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审视自我,开始一段寻找真我的旅行,获得重生。
本书是法国梅迪西外国小说奖、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委内瑞拉罗慕洛·加拉戈斯奖获得者,西班牙近年来最出色的作家 维拉-马塔斯的最新力作,也是塞万提斯学院向中国读者郑重推荐的西班牙当代文学经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垂直之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西班牙)恩里克·维拉-马塔斯 |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审视自我,开始一段寻找真我的旅行,获得重生。 本书是法国梅迪西外国小说奖、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委内瑞拉罗慕洛·加拉戈斯奖获得者,西班牙近年来最出色的作家 维拉-马塔斯的最新力作,也是塞万提斯学院向中国读者郑重推荐的西班牙当代文学经典。 内容推荐 功成身退的马约尔年过七旬,某天一向懦弱的妻子突然以“寻找自我”为由,坚决地将他“扫地出门”;三个子女的生活也是乱麻一团,无从依靠。无奈之下,马约尔从巴塞罗那出发,被迫独自开始了一段由北向南的“垂直之旅”。 目录 译者序 坠落 凉咖啡之思 东方快车 来自坟墓的惊吓 金·诺瓦克 记忆的未来 自从见到了海 当“偶然”休息的时候 追随文化的律动 失败永远不仅意味着失败 玄港 亚特兰蒂斯 重返校园 无纹的手掌 下沉的特殊能力 试读章节 凉咖啡之思 时间还早,但夜幕已经降临。巴塞罗那笼罩在狂风暴雨之中。费德里哥·马约尔整整一个星期都在深渊边徘徊。那天,在街上闲逛了一个下午之后,他几乎绝望,并无可奈何地躲进了莱塔门蒂广场的一家咖啡馆。在咖啡馆里,他告诉自己,是时候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尴尬境地了。他是一周前陷入这种灾难性窘境的。那天,在昏暗的厨房里,妻子对他说: “要是我不那么怕你,要是我有足够的勇气让自己再倔强一些,我现在就该大胆地告诉你,我很想做一件事…… 当时,她正在剥豌豆。整个厨房被黄昏所浸染。慑于丈夫的淫威,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缄口不语了。于是,费德里哥极为自负地命令她继续往下说。 “好吧,”她呆呆地看着豌豆劈里啪啦有节奏地掉进瓷盆里,继续说,“和你以前曾经盼望的一样,我想对你说的就是,我希望你离开我,永远离开我、离开这个家、离开巴塞罗那,让我一个人静一静。是的,我想对你说的就是这个。走吧,费德里哥,让我一个人生活,让我找回自我,我真的很想一个人过。” 听到妻子用这样的语气跟自己说话,费德里哥很是诧异,他觉得她一定是在开玩笑。他想,她会不会是喝醉了,但转念一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从不喝酒。他让自己冷静下来,终于得出结论:和往常一样,这只不过是她偶尔发作一点点小脾气罢了。 “我没听错吧?”他用威胁的口吻说。这是他对她的一贯态度,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控制住局面了。 朋友们都管费德里哥·马约尔叫“马约尔”。对他而言,在这个家,在这套他的第二处寓所,他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他们谈话的这个空间。这地方没有名称,只不过是厨房和花园之间的一小块空地,被他们架上了顶棚,还逐渐放进了一些家具。待在这里,他总是很开心,因为在这里他可以欣赏那个小菜园。那是他在妻子的请求下为她开辟的;因为她说过,她希望等他们老了可以在家里弄一个菜园。 “我再问一遍,我没听错吧?”马约尔非但毫不示弱,反而更加强硬了。 可是结果却与他的预期截然相反。他的妻子,不再慑于他的淫威。也许她突然厌倦了丈夫多年来飞扬跋扈的这副模样,终于战胜恐惧,在愤怒中爆发了。 “你没有听错!本来我只是希望,但现在我却要求你,我要求你离开这所房子,而且不许你去我们在巴塞罗那的那套房子。我要求你彻底离开,让我一个人安静地生活,你听明白了吗?” “你疯了吗?” 她伤心地望着菜园,停顿了一会儿,努力控制住自己,以免内心的恐惧重新冒将出来。她于是说: “我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你总以为在感情上少付出一点,就可以多得到一点。但你错了,我可怜的费德里哥。尽管我发现得有点晚,但我还是发现你错了。我要你离开我的生活,我已经想了很久了,我希望你让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过我自己的日子,我需要这样。” 马约尔看着她,他宁愿相信这不可思议的一切只是噩梦一场。说罢,妻子痴痴地待在那儿,那么放松,那么平静,就像一条在夕阳下自由流淌的河,宁静而深邃。她默默地望着远处的菜园,望着那晚霞的余晖。或许,她在那里看到的是他们落日般消退的婚姻。 “好,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胡利娅。你是在逗我,对吗?你这个样子,只是因为你剥豌豆剥得不耐烦了,对吗?” 这几句话益发刺痛了她,她发疯似的咆哮起来: “你凭什么认为我是在逗你?你好好想想去吧,趁早让我一个人安静地生活。我想自由自在地享受我所剩无几的余生。” 就在前一天晚上,他们刚刚庆祝了金婚纪念日。谁曾料想,仅仅一天的工夫,夫妻间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生活中,她不仅始终对丈夫忠贞不贰,而且一直是虔诚的基督徒、丈夫的贤妻、三个孩子的良母啊,做事谨慎得体,一心扑在丈夫身上。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一到乡下,就开始头脑发疯。你瞧,被我说中了吧?要是我们还老老实实地待在城里,时不时地聊聊过去的日子,平平静静地生活,该有多好。可现在……又是为了那些生菜吧?”的确,几天前他们因为种生菜的事有过一次愚蠢的争吵。她在菜园里的茄株中间种了一些生菜,却不承想茄子不像土豆,容易招害虫。种上了生菜,就不能给茄子打杀虫剂,结果叶子都被金龟子吃光了。“我敢肯定,准是因为那些生菜。你瞧,胡利娅,我可不想跟你吵架。真希望我们现在是在巴塞罗那,而不是在这儿剥着豌豆、整天面对着这该死的菜园!” “我希望,”她严肃而又冷静地说,“自由自在地享受我的风烛残年。一直以来,我都太迁就你,迁就你的每一个决定,迁就你的自私自利。你看看我,我哪里还有什么自我和个性?我唯一拥有的就是这个菜园子。你尽管嘲笑它吧。我只有这么一个可怜的小菜园。其实在你眼里,我就是个花瓶。多么可悲啊!你一定得意得很吧。我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连想象都不会,我都想象不出要是自己没有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你、为你服务,我可能成为什么样的女人。这就是唯一的事实。所以我决定,在我所剩无几的日子里,我要看看自己到底是谁,尽管现在重新选择人生对我来说为时已晚,但至少,我可以弄清楚自己本来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所需要的就是这个。” 马约尔很想告诉妻子,她一直以来看上去是那么柔弱无骨,所以自己从第一次见到她开始就情不自禁地想要保护她,但是他没能说出口,他宁愿含蓄一点儿,谨慎一点儿。于是,他悻悻地说: “你说这些不是认真的,也不可能是认真的。胡利娅,咱们都老了,太老了。我们不是一直以来都过得很幸福吗?我给了你一切。说真的,我根本不相信你是认真的。” 他说着说着,终于被自己说服了,相信自己是对的。他一生中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难堪的事情,竟有些感到头昏眼花、不知所措了。他决定到客厅去坐一会儿。在那里,他一边拨弄纸牌,一边安慰自己:过不了多久,事情就会有转机,一切都会好的。几分钟以后,他悄悄回到走廊。走廊连着厨房和花园。妻子不再剥豌豆了,她正坐在那儿发呆呢。 “怎么样?感觉好点儿了吗?”他问道。 “你越早想通,越早离开我的生活,对咱们俩就越好。” “你是不是疯了,还是吃错药了,我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了。这一切太不正常了。我要请医生来瞧瞧。别再说傻话了。来,让我看看,就算你是认真的,”他盯着她的眼睛,结果惊恐地发现她的确是认真的,“可我想知道的是,你想让我住到哪里去呢?拜托,胡利娅,别瞎想了。我奇怪的是,你到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如果你需要,我替你拿一片阿司匹林吧?” “你简直太可笑了,”她极为严肃地反诘说。显然,他的话让她感到哭笑不得,“孩子们会站在我这边的,这比啥白纸黑字都管用。全地球人都知道。” “地球人都知道。”她头一回说这话是在五十年前,那时她的模样是那么精灵古怪惹人喜爱,以至于让他下定决心非她不娶。在维拉德劳酒馆,他向她求了婚。五十年过去了,想不到这句话再次从她嘴里说出来,和五十年前那难忘的一幕已经如此大相径庭。 “我想问你,地球人都知道什么了?” 马约尔从古老的回忆中挣脱出来,有气无力地问道,“这么说,这就是你心心念念想要的独立自由喽?你突然跳出来指责我,说我如何如何不好,要和我离婚,让我把这房子、这一切都让给你,好让你无忧无虑地寻找自我、寻找失去的时光。你昏了头了,胡利娅。” 她回以仇恨的目光,那目光令人胆战心惊。五十年来一贯温柔顺从的神情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你怎么说,”她说,“我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我们立马回巴塞罗那去。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其实我早就想好了,只是一直不知道怎么跟你说罢了,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胆量,但现在问题解决了。说出的话,泼出的水,我决不回头。我知道,你会痛苦一阵子,但你别无选择。请你站在我的立场上,体会一下我的感受吧。我们回巴塞罗那去。那里,你抛弃过我,一次次,让我独守空房。而你,优哉游哉去会你的红发情人。那房子就是我孤独的见证。但从今往后,那房子归我了,它只属于我,因为我再也不想在那儿见到你了。自从你觉得自己老了、折腾不动了,就一天天窝在家里。你不知道我有多烦。告诉你,那房子是我的,只属于我一个人。你知道吗,一直以来,我独守空房,一个人过惯了。慢慢地,我把房子布置得只适合我一个人住,你在那里只会让我觉得碍事。” 显然,她说话的时候声音有些颤抖,却渐渐战胜了恐惧。她不再怕他,而且越说越自信了。马约尔越听越惊讶,他不断地告诫自己要耐心、要克制。 “我从来就没有情人。”他压低嗓音说,竭力控制着自己、让自己不要发火,“你越说越荒唐了。我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很顾家的男人,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而且你忘记了,或许你压根儿想不到,我之所以离开你东跑西颠,是因为要挣钱来养家糊口。难道不是这样吗,亲爱的?我像机器似的拼命工作,就是为了你和我们的孩子。这就是全部事实。当然,我承认,我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了点儿,但那也是为了应酬,或者待在家里闲极无聊。你还想知道点什么?拜托你讲讲道理,胡利娅,我真的没有什么情人。我从来不说谎话,这你是知道的。” “你觉得无聊,那是因为你从来不能安安静静地看本好书,或者看部好电影。哪怕就让你简简单单地好好陪陪我,你也做不到。你只知道往外面跑,只知道到处闲逛。逛到你觉得老了,又回来让我伺候……”“我根本没有抛下过家庭。你胡说些什么呀。” “你就是想让我伺候你,可我已经不想奴隶似的牺牲自己了。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不容易接受,对我来说也一样,但这就是事实:我真的急需把自己从你身边解救出来。” “我瞧你是读书读多了,净是些关于离婚的胡诌。我提醒过你多少次!是的,我从来不看书,可你却看得太多了。你总说我不理解你,我都听腻了。太可笑了。我不再理你了,你这套我也受够了。说什么想一个人生活呀,不知道自己是谁呀,要寻找自我呀。拜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现在就去叫车,我要回巴塞罗那了。你等着瞧吧。你会明白,我说这些都是认真的。” “太可怕了!”马约尔小声嘟囔着。当他意识到这一切并不是一个糟糕的玩笑时,他开始担心了。妻子的话以及她颤抖的声音、坚毅的神情,使他终于明白:她并不是在逗他玩儿,而是真的厌倦了。马约尔转而想到,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突然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厌倦。 想到这里,马约尔更加心烦意乱、魂不守舍了。而她,好像看出了他的心事,于是又给了他致命的一击: “我还要告诉你,费德里哥,跟你说话从来都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从一开始,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开始,我就感觉到,你总想把你那些腐朽的想法强加给我,而现在你真的老了,你的想法就更加腐朽、更加令人无法忍受了。” 毫无疑问,她这是在挑衅,想让两人之间的战争白热化,因为那样一来,分手就更加容易了。但马约尔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他笨拙地讨好说: “是啊,我老了,可你却没有。” “甭说好听的,我也老了。可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希望离开你,独自生活,寻找自我,而不是和你在一起、被你那些昏庸腐朽的思想所束缚。” “太可怕了!”他发现一切都无可挽回了,于是又小声地嘟囔说。他感到冷冷的痛苦掠过自己的身心。但他一向有着超常的幽默感,甚至在最悲惨的情况下也能笑得出来。现在,面对痛苦的深渊,他也能乐观处之。看到绝望的妻子心意已决,马约尔迸发出一阵短促的讪笑,而后边看菜园边说: “都是那些生菜和茄子惹的祸,我敢肯定。” 说罢,他在绝望与幻想的交织中,无奈地等待着怪诞妻子的裁决。 然而,一周之后,马约尔躲在莱塔门蒂广场的一家咖啡馆里,听着连绵的风雨声,自知希望渺茫,妻子不可能转变态度了。在那次混乱而又痛苦的谈话之后,整整一个星期,对于马约尔来说是不堪的悲惨日子。妻子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坚定和对于改变人生的热切向往,她已经豁出去了,正全力以赴亲手毁灭自己的婚姻生活。 …… P2-12 序言 人们常说,人生如旅。但这旅途是一路平地,还是曲折迂回,是鸟语花香,还是遍布荆棘,是春光明媚,还是风风雨雨,恐怕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小说名曰《垂直之旅》,顾名思义,在西班牙作家恩里克·维拉-马塔斯看来,人生之旅是垂直向下的,向着无尽的深渊陷落,“陷落到不能陷落为止”(维森特·维多夫罗语)。不像堂·吉诃德勇往直前的冒险旅途,也不像奥德修斯历经磨难的回归之旅,小说的主人公费德里哥·马约尔的旅途毫无惊险可言(既没有妖魔鬼怪,也没有奇闻轶事),有的只是极度的无聊和空虚,却足以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完全书,其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无异于于无声处响惊雷。这就是维拉-马塔斯的过人之处。 都说人类正在走向老龄社会。西方首当其冲。维拉-马塔斯的这部小说,就是献给老龄社会的,是迄今为止西方文坛最真实,同时也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老年小说。它的真实性在于毫不隐讳地把老年人的情感和精神问题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虽然自柏拉图以降,无数精神探索者拷问过灵魂的问题,但多少透着虚无,透着玄奥。维拉-马塔斯却直逼真实。 首先,如同维拉-马塔斯的其他作品一样,孤独再次成为小说的主题。主人公马约尔是一位加泰罗尼亚商人和政界要人,是一位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还是一位扑克牌玩家。他已经年过七旬,于是把家族的生意交给儿子,并退出政坛。本应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刚刚庆祝完金婚纪念日,却意外地被下定决心寻找自我的妻子抛弃,被迫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更为糟糕的是,当他想求助于儿女帮他挽回局面时,却发现孩子们的生活也是一团乱麻:他最为得意的大儿子竟然厌倦了家族的生意,而且和俗气的妻子貌合神离,事业和家庭都面临危机;嫁给银行家的女儿和情人通奸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认为是艺术家、性格叛逆的小儿子对父亲更是粗暴无礼,竟然看不起甚至是厌恶这位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一时间,马约尔的人生急转直下,原本人人羡慕的家庭、生意和事业,一下子都面临着失败的结局。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离开自己热爱的故乡,只身前往葡萄牙,开始了这次永无归期的孤独之旅。 其次,肉体之重,使人物一直向下。这就极具象征意味。此外,从地理角度上看,马约尔的旅行确实是垂直向下(即向南)的。他从巴塞罗那出发,途经波尔图和里斯本,最后到达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德拉岛。而这种垂直向下的过程,一直指向大海,指向深渊,指向虚无:主人公内心的虚无。在旅行过程中,马约尔逐渐发现自己精神的空虚,越来越对自我、对故乡感到陌生,于是原本为逃避家庭和思想危机出来散心的旅行变成了一次寻根之旅。他曾试图改变自己,甚至想变成别人;他也曾试图寻找友谊,希望能找到理解自己的朋友。但一切努力都失败了,处在崩溃边缘的马约尔竟不得不断言,傲慢孤僻的小儿子说得对,他们都来自沉没了的亚特兰蒂斯帝国,从一开始就不应离开那里。小说的结尾处,马约尔感到自己垂直地沉了下去,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度,那里没有神,没有人,一切都化为乌有,小说最终以马约尔的一句“终于”结束了全文。“终于”是否意味着马约尔的人生终于到了尽头,还是意味着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本源,或是有什么其他更为深远的意义?或许波德莱尔的一首名为《旅行》的诗篇可以为我们对此作出诠释: 下沉到深渊之底,是地狱还是天堂,又有何妨? 在陌生的深处我们将获得新生。 因为孤独而常常浮想联翩,甚至是胡思乱想的马约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堂·吉诃德。他在墓地里觉得自己看见了死去多年的老友;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岛;把咖啡馆里的老妪想象成死神;认为电视节目是某位高人给他的指示;想象自己杀害,了唠叨的出租车司机;甚至还给自己幻想了一位情人:一位他在大街上看见的身着丧服的女人……这一切的疯狂举动都像极了堂·吉诃德。小说幽默诙谐中渗透着伤感和悲凉的气氛,也和塞万提斯的手笔如出一辙。正如乔伊斯笔下的尤里西斯和奥德修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样,维拉-马塔斯笔下的马约尔堪称现代版堂·吉河德:敢于面对挑战。因为,对于一位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来说,敢于到陌生的地方去寻找过去的足迹、直面自己的衰老,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小说中轮回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书中引用了神秘主义对时间的看法:就像钟表的指针在表盘上从1转到12之后又周而复始一样,人类的生命也是周而复始,不断轮回的,那些看似早已被时间漩涡吞噬了的时代终究还会回来。马约尔的小儿子认为自己的前世是鱼,又或是淹没了亚特兰蒂斯的最后一个巨浪中的一个泡沫,最后马约尔也对这个消逝的帝国深感认同。于是,小说的结尾或许也可以看作一种存在的结束和另一种存在的开始。显然,这是作者留给读者去思考的问题,毕竟探究存在的本质是人类千古不变的话题。 除了马约尔的故事,书中还有两个人物的故事也是小说的主线。其一是马约尔的侄子巴勃洛,而另一个就是小说中马约尔故事的记录者,即虚构的小说作者——“我”。 巴勃洛的遭遇和马约尔一样,也被妻子所抛弃。不同的是,马约尔采用旅行来治疗伤痛,而这位侄子则是借酒消愁。然而,两人同病却不相怜。在这样一个物质富足但精神空虚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和理解,同时代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两代人,因此正如马约尔所说,“谁也帮不了谁”。家人,亲戚,朋友,这一切都形同虚设,人类陷入了彻底的孤独之中。 小说中一个自称为“我”的人常常出其不意地插入到第三人称的故事叙述中,“我常常出现在自己的写作中,就像蛇蜕皮而出一样”。直到小说的近三分之二处才交代了“我”的“真实”身份:“我就是那个娶了巴勃洛老婆的年轻人”,是马约尔在最后的旅途中所住酒店的经理,一位渴望成为小说家的自学成才者。是“我”说服了马约尔,让他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我”听,再由“我”写成小说,理由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唯有被人讲述、被记录在纸上才算真正地存在”。由此,于塞万提斯的笔下就已初见端倪的元小说传统在维拉-马塔斯的作品中显露出来,这也是80年代后西班牙小说家们所青睐的写作手法。于是,叙述者不是凌驾于人物之上,而是和人物一同参与到故事之中。现实与虚构的关系成为小说的又一焦点,通过探讨小说文本的创作过程,深化了对存在本质的探究。人类,世界,神灵,一切的一切会不会是只存在于别人的思想之中呢?而这位“别人”是否可能也是虚构的呢?这是“虚构”的人物马约尔的忧虑,但又何尝不是“现实”中的我们所担心和恐惧的呢? 主人公的孤独来自精神的空虚,而这空虚又来自何处?隐藏在这位可怜老头儿马约尔的故事背后的故事便是战争,是作者对西班牙内战的深刻反思。正是内战中断了马约尔的学业,毁了他的人生,把他这一代人的生活残酷地截成了两段。虽然佛朗哥死后,马约尔的生意和政治事业蒸蒸日上,但这些都不足以掩饰他致命的痛处,那就是他没有文化。在作者看来,西班牙内战造成了整整一代人文化的缺失,最终造成了精神上的匮乏,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痛。 垂直之旅,是马约尔逃避生活窘境的施行,也是他的寻根之旅,同时更堪称一次文化之旅。书中巴塞罗那、里斯本和马德拉这三座城市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各种神话传说也让读者大开眼界:亚特兰蒂斯,地狱之门,漂逝的岛屿等等。此外,小说中提到的作家作品竟有数十种:《布法尔和白居谢》、《泥人》、《普宁》、《白鲸》、《钟鸣岛》,济慈、纳博科夫、斯韦沃、马格里斯……从这个意思上说,一如歌德的《威廉·迈斯特》或福楼拜的《情感教育》,《垂直之旅》也是一种教育,只不过是晚到的教育。作家自己坦言,这是一部关于学习和成长的小说,只不过学习和成长的主角身份特殊,竟然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头儿。在旅行的过程中,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约尔努力弥补逝去的青春岁月,使自己向文化不断靠近,最终认识到文化本无规则,实现了自己重新学习的梦想。与此同时,另一位重要人物或谓叙述者“我”也是在年过不惑之后完成学习和成长过程的,而且他最终超越了自我,成了小说家。 作者在章节之间穿插引用了很多诗人、作家的作品片断,和小说产生强烈的互文效果,同时更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其中两句大相径庭的话语格外引入深思。柏拉图说:“巨大的地震和洪水来临了,一夜之间,亚特兰蒂斯陷进了裂开的大地之中。”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却说:“下降之中正在孕育着,也曾经孕育着上升。失败永远不仅仅意味着失败,它开启了一个世界,一个以前不曾想象的世界。”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审视自我,开始一段寻找真我的旅行,从中获得重生。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作者维拉-马塔斯留给孤独、空虚、正在“下沉”的我们的一丝希望吧。其实,他的作品又何尝不是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为了引领我们走向新生呢? 如果了解恩里克·维拉-马塔斯的生平,那么便不难解释他对文化、文学、教育的关注和热衷了。显然,维拉-马塔斯无愧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1948年出生于巴塞罗那。学习过法律、新闻等专业。佛朗哥时期曾被迫流亡法国。先后担任过《镜头》、《命运》等杂志的编辑,当过电影短片的导演。197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镜前看风景的女人》。自此,笔耕不辍,发表小说十余篇,如《受启发的女凶手》(1977),《便携式文学掠影》(1985),《自杀典范》(1991),《编造的回忆》(1994),《奇特的生活方式》(1997),《垂直之旅》(2000),《巴特比和同伴》(2001),《蒙塔诺的烦恼》(2002),《巴黎永无止境》(2003),《帕萨温托医生》(2005)等。此外,还有散文集若干,如《最慢的旅行者》(1992)等。其作品备受评论界关注,并被译为法、英、德、意、俄、中、日等二十多种语言,曾获得过委内瑞拉罗慕洛·加拉戈斯奖(2001)、法国梅迪柏外国小说奖(2003)、西班牙文学批评奖(2003)等多项重要国际奖项。维拉-马塔斯在后现代的文学潮流中独树一帜,被西班牙评论界认为是近年来最出色的作家之一。 然而,译者才疏学浅,尚难以完全领悟小说的深意,还需读者通过阅读自己慢慢品味。另外,翻译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杨玲 2009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