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会认为,所谓的智力活动,是一项非常精巧的、处于意识层面的活动,完全由逻辑体系所指引。而我们日常的精神世界则大部分由无意识所占据。基于某些与逻辑截然不同的东西:灵感,或者说,直觉。我们在如何选择体育运动、朋友,购买哪种牙刷,以及遇到危险的事物时都会拥有直觉。我们会坠入爱河,我们会感觉道琼斯指数会上涨。而本书的目的则是想要问一问:这些感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是如何得知的?
遵循自己的直觉可以让我们获得最佳的决策吗?这个问题听上去似乎十分幼稚,甚至有些可笑。近几十年来,有关理性决策制定的书籍和那些咨询公司,不是一直在鼓吹“先看再动”以及“先分析再行动”吗?要专心!要深思、要熟虑、要分析;要总结所有的可能性,列出所有的支持和反对意见,并仔细权衡它们实现的可能性;要在奇怪的统计软件包的帮助下做出更好的选择。可上面的一幕并不能描述生活中真实的人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一位教授非常苦恼是接受另一所大学的聘请,还是留守在当地这样的两难选择当中。他的同事把他叫到一旁说道:“只要把你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就行了,你不是写了不少有关这一内容的文章吗?”这位教授愤怒地回答道:“别闹了,这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从经济学家到心理学家,再到普通民众,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要做一个拥有无限知识和无穷时间的完美个体,是一件非常不现实的事情。但是,人们也认为,在种种限制之下,我们可以运用更多的逻辑和理性来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虽然不能考虑到事物的所有角度,但是我们本该这么做的。而这,绝不是你将从本书的内容中读到的信息。
在本书当中,我将邀请你畅游在一片广阔的、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像你我一样有理性的普通人,他们在某些方面也很无知,他们的时间也很有限,他们的未来也是一样未知。这片土地并不像在很多学者笔下所描绘的那样,是一片被阳光照耀着,散播着理性和概率光辉的明媚沙滩,我们所要拜访的国度,处处都弥漫着不确定性的迷雾。在我的故事里,那些看似阻碍了我们思想的东西,实际上恰恰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我们的心灵究竟是如何依靠不确定性,依靠经验法则,依靠那些被我们称为“灵感”的进化能力来达到适应和节省资源的效果?现实世界的法则与理想中的理性世界之间充满着令人莫名其妙的差异。更多的信息。甚至更多的思考.总会起到负面作用。越少的东西。反而让我们得到更多。你,做好继续看下去的准备了吗?
心灵的选择
我的一位好朋友哈利曾经同时爱上了两名女孩,这两个女孩子都是他倾慕的对象。但是,两个,未免太多了。在他挣扎于矛盾的情绪无力下定决心的时候,哈利忽然回想起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经为处于类似情形当中的侄子提过的建议:
1779年4月8日
如果你犹豫不定,那么就把所有的理由罗列下来,把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分别记录在一页纸的两侧。在你为它们深思熟虑两三天之后,用一种类似代数的方法进行操作。看看纸张两侧的理由或动机是否具有相等的权重,如果相等,就把它们分别从两侧删除。也就是说,如果两面的某种理由势均力敌时,就把这两项删除;如果一个赞成的理由抵得上两个反对的理由,就把这三条都删除;如果两个反对的理由抵得上三个赞成的理由,就把这五条都删除……我曾经多次在无法制定重要决策时使用这种精神代数法,尽管它无法做到数学般精准,但是仍然对我十分有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不学习这一方法的话,我会认为,你永远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P4-6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满载了各种人物在面对选择、未知的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时所经历的焦虑,管理者、员工、商家、医生、律师、销售、学生、专家……任何想要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责任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强有力的决策工具,引导自己到达想去的地方!
——《新科学家》
无数的事实证明,统计学的、逻辑学的决策方法常常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的决策方法往往引导人们走向了错误的人生道路,难逃失败的命运。吉仁泽教授提出的一系列快速决断的策略是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有效方法,是心理学界最重要的新领域之一,这条研究路径目前已经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刘永芳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管理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在当今的文化市场上,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可谓是多如牛毛。纵观起来,所有这些心理学读物也许可以被粗略地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心理学的教学读物,以阐述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性强,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专业背景才能阅读。这类读物受众很少,读起来虽然有收获有内容,但不免枯燥乏味,很难引发人们的兴趣;另一类则是某些打着心理学旗号的所谓“科普读物”,往往冠以什么“成功”、“秘笈”、“宝典”之类的名头,猛一看甚是引人注目,仔细读起来却发现其实内容平平,不过是讲些人人都懂得的浅显道理,根本与真正的心理学差之千里;最后一类读物则似乎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既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又有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既能让专业的有心理学背景人士有所收获,又能为普通大众广为接受、津津乐道。这本书,无疑就属于这一类。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隐藏在看似平凡无奇的现象下面的那些奇妙心理学原理,让我们开始理解,所谓的直觉,蕴含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和生理基础。书中还穿插了许许多多经典的试验和真实案例,不会让人读起来感觉冗长乏味;在作者的生花妙笔和巧妙布局之下,他将一个个心理学原理在决策领域的应用娓娓道来。
如果没有这本书,你恐怕这辈子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在超市中把手伸向那些最耳熟能详的商品,也不会想到自己在最终确定终身伴侣的那一刻,大脑究竟做出了怎样精密的计算。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尘封多年的好奇心,让我们可以摒弃掉成人世界中的理智和逻辑,重新用一双充满疑问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那些自己平时早已见怪不怪的行为,也重新开始思索“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再漠然地接受“事实本该如此”。
与整部书的体裁风格相得益彰的,是本书的语言文字。和书名一样,作者的语言简洁、平实,极富生活气息,同时也充满了智慧和感性,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流畅。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睿智,时而深刻尖锐,时而调皮幽默,让我在伏案翻译之余,常常或莞尔一笑,或拍案称绝。不过,作者口语化的语言也确实给我的翻译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要将如此生动幽默的内容翻译成中文,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我也只能尽力而为。如果书中有什么翻译得欠妥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能够海涵包容,并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朋友高隽、易春丽、黄峥、秦漠、王雨吟、李松蔚和夏海伟,不沦是在专业知识的把握还是具体的文字翻译上,他们都对我给予了很大帮助,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先生宋明智,是他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对我的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让我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此书。也是他,一直耐心的容忍并安抚着我不时发作的坏脾气,让我可以在翻译工作遇到挫折时勇敢地坚持下来。
聂晶
2008年10月于北京大燕园
命运之神的时间
刹那间,可以爱上一个人,让一个公司破产,把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让人顷刻之间变成富翁……也许一刹那在生命的长河中微乎其微,但是它足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因为命运之神敲门的时间就是一刹那。
这本书虽然是大师级的著作,但是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一个个的小故事会带领你进入决策的思维世界,认识潜藏在你身体里的“无意识的智慧”;书中还有很多指导现实决策的法则,可以教你快速决断,在一个个刹那间的决策中把握住永恒。为了这些让这些亮点更加突出,这本书的结构更加清晰,让读者能够迅速找到感兴趣的部分来阅读,我们不仅在目录上面进行了调整、认真为每一章做了导读,而且还绘制了彩色的“阅读地图”,像是两个“馅饼”。第一个“馅饼”中靠近中心的蓝色环,勾勒出哪些因素可以帮助你利用“无意识的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粉色环是分别将这些因素应用到实践时需要用到的方法,黄色环是运用这些方法的生活例子;第二个“馅饼”靠近中心的蓝色环是让你明白“直觉”是通过哪些“无意识的行为”来指导你的现实决策的,粉色环是一些具体的决策方法,最外层的黄色环是运用该方法的生活例子。
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希望你能对成败的刹那、决断的瞬间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衷心希望在命运之神敲门的那一刹那,你能毅然抓住命运之手。茨威格说:“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多少年来,命运总是屈从于毅然决断的英雄,如果你现在对快速决断还怀有根深蒂固的狐疑,当你还在为一项决定游移不定时,想想我们的书名“成败就在刹那间”,看看阅读地图中的精华内容,希望当别人还在悔悟自己的决定时,你早已驾着轻舟游过万重山!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隐藏在看似平凡无奇的现象下面的那些奇妙心理学原理,让我们开始理解,所谓的直觉,蕴含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和生理基础。书中还穿插了许许多多经典的试验和真实案例,不会让人读起来感觉冗长乏味;在作者的生花妙笔和巧妙布局之下,他将一个个心理学原理在决策领域的应用娓娓道来。
如果没有这本书,你恐怕这辈子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在超市中把手伸向那些最耳熟能详的商品,也不会想到自己在最终确定终身伴侣的那一刻,大脑究竟做出了怎样精密的计算。
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尘封多年的好奇心,让我们可以摒弃掉成人世界中的理智和逻辑,重新用一双充满疑问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那些自己平时早已见怪不怪的行为,也重新开始思索“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再漠然地接受“事实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