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外的中国梦/中外文化交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绿杨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机灵的小子创意多

1964-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大龙出生在瑞典的Lund大学城,爸爸妈妈都是那里的大学生。爸爸是芬兰血统,妈妈是瑞典人。大龙之下有一弟两妹,弟弟是爸妈领养的孩子,来自韩国。已经退休的老爸前几年还在爱沙尼亚“发挥余热”,最近又到南非开巡回讲座。妈妈以前在澳大利亚,近年来返回瑞典帮大龙的大妹妹照看小孩。大妹妹学过物理化学,当过记者,目前在诺贝尔博物馆负责对外联络。小妹妹在苏格兰读兽医之后在瑞典开了自己的马医诊所。大龙说:“我们一家子都喜欢闯荡,出去开阔眼界。”似乎整个家族都有行走世界的爱好。大概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国际化家庭”长大,大龙天然具有世界公民的意识。

大龙在中国当主持人成名绝非偶然,当初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显露出主持人的潜质。小学一年级,孩子们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玩具拿出来交流,Johan同学就煞有介事地充当起拍卖师。木槌一挥,神气之极,儿童的天真与拍卖师的豪迈奇妙地集于一身,充分展现了小Johan驾驭现场气氛的能力。我估计,小Johan很可能是历史上最年轻的拍卖师,学校和家长都没想起申报吉尼斯纪录绝对是一个严重的失误。那一天,Johan拍卖师给同学和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姥姥提供了永不厌倦的话题和反复回味的华彩篇章。

瑞典是个美丽的国家,到处是森林。大龙小时候常常和爸爸骑上自行车,三摇两晃就到了森林深处。那时他还经常和爸爸一起去看冰球,自己的“小爪子”握在爸爸温暖的大手里,嘴里一边嚼着“热狗”一边为本地的冰球队呐喊助威。这些都是大龙童年美好的记忆。

大龙与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7岁时爷爷带他到中国餐馆品尝美食。“我一进餐馆就被浓郁的中国文化所包围,碧水丹青,雕梁画栋,从那一刻起我便对这个有着5000年文化的泱泱大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这个泱泱大国的佳肴对于小孩更具诱惑力。小Johan熟练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巧,并以此作为向同学和小朋友们炫耀的资本。

要知道Johan同学是个有深度的小孩,对中国文化发生兴趣不会仅仅限于饮食文化这部分。他到博物馆参观文物,学着欣赏中国字画,虽然还不能全面地、系统地接触中国文化,毕竟为后来成为超级“中国通”做了最初的铺垫。

中国人通常把14岁的男孩称为“小屁孩”,其中很有爱恨交加的意味。有人说,半大小子“鬼见愁”。想想看,鬼见了都发愁,他们惹是生非、调皮捣蛋的能力有多强。乖孩子不是没有,但比例偏低。成年男子包括我老人家在内,回首14岁前后的往事,自己都觉得“劣迹斑斑”,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事迹。我相信,其他国家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未必“乖”到哪儿去。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里有个半大小子凯鲁比诺,作者的角色提示是,“这是一个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希望有的,也是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头痛的孩子。”足见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男孩一样“淘”啊!

但是,我们的Johan却能在14岁时,办了一件让大人们刮目相看的事。这个时期Johan热衷于收藏啤酒罐,手中啤酒罐的花色数量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能和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信息、互通有无,他产生了一个念头:组织啤酒罐收藏协会。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收藏啤酒罐的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啤酒罐收藏协会即将成立,最先打进电话报名者,可领取3个美国啤酒罐……”

大龙提起这件往事,脸上难掩得意之色。“结果竞有70多人来电话,没有那么多啤酒罐,只好说对不起,您来晚了,啤酒罐发完了。协会还真的组织起来了,最终参会的有30多人,每个会员一年交50瑞典克朗(相当于50元人民币)的会费。我因为是发起人、NO.1,就当了会长,NO.2有50多岁,任副会长。我在20岁后去干别的事,但协会一直在活动。2003年我还接到一封信,得知那时协会会员已发展到600多人。估计现在规模会更大。”

协会的成立对于啤酒厂商绝对是利好消息。所以,没过多久,啤酒厂商的行业协会就来联谊,请媒体来采访这位年轻的啤酒罐收藏协会会长。于是Johan会长接受采访,被拍了不少照片,15岁就成了新闻人物。一个14岁的孩子发起组织了一个民间协会,会员多数比他年长,副手比他父亲还大,竟然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领导。而且协会在这个小孩子的领导下,还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社会影响,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瑞典大概也不多见。在别的半大小子还在淘气时,Johan同学已显现了领导者的气质和能力。这大概是他后来在中国商界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16岁时,看到老爸发表科学论文需要手工绘制不少图表,他从中嗅出了商机。他去注册了一个制图公司,小试牛刀就颇有斩获。“那个时代,家用电脑尚不普及。我的公司正好顺应了社会需要,还真承接了不少业务。后来一个人忙不过来,还雇了一个帮手。那时我每月的收入比成年人的工资还多,一个高中学生能赚这么多钱,让我很有成就感。”

西方有句谚语:“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与中国人常说的“一心不可二用”意思相近。但是Johan似乎擅长一心二用,他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经营自己的公司,居然成绩都不错。问及诀窍,大龙狡猾地一笑,“我钻了瑞典教育法的空子”。

瑞典义务教育和中国一样,也是9年。一至九年级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教育,90%的人升人高中。瑞典教育法中有一条规定,如果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有偏见,可以到别的学校考试,成绩也算数。Johan同学研究这条规定后,心中暗喜。他自信不上英文课拿一个优秀没问题,就去考了一个学分免上英文课。当别人还在和英文较劲时,他又悄悄地攻下了德文,学校开德文课时他又免读。总是领先一步,就总能优哉游哉地少上课多拿分,用此方式依次拿下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哲学和宗教学等课程。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估计,老师们对他本来没有偏见,后来就算有了偏见也无可奈何。直到今天,大龙还清晰地记得自己那时上课的规律:周一不上课,周二下午2~5时上课,周三全天上课,周四上午9~12时上课,下午便放了羊,周五更是不见踪影。这样他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当他的“小老板”。

据说,现在的瑞典教育法已经取消了这条规定,大概是因为Johan这类学生的“合法逃课”对学校的管理不利,而且有伤教师们的自尊。这个“空子”一堵,以后的学生智商再高,也无法复制Johan同学的学业商业双丰收的奇迹了。

P6-9

目录

大龙的天空

与阳光一起灿烂

本扎的功夫梦

保卫人类家园的“洋劳模”

胡同创意文化衫,时尚新标志

梦想周游中国的西班牙女郎

难以割舍的中国情

英国的“老北京”

半个世纪的中国情

我的快乐中国生活

贫嘴石英山的北京生活

追寻儿时的梦

以笔为生,走过二十四个春秋

穿中国队服的日本教练

她的春天在中国

最中国的俄罗斯人

别拿我当老外

中国舞台上的日本猴王

13亿人尊重的金老师

序言

梦,每个人都有,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为了实现梦想,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路上奔跑,寻找、追求着属于自己的梦。

2008年8月8日,就在奥运圣火在“鸟巢”(国家体育场)点燃的那一刻,中国人终于实现了百年的奥运之梦。“One World,One Dream”这句奥运主题标语早已成为北京街头最耀眼的亮点,而“Welcome to Beijing”则成为这个城市在2008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语。

2008年也是老外们筑梦、寻梦、圆梦的一年,而中国北京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一点人们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诸多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被打破上就不难看出。

人们不会忘记奥运会开幕式上,3000名中国男青年着古人衣冠,模拟孔子3000弟子,齐诵《论语》的场面。其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名言响彻“鸟巢”上空,表达了中国人民欢迎远方朋友的热情。在奥运会上,人们发现:中国是个实现梦想的好地方。

中国人一向有好客的传统,来中国的奥运选手和观光游客都会感到东道主的真诚。不少选手在赛场展示“谢谢中国”的条幅,不少游客也用不同方式表达对中国的谢意和好感。尽管中国人经历了雪灾、地震的伤痛,遭遇了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过程中的不快,仍然热诚地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说过:“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来过的朋友,无论短期旅游,还是长期居留,只要不带偏见地观察中国,都会感觉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还有许多问题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这个国家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充满希望。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许还算不上丰饶,然而这片土地适于播撒梦想的种子,而且不少有心人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些成果的含金量并不亚于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

改革开放初期,“美国梦”、“樱花梦”曾吸引了相当一批中国人走出国门,而现在有不少人已经回归。一些外国人也发现,他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可以设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目前还不是个常用语汇,可是谁能断定今后的使用频率不会越来越高呢?不少出去的中国人学习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返回故乡创业,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海归”。相当多的“老外”怀揣梦想、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进入中国,已经把他乡当故乡。这不正是“中国梦”的吸引力吗?

发达国家很发达了,提升的空间反而不那么明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倒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比如中国,30年发生的剧烈变化世间少有,这就给国家和个人都提供了许多机会。不管是“海归”、“老外”,还是一直扎根故乡的中国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们都是地球村的公民。我们祝福所有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都能获得好“收成”。

本书延续了《老外的中国情结》的风格。几位作者分别采访了19位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朋友,并从他们身上收获了不少感动和启迪。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发现他们各自拥有的梦想。他们那些或大或小的“中国梦”,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追寻中。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个体经验和生命价值,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状。其实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在中国住过一段时间的人更有话语权。这些人的故事如果能让世界各地的朋友认识新的中国,能帮助填平地球村里的一些沟壑,能化解人类族群间的坚冰,那将是我们和我们采访过的“老外”朋友们最大的心愿。

2008年中国人曾痛感:中国与西方间的墙壁太厚了。但是当我们看到“神七”的宇航员在太空漫步时,又觉得这世上还有什么障碍不能逾越呢?问问这些活跃在中国的“老外”,或许他们会给你理想的答案,因为他们在中国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梦想,每天都在实现着。

绿杨

2008年10月5日

内容推荐

本书延续了《老外的中国情结》的风格。作者分别采访了19位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朋友,并从他们身上收获了不少感动和启迪。他们中有资深记者、编辑、翻译,有多年从事环保的生态学者,有老外交家,有影视、戏剧界初露锋芒的新人,有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红孩子”,还有中国奥运军团的洋教练……从他们每个人身上,人们都能发现他们各自拥有的梦想。他们那些或大或小的“中国梦”,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追寻中。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个体经验和生命价值,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状。

编辑推荐

梦,每个人都有,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为了实现梦想,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路上奔跑,寻找、追求着属于自己的梦。

本书延续了《老外的中国情结》的风格。作者分别采访了19位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朋友,并从他们身上收获了不少感动和启迪。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发现他们各自拥有的梦想。他们那些或大或小的“中国梦”,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追寻中。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个体经验和生命价值,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些现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18:12