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说,在琐碎生活细节的表现之下,徐则臣所思考的毋宁说是一些更为超验、更具思辨性的主题。他曾坦承自己患有“意义焦虑症”,总想追问“意义的意义”——“我更喜欢想象自己一步一步走到足够高的地方,直到把这个世界看清楚。”徐则臣编著的《苍声》包含了《露天电影》、《人间烟火》、《伞兵与卖油郎》、《时间简史》等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苍声/新世纪作家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则臣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根本上说,在琐碎生活细节的表现之下,徐则臣所思考的毋宁说是一些更为超验、更具思辨性的主题。他曾坦承自己患有“意义焦虑症”,总想追问“意义的意义”——“我更喜欢想象自己一步一步走到足够高的地方,直到把这个世界看清楚。”徐则臣编著的《苍声》包含了《露天电影》、《人间烟火》、《伞兵与卖油郎》、《时间简史》等文章。 内容推荐 《苍声》的作者徐则臣的10部中短篇合集。涵括了徐则臣从90年代至今的创作成绩,整体上体现了徐则臣小说创作的特色。在徐则臣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得到当下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偏狭的执着,看得出特定场景下人物心路所经历的残酷与痛苦。 目录 啊,北京 长途 苍声 大雷雨 露天电影 逆时针 人间烟火 伞兵与卖油郎 时间简史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小说、批评与学院:徐则臣三题 徐则臣作品要目 获奖情况 试读章节 五 西苑那地方我去过很多次,从北大西门坐公交,很多车都经过西苑。如果从承泽园出门左拐,步行去那里也很方便。有一回一起去颐和园,边红旗指着西苑站牌附近的一条小巷对我说,沈丹家就在那里,就是那栋小灰楼后面的一个小四合院,沈丹祖父留下的,破得不成样子了,但听说很值钱,大概打算奇货可居。 边红旗租到沈丹家的房子,纯粹是一个偶然。巴沟不想待了,房东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催得他屁滚尿流,他跟小唐合伙赚的第一笔钱就填补了欠下的房租,声明第二天就搬走。当时小唐就住在西苑,他说那地方有很多人家愿意租出空房子,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俩花了一天的时间在西苑打听,傍晚的时候找到了沈丹家。沈丹的妈妈说,先前家里是住过一个房客,刚走,现在不太想租了,价钱太便宜,整天还跟着提心吊胆的,划不来,除非价钱合适。她和老头耳语一番出了一个价:每月六百。 边红旗和小唐说:“每月五百吧。”他们实在不想再跑了。 老夫妻俩说:“六百。还加上免费的洗澡问呐。” 边红旗说:“五百。就是因为可以洗澡才出五百的,要不就四百了。” 他们为着一百块钱争执不下的时候,沈丹带着两个朋友回来了。边红旗说,当时他对沈丹没什么感觉,就是一个比较时髦的北京女孩,说不上难看,也说不上有多漂亮,很青春很活力的那种。她的一个朋友小声说,那是你们家亲戚?满帅的。沈丹就停住了,她本想穿过院子和朋友进自己的房间的。她站在边红旗对面,知道了他们争执的原因,就对父母说: “五百就五百吧。闲着也是闲着。” 她妈说:“丹丹,这钱可是都归你的,少了也是少你的。” 沈丹说:“不就一百么,多这一百我也发不了。” 边红旗和小唐顺着沈丹这个梯子就上去了,坚持五百。老两口也不好再说什么,就答应了。后来沈丹告诉边红旗,所有的房租都是留给她做嫁妆的。 刚住进沈家,边红旗还很老实,从来不往歪处想,也没那个心思。老婆在远处如饥似渴地思念,还是个好老婆。办假证他刚出道,胆怯、谨慎,而且尽心尽职,生怕有一桩生意做不好。尝到甜头了,想赚点大的,又不敢十分深入,觉得两脚悬着,弄得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他曾想过赚足了钱自己搞,所有东西都自己来,从拉客到制作一条龙,那样赚多少都是自己的。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有个类似的家伙被抓到了,警察在他的住处搜出了制作假证的一套设备,挨了一顿打,罚了好几万,还被判了五年。这就太不值了。他有点怕,为了过好日子到头来蹲了班房,他不愿意,从此才定下心来做一个皮条客,凭一张嘴赚个差价。这一担子事放下了,边红旗才觉得生活比蹬三轮的时候轻快多了,好日子近在眼前,伸手就能抓到。他才开始注意到沈丹,这时候,他已经在沈家住了半年了。 根据边红旗的介绍,如果不是我的歪曲,应该是沈丹更主动一点。边红旗说,不记得具体日期了,反正是一个晚上,房东的女儿敲响了他的门,问他要不要开水。沈丹刚下晚班,坤包还挎在肩上。她站在门外微笑着,光影里边红旗觉得她突然有了点味道,女人的味道。他喜欢这种娴静的平和的女人的味道,他老婆就是这样的女人,处处都像一个女人,尤其是扎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边红旗心中总能在两秒钟之内升起温暖巨大的爱意,他喜欢在老婆做饭的时候从背后抱住她,把脑袋贴在她背上。这种时候他觉得自己像个踏实的孩子,老婆像他妈。边红旗在房东女儿的身上突然看到了一个女人,他慌得拖鞋都穿倒了。 “要开水吗?”沈丹说。 这句话边红旗已经听过很多次了,沈丹从天刚有了一点凉意时就开始给他送开水。她说边红旗一个单身的男人,大概连开水都懒得烧,不过是顺便,多烧一壶就是了。 “要么?”沈丹又问。 “要,呵呵,”边红旗都有点结巴了。“要。” 门敞着,沈丹拎着水瓶到了门前。“水。” 边红旗走上去接住,说了声谢谢就往回走,准备放到床前。 沈丹说:“不请我进去坐坐?” 边红旗搓着手说:“请进,请进。你看,多不好意思,乱七八糟的。” 沈丹说:“单身汉的房间都这样。”她在椅子上坐下,“北京过得惯么?” “还行,我喜欢这地方。” 然后是一大段沉默,两个人都数着自。己的手指头。 沈丹说:“我朋友说你很帅。” 边红旗说:“往哪帅?都老的不像样了。” 沈丹说:“瞎说,三十都没有老什么。”接着莫名其妙地小声笑起来。 跟着气氛就放松了,和谐了。其实早就很熟悉了。他们聊起来,不再只看着自己的手指,眼光谨慎地放到对方的身上去,经意的,不经意的,聊得很好。外面的风有点冷,沈丹伸手关上了门。她说她是百盛超市的收银员,边红旗说他知道,他在她工作的超市里买过东西,不过不是她收的钱。他们又笑了,觉得这种事也很有意思。后来又聊了一些,但是不多,因为沈丹的妈妈在院子里叫她了,说电话来了。 就这样,第一次深入一点的接触结束了。有了第一次事情就好办多了,未来的道路并不漫长。 这一段时间沈丹都是下午连同晚班,下班回到家大约十点。父母是那种老派的市民,习惯早睡早起,天冷上一点就早早上了床,睡不着就坐在被窝里看电视、说话。现在沈丹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进了家门先问问边红旗要开水不要。当然是要的,每次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她还是先问。聊过天的第二天晚上,沈丹没有问,直接拎着水瓶敲了边红旗的门。第一下敲门声刚响,门就开了,边红旗站在门口。 “下午我看见你了,”沈丹说。“到超市去买烟。为什么不到我的收银台去?” “怕你不要我的钱。” “美的你!”沈丹笑着,把水瓶放到该去的地方,直起腰来斜着眼睛看他。边红旗又看到了一个女人。 “你很漂亮,”边红旗说,说完了立刻觉得自己俗不可耐,他知道自己心思已经出了问题。但是说出来了,而且被对方听到了。P25-27 序言 “新世纪作家文丛"总序 白烨 摆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接续着“跨世纪文丛”,新推出的“新世纪作家文丛”。 在20世纪的1992年至2002年间,长江文艺出版社聘请资深文学评论家陈骏涛,主编了“跨世纪文丛”,先后推出了飞辑,出版了67种当代作家的作品精选集。因为编选精当、连续出书,也因为是一个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学行动,“跨世纪文丛”遂成为世纪之交当代文坛引入注目的重要事件。当时,主编陈骏涛在《“跨世纪文丛”缘起》中说道:“‘跨世纪文丛’正是在新旧世纪之交诞生的。她将融汇20世纪文学,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变异的新成果,继往开来,为开创21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格局,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她将昭示着新世纪文学的曙光!”这在当时看来实属豪言壮语的话,实际上都由后来的文学事实基本印证了。“跨世纪文丛”出满67本,已是21世纪初的头两年。《中华读书报》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它暂时为自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套文丛创始于7年以前的1992年,其时正值纯文学图书处于低迷时期,为了给纯文学寻求市场、为纯文学的发展探路,陈骏涛与出版家联手创办了这套旨在扶持纯文学的丛书。丛书汇聚了国内众多名家和新秀的文学创作成果,王蒙、贾平凹、莫言、梁晓声、韩少功、刘震云、余华、方方、池莉、周梅森等59位作家均曾以自己的名篇新作先后加入了文丛。几年来,这套丛书坚持高品位、高档次,又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期待,为纯文学图书闯出了一个品牌。”这样的一个说法,客观允当,符合实际。 也正是自1992年起,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强劲指弓l下,国家与社会的改革开放,加大了力度,加快了步伐,社会生活真正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市场秩序的确立为重心。社会生活的这种历史性演变,对于未曾接受过市场洗礼的当代文学来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与严峻的挑战。提高与普及的不同路向,严肃与通俗的不同取向,常常以二元对立的方式相互博弈。正是在这种日趋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以严肃文学的中青年作家为主要阵容,以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为基本内容的“跨世纪文丛”,就显得极为特别,格外地引人关注。究其原因,这既在于“跨世纪文丛”不仅以高规格、大规模的系列作品选本,向人们展示了当代作家坚守严肃文学理想和坚持严肃文学写作的丰硕收获,还在于“跨世纪文丛”以走近读者、贴近市场的方式,给严肃文学注入了生气、增添了活力,使得正在方兴未艾的文学图书市场没有失去应有的平衡,也给坚守严肃文学和喜欢严肃文学的人们增强了一定的自信。 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跨世纪文丛”出满5辑之际,我曾以《“跨世纪文丛”:九十年代一大文学奇观》为题,撰写了一篇书评文章。我在文章中指出:“跨世纪文丛”是张扬纯文学写作的引入举措,而且“有点也有面地反映了8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演进的现状与走向。在纯文学日益被俗文化淹没的年代,这样一套高规格、大规模的文学选本不仅脱颖而出,而且坚持不懈地批量出书,确乎是90年代的一大文学景观”。我在文章的末尾还这样期望道:“热切地希望‘跨世纪文丛,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并把自己所营造的90年代的文学景观带入21世纪。” 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我当年所抱以期望的事情,现在正好落在了我的身上。 因为种种原因,“跨世纪文丛”在文学进入新世纪之后,未能继续编辑和出版,因而渐渐地淡出了读者视野与图书市场。约在2014年岁末,在新世纪文学即将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之际,长江文艺出版社决意重新启动这套大型文学丛书,并希望由我来接替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很难承担繁重的主编事务的陈骏涛先生。无论是出于对于当代文学事业的热爱,还是出千对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敬重,抑或是与亦师亦友的陈骏涛先生的情意,我都盛情难却,不能推辞。于是,只好挑起这付沉甸甸的重担,把陈骏涛先生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共同开创的这份重要的编辑事业继续下去。 2015年1月7日,在北京春节图书订货会期间,长江文艺出版社借着举办《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出版20周年座谈会,正式宣布启动大型重点出版项目——“新世纪作家文丛”。由此开始,我也进入了该套文丛的选题策划和作者遴选的准备工作。当时的“新浪·文化”就此报道说:“面对新的文化格局、新的文学现象,出版人仍然应该‘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跨世纪’有跨世纪的机缘,新世纪同样有着它的使命召唤。在一片喧扰之中,一大批严肃的理想主义文学者,仍然怀揣着圣洁的执著,身负着难以想象的重压蹒跚而行,出版人当然没有理由旁而观之。这正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的缘起。” 经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刘学明、总编尹志勇、项目负责人康志刚几位多次沟通和商议,我们大致达成了以下一些基本共识:一、新的丛书系列以“新世纪作家文丛”命名,即以此表示所选对象——作家作品的时代属性,又以此显现新的丛书与“跨世纪文丛”的内在勾连与历史渊源;二、计划在5年时间左右,推出50—60位当代实力派作家的作品精选集,每辑以8—10位作家的作品集为宜;在编选方式上,参照“跨世纪文丛”的原有体例,作品主要遴选代表作,并在作品之外酌收评论文章、创作要目等,以增强作品集的学术含量,以给读者、研究者提供读解作家作品的更多资讯。 事实上,文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在社会与文化的诸种因素与元素的合力推导之下,越来越表现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分化与泛化,创作形态也呈现出前所少有的多元与多样。文学与文坛,较前明显地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大变异,我曾在多篇文章中把这种新的文学结构称之为“三分天下”,即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严肃文学);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大众化文学(通俗文学);以网络科技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网络文学)。在这样一个有如经济新常态的文学新生态中,严肃文学的生存与发展,传统文学的坚守与拓进,就显得十分重要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一文学板块的运作情形,不只表明了严肃文学的存活状况,而且标志着严肃文学应有的艺术高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领着整体文学的基本走向。而就在与各种通俗性的、类型化的不同观念与取向的同场竞技中,严肃文学不断突破重围,一直与时俱进;一些作家进而脱颖而出,一些作品更加彰显出来,而且同90年代时期相比,在民族性与世界性、本土性与现代性等方面,都更具新世纪的时代特点和新时代的审美风貌。即以最为显见的重要文学奖项来说,莫言获取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自不待说;近几届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不少出自“60后”和“70后”的作家频频获奖、不断问鼎,获奖作者的年轻化使得文学奖项更显青春,文学新人们也由此显示出他们蓬勃的创造力与强劲的竞争力。这一切,都给我们的“新世纪作家文丛”的持续运作,提供了丰富不竭的资讯参照,搭建了活跃不羁的文学舞台。 我们期望,藉由这套“新世纪作家文丛”,经由众多实力派作家姹紫嫣红的创作成果,能对新世纪文学做一个以点带面的巡礼,也经由这样的多方协力的精心淘选,对新世纪文学以来的作家作品给以一定程度的“经典化”,并让这些有蕴含、有品质的作家作品,走向更多的读者,进入文学的生活,由此也对当代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上我们的一份心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也为此而热切期盼! 2015年8月8日于北京朝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