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法承认的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张淑梅、李忠宇、郭卫华、史军编写的《多姿的海藻(蓝色国土)》带给你的,不仅有知识和快乐,还有更多的感悟与回想、精神与创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多姿的海藻/蓝色国土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张淑梅//李忠宇//郭卫华//史军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法承认的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张淑梅、李忠宇、郭卫华、史军编写的《多姿的海藻(蓝色国土)》带给你的,不仅有知识和快乐,还有更多的感悟与回想、精神与创造。 内容推荐 张淑梅、李忠宇、郭卫华、史军编写的《多姿的海藻(蓝色国土)》内容简介: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民族之一。远古时期,就有“乘桴浮于海上”的记载,春秋时齐人得东海“渔盐之利”,后来又有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多姿的海藻(蓝色国土)》从妙趣横生的海藻故事、神奇无比的海澡、逐渐扩大的海藻危害等方面展现五彩缤纷的海藻世界。 目录 第一章 五彩缤纷的海藻世界 林奈最早使用“藻类”一词 藻类是最低等的植物 藻类诸门 嗜冷怕热的褐藻 海陆两栖的绿藻 依海而生的红藻 开创绿色的蓝藻 精美绝伦的硅藻 功过一身的甲藻 趋向高级的轮藻 兼具动物和植物双重性状的裸藻 金光灿烂的金藻 细胞壁特殊的黄藻 第二章 妙趣横生的海藻故事 “无子而生”的秘密 漂浮的秘密 简单直接的生命方式 奇妙的选择性 海藻的基部不是根 海上庄稼别样栽 海藻的颜色比高等植物丰富 海藻的“变色术” 善变的紫菜 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 的藻类——螺旋藻 藻中“珊瑚” 藻中“铁钉” 藻中“蜈蚣” 名不副实的江蓠 侨居中国的海带 只有一个细胞的 海藻“巨人” 世界上最长的植物是海藻 巨藻的生存之道 冰藻对付紫外线的五大秘诀 紫菜的一生从贝壳开始 裙带菜的一生 海木耳与海藻 “智慧之泉”与海藻 石花菜与燕窝 “火星潮”与海藻 红海为什么不蓝 神秘的“藻海” 海蛇可能是巨藻 产硫酸的海藻 干海带表面的白霜 海带如何走上餐桌 韩国人眼里的海带 日本人眼中的海藻 海凉粉、琼脂与“寒天” 藏身于虫体的神秘海藻 珊瑚虫的好帮手——虫黄藻 珊瑚的向光性与海藻 海带草与海带 第三章 神奇无比的海澡 藻类改变了原始大气 藻类是地球上最大的氧气“供应商” 最小的植物,天之最尊 浮游硅藻,海流的重要指标 海藻发电大有可为 海藻炼油 各国竞相开发海藻燃料 海藻环保纸的诞生 海藻塑料将抢占生物塑料市场 海藻与化妆品 海藻防紫外线服装崭露头角 海藻饮料带来的清凉感觉 硅藻是地壳的基础 硅藻土的广泛应用 神奇的“鼠尾巴” 海中白菜 礁石上的纺纱浆料 神奇的减盐食品——海蕴 苔条与海藻 角叉菜研究频传捷报 鲜美的礁膜 誉满全球的螺旋藻 裙带菜能减少吸烟危害 中药“海藻”的主要原植物——羊栖菜 软骨藻的功与过 吃海带能抵御寒冷 紫菜汤治便秘 洗浴新方——海藻浴 琼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卡拉胶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褐藻胶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褐藻糖胶及其应用 海藻体内的“脑黄金” 海藻“胆固醇”的神奇作用 天然防腐剂——褐藻多酚 奇特物质——藻胆蛋白 吃海藻抗疲劳 海藻是膳食纤维的最好来源 海藻中的降压因子 海藻中的抗凝血因子 海藻的抗衰老作用 褐藻能对血液进行大扫除 海藻有望成为抗菌良药 抗癌先锋——海带 羊栖菜等褐藻也表现出神奇的抗癌作用 红藻、蓝藻、绿藻的抗癌作用 海藻是女人的圣药 海藻是男人的“活力剂” 海藻护肝 海藻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海藻防治糖尿病 海藻对胃溃疡的防治作用 海藻在水果、粮食、饲料储存上的重要作用 神奇的海藻肥 动物美食——海藻粉 南大洋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冰藻 北冰洋海藻的巨大贡献 第四章 逐渐扩大的海藻危害 多姿的“水花” 肮脏的“赤潮” 贝毒原来是藻毒 善变的幽灵藻 臭名昭著的夜光藻 绿潮灾害也不容忽视 第五章 亟待保护的海藻家园 海藻的生存空间在缩小 海藻在呻吟 国外海藻修复现状 以海带为载体去除赤潮 大型绿藻对赤潮微藻的抑制作用 大型海藻对鱼、贝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作用 试读章节 大家都知道,花、果是植物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成千上万的植物在激烈的生物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够正常开花、结果。我们熟悉的陆地植物,在生长周期的适当时期,大部分都会开花,虽然不一定都像玫瑰、百合那样美丽,却是植物生命延续不可缺少的过程,一旦开花不良,就可能造成物种的灭绝。藻类不开花,却能在地球上始终保持繁荣,其秘诀何在?难道藻类“无子而生”吗?当然不是。藻类也有传宗接代的“种子”,只不过藻类的“种子”叫孢子,十分微小,一般藏于藻体内部,至多不过在藻体表面形成小斑点或小突起。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见识藻类的“种子”(孢子)。由于藻类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所以又叫“孢子植物”。 藻类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营养繁殖是一种不通过生殖细胞进行繁殖的方法,有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通过断裂的方式实现。一个藻体断裂成碎片,由这些碎片再生为一个新的藻体,成熟的藻体断裂为两个或更多的部分,每个部分又发育成一个新的藻体,胶网藻就是这样繁殖的。第二种类型通过芽殖的方式实现。这种方法是在细胞壁上形成侧芽,小芽与藻体分离后,长出自己的假根而成为新的个体,原管藻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繁殖的。第三种类型通过产生藻殖段实现,即藻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小段脱离母体,重新变成新的个体。这种方式在蓝藻门的一些丝状藻类中普遍存在,如颤藻、鞘丝藻、鱼腥藻和念珠藻等存在这种生殖方法。第四种类型通过产生繁殖体实现。黑顶藻顶端的分枝状突起就是繁殖体,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脱离母体后就会萌发成新的藻体。 无性生殖是通过产生不同类型的无性孢子进行的。当藻体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生殖时,由藻体某部分细胞直接变成生殖细胞,产生新个体。如一个单细胞藻类进入生殖期时,会通过两种方式繁殖后代:一种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个体增殖;另一种是通过细胞内的原生质分裂来进行,即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内含物发生分裂,产生数个原生质体,每个原生质体包含一个新细胞核,形成孢子,孢子冲破母细胞壁,在水中直接萌发为新个体。这就是最简单的无性繁殖方式,即单细胞藻体的无性繁殖。多细胞藻体的无性繁殖与之相比稍微复杂一些,但也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同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第二种是异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第三种是卵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状和大小都不同,大的不能游动,称为卵,小的能游动.称为精子。 漂浮的秘密 根据藻类的生活方式,人们将藻类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底栖生活型,另一类是浮游生活型。底栖生活型藻基部都有固着器.通过固着器固定于水底礁石等基质上生活,它们在退潮时能适应暂时的干旱,待海水涨上来时又开始正常的生长发育,海带、紫菜、浒苔等大型藻类都属于这种类型;浮游生活型藻的基部没有固着器,藻体的运动能力非常弱,只能随波逐流地漂浮或悬浮在水中做极为微弱的浮动,硅藻、甲藻、隐藻等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都属于这种类型。浮游藻类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漂浮而不沉于水底呢?要揭开这个秘密,还得从浮游藻类的体形和代谢产物说起。 浮游藻类为了增加浮力、适应漂浮生活,体形上往往发生很多适应性的变化,有的细胞周围生出一圈刺毛,有的生有长长的刺或突起物。这些附属物增加了藻类与水的接触面,使其产生很大的稳定性,能漂浮在有光的表层水中。除了体形上的适应性,还有的浮游藻类通过结成群体来扩大表面积从而便于漂浮,而且它们本身个体很小,也是对漂浮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性。 浮游藻类的代谢产物也有别于底栖藻类。以浮游藻类的代表硅藻来说,在硅藻活细胞的褐色底子上,可以看到一些发光的黄色小点,这是脂肪。大家知道,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产物大多都是淀粉,可硅藻和许多浮游藻类却与众不同,它们的代谢产物不是淀粉,而是脂肪。因为,淀粉的比重比水大,在水中会下沉:而脂肪的比重比水小,可以浮在水面上。硅藻细胞中脂肪多,大大减轻了自身的重量,使它很容易浮在水面、随水而动。 简单直接的生命方式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一个广布全身的网络,即输导组织。它从根部开始,经过茎部,通达叶部,既可以将根部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上传至茎和叶,又可将叶部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下传至茎和根。对高等植物而言,输导组织好比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旦被破坏,将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 海藻不具有贯穿全身的输导组织。尽管如此,却能自如地在大海中生息、繁衍,秘诀何在?原来,海藻是一个简单的叶状体,虽然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构成茎和叶的细胞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化反应,不需要光合作用产物的长距离运输,也不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的长距离运输。如此的生命方式,简单、直接,又不失高效!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海藻的身躯能够随着海水的运动而摆动,而我们熟悉的陆生植物却不能,这又是为什么呢? 植物学家告诉我们,为支撑植物体,高等植物体内常常有一些起支持作用的坚硬的机械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大多为细长形,且都有加厚的细胞壁,因此高等植物体无法自由摆动。切开海藻的身体,人们发现,海藻体内的细胞壁基本上都一样厚,并没有这种特殊加厚的机械组织,所以海藻的身躯运动自如,捕获阳光和营养的能力也变得更强。这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海藻生命方式的简单、直接和高效。P16-19 序言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领土,除广袤的大陆外,还有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的6500多个岛屿,濒临太平洋有长达18000千米曲折的海岸线。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这是我们的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民族之一。远古时期,就有“乘桴浮于海上”的记载,春秋时齐人得东海“渔盐之利”……以及后来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环游地球还早87年。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无疑位于世界前列,历史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但是,漫长的农耕社会,束缚了国人的思想,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中国人的海洋意识落后了。而清朝政府坚持“片板不得入海”的锁国政策,终于招致了1864年鸦片战争的惨败,从中英《南京条约》开始,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开始了百年之久的丧权辱国噩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的海洋意识空前高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一时蔚成风气,中国人的目光开始关注海洋。 海洋和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海洋是地球生物的发源地和资源供应地,开发海洋,可以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求。海洋是世界上最后的能源基地,开发海底油气田和可燃冰,风能、潮汐能的转化利用,可以长久地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要。海洋是世界各大洲间物资运输的经济通道,海洋运输的成本仅为公路运输的五分之一、航空运输的千分之几;海洋运输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公路运输的5倍,是铁路运输的10倍以上。海洋又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生成地和储存地,海洋影响着大陆的风雨,海洋有巨大的冰山,在世界性缺水的今天,人们把对淡水需求的目光投向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人再也不会对自己的蓝色国土漠然处之。保护蓝色国土的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为宣传和介绍海洋知识,我们约请有关学者,编辑出版了这套“蓝色国土”系列读物。本系列读物由张淑梅、于永玉、胡玉晶等同志担任组编,有二十多位同志分别担任各书的编者。 中华民族富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航海传统,了解我国的海洋环境,开发国内的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现在就开始了解我国的海洋——一个和我国陆地一样丰富多彩的世界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