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宋(中国网络文学盘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阿越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精选巨献!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打破藩篱的一次狂欢!

权威文学期刊《长篇小说选刊》隆重推荐!

三位网络文学“大神”级别写手携手亮相!

《新宋》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描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故事。作品以天才的想象、宏大的架构、激烈的戏剧冲突取胜。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描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故事。作品以天才的想象、宏大的架构、激烈的戏剧冲突取胜。作品让主人公用一个当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北宋的一切,并让其与历史上的各种杰出人物相接触碰撞,作品的阿容丰富多彩,对当时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平民生活、手工业状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描绘出了一幅整个北宋时期的全面风物图,带领读者身临其境于公元1069年的大宋江山。

试读章节

江宁城外,钟山。

一位葛衣老者静静地站在一撮新坟之前,凌厉的山风掀动老者的衣襟与发须,发出呼呼的声响,然而那个老者沧桑的身躯,却始终一动不动。数十步开外,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垂着眼帘望着老者的背影,似乎在等待老人的回头。几个素衣童子跪存墓前,默默地供奉着果品酒水。坟前所立之高大的石碑上,刻着几行遒劲的大字:“大宋故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赐紫金鱼袋、赠天章阁直学士王君讳雾之墓”。

“阿弥陀佛!”一声洪亮的佛号,从远处传来,但是坟前的诸人,却似乎根本没有听见,竟没有一个人回头。驴蹄之声慢慢由远而近,一个中年僧人骑着一匹黑驴渐渐走近,他在坟前数十步远的地方下了驴,走到静立不语的巾年人面前,又高宣佛号,双手台十,道:“阿弥陀佛!”

中年人斜着眼睛望了他一眼,嘴角竟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微一欠身,淡声道:“这位想必便是大相国寺智缘大师。”

智缘微微一笑,回道:“不敢,施主想必是太府寺卿石越府的潘潜光先生。”

“正是区区。”潘照临淡然回道,目光却始终不离葛衣老者:那个人,才是他千里迢迢来此的主要目标——前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却似乎没有意识二人的存在,他的目光一动不动地停留在那块高大的墓碑之上,久久不愿移开。他人虽已歌,亲人的悲痛却会长久地存在,爱子王勇与弟弟王安国相继去世,特别是聪慧的王勇在三十二岁的年纪英年早逝,给王安石与吴夫人的打击,是一种旁人无法体会的沉重。

“相公,人死不能复生,还须节哀顺便。”智缘大步走近,在王安石身后低声说道。

王安石终于转过身来一潘照临这才发现,王安石比起在汴京之时,神态之间,老去不止十岁,但是那双咄咄逼人的眼睛中,此时却多了一种深深的寂寥与悲伤。他连忙深深揖礼,非常诚挚地说道:“元泽文章逸发,才不世出,不料天不能容一士,良可伤也。惟望相公节哀顺便,保重身体,使死者有灵,亦足欣慰。”

王安石注视着潘照临,略显疲惫地说道:“吾儿去逝,子明亲自撰写祭文,遣使吊祭,吾闻人祀先贤祠,亦有子明建言之功,此德至深,未能面谢。潘先生甫来金陵,即先祭拜吾儿,亦必是子明之托,先生回京之日,还望替老夫转达谢意。”

“相公何出此言?无论生前有何误会,我家公子却常常与我辈提起,元泽良材美质,一心为国,有公无私,堪称贤士,国事之分歧不可引为私情之嫌怨。”潘照临态度诚恳谦和,与平时不可一世的神态,宛若两人。

“潘先生此来,想必是身怀使命。”王安石的神情,始终是淡淡的深远,连潘照临也难以知道他心中所想。

“相公料事如神。我家公子在这几日之内,将向皇上提出一系列之政策主张,因涉及朝廷理财之要,公子担心自己年轻少识,或有阙失,故特遣在下东来,向相公请教。这是我家公子给相公的书信。”潘照临一面说,一面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来,递给王安石。

王安石接过信来拆开,只见上面写道:“越顿首相公阁下:某愚不量力,而欲有为于天下……”信中不过略表慰问谦逊请教之意。他一眼看过,又将信收起,道:“子明过谦了,《货币乘数效应》一文,我曾见过《西湖学刊》的转载,其想法实非常人所能及。《苏石奏折》之规划,虽过于骇人听闻,然于长远来看,却也是有利之事。非大有为之人,不敢及此。”

潘照临笑道:“然此次前来就教者,却是之后我家公子又提出的新计划。”他忽然走到马边,抽出一支箭来,在地上画了几个圈,在旁边标卜“汴京”、“』一州”等字样,又画了几条水道陆道相联,便就在此地解说起石越的一系列政策起来。王安石与智缘只是静静听他解说,始终不置一词。  这种态度,竟让潘照临心中亦惶惑起来。石越给他的指示,是要说服富弼、王安石支持自己的政策,特别是解除持兵禁令。以后后续的一系列政策:钢铁产业化,部分军器民营生产等等——实则这不过是军器监改革的进一步而已。军器监的一些军资,已经开始向民间采购,而非采用过往的“进贡”,更不是物无轻重,皆由军器监属下作坊来亲自生产的格局了。但是眼下,王安石的这种态度,却让潘照临感到莫测高深。他并不知道王安石对于石越的真正观感如何;而这种观感是不是会最终影响王安石的政治判断,他也不能把握。他在王安石身上感觉的,是一种奇怪的气质……

“相公,依贫僧之见,这份计划,最终必然会通过。军屯之利,还有便利湖广四路以及川峡诸路漕运,这已是十分诱人。而亦不扰民,司马君实等人也不会反对。”智缘待潘照临说完,沉吟一会儿,便抢先开口说道,他本人十分认可这个计划。

王安石却只是沉吟不语。

潘照临试探着问道:“不知相公以为如何?我家公子说,任何计划,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以他的才华见识,必然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处……”

“子明之识,远在众人之上。”王安石打断了潘照临的话,沉声说道。“只是某虽无大病,然年弥高矣,衰亦滋极,稍似劳动,便不支持,朝中大事,实无精力关心。况且远在东南,亦不当于多论朝事。”

“士大夫当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岂可逃避自己的责任?”潘照临正色责备道。

“肉食者谋之可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夫已经无意政治,只想退而著书,颐老天年。西湖学院所译诸夷之书,虽多有晦涩不可解之处,然亦颇有真知灼见于其中。老夫老年丧子.功名之意已绝,只欲于学问中求一解脱。盼潘先生替老夫回复子明,望他能念同殿之情,吾尚有一子一女,便托他照顾。”王安石的回答,让潘照临与智缘都大吃一惊。

“相公之才,只怕天子不许隐居。”

“老夫已上表请求致仕,君臣相知一场,想来皇上会许我。”

“相公,此事亦非元泽之愿!”

“某一生抱负,已付东流,子明后起,政策谋略,远胜于吾,某又有何可坚执者?且吾儿既逝,某之抱负,更无后继者。曾子固、蔡持正之辈,虽则聪明多智,吏才敏捷,然恋于禄位,终难寄以大事者。惟一吕吉甫,或可期待,然此人之才智,亦无须他人帮助。”

“吕吉甫?”潘照临不觉摇了摇头,道:“真能继相公事业者,惟石公子一人而已。相公无非想要富国强兵,石公子必能让大宋国富兵强。”

王安石目光一闪,轻轻说道:“子明抱负,不止此尔!”

他这轻轻一句话,却如平地霹雳,将潘照临与智缘都吓了一跳。二人顿时脸色齐变,潘照临直时说道:“相公此言差矣,石公子忠心事国,岂有他志?”P1-3

序言

继中国主流文坛首次拉开与网络文学全面对话序幕、举办跨年度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之后,国家级出版重镇东方出版社首次将网络文学纳入重要出版选题。

网络文学是最近十来年间各出版单位畅销书的重要出版资源,各出版社或文,化公司不断向我所在的中国作家协会旗下的《长篇小说选刊》推荐网络文学纸质图书,使《长篇小说选刊》较早关注到网络文学的发展与前行。如2003年选发过堪称网络文学初创期的代表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作者:慕容雪村),2005年选发了新浪网络文学大奖赛第二名《爱情豆豆》(作者:千里烟)等等。基于此,在2008年至2009年间,《长篇小说选刊》组织筹划了由中国作协为指导、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联合“中文在线”共同主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二十余家原创文学网站积极响应,参与者囊括了网络文学领域内所有知名原创网站。活动期间,二十余家文学期刊及东方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主流报刊社共同参与,一批优秀的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者走上“17K文学网”前台,审读和评点网络作品,与网络作者及读者直接交流。可以说,这次“盘点”,是主流文坛与网络文学界首次打破藩篱的聚会,由此拉开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全面对话的序幕,在中国网络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都堪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东方出版社策划编辑这套“中国网络文学盘点”书系,也是发端于此次的“盘点”活动,这套书系不仅将大盘点成果收纳其中,还大海捞针般地寻觅新的优秀作品。这些在海量的文本中突显出来的网络文学作品,既将其鲜明的网络文学特征展示于世,也经受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间所形成的审美标准的严格检验。因此,“中国网络文学盘点”,堪称总结梳理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本。

纵观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似乎并没有“一以贯通”的发展逻辑。如果说,网络文学的“文学”命名只是一个偶然(它其实完全有可能错过这个命名),那么撞出这个偶然的,是它初创期那些训练有素而急于寻找表达空间的文学热爱者们,正是他们的创作状态和作品形态,奠定了“网络文学”之名。1997年流传于网络上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两年后正式出版,第一次启用了“网络文学”作为宣传概念。之后,如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今何在的《悟空传》和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些发表于网络、流传于网络的走红作品,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成功经验,纷纷成为纸质畅销书的出版资源,网络文学因此声名大噪。

初创期的网络文学,聚拢了一批心存梦想,崇敬文学的人们。网络写作的无门槛进入方式,是他们成就其文学梦想的所在。用慕容雪村在作品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时期网络作家们的无功利的写作心态,“我写作只为一句话:我证明,人间曾有人如此活过。”

网络文学的作品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60年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总和,这与它引入了商业赢利模式的刺激机制分不开。后期的网络文学,功利目的成为写作的莫大推力。写作是在苛刻的点击率和迎合读者口味的生产模式中进行,一个写手每月写不到20万字就会被点击率淘汰出局,这符合网络“刷新”的生命法则,但这种生产化模式下的写作,这种由点击量来决定成败的生产方式和写作环境,显然有违于人们公认的文学创作的规律。于是,网络所提供的看似“无门槛”、“无审读”、“无规范”、“无训练”的最自由的写作天堂,由于违背了孕育艺术生命的基本条件,其“成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必然与“作品”相去甚远。而一味地揣摸读者口味,取得点击率和吸引眼球的效果,则成为许多写作者本能地趋就的一种创作模式,从而导致了目前网络写作充斥着大量低俗化,哗众取宠,技法粗糙的现象,抑制了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商业运营模式正是网络文学获得蓬勃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事实是,作为新媒体经济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只会加速它的产业化发展,而绝不会因为文学的召唤回到它的史前期。如作家陈村所说,我本以为,围绕网络,总会有一群人结成不同的圈子和团体,默默坚持他们的信仰和趣味,写出不同于以往、风情各异的文学作品来,……现在,我们应该正视网络文学是一个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体样态,在这个前提下来期许它的健康发展才有意义,也才有可能。既不要过分夸大网络文学的自由精神,也不要过分去贬低它的商业化、快餐化。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种写作机制与环境中,网络文学仍然源源不断地诞生着很多优秀作品。正是这些优秀作品的存在,构成了网络文学蓬勃生命力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而这些作品,也是经由大量普通读者的点击,脱颖而出的,如《此间的少年》、《新宋》、《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高手寂寞》等,虽然各具特点,虽然不乏玄幻与江湖气息,但都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它们虽诞生于“眼球经济”的网络,但都不满足于泛泛的娱乐性、可读性与消遣性,并且由于少了某些观念和程序上的羁绊,保持了一种无拘无柬直逼现实的特点。这些文本,对于我们的文学谱系,从写作的精神解放和想象力解放,到作家的文学观念和文学表达,都有独特的研究和借鉴意义。同样,据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网络读者,相信有益心智的审美阅读才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根基。

无疑,网络文学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得益于它所依托的,正是网络这一新型传介方式。而新媒体对于人类社会所能产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早已使今天的我们都不再可以是网络时代的局外人。“置身于网络时代”预示着什么?它预示着我们正处在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广泛普及和应用的时期,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惊人变化的时期。而网络丈学的出现,则无非是这场大变革背景下的一个局部的变革效应,是新技术革命对于传统的传媒方式和书写阅读方式的一种“不经意”的改变。

不经意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历经十多年的开发推进,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也似乎是在不经意间,网络文学历经十余年的发展,长成了对中国文学拥有巨大影响的一脉,并且持续地对我们时代的文学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相应地频频使用起“传统文学”、“传统出版物”、“传统纸质媒体”这一类名词来,“传统”本应是一个含着时间规定性的概念,而此时,上述这些被我们称作的“传统”的种种,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莫不都还结结实实地存在于当下,且在我们的社会中仍旧占据着主流的或日主导的地位。仅此一例,即可说明我们所面对的历史关口,一个新时代、新社会的大门口。

在人类以往的经验中,文学的发展从来不在进化论的图表上呈现,以往任何一个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变革的时代,都不会像今天一样对文学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传播方式,前所未有地让文学在网络上安了家,或者产生了网络文学这样一种新的文学样态。在这个意义上,无论网络会不会是明天承载文学的主要媒介,都不妨碍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关注网络文学,而不仅仅把网络文学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文学现象,似乎相信它会与以往一切现象一样终有消失的一天。归根结蒂,理应被我们更加积极地关注的文学,承载和传承着人类的道德理想和人道使命。而网络文学,几乎会成为一代又一代在网络时代成长和出生的人们与生俱来的“文学”,他们的文学观会由网络文学来塑造,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中,也会布满读屏的痕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曾说,“网络文学因其超强的传播能力,使纸媒文学瞠乎其后。正因为这种传播能力,使它成为了未来民族审美的导引者,任何轻视或忽视其巨大能量的行为,将造成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失误。”这,就是包括文学界、出版界在内,全社会都要热忱关注网络文学的原因所在。

十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予网络文学以巨大的生命力,这个写作场域几乎每天都在吸附着海量的写作者和读者涌入,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以大众为主体的写作和阅读浪潮。新的传媒载体带动的全民写作,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并因其突出的文学特征而成为同时代文学领域中,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现象之一。同时,网络文学作为横跨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独特的出版资源,亦使它在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出版史上,拥有了不容小觑的意义。

高叶梅

《长篇小说选刊》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3: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