章节

古峡迷雾

一 被遗忘了的民族

公元前316年的秋天。

一轮明月缓缓地从山冈后面升起,江州城锯齿形的雉堞和高耸的望楼就从朦胧的山影中显现出来了。这座建筑在长江旁边高高的陡崖上的城市就是巴国的首都。

这是近两个月来难得的寂静的夜晚,除了远处传来一两声凄凉的号角声以外,只有城下长江的流水冲击着陡崖,发出有韵律的声音。

然而这不是和平的日子。在城上望楼的陈望孔中,哨兵们都在警惕地防守着,他们紧握鼓槌,准备随时发出警号。在城墙上面到处蜷曲着一群一群的武装战士,由于连日的血战,他们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在今夜战斗的间隙中,都沉沉地人睡了。然而即使是在梦中,他们的手还是紧扣弓弦,他们的头下还是枕着出鞘的青铜剑。紧张的战斗气氛,并没有随着黑夜的来临而消逝。

远处传来一阵武器的铿锵声,在几支火把的照耀下,一支小小的队伍走上城来。领头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他全身披挂着用皮革和铜片制成的甲胄,外貌庄严而魁梧。他的身影一出现,城墙上的哨兵立即轻声相告:“国王来了!”

国王微微一摆手,把自己的侍从留在身后,然后跨过睡在地上的战士的身体,走到城墙边上,眺望着远方。在银色的田野上,敌人燃起的篝火散布在远处的山冈上,成为一个半圆形的火圈,包围着江州,犹如无数猛兽血红的眼睛,窥伺着这座城市。

这是今年春天的事情了。蓄谋要统一全中国的秦国,从陕西南部越过了号称天险的秦岭,进入四川,首先攻灭了建立在川西平原上的蜀国,然后调集大军,向川东的巴国进攻,包围了江州。巴国的战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可是他们人数太少,使用的青铜武器又不及秦军的铁兵器锋利,经过了两个月的血战,江州的陷落,国家的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今天晚上敌人停止了攻击,沉默——这正是最后摧毁江州的激战之前的沉默。

国王心中十分明白,他自己的命运和他的全族人的命运,都已经面临着最后关头了。在这个时候,巴国的全部历史如同闪电一样,短暂而清晰地映现在他的脑中。两百多年以前,他的祖先带领着族人,从湖北的清江流域出发,沿着长江进入了四川。他们披荆斩棘,穿过了难以通行的峡谷和激流,一路上和洪水、猛兽以及其他民族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后终于在川东的丘陵地带定居下来,开垦了土地,建立了城堡。多么艰巨的历史!回忆起这些,国王心中充满了辛酸。而现在,自己的土地正受到敌人的践踏,高大的城堡即将化为灰烬,自己的族人将要变成敌人的奴隶。难道没有办法为巴国的复兴保留一点希望,难道没有办法为巴国人民保留最后几颗自由的种子了吗?

忧愁和犹豫的表情最后从国王脸上消逝了,他坚定地抬起头来,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叫王子来见我!”他回过头去,下达了命令。

过了一会,一个青年人矫健地跑上城来,他和普通的士兵一样全身武装,只是身上披的一张虎皮表明了他的身份。

“父王!您有什么吩咐?”他走到国王身边,低声问道。

国王沉重地说:“你看,今晚上敌人这样安静,我估计他们一定是在准备作最后的攻击了。现在我们的粮食已经吃光,能够拿起武器的人也快死完了,在明天的激战中,将要决定我们的国家的命运。为了使我们不致亡国灭种,你要真实地执行我的嘱咐。你宣誓吧!”

王子跪了下来,拔出宝剑,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洒在地上。  “我宣誓执行您的一切命令,父王!”

“好了,你起来吧!”国王等他站起来以后,向一个武士说:“把长老们都请来,我有急事要和他们商量。”

不久以后,八个老人来到了国王身边。这是巴国几个大族的族长。他们享有从古老的氏族社会中遗留下来的一些权力,所以国王有事,首先要找他们商量。

“我请你们来,是想向你们,也是向全国宣布一桩事。从现在开始,我将王位传给我的儿子,祖传的权杖、印玺和宝剑,都移交给他。现在我们三面受到了敌人的包围,只有靠江边的一条路是通的。这座城池已经守不住了,我要他马上率领人民离开江州,沿江向东走,回到我们的老家去,在那儿找个合适的地方,重新把国家建立起来。”

“父王,您……”王子焦急地问道。

“你们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从敌人手中逃脱。因此我要留下来拦阻敌人。”

“父王,让我留下来,您走吧!”王子泪流满面地说。

“去吧!儿子,不要忘记你的誓言。我相信,只要能够保留住我们国家的种子,巴国在以后还是会繁荣强大起来的。”国王解下了身上的佩剑,亲手系在王子腰间,一个武士拿来了印玺和权杖,国王庄严地把它们送到王子手上。

几个长老对于局势是很清楚的。他们知道,为了整个国家,只有采取这样的办法。他们都请求道:

“国王,让我们也留下来吧。这儿埋葬了我们好几代的祖先,让我们的骨头也躺在自己的土地上吧!”

P1-4

序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数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优秀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

后记

怀念吾友恩正

说起中国科幻小说,怎么离得了童恩正?

作为中国科幻文坛的元老之一,他历经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全过程,总结其成绩有五。

一、首倡科幻小说的正确观念

中国科幻小说诞生于少儿科普园地。初发展时,几乎众人皆持同一观念,以为是科普的一个分支无疑。

恩正独具慧眼,力排众议,首先提出科幻小说属于文学范畴,以培养读者科学的世界观为主要任务,不应等同于一般的科普宣传性作品,为科幻小说明确定位。

虽然这个观念一时不能为所有人接受,但事实证明他所提出的方向是正确的,为日后中国科幻小说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导向性意义。说他对中国科幻小说有观念开辟之功,当不为过。

二、为中国科幻小说生存抗争的斗士

进入80年代以来,科幻小说的“科”、“文”之争愈演愈烈。一些人假借各种权力与手法,对初具繁荣迹象的科幻小说横加指责鞭挞。一些作者受到不公正批判,许多作品被无端指责为“伪科学”、“反科学”,甚至与某些格调低下的“地摊文学”等量齐观,一律划为必须彻底清除的“精神污染”品种。于是,一时万马齐喑,许多科幻与科学文艺刊物被迫停刊,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停止出版科幻作品,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此时,恩正愤然领导作家群,挺身辩论应战。在极其困难条件下,鼓励同仁继续创作,终于为中国科幻小说的生存,争取到一席之地。言恩正为维护中国科幻小说的生命与尊严的勇猛斗士,也是十分恰当的。

三、开辟成都科幻中心的核心人物

中国科幻小说发祥于北京、上海南北两大中心,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1979年以来,恩正大声疾呼,身体力行,依靠四川省及成都市科普创作协会支持,团结当地作家群,创办刊物,提倡研究,推出大量优秀作品,使成都迅速成为科幻小说活动中心之一。彻底改变原有布局结构,形成与京、沪三足鼎立之势。嗣后,又担任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全国科幻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成绩,是。我们十分信服的核心领导人物。后来恩正与我,加上郑文光、肖建亨、叶永烈一起进入世界科幻小说协会。谁云蜀中无人?我们就占了两个席位。

四、十分注重科学性的重文学流派代表人物

恩正的作品以思想犀利、哲理深沉、故事生动、文采丰富而著称。其代表作《珊瑚岛上的死光》,被评论家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重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他是该流派的当然代表人物。我的《美洲来的哥伦布》,被评议为当时中国科幻小说的重科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然而在此我还要着重说的是,恩正的科幻作品岂止在于偏重文学。

人们常有一个错误观念,将重文学流派与重科学流派相对立,称为“软科幻”与“硬科幻”,以为二者绝不相似相容。以此推论,便以为作为重文学流派代表人物的童恩正,其作品便无任何科学成分可言了。

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极不了解恩正其人其文。

遍观恩正科幻作品,几无一不有浓烈的科学性。他的早期代表作《古峡迷雾》,是他在研究生时代,瞿唐峡研究工作的副产品。他的许多涉及历史考古的科幻作品,无一不与本身专业息息相关,无一不有典籍出处。

在其作品中,还有以《珊瑚岛上的死光》为代表的一些涉及电子科学的作品,人们或以为出自推测妄想。其实这些素材,均来于乃弟恩川,一位电子科学学者处。恩正孜孜好学,知识旁及多学科领域。

我与恩正曾结山野缘,亦是文字交。他的一些创作题材,常是我们共同工作中,有所悟而产生的。许多作品常给我首先过目,讨论落实其中若干科学材料。记得他的《雪山魔笛》初成时,曾就文中描述的花岗岩颜色,征询我的意见。为了烘托场景,他用“黑色”,似十分妥切。但当我告以,世间无黑色花岗岩,只有肉红色和灰白色两种。他略事沉吟,立刻提笔修改。一字之易,显示他的严谨治学态度,表现了对科学性的刻意追求。

十分注重科学性,充分表现文学性。二者兼容并包,高度有机统一,是恩正的科幻作品的精髓。非如此,不足以了解其人,也无法真正了解其文。

五、为中国科幻小说争取三个第一

在中国科幻的文坛上,恩正创造了几个第一,值得大书特书。《古峡迷雾》,中国第一部文情并茂,真正的科幻“小说”。与此同时代的作品,大多仅是儿童科普“故事”而已。

《珊瑚岛上的死光》,荣获1978年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不仅是恩正的殊荣,也是把科幻小说推向更加广阔领域的里程碑。

我与恩正结识于60年代初,既是同科的科幻举子,也是史前考古学同一“战壕”的亲密战友。

科幻的事尽人皆知,就不用多说了,说几句考古的事情吧。恩正是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考古学家,先后担任四川大学和美国许多大学的考古学教授,蜚声海内外学坛。我的专业是地质地理,平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就是人类发生发展以来的最新地质历史时期,和他专业交汇在一点,加以社会与学术观念相同,很容易就走在一起了。我们经常一起在野外共同考察,他的科幻作品和学术论文,常常首先交给我看,叫我提出意见。他出国后,我也是他在国内各种事务的当然代理人。1997年4月20日成都大雨滂沱之夜,我接到他的夫人的越洋电话,得知他在美长逝,一下子惊呆了。

唉,恩正,你比我年轻4岁,怎么能先我而去?我们还有许多共同的幻想,一系列共同工作的计划,怎么一下子就中断了?接受他的夫人委托,我和美籍华裔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张光直教授分别为他的文学和科学作品文集作序。以后又寻找各种机会为他编辑作品集。也写了一篇科幻小说《童恩正归来》作为纪念。现在大家看见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个集子是最新的一个。愿关心中国科幻的爱好者,和我一起来读这本选集,认识童恩正吧。

西蜀七八翁刘兴诗于成都理工大学

2009年3月3日

书评(媒体评论)

童先生的小说,曾给那个年代的青少年,带来无数充满奇趣的幻想,让他们对于星空。对于科学,产生出数不清的憧憬和想象。

——著名科幻作家、科幻研究专家 吴岩

童恩正的这部饶有趣味的作品适应了读者的需要,正如一个饥饿的人对食物的渴求。该作品还被拍成电影,广为流传。后代科普作家从中受到很大鼓舞,积极投身于科技普及事业和文学创作之中。

——著名科幻作家 刘兴诗

童老师常常从出其不意的方向杀出来,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写出见解独特的作品。而这。正是得之于他为写科学文艺作品而经常关注科技发展的缘故。

——著名科幻作家 郑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