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悟廿四(每天都是好时光)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刘希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时间体系,在千百年来的传承过程中,它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人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

刘希著的《感悟廿四(每天都是好时光)》以较风趣、生动的笔调来呈现二十四节气所具有的提示生活节奏、调节生活方式的指导意义,还力求在人们以往熟悉习惯的老套生活里注入一股新鲜的气息,力争让人从沉闷、呆板无聊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进而自觉地尊重自然和生命节律,尽情享受色彩斑斓的生活,享受生命时光的分分秒秒。

内容推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节气,可以说它们根植在中国人的生活深处,早前指导古人生活生产劳作,现在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刘希著的《感悟廿四(每天都是好时光)》以师徒几人的生活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描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季节变化特征、节气变化,力求依据故事中的主人公对世间万物的反思,从而解读二十四节气,解读人生,启发我们不忘初心,心存感恩,认真做好眼前的事、过好每一天。

目录

 立春一日

 无尽香

 掌声雨

 雨水之夜有月

 日日是好日

 惊蛰听钟鼓

 春分煮花

 不闭眼的木鱼

 有味是清欢

 清明得欢喜

 谷雨茶

 不忘初心

 立夏万物生

 不即不离

 小满悟残心

 圣心超然

 芒种论闲情

 带香气的回忆

 夏至一生一会

 花香供心

 小暑品粥

 明镜照初心

 觉性大美

 大暑大乐

 立秋月无边

 一叶知秋

 秋来是秋

 处暑欢喜一日

 白露品秋茶

 秋始白露

 但去静坐

 秋分行中道

 寒露破樊笼

 无边智慧

 霜降的微笑

 季节的游戏

 立冬的迎春花

 立冬的冬心

 “转”小雪

 岁月无痕

 大雪雅事

 踏雪寻香

 顺应自然

 冬至如风自由

 小寒的腊八粥

 冬天的心情

 大寒磨躁气

 结束亦是开始

后记

试读章节

立春一日

立春季节,天地万物,自然欢喜……我不是迎春,而是知春、感春、迎春,与自然融为一体。我让春从眼入,便赏月;春从鼻入,便嗅花;春从体入,便泡脚;春从口入,便食各种应季野蔬;春从耳入,便听冰雪消融;春从心入,便在呼吸之间皆是自然。

释然突然发现师父今夜晚睡,已是午夜时分,师父房间却明窗半掩。

师父作息规律,今夜为何还不入睡?释然好奇,偷偷趴在师父窗前,见师父独坐窗边,凝神看着窗外梅花。

“难道是师父有什么心事?”释然疑惑,“师父这样的高人,应该很通透淡泊,不知有何事困扰?”

早课后,师父吩咐释恩:“今日立春,东风解冻,你带着释行且下山,我开了个药单按上面各项悉数买来,晚上大家烧水用药泡脚。你们且去,早些回来。之后我带着大家行礼祈福,执行迎春仪式。”

说到下山采购,释恩师兄不乐意了:“众师弟们一年穿不破一双鞋,我每天操持寺院一切日常事务,穿烂那么多鞋子,我该为大家省些鞋子。”

戒缘师叔知道释恩在抱怨活干多了,说道:“释恩,你不是一直想做一个名僧?”

释恩:“我们都想做一代名僧。可不想每天采购,干体力活。”

戒缘一笑:“你看冰雪还没消融,是不是还留有你昨天走过的脚印?”

释行:“师叔,脚印和当名僧有什么关系?”

释然:“我懂了,我懂了,师叔,一个公案说,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脚印。而释恩师兄劳苦更多,才能在冰雪地上留下脚印。释行,我们要好好跟师兄学习学习。”

戒缘:“释然悟了。释恩,你们快去快回。”

等释恩从山下买回一应物件,已是午后,师父命令众僧挂好春幡,便带领众僧到北山松林采松菇、挖荠菜、挑马兰头。初春河滩,遍生蒌蒿,绿草茵茵,释然和师弟玩得好生陕活。

晚饭时,餐桌上摆上各种当季食材,林林总总,烹制方式自然,各种新鲜野蔬口感清爽,师父进食很有节制,并礼让大家:“好好品味,过了这个季节就没有这个菜。”师父说。

今日菜饭甚好,众僧吃得也很舒畅,释行、释然年纪太小,怎么也抢不过师兄们。一桌好菜瞬间就被吃光。释行、释然端着空碗想添第二碗,饭桶里面早就空了。

释果拍拍释行的肩膀:“不是我吹牛,我吃大锅饭可从来没有吃亏,吃大锅饭也有战略的。”

释然知道师兄又要卖弄了:“师兄吹牛,吃大锅饭还有什么战略?”

释果悄悄对释然、释行说:“舀饭是个技术活,第一碗不要太满,第二碗大半碗,第三碗时要够快,那时候想舀多少饭就舀多少饭,慢慢吃,没人和你抢。”

释然想,师兄的禅意应该是任何事情开始时都不要做得太快,月盈则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到了晚上,师父将一应中药倒入木桶,坐在窗前泡脚,仰头看天。“东风送暖,水面碎冰消融,万物更新,一年之计在于春。”师父手指星空,“释然,你看北斗七星斗柄正指艮方向。”

此刻庭院响起小虫鸣叫,空气清幽,梅花枝丫美妙,暗香弥漫。

释然终于忍不住了:“师父,你昨夜晚睡,凝神看着窗外,有什么心事?”

师父淡然一笑:“疏枝瘦梅传春讯,一花谢后百花发。昨夜我是看梅迎春。”

释然又问:“为什么今晚要看天空?”

P2-4

序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的节选内容,很生动地描述了动物、植物与自然气候的密切关系。

每到芒种,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著名的禅诗。

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并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安排农事。那时候,黄河流域的农民,耕田、播种、收获庄稼以及养蚕、放牧、植树等农事活动,都遵循节气变化的规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也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毫无造作。没有什么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实际上,这样的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自然和谐之道,就是最早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所倡导的道法自然。

而我之所以这样看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恰是因为我也与很多被城市化的步伐追赶得气喘吁吁的朋友们一样,格外向往万物共生、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之美。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希望能够寻到一个自然环境生机勃勃的“十里桃花”之所,安坐树下,呼吸花香,细细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找到久违的自己。

这就是本书的立意之本,我努力以虚拟的寺院师徒几人的生活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描述二十四节气的季节变化特征、节气变化,力求依靠故事中的主人公对世间万事的反思,来辅助自己完成自我寻找之旅,逐步引领读者朋友反思自己在现实中的诸多烦扰,从而客观看待自身所需解决的人生问题。

当然,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时间体系,在千百年来的传承过程中,它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人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

我不能通过本书将二十四节气的智慧全貌全部诠释给大家,但是我在努力以较为风趣、生动的笔调来呈现出它所具有的提示生活节奏、调节生活方式的指导意义。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习惯,也就难免出现短板、死角和偏颇,长此以往,除了不假思索地自以为是,还会造成类似审美疲劳的麻木冷淡、毫无新鲜感。而大千世界,生活从来都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

这本书,除了解读二十四节气,还想在我们以往熟悉习惯的老套生活里注入一股新鲜的气息,力求让人从沉闷、呆板无聊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唐代诗人李涉有诗曰:“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最后一句最值得长久玩味!所谓浮生,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幽雅脱俗的半日之闲,居然是诗人“偷”来的,是在竹院中听到僧人话语后的顿悟所得。

那么,也真心希望你我的这次遇见,在我的故事中,你也能“偷得”那惊喜可贵的半日之闲。如同夏日傍晚,悠闲的竹椅上,微眯双眼,在一盏清茶的氤氲中细品人生各种况味,进而自觉地尊重自然和生命节律,让自己从机械的钟表时间中解放出来,尽情享受色彩斑斓的生活,享受生命时光的分分秒秒。

后记

当全书接近尾声,一如一段旅程即将完结,但是同时也抵达了记忆的深处。

此刻南方的空气中已经凉意弥漫,万物依然兴盛寡言。而窗外,正排山倒海下着一场暴雨,天地混沌,自有一种超脱现实的存在。案头的初稿,寂静端庄,静待风雨停歇。在寂静中,天地的喧嚣逐渐隐退,夜色清明。

这样的时刻,让人珍惜,因为它们将不复再来。

记得在无数个日子,趴在案头,窗外庭院在不同季节会飘来不同的芬芳。在春季会听到木棉种子落地的声音,笃定厚实;夏季有开得惊艳而不自知的栀子,有时会传来孩子清朗的笑声……所有本真的存在,都让人内心震颤,这样的美与庄重,更让人感受到生存的谦卑和尊严。而手上持续的工作,则传递给人一种静默的坚韧,提醒人应该保持专注和敬畏,才能在时间中淬炼出精纯,与之共存。同时这样的工作,也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血肉相连。

梳理二十四节气的寓意,似乎梳理的不是一个年轮的循环,而是一种生命的循环。但是在一轮生命循环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当人活在当下的时候,就是要珍惜当下,坦然接受一切,并继续学习修行,以期获得人生的真理。写这本书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时间有限,万物还有待观照,水仙已经凌波,一年确实就这么过去了。这段旅程,到此结束。

书评(媒体评论)

二十四节气,讲的是天,说的是地,记录的是自然,是中国人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中国农业博物馆外联部主任 唐志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