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中道路(何其芳散文)/现代散文八家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其芳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快下山的夕阳如温暖的红色的唇,刚才吻过那小墓碑上“铃铃”二字的,又落到溪边的柳树下,树下有白藓的石上,石上坐着的年青人雪麟的衣衫上。他有和铃铃一样郁郁的眼睛,迷漠的望着。在那眼睛里展开了满山黄叶的秋天,展开了金风拂着的一泓秋水,展开了随着羊铃声转入深邃的牧女的梦。毕竟来了,铃铃期待的。

在花香与绿阴织成的春夜里,谁曾在梦里摘取过红熟的葡萄似的第一次蜜吻?谁曾梦过燕子化作年青的女郎来人梦,穿着燕翅色的衣衫?谁曾梦过一不相识的情侣来晤别,在她远嫁的前夕?

一个个春三月的梦呵,都如一片片你偶尔摘下的花瓣,夹在你手携的一册诗集里,你又偶尔在风雨之夕翻见,仍是盛开时的红艳,仍带着春天的香气。

雪麟从外面的世界带回来的就只一些梦,如一些饮空了的酒瓶,与他久别的乡土是应该给他一瓶未开封的新酿了。

雪麟见了铃铃的小墓碑,读了碑上的名字,如第一次相见就相悦的男女们,说了温柔的“再会”才分别。

以后他的影子就踯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

他渐渐猜想着这女郎的身世,和她的性情,她的喜好,如我们初认识一个美丽的少女似的。他想到她是在寂寞的屋子里过着晨夕,她最爱着什么颜色的衣衫,而且当她微笑时脸间就现出酒涡,羞涩的低下头去。他想到她在窗外种着一片地的指甲花,花开时就摘取几朵来用那红汁染她的小指甲,而这仅仅由于她小孩似的欢喜。

铃铃的侣伴们更会告诉他,当他猜想错了或是遗漏了的时候。

“她会不会喜欢我?”他在溪边散步时偷问那多嘴的流水。

“喜欢你。”他听见轻声的回语。

“她似乎没有朋友?”他又偷问溪边的野菊。

“是的,除了我们。”

于是有一个黄昏里他就遇见了这女郎。

“我有没有这样的荣幸,和你说几句话?”

他知道她羞涩的低垂的眼光是说着允许。

他们就并肩沿着小溪散步下去。他向她说他是多大的年龄就离开这儿,这儿是她的乡土也是他的乡土。向她说他到过许多地方,听过许多地方的风雨。向她说江南与河水一样平的堤岸,北国四季都是风吹着沙土。向她说骆驼的铃声,槐花的清芬,红墙黄瓦的宫阙,最后说:

“我们的乡土却这样美丽。”

“是的,这样美丽。”他听见轻声的回语。

“完全是崭新的发见。我不曾梦过这小小的地方有这多的宝藏,不尽的惊异,不尽的欢喜。我真有点儿骄傲这是我的乡土。——但要请求你很大的谅恕,我从前竟没有认识你。”

他看见她羞涩的头低下去。

他们散步到黄昏的深处,散步到夜的阴影里。夜是怎样一个荒唐的絮语的梦呵,但对这一双初认识的男女还是谨慎的劝告他们别去。

他们伸出告别的手来,他们温情的手约了明天的会晤。

有时,他们散步倦了,坐在石上休憩。

“给我讲一个故事,要比黄昏讲得更好。”

他就讲着《小女人鱼》的故事。讲着那最年青,最美丽的人鱼公主怎样爱上那王子,怎样忍受着痛苦,变成一个哑女到人世去。当他讲到王子和别的女子结婚的那夜,她竟如巫妇所预言的变成了浮沫,铃铃感动得伏到他怀里。

有时,她望着他的眼睛问:

“你在外面爱没有爱过谁?”  “爱过……”他俯下吻她,怕她因为这两字生气。

“说。”

“但没有谁爱过我。我都只在心里偷偷的爱着。”

“谁呢?”

“一个穿白衫的玉立亭亭的;一个秋天里穿浅绿色的夹外衣的;一个在夏天的绿杨下穿红杏色的单衫的。”

“是怎样的女郎?”

“穿白衫的有你的身材;穿绿衫的有你的头发;穿红杏衫的有你的眼睛。”说完了,又俯下吻她。P3-6

目录

编者说

秋海棠

雨前

黄昏

独语

梦后

炉边夜话

伐木

画梦录

哀歌

魔术草

静静的日午

扇上的烟云(《画梦录》代序)

私塾师

老人

迟暮的花

树荫下的默想

呜咽的扬子江

县城风光

乡下

我们的城堡

某县见闻

饥饿

韩同志和监狱

我歌唱延安

论本位文化

论救救孩子

论快乐

“自由太多”屋丛话

《燕泥集》后话

梦中道路

《刻意集》序

《还乡杂记》代序

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

一个平常的故事

写诗的经过

《散文选集》序

序言

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他的作品,产量不丰,但是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何其芳,1912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万县的一个地主家庭。6岁入私塾,接受枯燥刻板的传统教育。14岁,怀着对新环境的渴慕,开始入县城读书。在万县一中,他接触新文学,阅读冰心,也阅读泰戈尔和安徒生。后来学校闹风潮,因遭到牵连而被开除。再后,又进重庆治平中学和上海中国公学,在此期间,广泛涉猎了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1931年,进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他本抱着了解欧洲文化的愿望而来,却不知教授的讲课竟如塾师一样乏味。然而,这个“偶然的错误”,却为他制造了一个美丽的、安静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文学小天地,使他终日沉醉、留连于自己的白日梦里。他写诗,写散文,写一种“遗弃了人群而又感到被人群所遗弃的悲哀”。这些散文,便是后来成集的《画梦录》。

1935年北大毕业后,先后在天津、莱阳当中学教员。这时,他找到了“精神上的新大陆”,自觉“再也不能继续做着一些美丽温柔的梦,而且安静地用心地描画他们”,决心“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在莱阳任教期间,曾返四川一次,作《回乡杂记》。抗战开始后,回家乡县城教书,后到成都,自费创办刊物《工作》,开始写作并发表杂文。

1938年8月,与沙汀一起动身前往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随贺龙部队到晋西北前线和冀中根据地,从事宣传工作。1939年,返回延安,担任鲁艺文学系主任。在延安时期,他写作大量杂文和报告文学,后来收入《星火集》中。1944年春和1945年秋,曾两度派往重庆,担任《新华日报》副社长和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开展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工作。这时,他积极从事文艺批评,还写了不少杂文,杂文便成了《星火集》的续篇。1947年春撤回延安,同年10月,在西柏坡中央工委工作,以后担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马列学院当教员。1953年2月调至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工作;研究所后改属中国科学院,即长期担任所长,并主编《文学评论》。1977年7月,病故于北京。

早期,何其芳有意通过《画梦录》的创作,在散文艺术领域中自创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他认为,“在中国新文学的部门中,散文的生长不能说很荒芜,很孱弱,但除去那些说理的,讽刺的,或者说偏重智慧的之外,抒情的多半流入身边杂事的叙述和感伤的个人遭遇的告白。我愿意以微薄的努力来证明每篇散文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创作,不是一段未完成的小说,也不是一首短诗的放大。”《画梦录》中的每一篇,都是一座“小小的建筑”。他从来不是从一个概念的闪动中去寻找它的形体,对于文字,迷恋的却是意义之外的一些色彩,一些图案,一些镜花水月的东西。在散文中,他总是试图以很少的文字制造出一种情调,有时是叙述一个可以引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传递着某种哲思的情感的波动,努力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的确,这些梦中的篇什太精致了,他自己后来则不太满意于其中过分的雕饰,神秘和晦涩。但是,应该承认,作者的散文语言是极富于表现力的,何况这种近于唯美主义的倾向,也未曾掩饰那真实存在着的旧时代一个少年人的矛盾和苦闷,被压抑的深深的热情。

《回乡杂记》时代是作者散文创作的一个转折阶段,或者可以说是过渡阶段。结束大学生活以后,他从“美丽的辽远的梦”中回到了现实的土地。正如他所说,“我从流散着污秽与腐臭的都市走到乡下,旷野和清洁的空气和鞭子一样打在我身上的事实使我长得强壮起来,我再也不忧郁地偏起颈子望着天空或者墙壁做梦。现在我最关心的是人间的事情”;“我的情感粗起来了”。在《回乡杂记》中,他记录着平常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但是,看得出来,他仍然是带着怀旧的忧郁的眼光看着身边的这一切的;在语言上,写法上,虽然开始走向朴实、洁净、自然,却也着意保留了不少属于个人情调的东西。

到了延安以后,他的散文才出现了彻底的变化。如果说他没有因为“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而抛弃“梦”的话,那么,现今的梦,已经是“从那种比较特殊的,少数人才会有的梦渐渐地变得接近了大多数的中国人的梦”了。于是,他一边“做着关于未来的黄金的梦”,一边生活着,工作着,歌唱着。《我歌唱延安》是散文创作的一个新的起点。他说,“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我只感到快活……我就像生活在我那种想象里了。”快乐是他所真切感受到的延安生活的基调,自然也就构成了他的散文创作的基调。他尽情地赞美延安的人,延安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动”。他写了许多报告文学,这些文字,可以看作为他在新时期的散文的扩演。与前期迥异者,全都不事雕琢,平实无华。

50年代,当他为自己的《散文选集》作序时写道:“一个人的生命过去了很多,工作的成绩却很少,这已经足够不快活的事情了;但更使我抑郁的还是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当我的所谓散文或杂文却好像在艺术上并没有什么进步,而且有时甚至还有些退步的样子。”他认为,“应该作的不是隐瞒这种事实和感情,而是给它们以恰当的解释,并从其中得到可以得出的教训。”

这种对于艺术的永不满足的追求,是令人感动的。

至于面对作者本人提出的“这样一个事实”,如何作出“恰当的解释”,则当然地成了文学史家的有意味的课题。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早期,他有意在散文艺术领域中自创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试图以很少的文字制造出一种情调,有时是叙述一个可以引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传递着某种哲思的情感的波动,努力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其后的创作,则从“美丽的辽远的梦”中回到现实的土地,更直面人生,文风也趋于朴实、洁净、自然。《梦中道路(何其芳散文)》精选何其芳散文小品近五十篇。

《梦中道路(何其芳散文)》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编辑推荐

何其芳,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他的作品虽产量不丰,但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及艺术价值,文字创造出一种“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近乎唯美主义倾向。

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他的作品,产量不丰,但是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梦中道路(何其芳散文)》精选何其芳散文小品近五十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